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对小肠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来源 :婚育与健康·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sss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小肠脂肪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小肠脂肪瘤患者64排CT表现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判断64排螺旋CT在小肠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9例小肠脂肪瘤患者,经手术探查后共切除23个肿瘤,5例发生于十二指肠;7例位于空肠(其中1例多发,术中发现3个病灶),回肠6例(其中1例多发,为2个病灶),1例于十二指肠降段及回肠近端(均发现脂肪瘤1个,3例多发)。肿瘤以圆形或类圆形最为常见,其中4例带蒂生长,肿瘤直径最小者约lcm,最大者约4.5cm,平均直径为1.9cm,CT主要表现肠腔内大小不一低密度脂性肿块,密度均匀,CT值为-50~-100HU(平均-76.45HU)。5例继发肠套叠,CT均显示肠套叠及其顶端的肿瘤,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CPR结合CT横断图像更能客观、准确地显示小肠脂肪瘤及肠套叠。结论:64排螺旋CT是诊断小肠脂肪瘤的可靠影像学方法,CT多平面重建技术结合横断图像更能客观、准确地显示小肠脂肪瘤继发肠套叠改变。
  【关键词】 小肠肿瘤;脂肪瘤;并发症;肠套叠;X线计算机
  脂肪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部位,通常发生在皮下及软组织,发生于胃肠道尤其是小肠则很少见,一组尸检材料报道小肠脂肪瘤发生率为0.118%~5.8%[1]。较小的小肠脂肪瘤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出现症状也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64排螺旋CT在腹部检查中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小肠脂肪瘤检出率。现对我院2008年9月~2013年10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9例23个小肠脂肪瘤的CT表现进行前瞻性分析,着重探讨64排CT对该病定性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3岁。全部病例术前均进行腹部64排CT平扫及增强检查。主要临床表现黑便7例,腹部不适11例,呕吐3例,腹痛8例,其中5例呈阵发性绞痛,经CT检查及手术证实为肠套叠、肠梗阻。8例于常规体检或其他原因腹部检查时偶然发现。查体:6例可触及腹部肿块。
  1.2 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全部病例均与术前进行腹部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下。检查前禁食24h,检查前90~120min口服温开水800~1000ml,以便使远段小肠充分充盈,检查前30min再服300ml温开水,充盈近段小肠、胃和十二指肠,检查前5min再服250ml温开水使胃充分充盈。常规先平扫,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按1.5ml/kg计算,经肘正中静脉团注,注射流率为3.0ml/s。于注射开始后30~35s(动脉期)、65~70s(门脉期)、3~5min(平衡期)进行扫描。扫描条件为120kV,250~350mAs,准直0.625mm。重建图像层厚0.625mm,传输至工作站EBW,软件版本4.0,进行图像后处理及评判。
  1.3 诊断结果 由两位腹部影像学副主任医师独立做出诊断,意见不一致时经讨论定诊。重点观测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平扫及强化表现、并发症等。
  2 结 果
  19例患者,经手术探查后共切除23个肿瘤。5例发生于十二指肠;空肠7例(其中1例多发,术中发现3个病灶);6例位于回肠(其中1例多发,为2个病灶);1例于十二指肠降段及回肠近端(均发现脂肪瘤1个,3例多发)。肿瘤以圆形或类圆形最为常见,其中4例带蒂生长,肿瘤直径最小者约 1cm,最大者约4.5cm,平均直径为1.9cm,CT主要表现肠腔内大小不一边缘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肿块,有包膜,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一般无增强。CT值为-50~-100HU(平均为-76.45HU)。5例继发肠套叠,CT均显示肠套叠及其顶端的肿瘤,表现为套入部系膜呈多层曲带状改变,套入部顶端肿瘤呈脂肪密度肿物,套入及套鞘部肠壁增厚呈分层状或同心圆样,即特征性的“同心圆”。
  3 讨 论
  小肠脂肪瘤较少见。Willson等在综合分析1721例小肠良性肿瘤后发现脂肪瘤占17.5%。小肠脂肪瘤占整个消化道脂肪瘤的50%以上。好发于老年人,男性较常见。好发于小肠远端,60%发生于回肠,发生于十二指肠、空肠约各占20%。其组织学发生目前尚有争论,文献记载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2,3,4,5]:①胎儿发育至最后两个月时,中胚层脂肪发生沉积形成脂肪组织,这些脂肪组织在发育过程中黏附于不同部位并过多聚集形成相应部位脂肪瘤。小肠脂肪瘤可能是中肠旋转过程中腹膜外脂肪黏附于肠壁逐渐发育而成。②肠道炎症和刺激可能对脂肪瘤的发生起重要作用。③结缔组织变性与肿瘤的发生可能存在关联。④脂肪瘤发生可能与纤维小梁的管周脂肪浸润有关。⑤Alveoli认为脂肪组织的堆积,是由局部脂肪的淋巴供应和血液循环发育不良造成。小肠脂肪瘤可大可小,可向腔内生长使黏膜隆起,也可向腔外浆膜下生长,可有蒂与浆膜相连,或肿瘤位于肠壁间向腔内外呈哑铃形生长。在临床上以向腔内最多见,本组19例23个脂肪瘤均属于此类,肿瘤其他类型少见[2]。小肠脂肪瘤单发常见,多发者占5%,偶有小肠黏膜下脂肪组织浸润,无脂肪瘤形成,有作者称之为脂肪瘤病,即一段肠管(也可是整个肠管)被成熟脂肪组织浸润,常伴有憩室病或肠套叠。
  较小的小肠脂肪瘤临床上常无症状,当肿瘤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可出现临床表现,如急性或亚急性痉挛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血、肠梗阻及腹部包块。瘤体>4cm者容易引起肠套叠。小肠脂肪瘤由于其特殊的脂性成分,在CT图像中表现为特征性的脂性占位,CT值为-50~-100HU(平均为-76.45HU)[5],主要表现肠腔内大小不一边缘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肿块,有包膜,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一般无增强。多发脂肪瘤则显示多个大小不等的规则或分叶状低密度脂性肿块,如脂肪瘤合并肠套叠,CT可显示肠套叠及其顶端的肿瘤,表现为套入部系膜呈多层曲带状改变,套入部顶端肿瘤呈脂肪密度肿物,套入及套鞘部肠壁增厚呈分层状或同心圆样,即特征性的“同心圆”征。CT多平面重建技术如MPR/CPR结合CT横断图像更能客观、准确地显示小肠脂肪瘤及肠套叠。增强检查,部分脂肪瘤可以看到肿瘤内多数条索状强化影,即脂肪瘤内含血管成分,被称为血管脂肪瘤。本组19例患者,23个脂肪瘤,仅2例3个脂肪瘤术前未发现,术后回顾性分析CT图像仍可见,说明64排CT对小肠脂肪瘤的检出率极高。
  参考文献
  [1] 李淑英,王大丽.小肠脂肪瘤的CT诊断[J].医学影像,2008,18(8):916.
  [2] 章士正.小肠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3] 黄志勇,杨东山.肠道脂肪瘤6例报告[J].湖南医学,1997,14(3):154.
  [4] 庞有成,于国.肠道脂肪瘤10例分析[J].铁道医学,1996,24(4):225-226.
  [5] 姚金龙.肠道黏膜下脂肪瘤的CT诊断[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1(2):41-42.
  [6] 周广正,田红.十二指肠球部脂肪瘤1例报道[J].当代医学,2013,19(5):7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分析替吉奥胶囊在晚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让57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后口服替吉奥胶囊。可以只口服这一种药,也可以跟80mg/㎡的奥沙利铂一起服用,每天2次,分早晚服用,连续服用28d。一个周期内休息14d。如果是联合用药,在第8d的时候要把奥沙利铂的药量增加到100mg/m2。连续服用2个周期之后,分析疗效。结果:大多数患者都能够坚持化疗,最少能完成2
【摘 要】 目的:分析氢溴酸西酞普兰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后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伴焦虑、抑郁症状的老年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加用氢溴酸西酞普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SDS、NIHSS评分均更低;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P<0.0
【摘 要】 目的:探讨万爽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第1周患者服用原有的抗心绞痛药物,此期间主要评价病情稳定性。第2周起加用万爽力20mg每日3次治疗,并与原有药物联合应用,分析用药前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硝酸盐用量及心绞痛分级的变化。结果:本组84例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由观察前平均(4.1±0.5)次/周减少到治疗
【摘 要】 目的:观察头孢克洛片联合通窍鼻炎颗粒冶疗急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头孢克洛片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片,10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缓解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头孢
【摘 要】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研究组给予静脉滴注0.2g的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0.4g的氧氟沙星,两组均每天2次,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
【摘 要】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4月治疗的56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非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表现为胃溃疡(GU)12例,占21.4%;胃溃疡伴糜烂36例,占64.3%;十二指肠溃疡(DU)6例,占10.0%。对照组表现为胃溃疡(GU)31例,占55.4
[目的]了解平潭县碘缺乏病情况,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方法]1995、1997、1999、2001、2003和2006年用PPS法抽查我县8~10岁学生,查甲状腺肿大(甲肿)、尿碘中位数、合格碘盐食用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肺心病患者,比较采用常规方法以及常规方法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心病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LDC-C、TC相比差异均明显(P0.05),可分析研究。78例患者被随机划分为甲组38例,乙组40例,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分组。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个体针对性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个体针
【摘 要】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超声诊断方法、声像图特征,以期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胎盘早剥病例35例,其中产前超声诊断为胎盘早剥者32例,术后检查胎盘后有无血块压迹。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5%(32/35),诊断错误3例(漏诊2倒,误诊1例)。将胎盘早剥的声像图分析归纳为4个类型:混合型14例(40%);团块型13例(37%);边缘型3例(8.5%);积液型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