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故乡情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lpf7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有幸拜读了党长青老师的散文《捋不直的故乡炊烟》,党老师饱含深情的文字,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此时的故乡,正是草木吐绿、鸟语花香的人间四月天。思乡的情绪揪着我的心,仿佛又飞回了魂牵梦绕的黄土地。晚风习习,溪流潺潺,炊烟袅袅,余晖脉脉,那是每一个农人劳作一天晚归的最唯美的画面,也是每一个牧童晚归最难忘的记忆。
  故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是我们心目中的一片净土和精神家园。然而,当下的我们,却整天蜗居在城市钢筋水泥铸造的楼房中苟且为生,呼吸着城市污染的空气,喝着城市变味的自来水,忍受着城市嘈杂的噪音。情不自禁地思念起故乡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只有回到那个沟壑纵横、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站在那片高天厚土之上,心情才会平静下来,享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惬意;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让厚重的黄土抚平伤痛,让和煦的阳光净化心灵,让温馨的乡风吹散忧愁,让清澈的泉水涤荡污浊,让曼妙的炊烟勾起味蕾……
  畅游在《捋不直的故乡炊烟》温情的字里行间,闭着眼睛,想象在落日的余晖中,在缥缈的炊烟里,在农家饭的香氲下,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懵懂无知的孩提时代,耳旁似乎传来母亲或奶奶呼唤回家吃饭的乳名,那是最幸福、最惬意、最纯真的年代。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故乡离我们渐行渐远,故乡的父老乡亲们一个个离去,好多农村只有留守的孤寡老人,有的甚至成为空壳村。若干年以后,农村逐渐消失,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故乡?尽管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眷恋与日俱增。大概人到中年,都会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情结,每每在梦中,仍然游走在故乡的沟沟岔岔,嬉戏在故乡的山山峁峁,就连一草一木、一鸟一物,依然是那样亲切真实。
  每次回农村老家,既有鲁迅先生笔下对故乡的忧伤情绪,也有唐代大诗人张九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哀切;窑洞依然,石磨依旧,老树如初,眼里物是人非,心中五味杂陈。割不断的依然是对故土及亲人的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著名诗人艾青如是说,我们还能再说什么?
  黨老师饱蘸着对故乡的深情,用乡思为墨、炊烟为笔,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故乡水墨画,在他的笔底呈现一派故乡农村祥和、生机、恬静的山水田园气象。故乡的婆姨后生、瓜果蔬菜、小猫小狗、沙蒿柠条、镰刀锄头,描绘的生动形象、趣味盎然。以炊烟为线索,以故乡为主题,移步换景,情景交融,把我们带入故乡那个神圣的地方,也把我们引入充满快乐和纯真的童年时代。温润如玉的文字恰似故乡袅袅炊烟尽情地挥洒,作者更像一只泣血的杜鹃,深情地为故乡和童年在歌唱,文采飞扬,文笔优美,读后令人口齿生香,回味无穷。
  炊烟是故土家园的象征,炊烟是故乡最美的风景,炊烟是儿时最好的记忆,炊烟是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故乡是我们永远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灵魂归宿。
  故乡,不仅奉献给我们田园牧歌的物质享受,更赐予我们诗和远方的精神滋养;捋不直的是故乡的炊烟,扯不断的是故乡的思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大草滩和土豆花  四周的山太过沉默、荒芜和冷峻,但上苍怎么会让这里一味干燥和死寂。  天山下的寒冷是天赐的。寒冷送来雪,雪送来春天的融水,春天的融水送来河坝,送来一眼泉,送来一个大草滩。如此,山沟就有了像样的春天、夏天和秋天。我们就有了葱茏多情的记忆。  最先报春的花是野生郁金香,俗名老娃蒜。那天,要去旱厕,走我家房屋背面的山坡。那偶然,那惊艳,是天意:黄色小花全都笑疯了,让风撵着满山坡跑。我看呆
期刊
湖北省郧西县,相传为织女升天的地方。  这里,因一个凄美的神话传说而闻名。同时,郧西县还是绿松石的原产地之一。  初见郧西,是在2019年8月初的一个下雨天。我跟随我们当地两日游的旅行团,前往郧西县的“五龙河峡谷”、“龙潭河”景区游玩。这一天,雨忽大忽小,时断时续地下了一整天。  郧西县城不大,被四面青山环抱,人少车也少,城区鲜见高樓大厦,只有不多的几处小高层楼房,少有绿化带,但街道干净整洁,一条
期刊
一望无际的麦浪开始泛黄,几只头黑肚白剪刀尾的春燕在湛蓝的天空下不断地呢喃,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麦香。庄前屋后的杏树上鹌鹑蛋大小的杏子蒜辫子似的缀满了树枝,昔日翻山越岭才能采摘到的杏子如今伸手可得。看着眼前硕果累累的麦黄杏,小时候上山打杏的辛酸经历一下子涌满了脑海,令我心绪难平。  我的家位于北山脚下,因为离山近,上山打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说是近,也有十几里之遥,如果走到火石山、后河、夏家沟、
期刊
春雨凄迷、夏雨嚣张、冬雨有点无情。只有秋雨最休贴人意,进入九月下旬就连绵不断沥沥下个不停。打着芭蕉、湿了梧桐。风轻轻拂过,潮潮的、凉凉的,掠过脸上带着丝丝寒意。不经意间把一个夏天的躁气驱除殆尽。雨水落在荷塘里,泛起层层涟漪,片片荷叶在秋雨中低吟浅唱。玉米熟了、枫叶红了、菊花黄了、桂花开了,穿短袖T恤已经太冷,晚上要开始盖棉被了。阳城的秋意渐渐浓了,随着又一阵秋雨,中秋节悄然而至。  每逢中秋都会勾
期刊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黛玉说她素来不喜欢李义山诗,却独爱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我喜欢李商隐的很多诗,比如《夜雨寄北》,比如《锦瑟》,比如诸多《无题》,然而最喜欢的仍然是经过黛玉改一字的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现在想来,大概喜欢的是岁月经年,沧海桑田后人淡如菊的这种感觉吧!  也许天下文人的心是相通的,这句千古绝唱曾引得多少文人骚客情难自禁遗恨绵绵。身
期刊
不是踏着祥云和轻风,是乘坐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火车而来。带着你的妹妹,你的笑容,还有慰问农民工的一大盒子精美食品,带着诡异的笑,像一只枯叶蝶一般降落在我的城市我的身旁。  从没见过这么浓郁的绿吧?还有滨江道正盛开着的紫荆花?没见过就对了。这座瘦削的小城,她能有什么好东西招待你呢?那玉带一样的江水和你年少时在中学课本里见过的动物鼻子,早已经掩隐在人为的枝繁叶茂后面,让人难以窥见它的真面目了。  本
期刊
迎着海风,踏着海浪,手抹细沙,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大海让人心旷神怡。而这个中秋是我在海边,在防城港过的第一个中秋节。  我的家乡桂林龙胜,那是一个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山城。小时候山城的中秋寧静祥和。节日期间大伙都会上街去采买一番。因为中秋是一个团圆之日,大家会聚在一起唠唠家常,烤烤烧烤,赏赏明月。山间的动物们这时也会出来凑凑热闹,萤火虫稀稀疏疏地飞舞在各个角落,蛙声、知了声似乎包围了县城。人与自然融
期刊
千年字库塔,为文著风华。  ——题记  一  曾几何时,由“点、横、竖、撇、捺”等笔画构成的文字竟然被人们顶礼膜拜着。也许是人们看到了文字的神奇力量:可包容天地万物,能记载历史,交流感情,传递文化。凝视文字久了,那文字就会和你有着无限的感情交流,象形、形声、会意等文字里有很多的思想和感情在传递,你书写出的文字形象就体现你什么样的性格。这也正是书法家们用各种形态美来展现文字,才使得文字让人迷恋和陶醉
期刊
如今,不管你走在街上还是去到农村,总有发现一些妇女手上牵着一个小孩,背上也背着一个小孩。这是国家放开二孩政策后的诱人景象,也是党的惠民政策释放的红利,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变化。于是,我想起了家里一直珍藏着的那条背带。  我的家乡是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一个叫做大罗的地方。那里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民风朴实。因为地处偏僻,各方面还相对落后。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更是深有体会。常常是吃不饱穿不
期刊
巍巍古樟兮,郁郁参天!揽日月而积芳懿兮,荫庇良子俯桑江。桑水滔滔奔东海兮,樟影荫翳守故园。耸嵯峨飞云歇驻兮,江山千里馥奇香。仰高枝鹰鶊旋翼兮,斐叶逍遥飞鸾鸟!郁郁参天兮———巍巍古樟!俯仰天地心浩然兮,虬枝流霓架虹霄!  巍巍古樟兮,苒苒春秋!沐春霈而舒展兮,愛山河之多娇;撼夏雷而自若兮,吐芳馨以矫矫;历秋霜而从容兮,渺寒霏以寄傲;披冬雪而长青兮,且峥嵘以歌啸!苒苒春秋兮———巍巍古樟!风节映松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