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村:幸福万年长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j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了,旧日子。你好,新生活。
  17年前的5月,长江源头寒气逼人,更尕南杰往火堆里扔了两块牛粪,火苗比原先更加灿烂。不久前,作为村党支部组织委员,他去镇上参加党员培训班时,听说了国家要实施三江源生态移民项目的消息,在草原上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他思前想后,有些拿不定主意。
  打从记事起,更尕南杰就生活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措里玛村。这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令这方土地与外面的繁华相隔相离,牧民世世代代只得以放牧为生,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沟沟坎坎。
  18岁那年,更尕南杰从父亲手中接过牧鞭,这一拿就是30年。住帐篷、穿藏袍、点油灯、吃糌粑……虽然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就像日出日落般恒定,可他还是能敏锐地察觉出草原的变化:由于过度放牧、鼠害泛滥,草原生态急剧恶化,不仅牧草日渐疏矮,载畜能力大不如前,就连一些过去常见的野生动物,当时也难觅踪影。土地沙化,灾害频发,长江水也失了往日的澄澈与轻盈。
  搬!
  “搬去格尔木,孩子上学、媳妇看病都方便一些,而且保护三江源头是国家的大事,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家乡的水土。”
  有人问:“离开了牛羊、草山,今后的生活咋办?”
  更尕南杰说:“我们要相信党、相信国家!”
  都说故土难离,开完村民大会,这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决定当回“领头羊”。
  就这样,2004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包括更尕南杰一家在内的唐古拉山镇6个村共128户牧民,告别了世代而居的草原,翻越昆仑山,来到了400多公里外的格尔木市南郊,人们给这个新生的藏族村落起了个充满回忆的名字——长江源村。

“这样的生活,我们梦里都没出现过!”


  从格尔木市区沿109国道一路向南,车子行驶在广阔平坦的公路上,窗外的景色缓缓退后。忽然间,路旁一块刻有“长江源村”字样的巨石扑入眼帘,像一面破浪前行的风帆,亦像一座拔地而起的丰碑,与一旁那扇极具藏民族特色的大门交相辉映。站在村口放眼望去,一排排藏式风格的庭院错落有致,屋顶上一面面五星红旗猎猎招展,将湛蓝的天空映衬得分外纯净。
  “到格尔木那天是2004年11月25日,政府为我们每家每户都统一建好了300平方米的新房,我们拖家带口、赶着牛羊,迫不及待搬进了新家。”时隔多年,更尕南杰仍然清晰地记得初到新村时的情形。
  为了让大家尽快适应现代化的新农村生活,村里开设了生活小课堂,教大家使用煤气灶,还举办起厨艺培训班,让现代饮食理念“飞入寻常牧民家”。渐渐地,变化发生了:新添置的冰箱里多了蔬菜与水果,餐桌上添了米饭、面条和炒菜,以前顿顿离不开的糌粑、风干肉成了招待客人的稀罕玩意儿。电视、手机、电影院、文化站让大家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为了方便交流,说了半辈子藏话的更尕南杰和不少同龄人一样,开始学起了普通话。
  相比更尕南杰,今年51岁的索南群佩对这些变化感悟更深。
  搬迁之前,索南群佩是镇上完全小学的一名教师。当时,这所学校只有5间教室,教学用具除了书便只剩粉笔。平日里,学生们要骑马上学,遇到节假日,一些离家远的孩子只能暂住在老师家。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给索南群佩留下最深印象的,除了冬天用牛粪也烧不热的教室,还有讲台下那一张张冻得红红的小脸儿。
  搬迁的消息传开后,索南群佩有些担忧:新建的学校好不好?留下来的学生怎么办?
  “走访之后,我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家长选择留下。于是,我们在山上建起了教学点,让‘留守’儿童不失学,其他走下山来的孩子们则全部欢欢喜喜迈入了新校园。”
  索南老师口中的新校园,便是村里新落成的长江源民族学校。如今,十几年过去,学校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还记得2004年青藏铁路公司给我们捐赠了20台电脑,老师们没见过,更没用过,只能每天趁着课间休息时操练操练。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学校的硬件设施一点儿不输市区的学校,老师们也成了电脑高手!”索南老师说着,还骄傲地昂了昂头。
  曾经的“山里人”,而今的“村里人”,身份的转变,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随着一系列惠民项目的落地生根,长江源村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大家伙儿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芝麻开花节节高”,正如村民们的感慨:“这样的生活,我们梦里都没出现过!”

“幸福日子还长着呢”


  2016年8月22日,对于长江源村的村民来说,永世难忘。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长途跋涉,来到了长江源村!
  村民申格还记得这样一段对话:“我告诉总书记,生态移民之前我们住在海拔4700米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里面,住的是帐篷,睡的是地铺,点的是羊油灯。搬迁后,我们住上了国家出资盖的新房,家具家电也齐全了,党的政策好,我们非常感激。听完我的话,总书记很高兴,他说:‘你们的幸福日子还长著呢。’”
  是啊,幸福日子还长着呢。
  草原、湿地生态保护管护员每年可领管护补贴2.16万元;16岁以下、55岁以上的贫困生态搬迁户每年每人可领补贴5600元……算着一笔笔经济账,村民们搬迁前悬着的心渐渐落了下来。
  当然,摆脱贫困、走向振兴,“输血”只是“授之以鱼”。

  为强化大家的“造血”意识、给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创业就业平台,这些年格尔木市针对牧民的实际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技能培训,从玛尼石雕刻加工、藏毯编织,到汽车驾驶、摩托车修理,再到牛羊育肥、饲草料加工,门类齐全、务实管用。   搬进新村后,放下牧鞭的鬧布才仁考取了驾照,成为村里第一个拥有神气“黑本本”的人。2008年,他拿出多年积蓄,买下一辆东风牌翻斗车,通过在工地拉建筑材料,当年就有8万元落入腰包。
  后来,看到唐古拉牦牛、藏羊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闹布才仁和弟弟布群拉尕便在村里成立了格尔木岗尖蕃巴商贸有限公司,专门经营牦牛肉、藏羊肉等民族特色产品。随着公司业务愈发壮大,他们又组建起运输车队,实现了运输、储存、经销“一条龙”,成了村里的致富标兵。
  “‘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是长江源村摆脱贫困、走向振兴的总抓手。村民们只有掌握了‘硬本事’,才能闯出新天地。以前大家祖祖辈辈都靠放牧为生,刚下山时,很多牧民连铁锹都不会用。现在,有党的好政策,有致富带头人扛大旗,越来越多村民告别‘等、靠、要’,正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才让昂毛感慨道。
  绿了草原,富了口袋。2017年,长江源村正式脱贫摘帽。如今,这座青藏高原上的小村庄,正焕发出迷人生机,等待着续写传奇,盼望着幸福万年长……

“人在山下生活,心还留在山上”


  “当初搬迁的时候,我们是自愿的,大家都知道是为了保护生态。总书记来村里看望我们,我向他汇报‘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总书记听后非常高兴,夸我说得好。”更尕南杰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作为生态移民村,十几年来,长江源村的村民虽然下了山,但心里依旧牵挂着故乡的那片草原。
  当年,128户牧民告别家乡后,33.4万公顷的草场便全部禁牧,村里还组建起由200多名管护员组成的管护小分队,牧民们由“放牧人”转型成“管护员”。
  “以前山上的草总是不够牛羊吃,我们只能吃光一片换一个地方,牛羊越放越远,草原的环境也越来越差。后来,我们学习了国家的政策,才明白了保护生态的重要。”40多岁的扎西才仁是管护小分队的一员,他的巡护点位于距离沱沱河30公里处的要盖村桑吉草原。山上草场一望无际,一山接一山,一片连一片,但扎西才仁对自己的“地盘”却异常熟悉,因为每一寸土地都被他踏过无数次、抚摸过无数次。他说:“每次外出巡护,看到草长得越来越茂盛,草原上的垃圾越来越少,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我就打心眼里高兴!”
  当然,变化不仅发生在草原,还发生在身边。近几年,长江源村的村民对自己家门口的生态环境状况异常重视。2016年,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规定每周六是村里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渐渐地,搞卫生由“突击战”变为生活习惯,村容村貌也随之一新。更尕南杰对于村里的变化,看在眼里,甜在心里:“三江源是我们的家园,能为生态保护作贡献,我们真心觉得当初的选择,值!”
  2020年,长江源村正式入选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一路走来,在党的惠民政策下,这座寓意“长江源头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小村庄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华丽转身,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也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跟着共产党走,幸福生活就会像奔流不息的长江之水,长长久久,绵延不绝……●
  (作者单位:青海日报社)
  (责任编辑:王碧薇)
其他文献
记者:作为贵州省扶贫开发方面的全国人大代表,请简单介绍一下您一年来的履职情况.rn李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是要牢固树立代表意识,积极发挥代表作用.过去一年,我紧密结合脱
期刊
水是生命之源,它承载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并以其“利万物而不争”的胸襟,孕育、见证着一座城市的繁荣与衍变.rn香港,东西交汇,华灯璀璨,是国际金融与贸易的中心,被称作“东方
期刊
记者: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能够久经时间考验,不断在全国推广和发展,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您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rn马卫光:“枫桥经验”历经50余年,至
期刊
湖北省丹江口市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秦巴山片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近年来,丹江口市以“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自觉担起“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使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致力于打造绿色发展的“红色引擎”,走出了一条“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转型发展之路。2019年4月实现脱贫摘帽,20
期刊
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要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以正确的组织路线作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开创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即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为配合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正式出版.rn本
期刊
时间之水,缓缓地涤荡着往事,有些记忆却深烙心底,仿佛水面的航标,坚毅而清晰。  与大多数人不同,我经历了一个不幸的童年。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因病离世,家里债台高筑。开学时,小伙伴们都高高兴兴跑向教室,唯独我,因为交不起几元钱的学杂费而不敢迈入校门……少年不知愁滋味,而我的烦恼却一夜之间堆积如山。我呆呆地望着村后的铁路,希望那奔腾的火车,能够带走我的忧愁。  后来,村支部书记领着我找到学校,为我争取到
期刊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具有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并提出一系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今天,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
期刊
伟大斗争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伟大抗战精神作出深入阐述,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锲而不舍为
期刊
赵家洼村地处晋西北吕梁山脉,是晋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山庄窝铺。村子就在两座山中间的一条深沟里,村背后的山叫钻天峁,村對面的山叫蒿咀梁。全村只有一口浅层渗水井,顾喝就顾不了浇地;没有动力电,没通公交车。“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是多年前这里的典型写照。  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赵家洼的村民开始迎来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春天……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岢岚县赵家洼、宋家沟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