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等慈寺碑》对楷书学习的一些思考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uif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慈寺碑》,唐太宗贞观年间立于河南汜水(今荥阳县),今已无存,只有拓本传世(见图1)。碑文为颜师古所撰,未署书家姓名。由于颜师古是初唐的大学问家,又精于书法,所以有人认为碑字也是他的手笔。碑文计32行,每行65字,楷书。其书法既有北朝《张玄墓志》、《元君墓志》等一路的风格,又有初唐楷书的一般法度,工整而秀逸,端庄而流美,雅俗可得而共赏,不愧是有继承、有创新的大家杰作,清王澍认为此碑“书法工绝,上援丁道护,下开徐季海,腴润跌宕,致有杰思”。(《 舟山题跋》)杨守敬在《平碑记》中也说:“结构全法魏人,而姿态横生,劲利异常,无一弱笔,直堪与欧、虞抗行。”凡喜爱《等慈寺碑》一路风格的人,无不给以很高的评价。
  通过对《等慈寺碑》的深入研习,感觉到选取《等慈寺碑》作为初学楷书的模板是一种不错选择,其好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习字与学书能得兼之
  习字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书法是习字的艺术提高。平时练字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为着实用,一是为了追求书法的艺术美。因此初学时最宜选取既有助于促进自己把字写得规整、明快、美观,又有利于逐步提高书法审美能力的碑帖作模板。《等慈寺碑》出自盛唐文人学士之手,其结字端正平和、疏密适中,用笔自然而便捷,没有后世所谓“落、起、走、住、迭、围、回、藏”等故弄玄虚的讲究,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很好,又便于理解和摹仿的字样,最适合于初学。已有不少人的实践证明,以此碑作范本,无论是用毛笔临写还是用钢笔临写,效果都不错。
  第二,便于上通下达,学习诸家楷法
  从学习传统书法的角度说,不能只尊魏碑而卑唐楷,或专重唐楷而轻魏碑,而应该是上下兼顾、博取众长、融会贯通。《等慈寺碑》既有魏碑的风格,又有唐人的法度,从此碑入手打好基础,无论是往上看魏碑还是往下看唐楷,都会有“似曾相识”之感,以此碑作“参照物”,通过分析比较,就很容易发现并把握住魏碑和其它唐碑的特点,弄清它们之间的源流关系,这样学习起来也就会自由的多、自觉的多。如果从颜柳入手直上而习魏碑,或者由魏碑入手而直下习颜柳,由于中间的“跨度”太大,从结构到用笔都会感到有一层很厚的隔膜而难于勾通。欧阳中石先生在《书法初步》中说:“《等慈寺碑》在风格上承上启下,代表了楷书从魏碑向唐楷的过度。正因如此,学了《等慈寺碑》以后,无论再学魏碑或成熟的唐楷,都非常方便,有左右逢源之妙。”这话当为经验这谈。
  第三,字迹清晰,便于临摹
  此碑的刻工精细,残泐较少,多数的字清晰可鉴,书家行笔起承转合、映带呼应,得以比较如实的体现,这就为临习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等慈寺碑》在结体和用笔方面的个性特点及临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1.结体特点
  作为唐楷之一家的《等慈寺碑》,对于前文所说的楷书结体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它全都符合,无需重复,这里所介绍的是几个具体而突出的个性特征。
  (1)多以横扁取势
  《等慈寺碑》中字的结构多取扁方之形(既左右占地宽,上下占地窄)。对那些本承横扁之形的字,诸如“以”、“四”、“而”等,自不必说;对于其它的字也尽量压抑上下而放纵左右,使字势趋于方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把那些不得不取长势的字,如“自”、“目”、“日”等,都拉宽到不能再宽的程度;对有撇捺相对应或相交叉的字,如“破”、“袂”、“人”、“交”、“文”等,把撇捺的坡度极力减小并写得很放纵;对带有“口”的字,如“加”、“石”、“古”等,“口”都写的很扁;对那些既可作长形安排也可作扁方形处理的字,大都处理成扁方形,如“ ”二字,将“方”、“弗”压缩在“彡”的下面,把整个字的上下结构变为左右结构。总之,为了使字势趋于横扁,采用种种的方法,不过也应该看到,《等慈寺碑》也并非一味地趋扁,不少字还是根据字的构形特点处理成方形或长形的,无论怎么处理,总之不影响字的体态美为原则。
  (2)点划分布均匀
  特别注意点划分布的均匀以造成构形中黑白、虚实的协调一致,是《等慈寺碑》结构的一大特点。字无论独体、合体,笔划不管是多是少,在同一个字中,相同点画之间或不同点画之间的距离、空白,往往差别很小,有的甚至没有差别。试看“遞”、“冀”二字(见图2)∶遞字采取北魏的传统写法,其中的“虒”点画虽有轻重、粗细之分,但摆布的十分均匀,至使点画之间的距离与空白,无论上下左右都是那么匀称、协调,“虒”与走之“辶”两部分相结合所形成有左右、上下的间格距离,也恰到好处地与之相当。这样,就通过点画和部分对空间的分割所形成的黑白、虚实的协调,使左右两个部分融为一体,让整个字的结构具有一种均衡、恬静、不激不励的中和美。冀字也运用了同样的手段,把上中下三个部分化为一体而又使之和谐、层次分明。
  《等慈寺碑》还很注意在全碑版的字中保持这种结字布白的一致性。对于结构繁杂、点画众多的字,采取略大其体或略轻其笔的办法,使点画之间的间隔不至于过小,对于结构简单、点画稀少的字,采取略小其体或略重其笔的办法,使点画之间的空白不至于过大,如此两相折中,就不至于产生某些字因点画多而结密,实甚于虚;某些字又因点画少而结疏,虚甚于实的现象,使不同的字在结体布局上趋于协和一致。
  (3)在整体上求变化,于平正处追险绝
  《等慈寺碑》之字虽然多呈横遍之形,点画分布又极均匀,但是体势并不板滞。这除了在总体上采用横画向上角倾斜、立勢也多峻拔右上之角,使字具有超拔俊逸的气度外,与书家善于在整体中求变化、于平正处追险绝是分不开的。比如对右边诸字(见图3)的处理,就是极好的例证∶“州”字三个竖勾的形态虽然一样,并作等距离排列,但却从左(图3)至右,逐一提高,于是在整齐之中便有了参差的变化,使字焕发精神。“物”字有三个撇画略有雷同、平行之嫌,但由于两个竖勾写得挺拔并处得当,于是既保证了整个字的方正劲健,又中和了三个撇画的平行,避免了构形的呆板。   “廉”字的第二笔横有意极力斜向右上角,对七个点的形态极尽变化之能事,这样既避免了点画并列平齐之弊,同时又增强了它们彼此间的迎送呼应之情,生动活泼。
  《等慈寺碑》从总体上看,是以讲求平正为主,不以追求险绝见长,然而在部分字中,也充分体现出了书家善于“于平正之中见险绝”的本事。试看“慮”字,不仅改变了“虎头”的正常写法,而且明显右倾,与下面“思”的略事左倾正好相反,乍看这个字的上下两部好似乎不够协调一致,但通审整体,我们就会发现,正是由于“思”的略事左傾,才不救正了整个字体向右倾倒的危险,实现了矛盾的统一,使字势依然端庄稳健。可见书家既敢于“弄险”,又能“化险为夷”。“觀”字左右两部分高低、正斜反差之大,“藝”字中“丸”的长斜勾的恣意放纵,也是明显的“弄险”之举,同样都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等慈寺碑》在结体上的个性特点,除了以上所列几条之外,如果再仔细分析,还可以举出不少。比如为了与它的横扁取势为一致,增强字中笔划的左右走向和上下层次感,偏旁部首“雨”和“羽”中的点、“示”的第一笔,仍沿袭隶书写作短横,三点水“氵”的第二点也都写成近似短横的横点,等等。这些特点只要在临习中稍加留心,是不难发现和把握的。
  2.用笔特点
  《等慈寺碑》的笔法精熟,虽然经过了刻字者刀的加工和近千年的风化(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清初的拓本),字的点画形态已有所失真,不能再现当年书家墨迹的精神风貌。但是由于刻工和捶拓的精良,我们依然还能“透过刀锋看笔锋”,在很大的程度上领略到书家用笔的美妙。
  《等慈寺碑》最为突出的用笔特点是:出之自然,灵活生动。所谓出之自然,是指点画形态没有任何故意造作的痕迹而又准确无误。每一个点画的起笔、运行和收结,都显得非常轻松自然,既无心手相违的生涩,又无刻意求工的矜持,全是书家谙于技巧又能充分发挥毛笔性能的自然流露。不论是笔锋的藏露、转折的方圆,还是运笔的提按、点画的衔接,都是顺势而为、随字而安,浑然天成。唯其如此,点画的姿态十分活脱,富于生机,并且在结体中具有彼此呼应、相互映带的情态。试察“沙”、“蕪”二字(见图4),可见一斑。“沙”字三点水的第一 点与第二点上下相承接,第二点收结出锋顺势写第三点,第三点出锋上挑,又顺势落笔写“少”的竖勾。这收笔与起笔的形断意连,不仅使两个点画之间的照应关系明朗化,而且加强了“沙”字左右两个部分的有机连络。这个字的五个点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随手点染,毫不经意,实则或侧或卧,或俯或仰,各具姿态,自有神机;虽然各自独立,却又气脉相通,彼此关情。
  “蕪”字写得灵气活现。谛审其道,主要因为书家巧妙地穿插运用了露锋来体现点画映带、呼应的笔法,给整个字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再加上充分注意了同画变态,才使得这个具有四个平行横画、四个平行竖画、四个排点的繁复结构的字写的如此萧散有神。细察书家对点画及其关系的处理,有动与静的对比,有伸与缩的交替,有开与合的反差,有连与断的映衬,而这一切又都是那样的自然,丝毫没有矫揉作态、存心“较劲”的痕迹,所有法度都化入了技艺的精熟之中,整个字的体势神情,沉着而飞动,端庄而流美,传统书法中所追求的中和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这两个字例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用笔和结体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这两个字如果没有用笔的精到,也就不可能有体势的血气神采,既便结构得再合理,也只能是两副标本骨架而已。
  《等慈寺碑》的用笔还是有一些具体的特点,比如多用露锋少用藏锋,转折“勹”多用方笔少用圆笔,竖勾“亅”几乎全写成顿折勾,横勾“乚”的勾锋多回指字心,捺脚长而放纵,等等。这些特点都十分明显,无需举例,初学临习时注意到这些特征便能“易得其形”,为进一步追求其神韵打下基础。
  3.临习《等慈寺碑》应注意的问题
  临习碑贴的目的在于学习和借鉴前人的书艺成果,吸取他们在结体、用笔和章法布局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书写水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临贴过程中既要善于动手,又要善于动脑。动手,是通过染翰的实践去摹仿,学习“笔头表达”的技巧;动脑,则是要对所临碑贴作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虽然《等慈寺碑》刻工精良,捶拓也不错,但残泐之痕和一些点画失真还是显而易见的,要从总体上去把握全篇的艺术特质、揣摩书家立意取势的审美情趣,寻绎帖字结体、用笔的规律,明辨其成功与不足。因此,对所临习碑贴应反复阅读与玩味,以期在艺术的审美范畴里与书家及作品的感情勾通,对帖上的一行一字、一点一画的创作意图心领神会。这样在临习时才能高屋建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种临贴不读贴,不欣赏把玩,不作任何分析比较,拿过来便逐字逐画地去“抄临”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古人学书,主张“心随手摩”,这是应该是很辩证、很科学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总之,学书临贴,不讲究点方式方法是不行的。
其他文献
《China Daily》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创刊于1981年,全球期均发行80余万份,其中,海外期均发行50余万份《中国日报》作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国内外高端人士首
利己,归根结底源自生存的需要。但是,人生活在群体中,利己的博弈教育人们:单方的利已是行不通的,互相帮助更有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于是产生了群体中利他的行为准则。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整个产品阶段,产品作为一种复杂的符号,其内在含义的传达过程;同时综合了符号学、传播学、认知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知识,意在跨越传统的产品语意学概念,帮助
根据厅党组的人事任免决定,我厅同时对省排灌总站和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开展了法人离任审计工作。近期,两家单位的审计工作全部顺利结束。
永远是10%的人赚钱.90%的人赔钱,这是市场的铁律,不论是股市,还是开公司、办企业。都不会改变。
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为减资等目的,在公开市场上回购本公司股票,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回购价格与所对应的股本之间的差额,不计入回购当期的损益,而应相应调整有关的
侦查讯问对于发现案件事实真相有着其他侦查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侦查讯问可以揭露和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弄清犯罪情节;另一方面,侦查讯问可以听取犯罪嫌疑人的申辩,保
本文从四川白酒包装的造型、色彩、纹样、书法、材料等方面出发,结合优秀设计案例,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与白酒包装设计有效结合的方法,使其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体现出传
"和谐"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不仅从思想的角度影响和规范着人的行为,而且从美学形式上赋予人们以视觉上的愉悦感,是"善"与"美"的熔铸与共生,是人们生活追求的最高
四大民间爱情故事历来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本文主要从普洛普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的角度去分析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找出此类故事的不变结构,并用“二元对立”结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