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蓝色西瓜”的审美思考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keitre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班美术活动中,有一位幼儿画出了一幅蓝色和粉红色相间的西瓜外部造型。在离园接送时,该幼儿的妈妈看到孩子的作品就问:“西瓜不是绿色的吗?为什么涂成蓝色?”孩子回答:“我喜欢蓝色。”以此为主题,教研交流时A老师提出疑问:“小班幼儿将西瓜涂成蓝色,要不要去纠正?现在不是都提倡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吗?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尊重孩子的意愿,但是该怎么跟家长解释?”研讨中,我首先对A老师抛出问题:“你在美术活动中有没有引导孩子先认识西瓜的外形特征?”A老师回答:“之前我们和孩子一起认识过颜色,玩过颜色游戏,在其他领域活动中也有引导幼儿对西瓜进行认识,所以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大胆地把西瓜拟人化,创作多种形态的西瓜宝宝。”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促进儿童多领域的发展。在培养小班幼儿兴趣的前提下,教师应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对于该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一刀切地给出答案,要从教育理念上进行分析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倡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想象和创作空间,教师们也开始转变自身美术教学理念和行为,摆脱传统高控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幼儿自由、自主探索的空间。但在美术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不管幼儿画什么,教师都说“好”“非常棒”,然后就没其他具体的引导策略了,针对这些看似积极的鼓励性质的语言策略,教师要反思其是否真正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了哪些美术关键经验?
  在此先分享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4岁的芊芊是位很喜欢画画的孩子,中班的暑假,芊芊跟妈妈回了老家。 有一天下午芊芊在家画画,外公坐在一旁欣赏,芊芊画了太阳,正要给太阳涂黑色时,外公着急地大喊:“太阳是红色的!涂红色!”芊芊没理会,继续涂她的黑色,很满足地涂完了。外公还是很认真地告诉芊芊:“太阳是红色的,你涂个黑色的,这是错的!”芊芊有些生气地辩驳:“太阳下山了嘛,下山了不就是黑色的喽!”
  案例二:5岁的铭铭在餐后活动画了个躺着的人,一会儿他拿着红色的蜡笔把人从头到脚都涂成了红色,连五官也没放过。老师问他为什么全涂红色,他告诉老师:“因为这个人身上着火了。”过了一会儿铭铭又用黑色蜡笔使劲儿往红色上面涂,只见原来红色的人变成一团黑。这时老师又问:“为什么要全涂黑啊?”铭铭一本正经地告诉老师:“因为他烧焦了。”
  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作品,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在美术创作中,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一种在他们看来是很有效、非常规的、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知与情感,也正是这种“自以为是”才使得幼儿的美术作品充满了魅力。3.5岁~5岁是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象征期”,该阶段的幼儿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以象征物体的外形轮廓,其并不在意色彩变化。所以关于“蓝色的西瓜”的思考,教师并不需要过于纠结幼儿在色彩上的表达,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讲,涂颜色只是一种用纸和笔来玩的游戏,画什么、涂什么颜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自己的手不断地运动,玩游戏,他们并不关心画面表达的结果,而热衷于绘画游戏的过程。作为教师要鼓励幼儿的美术创作,不可忽视他们的美术创作,更不能用“画得不像”“跟真的西瓜颜色不一样”“蓝色的西瓜好奇怪”等语言横加指责,这样会造成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丧失自信心和创造力。
  《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作为幼儿教师要在了解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学会倾听,注意听听孩子们说什么;学会观察,注意看看孩子们做什么;学会问,问问孩子们想要什么;学会思考,想想孩子们需要什么;把美术教育的总目標放在健全和完善幼儿人格上,而不是训练美术专业技能技巧上。教师要提供充分的环境支持、材料支持、情感支持等学习支持,适时、适度地对幼儿进行引导,从而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学前儿童美术作品评价的主体是学前儿童而不是作品。评价要从幼儿自身发展出发,既有身心方面的发展,又要有美术方面的发展,通过作品评价,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其他文献
橘灯是以橘皮为主要材料,用挖空法、钻孔法等方法制作出的玩具。独特的美工材料和呈现方式激发着幼儿对于橘灯的好奇。通过欣赏、探索到大胆创作,孩子创作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橘灯。  制作橘灯的第一步是对橘皮的处理。橘皮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橘皮常规处理的方法吧。  挖空法:挖空属于泥塑技法的一种,将其运用在橘肉的处理上,借助勺子、小刀等工具把橘肉挖空,再將橘皮处理干净。(如图1)  钻孔
又错了!望着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我们知道,我们又一次误入了人类的城市。  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尝试,可仍然找不到那条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迁徙之路。一次又一次的失误,使我们找到祖辈们走过的那条路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然而,我们却从未停下寻找的脚步。“再试一次,总会找到路,那条通往阳光灿烂、水草丰茂的路……”  我是一头成年公象,与往常一样,在春夏交际时分,随着一声清亮的鼻音,我和我的同伴们满怀欣喜地出发
期刊
豫西山地现存民居建筑数量多且质量较低,改造更新需求迫切。采用现场调研与分类研究的方法,提取豫西山地民居建筑地域性特征,结合装配式轻钢结构体系的自身优势,通过模数化设计与结构优化,设计具有地域特征的装配式民居建筑,并展示典型的设计方案,总结利弊。以期为豫西山地推广装配式民居建筑提供借鉴,加快该地区建筑更新和人居环境改善。
随着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创业的热潮。创业活动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而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创业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借鉴全球创业观察(GEM)的创业环境评价模型,构建了创业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市场开放程度、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知识产权和妇女创业等11个一级指标以及61个二级指标。然后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对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一义(乌)
生活就是艺术,对生活的感知与体验是幼儿艺术创意的源泉。我园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让他们浸润在富于生活气息、充满创意与情趣的环境中,悄无声息地将创意的种子内化于心,从而学会发现、欣赏并表现生活中灵动多姿的创意美。一、满足幼儿内心的渴求,探寻浸润式美术创意活动的价值诉求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无拘无束的创意天性。教师应关注幼儿内心的渴求,理解、
走过一条青石板小路,小河对岸便是我家乡老屋的白墙黑瓦。相隔不远,便已如回了家。  就这么望着,河水静静地流淌,河面氤氲,我的回忆逐渐被唤起。  儿时,我常坐在门槛上,看着奶奶在河边洗菜的背影,静静听着船夫摇橹的拨水声。望着水波荡漾,随着船桨的摆动,柔和的水纹慢慢扩散,那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最爱的是雨天,江南的雨是轻柔的、朦胧的,如三月春风轻拂着人们的脸。在我心中,儿时的水文化便是这洗菜与摇船,
期刊
活动目标  1. 乐于参与“秋叶的画报”的亲子活动,体验亲子共同完成作品的快乐。  2. 在成人协助下能用撕贴、涂色、拓印等方式创作秋叶的画,大胆玩色,感知秋叶色彩的美。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带孩子观察秋天树叶变黄、变红的现象,参与拾落叶的活动和游戏。  物质准备:幼儿园准备四开水粉纸、棕色卡纸、固体胶棒、水粉颜料(深浅不同的红橙黄绿颜料多瓶)、一次性桌布。  家长按照孩子意愿选择“秋叶之语”
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家长和同学们:rn大家好!我很荣幸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在这里发言.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关于安全教育的一些看法.rn相信很多领导、家长都有这样一个
期刊
活动背景  石头来源于大自然,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物品。石艺游戏活动,是我园开展的以借助工作坊为平台,以石头为主材料,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通过添加丰富的辅助材料,在自主、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的创作活动。幼儿在“挑选—洗刷—设计—创作—展示”这一完整的流程中感悟美,尤其是在过程中尝试自主管理与自主创作的乐趣。游戏准备  1. 主材料:各种不同大小的石头。  2. 辅材料:各色颜料、各种纸
我国省级政府的预算支出结构在经济建设和科教文卫两个维度上分化并聚类为经济建设偏向型、科教文卫偏向型、高均衡支出型和低均衡支出型四种模式.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