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先生安葬中山陵以后,在中山陵附近又陆续建造了一些陵墓,安葬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先烈,在这些附葬陵墓当中,最著名的是廖仲恺墓。70多年前,他的遗体由广州移葬到南京来陪伴在孙中山先生近旁。
孙中山最得力的助手
廖仲恺先生,字思煦,又名夷白,是我国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原籍广东省惠阳县。1877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华侨家庭。17岁时,他回国在香港英文学校就读,后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了同盟会,为最早的同盟会骨干之一。从此,他襄助孙中山先生积极进行反清革命活动,辛亥广东光复后,廖仲恺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长兼财政部副部长,实际负责广东财政。
1917年7月,廖仲恺随孙中山南下护法,9月任军政府财政部次长。1919年8月,他与胡汉民、戴传贤(季陶)、朱执信、汪兆铭(精卫)一起担任孙中山在上海创办的《建设》杂志编辑,传播孙中山的政治主张,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廖仲恺为财政部次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1922年5月,他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省省长。同年6月,陈炯明叛变,他被囚60多天,经夫人何香凝和李济深等人营救后脱险。在孙中山先生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后,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贡献,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并曾任中央党部工人部部长、农民部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他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因而为国民党右派所不容。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被刺遇难。
廖仲恺生前深受工农群众的拥护,出殡那天,广州有20多万群众为他送葬,他的遗体当时暂厝在广州驷马岗。1935年6月,由夫人何香凝运灵柩来宁,9月安葬于中山陵附近。
灵柩奉安南京举行国葬
1935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决议为廖仲恺先生举行国葬。6月初,廖仲恺先生的夫人何香凝,即与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许崇清到达广州,先将灵柩从驷马岗墓地移出,运抵香港,然后由法国邮轮“亚林美斯”号运往上海。何、许和廖仲恺亲友数十人随行护灵。6月17日,灵柩到达上海时,柳亚子、陈树人以及黄埔军校代表,共300多人在码头迎接,后2000多人在北站月台上举行公祭。何香凝对到场的记者发表了谈话,回忆廖先生生前如何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不屈不挠,最后献出了生命。
6月18日下午,廖仲恺先生的灵柩由专车从上海运抵南京下关车站。廖承志身穿深青色西服,左臂带黑纱,径直来到站台,其后各文武人员簇拥而至,除中央要人叶楚伦、居正、丁惟汾等人外,还有各院、部、司大小官员,一律身穿“法定礼服”——长袍马褂,武官则身着黄细呢子戎装,腰佩短剑。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率领400多名学生担任警卫。当灵榇专列进站时,礼炮齐鸣,乐队奏出哀乐,全场人员肃立。灵车停下来后,何香凝由廖承志搀扶下了车,然后坐上手扶转轮车。灵柩也由身穿一式镶着白色边缘背心的仪仗人员抬上一辆围以素色帷幔的大汽车上。廖承志将轮车推到站台中央,张治中立即趋前敬礼,并请何香凝讲话。
两鬓斑白的何香凝讲话用的是粤语方言,由一位中年男子用普通话翻译。她说:“……廖党代表为国捐躯已经10年了,今天才由广州移柩南京安葬,而凶手和主谋至今犹逍遥法外,何其痛心!”
“……辛亥革命不久,当时广东军阀割据,经费极难筹措。廖党代表为了革命事业,挺身而出,兼任了军需总监。黄埔军校学生衣食所需、教学所用,哪一件不是廖党代表所筹划的!”
“1924年前后,广州市为桂系军阀杨希闵、滇军军阀刘震寰所霸占,各项税收全部为杨希闵把持。黄埔军校的经费,毫无着落,时有绝粮断炊之虞。党代表为军校学生的生活,受尽了煎熬,经常要跑到杨希闵公馆要伙食钱。杨希闵故意拖着不给,党代表为了黄埔军校的生存,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曲意奉承,迎合他的嗜好,常常深更半夜还坐在杨希闵的烟榻上候他烧大烟。直等到他烟瘾过足,又要挨到第二天上午才能取到一点现款。”
当她说到这段艰难往事时,已断断续续,声音哽咽,两眼噙着泪水。此时,随侍她左右的家属,送上了一杯清茶,她略微喝了一口,稍稍歇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有一次,校里余粮吃完,又无钱买米,眼看就要断饮,蒋校长向他要钱,他哪里还有钱?这时杨希闵又避而不见,急得他跑遍全城,仍然分文无着。他回来时,浑身大汗淋漓,急切地要我把娘家陪嫁的金银首饰给他拿去当卖。军校一二千人,吃喝费用绝非小数,我家里首饰不够,就拿衣服、字画去当卖来凑数。”
此时,何香凝已泣不成声,不得不暂时中断,在场聆听的许多人也莫不两眼湿润,流下泪来。何香凝叹了一声,喝了一口茶水,又继续说道:“廖党代表尸骨犹存,血衣尚在,你们黄埔学生切勿孤恩负义,背离总理三大政策,忘掉党代表的教导。现在国难当头,希望你们要以救国救民为职志,努力好自为之!”讲毕,她命人将一白布小包交给了张治中。校值星官又发出“敬礼”的口令,她的家属才慢慢地将她扶出站外。而在站台上有些党政要人,听到何香凝的亦责亦训时,惶然不知所措。
英烈忠魂长伴伟人
何香凝讲话结束后,廖仲恺先生的灵柩在哀乐声中,被缓缓运往中山陵园的暂厝处志公堂。当天,南京城内万人空巷,沿途人山人海,男女老幼都默默地来向这位革命先躯的灵柩送别。
6月21日上午,在灵谷寺志公堂又举行了公祭仪式,孙科、叶楚伦、于右任、陈树人、蔡元培、朱培德等出席。由叶楚伦主祭,参加公祭的还有中央军校师生400多人,以及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廖仲恺之弟廖恩勋、廖仲恺之女廖梦醒。
9月1日上午9时,廖仲恺先生灵柩由志公堂起灵,经水榭路、中山陵墓前、明孝陵、前湖,到达天堡城下。10时,将灵柩安葬墓穴之中,并盖以白布。然后,有关人员在墓前举行了安葬礼,由叶楚伦主祭。参加起灵和送葬的有何香凝和廖仲恺先生的亲友,以及叶楚伦、邵元冲、张治中和各机关团体的代表共五六千人。
廖仲恺先生从此长眠于中山陵近旁,陪伴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至于上面提到的何香凝交给张治中的那一白布小包,则被陈放在中央军校仲恺堂东室的一个玻璃柜里。有说里面是当票收据,有说是廖仲恺血衣。
孙中山最得力的助手
廖仲恺先生,字思煦,又名夷白,是我国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原籍广东省惠阳县。1877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华侨家庭。17岁时,他回国在香港英文学校就读,后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了同盟会,为最早的同盟会骨干之一。从此,他襄助孙中山先生积极进行反清革命活动,辛亥广东光复后,廖仲恺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长兼财政部副部长,实际负责广东财政。
1917年7月,廖仲恺随孙中山南下护法,9月任军政府财政部次长。1919年8月,他与胡汉民、戴传贤(季陶)、朱执信、汪兆铭(精卫)一起担任孙中山在上海创办的《建设》杂志编辑,传播孙中山的政治主张,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廖仲恺为财政部次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1922年5月,他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省省长。同年6月,陈炯明叛变,他被囚60多天,经夫人何香凝和李济深等人营救后脱险。在孙中山先生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后,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贡献,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并曾任中央党部工人部部长、农民部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他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因而为国民党右派所不容。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被刺遇难。
廖仲恺生前深受工农群众的拥护,出殡那天,广州有20多万群众为他送葬,他的遗体当时暂厝在广州驷马岗。1935年6月,由夫人何香凝运灵柩来宁,9月安葬于中山陵附近。
灵柩奉安南京举行国葬
1935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决议为廖仲恺先生举行国葬。6月初,廖仲恺先生的夫人何香凝,即与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许崇清到达广州,先将灵柩从驷马岗墓地移出,运抵香港,然后由法国邮轮“亚林美斯”号运往上海。何、许和廖仲恺亲友数十人随行护灵。6月17日,灵柩到达上海时,柳亚子、陈树人以及黄埔军校代表,共300多人在码头迎接,后2000多人在北站月台上举行公祭。何香凝对到场的记者发表了谈话,回忆廖先生生前如何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不屈不挠,最后献出了生命。
6月18日下午,廖仲恺先生的灵柩由专车从上海运抵南京下关车站。廖承志身穿深青色西服,左臂带黑纱,径直来到站台,其后各文武人员簇拥而至,除中央要人叶楚伦、居正、丁惟汾等人外,还有各院、部、司大小官员,一律身穿“法定礼服”——长袍马褂,武官则身着黄细呢子戎装,腰佩短剑。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率领400多名学生担任警卫。当灵榇专列进站时,礼炮齐鸣,乐队奏出哀乐,全场人员肃立。灵车停下来后,何香凝由廖承志搀扶下了车,然后坐上手扶转轮车。灵柩也由身穿一式镶着白色边缘背心的仪仗人员抬上一辆围以素色帷幔的大汽车上。廖承志将轮车推到站台中央,张治中立即趋前敬礼,并请何香凝讲话。
两鬓斑白的何香凝讲话用的是粤语方言,由一位中年男子用普通话翻译。她说:“……廖党代表为国捐躯已经10年了,今天才由广州移柩南京安葬,而凶手和主谋至今犹逍遥法外,何其痛心!”
“……辛亥革命不久,当时广东军阀割据,经费极难筹措。廖党代表为了革命事业,挺身而出,兼任了军需总监。黄埔军校学生衣食所需、教学所用,哪一件不是廖党代表所筹划的!”
“1924年前后,广州市为桂系军阀杨希闵、滇军军阀刘震寰所霸占,各项税收全部为杨希闵把持。黄埔军校的经费,毫无着落,时有绝粮断炊之虞。党代表为军校学生的生活,受尽了煎熬,经常要跑到杨希闵公馆要伙食钱。杨希闵故意拖着不给,党代表为了黄埔军校的生存,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曲意奉承,迎合他的嗜好,常常深更半夜还坐在杨希闵的烟榻上候他烧大烟。直等到他烟瘾过足,又要挨到第二天上午才能取到一点现款。”
当她说到这段艰难往事时,已断断续续,声音哽咽,两眼噙着泪水。此时,随侍她左右的家属,送上了一杯清茶,她略微喝了一口,稍稍歇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有一次,校里余粮吃完,又无钱买米,眼看就要断饮,蒋校长向他要钱,他哪里还有钱?这时杨希闵又避而不见,急得他跑遍全城,仍然分文无着。他回来时,浑身大汗淋漓,急切地要我把娘家陪嫁的金银首饰给他拿去当卖。军校一二千人,吃喝费用绝非小数,我家里首饰不够,就拿衣服、字画去当卖来凑数。”
此时,何香凝已泣不成声,不得不暂时中断,在场聆听的许多人也莫不两眼湿润,流下泪来。何香凝叹了一声,喝了一口茶水,又继续说道:“廖党代表尸骨犹存,血衣尚在,你们黄埔学生切勿孤恩负义,背离总理三大政策,忘掉党代表的教导。现在国难当头,希望你们要以救国救民为职志,努力好自为之!”讲毕,她命人将一白布小包交给了张治中。校值星官又发出“敬礼”的口令,她的家属才慢慢地将她扶出站外。而在站台上有些党政要人,听到何香凝的亦责亦训时,惶然不知所措。
英烈忠魂长伴伟人
何香凝讲话结束后,廖仲恺先生的灵柩在哀乐声中,被缓缓运往中山陵园的暂厝处志公堂。当天,南京城内万人空巷,沿途人山人海,男女老幼都默默地来向这位革命先躯的灵柩送别。
6月21日上午,在灵谷寺志公堂又举行了公祭仪式,孙科、叶楚伦、于右任、陈树人、蔡元培、朱培德等出席。由叶楚伦主祭,参加公祭的还有中央军校师生400多人,以及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廖仲恺之弟廖恩勋、廖仲恺之女廖梦醒。
9月1日上午9时,廖仲恺先生灵柩由志公堂起灵,经水榭路、中山陵墓前、明孝陵、前湖,到达天堡城下。10时,将灵柩安葬墓穴之中,并盖以白布。然后,有关人员在墓前举行了安葬礼,由叶楚伦主祭。参加起灵和送葬的有何香凝和廖仲恺先生的亲友,以及叶楚伦、邵元冲、张治中和各机关团体的代表共五六千人。
廖仲恺先生从此长眠于中山陵近旁,陪伴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至于上面提到的何香凝交给张治中的那一白布小包,则被陈放在中央军校仲恺堂东室的一个玻璃柜里。有说里面是当票收据,有说是廖仲恺血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