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翟赴昱是北京贞仁文化有限公司执行总监,坚信“我们对未来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看不清生命的本质,看清楚了,一定不会担心。”而这个生命的本质,在他看来,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张好床不能保证能睡一个好觉
冬日的北京,38岁的翟赴昱在一套站桩动作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这是他一年四季必不可少的功课:把所有的思虑放下,集中精力保持一种放松的站立状态,以此颐养身心。
与过去相比,2011的日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翟赴昱却更喜欢即将步入中年的自己。
在德国学习土木工程并从事这个行业8年,对翟赴昱来说,并不是值得夸口的经历。有房有车有公司的中产生活与他理想的生活图景似乎还有一段距离,爱琢磨事儿的他,两年前放弃了这些,选择回国过一份简单的日子。
其实,国内的生活并不简单。作为北京贞仁文化有限公司执行总监,设计课程、策划文案、安排杂务,这些都很耗神。好在翟赴昱对“精神”的兴趣远远大于物质,他跟妻子的生活仿佛“清汤挂面”,简单却乐在其中。
在中国,翟赴昱这样的群体1978年后才逐渐出现。1978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人们开始经营私营企业,随后,外国资本进入中国,中国的中产阶层应运而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项调查显示,中国城市人口的可支配收入在过去10年增长了3倍,目前中产阶层约总人口的23%,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城市的精英代表。
同翟赴昱一样,在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日渐加速的时尚更新面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白领正在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在乎名牌、对频繁交际说NO、选择低碳交通、下班生活不插电……最主要的,相对于房子、车子、票子,他们更关注心灵的健康,以内在提升作为实现个人幸福的路径。
“一张上好的床并不能保证你能睡一个好觉。外在的条件对人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翟赴昱对大家孜孜以求的生活质基别有他解,“西方有一句谚语‘患了便秘,即使坐在金马桶上也无济于事’,生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人的心态。”
确实,大多数白领过的是赶考一样忙碌的日子。北京CBD及周边集中了朝阳区85%的世界五百强投资企业,这里的甲级写字楼月租金超过50美元,平方米,堪比纽约。每天半夜,大大小小的写字楼下面都停着等活儿的出租车,超时工作是自领的生活常态。早点是速冻食品,午餐是快餐,晚上回家经常九十点钟,早已没了起火架锅的心情,加上高涨的房价(传说“一座房子消灭一个中产”)、高昂的药费、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调查显示,中国70%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饱暖生淫欲,饱暖也生智慧。温饱问题解决后,自然会有人思考生命问题。”在思考生命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古典文学《菜根谭》给了翟赴昱充足的营养,他崇信“嚼得菜根,万事可做”,一切都应该从自身开始。业余时间,代之以泡吧、网游和炒股,他更喜欢“宅”在家里读书、站桩和静思。
“生活是一种修行”
2010年底,贺岁片《非诚勿扰Ⅱ》在中国上映,反响强烈。影片讲的是几个有钱人,恋爱谈得难受,还要额外面对一份不期而至的死亡……在一个毫无贺岁气氛的故事中,中产阶层,几乎隐喻了危机四伏。
作为这部影片的拥趸,里面的台词“生活是一种修行”让翟赴昱津津乐道:“我们所有人的生活经历其实都很相似,因为我们的感情模式一样——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一次翟赴昱跟朋友说,他最喜欢的年纪就是老年。朋友奇怪,谁不喜欢鲜车怒马满楼红袖风流少年,老了什么都不能享受了。他笑:“对啊对啊,就是到了那时候,责任没有了,压力没有了,什么都不需要做不需要想,只是跟生命本身打交道,才可以好好琢磨生命本身的事情,多好!年轻的时光太匆忙,有太多的梦想和欲望要去达成,我们顾不上了解自己,体察自己,我们被欲望与妄想绑架了。”
不过,站在中年的门槛上,担心变老是普遍的心态,38岁的翟赴昱也不例外。他甚至自书短文嘲笑自己“早脱华发”。怕老之余,自然也会怕死。“其实怕的不是死,而是‘不知道’。”就像《非诚勿扰Ⅱ》里提到的,不知道死后是“五彩世界,还是万丈深渊”“怕一脚踏空,怕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即使有诸多的担心,他还是拒绝提前为自己买一份保险,理由是它并不能真正保证什么:“身心状态都很好的状态下,中国古话说,‘至人无病’。”
几年前,德国莱比锡火车站的乌鸦给翟赴昱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他说自己这一辈子也没见过那么多乌鸦。看到它们,就想起中国古诗里“捡尽寒枝不肯栖”的句子,与彼时他的心境完全贴切。在古人智慧的熏染下,那些落寞的情绪已经烟消云散。年轻的时候一直为自己挣钱,现在的翟赴昱则希望给自己挣钱的同时,帮大家多做一些事情,“40岁时为自己活着可以理解,60岁时还为自己活着,只影响周围一两个人,多没意思!”
“假如你有十元钱,不愿意拿出一元钱做好事,那你有了一百万元,也肯定不会拿出十万元来帮助别人。”
朋友得了抑郁症,质疑生活的意义,坚信“只是倾听就能改变”的翟赴昱威了他身边的倾听者。安慰身边一两个人不足以使他的生活发生改变,但是,翟赴昱脸上的光亮让人相信,他的生活确实一点一滴发生了改变。
对于未来的日子,翟赴昱最大的心愿是把中国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推广给世人,也因此,他的周末经常在课程堆里度过。其中之一是协助台湾老古出版社的掌门人古国治在大陆开办亲子课程。让他欣喜的是,很多大陆父母听完课后第一次对自己的孩子说“对不起”。新的一年里,他希望把“亲子理念”推广到教育界,让更多的中国家庭“跟幸福沾边儿”,让因为升学压力而关系紧张的家庭轻松下来。
对于自己的收入,翟赴昱的打算是捐一半,花一半。几个慈善项目等着捐助,他希望自己有能力筹得更多款项。
别人的生活都在做加法,翟赴昱却给自己的生活做起了减法。十年前,翟挣钱的目的是买一幢带花园的大房子,每日煲汤,把柜台里最想要的东西收为已有。回国后,越去探究生命,了解自己,他对自己的投入就越少:“人被物质困扰的时候,会带来痛苦。痛苦来自不满足,不是来自物质匮乏。”
“现在的日子已经很好了,吃什么都觉得开心,家里的大件也都置办全了,还额外需要什么呢?”翟对家庭生活唯一的梦想就是希望减少计划,随遇而安。他和妻子目前还没有下一代,对这个未来的生命,两人没有任何“企划”,能来更好,不来无妨。
“放心。孩子来了,自然会长大。我们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充分的空间和自由。”翟赴昱把自己的理想贯彻到了小家庭的里里外外,他对婚姻的理念十几年不变:给对方自由,让另一半充分做自己。
面对未来,翟赴昱坦言没有计划是最好的计划。“但有善愿,皆得成办”。他希望更多的人像自己一样享有内在的幸福,而这个幸福跟享有一座别墅、一辆宝马没有直接的关系。
“找到生命的本质,一切便会迎刃而解。心平和到一定程度,外面的风云变化不会影响你。”他说。
一张好床不能保证能睡一个好觉
冬日的北京,38岁的翟赴昱在一套站桩动作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这是他一年四季必不可少的功课:把所有的思虑放下,集中精力保持一种放松的站立状态,以此颐养身心。
与过去相比,2011的日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翟赴昱却更喜欢即将步入中年的自己。
在德国学习土木工程并从事这个行业8年,对翟赴昱来说,并不是值得夸口的经历。有房有车有公司的中产生活与他理想的生活图景似乎还有一段距离,爱琢磨事儿的他,两年前放弃了这些,选择回国过一份简单的日子。
其实,国内的生活并不简单。作为北京贞仁文化有限公司执行总监,设计课程、策划文案、安排杂务,这些都很耗神。好在翟赴昱对“精神”的兴趣远远大于物质,他跟妻子的生活仿佛“清汤挂面”,简单却乐在其中。
在中国,翟赴昱这样的群体1978年后才逐渐出现。1978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人们开始经营私营企业,随后,外国资本进入中国,中国的中产阶层应运而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项调查显示,中国城市人口的可支配收入在过去10年增长了3倍,目前中产阶层约总人口的23%,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城市的精英代表。
同翟赴昱一样,在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日渐加速的时尚更新面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白领正在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在乎名牌、对频繁交际说NO、选择低碳交通、下班生活不插电……最主要的,相对于房子、车子、票子,他们更关注心灵的健康,以内在提升作为实现个人幸福的路径。
“一张上好的床并不能保证你能睡一个好觉。外在的条件对人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翟赴昱对大家孜孜以求的生活质基别有他解,“西方有一句谚语‘患了便秘,即使坐在金马桶上也无济于事’,生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人的心态。”
确实,大多数白领过的是赶考一样忙碌的日子。北京CBD及周边集中了朝阳区85%的世界五百强投资企业,这里的甲级写字楼月租金超过50美元,平方米,堪比纽约。每天半夜,大大小小的写字楼下面都停着等活儿的出租车,超时工作是自领的生活常态。早点是速冻食品,午餐是快餐,晚上回家经常九十点钟,早已没了起火架锅的心情,加上高涨的房价(传说“一座房子消灭一个中产”)、高昂的药费、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调查显示,中国70%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饱暖生淫欲,饱暖也生智慧。温饱问题解决后,自然会有人思考生命问题。”在思考生命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古典文学《菜根谭》给了翟赴昱充足的营养,他崇信“嚼得菜根,万事可做”,一切都应该从自身开始。业余时间,代之以泡吧、网游和炒股,他更喜欢“宅”在家里读书、站桩和静思。
“生活是一种修行”
2010年底,贺岁片《非诚勿扰Ⅱ》在中国上映,反响强烈。影片讲的是几个有钱人,恋爱谈得难受,还要额外面对一份不期而至的死亡……在一个毫无贺岁气氛的故事中,中产阶层,几乎隐喻了危机四伏。
作为这部影片的拥趸,里面的台词“生活是一种修行”让翟赴昱津津乐道:“我们所有人的生活经历其实都很相似,因为我们的感情模式一样——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一次翟赴昱跟朋友说,他最喜欢的年纪就是老年。朋友奇怪,谁不喜欢鲜车怒马满楼红袖风流少年,老了什么都不能享受了。他笑:“对啊对啊,就是到了那时候,责任没有了,压力没有了,什么都不需要做不需要想,只是跟生命本身打交道,才可以好好琢磨生命本身的事情,多好!年轻的时光太匆忙,有太多的梦想和欲望要去达成,我们顾不上了解自己,体察自己,我们被欲望与妄想绑架了。”
不过,站在中年的门槛上,担心变老是普遍的心态,38岁的翟赴昱也不例外。他甚至自书短文嘲笑自己“早脱华发”。怕老之余,自然也会怕死。“其实怕的不是死,而是‘不知道’。”就像《非诚勿扰Ⅱ》里提到的,不知道死后是“五彩世界,还是万丈深渊”“怕一脚踏空,怕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即使有诸多的担心,他还是拒绝提前为自己买一份保险,理由是它并不能真正保证什么:“身心状态都很好的状态下,中国古话说,‘至人无病’。”
几年前,德国莱比锡火车站的乌鸦给翟赴昱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他说自己这一辈子也没见过那么多乌鸦。看到它们,就想起中国古诗里“捡尽寒枝不肯栖”的句子,与彼时他的心境完全贴切。在古人智慧的熏染下,那些落寞的情绪已经烟消云散。年轻的时候一直为自己挣钱,现在的翟赴昱则希望给自己挣钱的同时,帮大家多做一些事情,“40岁时为自己活着可以理解,60岁时还为自己活着,只影响周围一两个人,多没意思!”
“假如你有十元钱,不愿意拿出一元钱做好事,那你有了一百万元,也肯定不会拿出十万元来帮助别人。”
朋友得了抑郁症,质疑生活的意义,坚信“只是倾听就能改变”的翟赴昱威了他身边的倾听者。安慰身边一两个人不足以使他的生活发生改变,但是,翟赴昱脸上的光亮让人相信,他的生活确实一点一滴发生了改变。
对于未来的日子,翟赴昱最大的心愿是把中国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推广给世人,也因此,他的周末经常在课程堆里度过。其中之一是协助台湾老古出版社的掌门人古国治在大陆开办亲子课程。让他欣喜的是,很多大陆父母听完课后第一次对自己的孩子说“对不起”。新的一年里,他希望把“亲子理念”推广到教育界,让更多的中国家庭“跟幸福沾边儿”,让因为升学压力而关系紧张的家庭轻松下来。
对于自己的收入,翟赴昱的打算是捐一半,花一半。几个慈善项目等着捐助,他希望自己有能力筹得更多款项。
别人的生活都在做加法,翟赴昱却给自己的生活做起了减法。十年前,翟挣钱的目的是买一幢带花园的大房子,每日煲汤,把柜台里最想要的东西收为已有。回国后,越去探究生命,了解自己,他对自己的投入就越少:“人被物质困扰的时候,会带来痛苦。痛苦来自不满足,不是来自物质匮乏。”
“现在的日子已经很好了,吃什么都觉得开心,家里的大件也都置办全了,还额外需要什么呢?”翟对家庭生活唯一的梦想就是希望减少计划,随遇而安。他和妻子目前还没有下一代,对这个未来的生命,两人没有任何“企划”,能来更好,不来无妨。
“放心。孩子来了,自然会长大。我们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充分的空间和自由。”翟赴昱把自己的理想贯彻到了小家庭的里里外外,他对婚姻的理念十几年不变:给对方自由,让另一半充分做自己。
面对未来,翟赴昱坦言没有计划是最好的计划。“但有善愿,皆得成办”。他希望更多的人像自己一样享有内在的幸福,而这个幸福跟享有一座别墅、一辆宝马没有直接的关系。
“找到生命的本质,一切便会迎刃而解。心平和到一定程度,外面的风云变化不会影响你。”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