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教好《史记选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24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可见虚实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把这句话放在文言文教学中同样适用。在处理文言文本时,要虚实结合,既不能太实,死抠字词释义不放;又不能太虚,在文本大意还不理解的情况下就去分析文意,体悟情感。把文言文当作正常的文章来分析欣赏,万万不能把大家之作仅作为识词之用。在必修阶段,大部分教师都能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但到了选修阶段,又原形毕露了。因为教学时间紧张,备课量大,不少老师上《史记选读》就是把文章翻译一遍,了解大致内容后,分析一下人物形象,草草结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被上成了古代汉语词典课。所以利用这次市公开课的机会,我想好好研究如何教《史记选读》,挖掘出它的魅力。
  【教学设想】《滑稽列传》这篇文章文言字词的难度并不大,可以在上课前要求学生解决大部分的字词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教学时弱化字词释义,强化课文分析,紧扣字句品味,感受语境情境。围绕“滑稽”一词展开课堂讨论,通过分析滑稽人物“能言善辩”的具体表现,分析他们“辩”的方法,最后回到司马迁的评价“岂不伟哉”上,探讨这些身份低微的人能否称得上“伟”字,由表及里,深入文本。
  【教学过程】首先,用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兴趣:文章的题目该怎么读呢?学生根据书下注释,都认为读gǔ jī。老师提问:为什么不读huá jī?从读音辨析进入文章。
  其次,重点研习淳于髡的片段,分析淳于髡是否符合滑稽(gǔ jī)的特点,他是一个“能言善辩,言辞流利”的人吗?学生认为淳于髡擅长表达,说话滔滔不绝,这说明他言辞流利,而淳于髡善于用故事表达观点,又说明他能言善辩。教师追问,“能言善辩”这个词语怎么理解?其实“能”就是指“善于”,“言”是指说话,“辩”是指“有说明是非的能力”。所以“能言善辩”就是指“能说、会说”。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体现了淳于髡的“能说”,那么他的“会说”具体如何体现呢?
  接着,请学生划出2、3、4小节淳于髡的话,概括说的内容。第2节说了“国中有大鸟”的故事,第3节主要说了“操蹄禳田”的故事,第4节说的是自己“几何醉”的故事。那么他为什么要说这三个故事呢?这些故事起到预想的效果了吗?学生得出这三个故事都是为了劝谏国君。如第3节说“操蹄禳田”的故事是因为齐威王让淳于髡带的礼物太少,不可能请到救兵,淳于髡讲了一个故事,暗示齐威王要多带礼物,因而解除国家的危机。教师总结这种方法叫做类比。
  再接着,深入文本,通过具体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探讨淳于髡的“辩”法。教师提问:“淳于髡用类比的方法成功劝谏,如果不用故事来类比,直言劝谏行不行?比如淳于髡可以直接说‘臣以为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也’,你觉得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好吗?”利用这个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认为直言劝谏的方法可能成功,但也可能让齐王觉得失了面子,对增加礼物的要求不予理睬。毕竟淳于髡不是什么大官,所以说故事用类比的方式让齐威王更能接受。为了更深入理解文本词句,教师直接设问,“其实淳于髡在说故事之前,还有一小段描写,我们来看看这几句描写可不可以删掉?”删掉肯定不好。“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他在朝堂之上夸张地笑,笑得帽带子都断掉了,这个动作引起了齐威王注意。教师追问:“淳于髡有个语言的细节,‘何敢’,只有两个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读出谦卑的语气,教师故意读出讽刺语气,请学生比较哪个正确,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谦卑的语气是正确的,这个时候淳于髡的目的是为了劝谏,不可能表现出讽刺齐王的样子,应该表现得很谦卑,使君王易于接受。教师总结,在这个故事中,淳于髡的笑和他说的话都是为了委婉劝谏,也可以叫做讽谏。“讽”并不是讽刺的意思,而是“委婉规劝”的意思。
  最后提出探究问题,司马迁在列传的一开头,就将这几个小人物的作用抬到了和儒家经学相同的高度,有人认为对滑稽人物的作用是过分拔高了,你认为呢?学生的看法是统一的,滑稽人物的基本职责是运用滑稽手段让君主开心,他们的社会地位极其低贱,而这几个人为了国家、百姓,以“谈言微中”的方式,起到排难解纷的作用,而且他们解决的并非鸡毛蒜皮的小问题,而是关乎社稷、民众、国家的大问题,就实际效果来说未必低于六艺。教师总结,他们虽然是滑稽,但并没有自甘于弄臣的身份,不因自己的身份地位而自轻自贱,这种“小人物的悲悯情怀”才是真正的崇高。所以在文章结尾,司马迁再次强调“岂不伟哉”,这样的人物堪称“伟”啊!
  【教后反思】《史记选读》应该怎么教呢?有的老师认为教法很简单,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字词释义和讲故事上即可;有的老师则认为教学有难度,因为要高出文本,谈一些思想和人文的东西,实在不易。笔者个人觉得《史记》教学太实不好,实则不活;太虚也不好,虚则无根,能做到宜浅宜深、虚实结合,自然是再好不过。
  现在很多老师在谈到文言文教学时,都以文与言的有效结合作为追求目标,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史记选读》教学,却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史记选读》作为一本选修教材,面向的是全体高中生,所以在选本上不能过于艰深,像《屈原列传》这样文字有些艰涩的篇目是极少的。于是“言”的难度被降低,在字词解释上记诵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高了。
  第二,《史记》的史传特点使它强于叙事,弱于说理,故事性增强了,说理性自然就减弱了,如此特点带来的好处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但是也缩小了师生课堂讨论的空间,读一遍就似乎能读懂的文言文,还存在分析探讨的空间吗?
  第三,《史记》与必修阶段所学的文言文相比,艺术手法比较统一,类型化比较明显,侧重于人物塑造和事件描述。似乎了解《史记》中一篇文章的艺术特点,其他文章就可以触类旁通,甚至无师自通了。而必修阶段所学的文言文艺术风格多样,如《阿房宫赋》强于铺排,《六国论》长于说理,《陈情表》浓于抒情,《兰亭集序》强调思辨,凡此种种,都可在教学中强调凸显,亦可成为老师教学的抓手。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自然会降低对《史记》文本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追求,逐渐流于只追求故事的新奇有趣。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史记选读》的教学有如下思考: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要“小而得当”。所谓“小”,就是尽量少提或者干脆不提空洞的目标任务,如:提高学生对《史记》阅读的兴趣、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大而空的教学目标并不能起到合理设计教学步骤,指导课堂教学的作用,至多不过是摆出来好看的花瓶。既然无用,不如删掉,为每篇文章确定一两个小目标。目标明确,授课才能有的放矢;目标小而实在,课堂才能高效。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是小目标呢?其实可以结合其史传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如:概括文章故事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司马迁的情感评价等。所谓“得当”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点,恰当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虽然《史记》的类型化明显,但老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千篇一律,如:同样都是记人的文章,《屈原列传》偏向议论评价,《项羽本纪》偏向人物形象的塑造,《滑稽列传》偏向叙事;同样都是列传,《管仲列传》偏向议论,谈治国策略,《李将军列传》偏向记叙,谈人物功绩。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每篇文章的特点,或叙或议、或评或析,目标明确才能重点突出。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轻言重文”。《史记》是文言文,当然有与其他文言文文本的共性特点,在教学上依然要强调文与言的有机融合。但是《史记》有其特殊性,它的“言”的难度相比于其他文言文要低很多,我们的教材《史记选读》更是如此,只要借助书下注释,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再强调“言”,而忽略“文”,课堂上逐字逐句讲解文辞,就会打乱文气,破坏《史记》特有的讲故事的特点。一堂又一堂的古代汉语课,只会使课堂气氛沉闷。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轻视”词语释义,只对重点实词虚词进行点拨即可,应该偏重对文本内涵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故事背景、分析写作方法、分析司马迁的论赞,通过分析层层深入文本,由表及里地将文章吃透。
  最后,在教学方式上,要“少灌多评”。课改一直强调教学方式的改变,像《史记》这样内容易懂的文言文,很适合教学方式改革的尝试。之前,灌输是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字词解释完后,内容概括,人物分析,难句讲解,思想理解,一篇文章教学到此结束,面面俱到。只是从头到尾基本就是老师说,学生记笔记。《史记选读》教学比其他文言文教学要好一些,因为文章故事性、趣味性强的原因,老师通常会让学生说几句。但是让学生说的深度有限,通常都是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如:分析一下项羽的形象特点,概括魏公子的品质特征。又如:《滑稽列传》中滑稽人物是如何劝谏的?这样的问题在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时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没有逐步推进的作用,因为学生粗略阅读文章就能回答出这些问题,从教学方式上看,只是千篇一律的问答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史记选读》的教学方式,用评价分析来代替提问概括呢?不要问“项羽是什么样的形象”,改为“司马迁在论赞中评价项羽自矜功伐,你赞同吗?请结合课文分析”;不要问“滑稽人物的讽谏有没有价值”,改为“滑稽人物的讽谏,司马迁提升到与‘六艺’并举的高度,你觉得合适吗?”虽然同样是提问,但是价值大不相同。浅层次的提问局限在“写了什么,有什么,是什么”的高度,只能让学生的思维水平横向发展,而通过评析,学生不仅明白了“是什么”,还能分析出“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如何看待评价”等深层次问题,这就是思维品质的提升了。
  总之,《史记选读》教学既有文言文教学的普遍特点,又有其特殊性,教学中除了要做到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地设计教学环节外,还要思考教学的共性规则。只有这样选修教学才能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花架子。
  熊放放,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格列卫(STI571)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白血病疗效。方法:采用STI571联合alloHSCT治疗5例Ph+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急变期(BP)及1例Ph+难治性
目的:考察黄连与吴茱萸不同配伍比例对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图。结果:左金丸中吴茱萸碱
本文测定了常温下二噁烷-水-无机盐体系的液液相平衡(LLE)数据,比较了K_2CO_3、KOAc、CaCl_2及K_2SO_4四种盐对二?烷-水的盐析效果,并探讨了相平衡数据的关联.结果表明:在上
发展边境贸易是我国西部边疆地区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文章对目前我国边境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The development of border tr
一个23岁的大学生男孩,面对死亡的威胁,没有丝毫的退却,在单亲妈妈的关爱和离婚父亲的支持下,勇“闯”生命极地——换心又换肺,在此前的全国4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中,病人已经
3月2日,23时09分,夜深,人静。突然,“砰”的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震破了夜的宁静,一朵蘑菇云状的烟云从距离长江航运公安局南京分局水上消防支队仪征中队驻地近百米的紫金山船厂
说起骨质疏松,很多人都会认为它是老年人的专属病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类的骨骼代谢开始于幼儿骨储备期,一直影响到青年时代骨骼生长的顶峰期。骨质疏松确实更偏爱老人、
校园暴力现象是校园的一个顽症,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主流完全冲突。本文对近二十年的校园暴力现象进行分类、分析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提出防治的措施和对策。 The phe
随着3月19日佛塑股份强劲涨停,国风塑业也大幅拉升,软塑股中中达股份3元多的股价补涨潜力大。这种情况不禁让人们开始关注软塑材料行业了,软塑材料业的前途是发展前景也就备
铁路运输安全作为铁路运输产品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在整个铁路运输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铁路运输业的发展速度飞快,运输安全成为铁路运输的重要内容.本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