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e_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教育工作的主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是各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与其它学科相比,生物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更大的尝试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 德育教育 动手能力 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就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教育工作的主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是各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把德育教育渗透于生物教学之中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科学地、生动地强化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博爱宽容的完善人格,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生物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果教师能注意积累和运用这些素材,寻找有利的时机,巧妙地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中,就能收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如通过介绍我国生物科学家在世界生物科学史上所做的贡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合成、杂交水稻技术等)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了解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通过介绍我国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心教育。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知识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水准也是非常重要的。拥有爱心是人类的天性。可以说,我们的社会被各种各样的爱维系着、支撑着。如果没有了爱,生命将失去生机,甚至蔓生“恶草”。对于青少年来说,爱需要给予,爱心更需要培养,而我们教师对爱心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在讲授《血液的组成》这一节时,在讲到无偿献血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们讲解了适量献血的好处,接着利用无偿献血宣传片《生命因爱而精彩》号召同学们成年后要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同时出示生命感悟并播放音乐《爱的奉献》,激发学生珍爱自己生命和关爱他人生命的情感,让学生体验到关心帮助他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逐步具备健全人格应有的品质。
  3、利用实验课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和合作意识。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后人继承前人经验,又经过大量实际观察和无数次实验、探索,验证取得的,不允许任何空想和臆造。实验课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感受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如在讲完《光合作用的发现》这节课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毅力,希望同学们学习科学家们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究问题。
  另一方面,探究实验往往需要小组成员密切配合、相互合作才能成功,恰恰是这种无意识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二、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在实验中蕴含着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做无定法,但做可择法,亦可创法。1.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应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如在进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实验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然后鼓励学生对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提出自己的疑问。结果,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为什么要用碘液染色?”“为什么要把碘液滴在一侧,从另一侧吸引?”“为什么盖盖玻片时,要缓缓放下?”当时我并没有急于回答学生的疑问,而是鼓励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操做,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做边想,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的问题就自己解决了,而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在学生实验后讨论总结,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学生并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在掌握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进行实验,不但能顺利地完成任务,还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鼓励学生在生物实验中大胆改进实验,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等。对改进失败的,不要责备,而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达到在失败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能力。对改进成功的,要给予表扬,以增强他们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例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准备:①淀粉遇碘液变蓝,②叶绿素能溶解于酒精中;接着给学生提供材料用具;最后最关键的是要设计好导学问题:①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是否对实验效果有无影响?若有影响该怎样处理?②叶片原有的绿色对观察是否变蓝有无影响?若有影响该怎样处理?③如何利用现有的器材设计对照实验?对照条件是什么?在这些具体材料和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也走出了教师对他们的思维约束。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去发现自已设计上的不足,去发现新的问题。
  3、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质疑、解疑,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在讲解《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时,当学生把点燃的蜡烛伸进装有煮熟的豆芽的广口瓶中(在黑暗中放置了一段时间)时,蜡烛却熄灭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一脸茫然,这时,我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现象,仔细分析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并且结合实验现象,继续探究,找出原因之所在。这样,在实验中鼓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不仅提高了实验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探究能力,使学生产生的创新火花得以燃烧和发展,养成创造型人才的思维品质。
  
  三、组建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培养兴趣,发展特长
  
  积极的思维活动始于对问题的探究,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得以发展和提高,而问题的提出又离不开社会实践。我们应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充分应用。比如成立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教具及标本制作,校园植物调查,制作叶脉书签;无土栽培,嫁接试验;培养草履虫,采集和饲养水螅和蚯蚓,血型鉴定等。这些生物科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在这里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认识到实验、观察和科学思维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而且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明确:在研究、实验和观察的时候,要力求不停留在事实的表面上。切勿变成事实的保管人,要洞悉事实发生的底蕴,要坚持不懈地寻求那些支配事实的规律。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可发现和培养特长生,拓宽他们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自学能力,为未来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去克服;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去展示。
  总之,广大的生物学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加深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全面理解,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生物教学之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语言只是思维的工具,而不是思维的源泉。人类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听说读写活动,但并非都是语文活动。一个人只有在面临与其思维能力相适应的内容,却不能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听说读写时,才是缺乏语文能力的表现。因此,语文能力应该是能够满足思维运行与发展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毫无限制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是说,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凭借一定的思维内容,从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多,中小学生中出现了许多不良心理行为,有的学生自私冷酷;有的学生嫉妒心理过重、经不起失败和挫折的打击,甚至患上严重的精神抑郁症;有的学生依赖性强、学习懒惰、不思进取。这些现象的出现呼唤着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更要求学校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体质健全、心理健
期刊
“活”的历史课堂,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不再被动。课堂“活”起来,有很多方法,但问题教学法却是不可或缺的良方之一。问题教学法,有两个关键:一是用好“疑”“思”二字;二是注重启发和互动。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中国的孔子等人的教学活动那里,不难窥见其要害,无须多言。  现在我关心的是,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如何开展问题教学。核心在于“问题”—从何而来(疑)、怎么解决(思)。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
期刊
教师是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指导者,他们能深邃地见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学生前进道路上存在的问题,能及时给予点拨、指明使他们能健康的成长。人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因而教师工作是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重要环节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情感问题。因为人是富有感情的,情感在任何工作中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何况对于教育工作者这一重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但一口流利的英语离不开大量的词汇积累,因此在小学英语中,单词教学既是基础,也是难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如果只是机械、枯燥的单词操练,会扼杀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那么在单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以下就是我在单词教学活动中用到的一些方法。    一、课前:做好预习工作。    积极和家长联系,使家长在单词教
期刊
一、激发学习发展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少讲,使用权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的创新。教师教会学生各种基本技能,学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人,研究性学习无论作为课程,还是学习方法都已被广泛地接受。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更是方兴未艾。在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效果是明显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下面将就此作一些探析。  1 过于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精髓
期刊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的真正动力在于自己对这件事情感兴趣。观察表明:学生对自己非常感兴趣  的事,就会主动去观察、思考、研究,并不一定需要老师督促;反之,就算老师每时每刻陪着他,学生也是心不在焉的,这样的学生来说,前者收获甚大,后者收获甚微。大量事实证明: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采
期刊
一个数学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课堂上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管理学生。怎样导入,怎样探究,怎样巩固,都是非常基本的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 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国外有些教科书在述说如何在采访和调查了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后才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途径和形式,希望学生对它产生好感,想读、想了解。我国最近出版的教材也在向这样的方向努力,力求贴近学生的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