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之花在阅读枝头上绽放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ml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个性化。当我们读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样的诗句时,丝毫也不会怀疑这句诗的作者就是李白;同样的道理,鲁迅先生的文章不用署名,读者一看便知这正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即便是有人摹仿,也只可能像而不可能是。这就是个性的魅力。如何有效进行引领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笔者认为:只有发扬教学民主,构建文本多元解读平台,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诱导多元解读。学生的“个性之花”定会在阅读课堂中绽放。
  一、发扬教学民主,构建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我校一位教师教学《变色龙》一课,刚讨论完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学生A举手发言:“我觉得警官奥楚蔑洛夫并没有断错案,赫留金才是罪有应得。”老师在对学生A的提问作了肯定和鼓励后问:“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学生A说:“开始时,小狗一副的可怜相;而赫留金却得意洋洋,完全没有受了害的感觉。我认为他想嫁祸小狗以获得一笔赔偿费。”这个发言轰动了教室,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同学探索的好奇心。教师因势发问:“对于这位同学的说法,大家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吗?”学生们纷纷搜寻文中相关内容,不久便有多名学生举手。
   学生B:“我同意同学A的看法。就如警官奥楚蔑洛夫说的,狗那么小,够不着赫留金。”
  学生C:“我也同意。当有人说出是赫留金用烟卷戳狗时,赫留金很凶,还用自己兄弟当宪兵吓唬人。可见他做贼心虚。”
  学生D:“我认为,虽然事情的真相是赫留金不对,但奥楚蔑洛夫根本不曾以真相为依据来断案。所以,谈不上有没有断错案。”……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断案的依据始终是狗的主人,而非事实,足见其性格特征。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支配者为引路人,放下身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才有课堂上的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促,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个性特长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养分”。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文本多元解读才得以真正开展。
  二、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诱导多元解读。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文本多元解读可从以下“五点”进行切入:
  1、抓住文本内容。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如莫怀戚《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讲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故事。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学生在散读这一流程后,获得美好的阅读印象,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谈到了一家人互相包容、互相体谅的精神,谈到了可贵的亲情、温馨的气氛,谈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谈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生命的气息……又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在学生自读文本尽情触摸文本后,教师问: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社会黑暗;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贵;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父爱;有的说:我知道了父亲心灵手巧……。
  2、抓住文本语言。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说是色香味俱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有的文本语言“如清流,描物写态,细腻动人,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议论风生,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质朴无华,平淡实在,耐人寻味;有的如红叶,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但是汉语言又是最具朦胧、模糊,且多义性的特点。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说:“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是朦胧、模糊,它的涵盖面几乎无边无际,暗示性几乎无际无涯。”所以,在对有些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语言进行品味揣磨时,就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理解。《我的第一本书》末句“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可引导学生概括出:父亲的教育,父亲的希望,友情的重要,亲情的温馨,生活的艰辛等。还有《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末句“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作如何理解?它的答案也是多样的:我们都是幸福的孩子,我们都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我们都是美丽的、品质高尚的孩子……。
  3、抓住文本主旨。
  文学作品主旨的诠释,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对课文达到本质性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健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认识水平,提高其道德境界。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到种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主题。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主题可有多种解读:(1)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2)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3)只要执著追求理想,理想便会实现;(4)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便会恩赐于他。又如《白兔和月亮》寓意可多达五六种:(1)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2)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强求;(3)拥有财富,不能产生患得患失之感;(4)做任何事要量力而行。
  4、抓住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立体化的特质,加之阅读活动个体化的特征,学生理解中的艺术人物理应不同,这给我们鉴赏人物提供了求异和创新的可能。我们不应也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模式界定学生的理解。我们在分析文学形象时,应以一种辩证的理性面对学生有创性的思考争鸣。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变色”之速,难道不可能出于难言的隐衷?难道他迅速介入“狗咬人”事件,并有一番义愤填膺的言语就没有一点出于公正的动机?又如鲁迅散文《风筝》,文中的鲁迅是个爱护弟弟的严兄,又是一个严于自省的、做事一丝不苟、知错必改的人,同时小时候在管教弟弟时行为又是十分粗暴的人。
  5、补充文本“空白”。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空白”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更是开启学生的思维,使语文课变得空灵和鲜活。如我校张道灿老师教学《最后一课》的高潮部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教师尽力回归到韩麦尔先生当下的心情,用心去读这一句话,力图创设一种情境,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学生随教师一起走近韩麦尔先生,似乎也触摸到一点“最后一课”的灵魂。接着教师承机发问:韩麦尔先生究竟想说什么?那是怎样的难以言状的痛苦?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他的心头汹涌澎湃?请你做一回韩麦尔先生,说出他没有说出的话。学生这下可忙开了,或争论、或沉思、或口中念念有词……有的说:我——我——我的朋友们,我的孩子们,你们要永远记住法语,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我们民族的根,记住她就有了根,谁也不能使我们屈服。有的说:我——我——我的朋友们,我的孩子们,虽然我走了,但我今天把爱国的种子撒下了,希望它在你们心中生根发芽。有的说:我——我——我的朋友们,我的孩子们,不要悲伤,不要绝望,留着一份信仰,那就是对法兰西的爱。有的说:我——我——我的孩子们,这是最后一课,却是你们人生的起始课,你们将从这里走向成熟。学生们的回答精彩纷呈,这里有主旨的多义性以及解读的生成性,与小弗郎士一样,他们也在经历人生一课:面对失去,我们该怎样,一个人的心灵是如何成熟的,什么是生命中的根,人要有忏悔意识……。
  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就像他们都有着独特的外貌一样,中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不亚于成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领悟也往往超出我们的意想。应当说,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耐读而又不易读懂的书。我们应把文本多元解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我们期待着,在学生阅读的枝头上缀满富有个性的花朵,鲜艳夺目。
  
其他文献
期刊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2010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To
戊戌狗年已经来临,站在新年的起点上盘点过去一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研判2018年的经济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纵观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用“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结构优化,
期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初中阶段是个体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学生经常出现以一些诸如焦虑、苦恼、烦闷、自卑、懒惰、自私、嫉妒、逆反、暗恋、盲目依赖等行为,往往是心
期刊
在劳动竞赛中,江苏销售分公司在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积极开拓网络盲区,紧抓当地旅游活动,销量较去年同期上升15.8%。 In the labor competition, the sales subsidiaries in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总体趋势,但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在此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学生只会读而不会写,口语交际能力远远跟不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未得到很好的锻炼开发。本文结合具体实际,对农村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开阔性 灵活性 敏捷性  以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字
2017年4月24日,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员骨干进修班(第八期)(简称行业党校班)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行开班典礼。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常务副书记
期刊
期刊
【背景介绍】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的发生是在所难免的。大家知道,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外,打乱我们的教学步骤。是把课堂生硬地扭转到原来的轨道,或是及时捕捉这些意外生成,并将其合理转化成我们的教学资源呢?在实践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也有这样的思考------  假如你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