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瘤一例

来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研究将浓度-时间-效应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以说明给予特定剂量药物后其在体内的药理作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PK/PD研究的应用有助于临床医师优化给药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控制耐药率,同时对推进敏感性折点改进和新药研发亦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近年来有关抗细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的PK/PD研究,以期为临床制订安全、有效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可导致肺炎、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关节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万古霉素依然是抗MRSA感染的经典用药,但临床使用时需要通过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调整治疗方案。在体外试验中,脂糖肽类抗生素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但其长半衰期和复杂的PK/PD参数限制了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抗MRSA的头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是一种来源于分泌降钙素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发病、诊断和治疗都独具特点。Ki67是一种增殖细胞相关的核抗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在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已成为分级指标。本文拟对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的MTC及Ki67在MTC中
目的探讨TC纵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至2015年4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和胸外科收治的46例侵犯纵膈的T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手术入路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根据AJCC-UICC纵膈淋巴结分组,以上纵膈淋巴结转移为主,其中2区(2R/2L,上气管旁组)淋巴结受累居多有31例(31/46,67.39%);3区(血管前气管后)和4区(4R/4L,
目的探讨单发PTC的CT联合临床特征对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6例单发PTC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瘤体位置、甲状腺边缘接触情况、钙化、平扫及增强后边界、肿瘤大小、年龄、性别与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366例PTC中,中央组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分别为
目的系统评价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LVSS)与传统止血方式在甲状腺切除术中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及CNKI等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资料等中的关于LVSS与传统止血方式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手工检索其他相关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提取,
目的探讨PTC右侧RLN后方VI b2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111例PTC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PTC VI b区RLN后方VI b2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浸润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11例PTC中71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63.96%;VI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