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如何读书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h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书籍曾陪伴人类走出“黑暗”,迎来“光明”。很多同学虽然对书籍抱有一腔热情,但是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导致长时间读书却很少得到真正的书中要义。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介绍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来启发大家对读书方法的思考,要做到事半功倍才是赢家!
  恩格斯的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他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适合。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的著作,同时要不断地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
  从恩格斯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工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书中的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地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杨振宁的“渗透”
  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记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略读全文。在略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略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其他文献
三大文体之一的说明文,在中考中占有一席之地。卷面分值为8~12分,占卷面分值的6.7%~10%。那么什么是说明文呢?  说明文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说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文章特点是给人以知识,客观性特别强,因此大都能从原文中找出说明文阅读设置问题的答案,其难度相对而言较小。说明文的题型比较固定,说明文是最容易掌握答题技巧的阅读文体,说明文阅读也是卷面中得分率较高的试题。  阅读
期刊
单项选择题—— 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极易丢分的题型;一个看似考点混杂、却又有规律可循的题型;一个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查题型;一个满覆“陷阱”的测试题型。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单项选择题已成为必考题,就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题来讲,已经把其分值提升为30分,并在原有的考点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语境、词法、句法、惯用法的考查。考题更加注重了英语的实用性,更加注重了考查学生的英
期刊
当风筝被清风托上蓝天,它是否还会在意牵系着自己的线;当梦想一朝成真,我们是否还会记得儿时天真的诺言。  ——题记  春风拂面,他手里紧紧攥着一根线,眸中却映出天上的风筝。那风筝里似乎载满了他的欢乐,和着柔风,伴着彩云,映着青草,衬着蓝天,似一只翩翩的金蝶,又如一只展翅的大雁。  他一边望着风筝,一边跳着、跑着,用稚气的童声喊着:“我要永远和妈妈在一起,让妈妈永远陪我放风筝。”一直在一旁的母亲没说什
期刊
本文提到的图示推断题,是指通过给出几种物质间反应转化关系框图,考查对各类物质间的转化规律及应用的掌握。此类题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难度大,因此是各地中考中的热点题型。此类题虽千变万化,但解题过程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步骤包括:(1)寻找挖掘“题眼”,即解题的突破口,比如某种物质的特性(如特殊的颜色、沉淀,特殊反应及转化规律等);(2)根据“题眼”按图索骥,顺藤摸瓜,确定答案;(3)对照答案
期刊
孙铭锐  Some people like spring, because spring is warm. Some people like summer, because in summer people can eat ice-cream. Some people like fall, because it’s cool in fall. But my favorite season is w
期刊
要想作文获得高分,必须了解高分作文所具有的特点,这样有助于我们朝之努力。高分作文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很少有涂改痕迹;分段合理,让阅卷老师很容易就能找到要点和重要句子;要点齐全,不缺要点;首尾呼应,自然成一体;使用大量高级词汇和句型;开头言简意赅,不啰唆、不偏题,迅速引入主题;段与段之间自然过渡,有合适的连接词;句与句之间,有恰当的连接词,使之自然成为一体;全文中同一个意思,基本没
期刊
所谓“啃老族”,大抵指某些年轻群体,不思上进、坐享其成,老盘算着打家中老人的主意。我们若把目光移至古代,评选一位名副其实的“啃老族”代表,恐怕非汉惠帝刘盈莫属了。  刘盈,汉高祖刘邦的嫡长子,西汉帝国的第二任BOSS。只是,登上BOSS之路,刘盈走得曲折许多。原来,刘盈这人性格“仁弱”,按现代语言套,就是有颗“玻璃心”,当然,往褒义上升华,也可说怀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但这样的性格,要君临天下
期刊
诺伯特·维纳是美国著名的数学家,也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既是信息论的先驱,又是控制论的奠基人。  诺伯特·维纳堪称神童。3岁时就能读写,11岁时进入大学,15岁时转入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最终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博士学位的授予仪式上,贵宾云集,而维纳则是满脸稚气。执行主席非常好奇维纳的实际年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忍不住当面询问维纳:“请问阁下今年贵庚几何?”不料,维纳的回答不
期刊
夏至已过数日了,相信在立夏以来的这段日子里,你经常会听到周围有不少人称自己最近犯困,这时盘旋在你脑海里的很可能是这八个字——春困、夏乏、秋盹、冬眠,也就是说一年四季就没有不困的时候。  不可否认的是,困意这东西确实神秘、任性,不想让它出现时却出现,该它出现时反而不出现。那么,为什么你总犯困?犯困到底给了你什么好处?又该如何正确犯困?  为何无聊犯困?  上班犯困、开会犯困、坐车犯困、无聊犯困……大
期刊
生物钟不“校准”,会怎么走?  每个人都有一只生物钟。像机械表一样,生物钟也需要不停“校准”,才能让我们的作息时间与自然界的昼夜更替保持同步。我们“校准”生物钟参考的主要对象是外界光线的变化。比如早上,天亮时,我们就从睡眠中苏醒过来。夜幕降临时,我们血液中促进睡眠的褪黑激素水平就开始上升,体温也会降下来,这意味着,身体已经做好了休息的准备。当然,这种“校准”行为是身体在不知不觉之中完成的,并不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