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麦8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阜麦8号是阜阳市农科院以小偃9403为母本,漯麦4号为父本,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属大穗型偏早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中等,茎秆有弹性,抗倒伏能力较强。株高80cm左右,每667m2 成穗38万左右,穗粒数37粒左右,千粒重47g左右。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商品性好。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合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推广种植。该文介绍了阜麦8号参加区试和生产试验的表現,对其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简要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阜麦8号;丰产稳产性;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7-31-02
  阜麦8号(原名阜麦9924)是由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小偃9403为母本,漯麦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2007-2010年参加安徽省淮北片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麦2011008。阜麦8号属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具有抗病能力强、抗倒伏、丰产性能好、灌浆速度快、商品性好、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为了加快“阜麦8号”的推广应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阜阳市农科院已分别和丰乐种业、荃银种业签定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其产业化进程。笔者结合2007-2010年安徽省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阜麦8号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并对其栽培技术作简要介绍。
  1 区试及生产试验表现
  阜麦9924参加2007-2008年度安徽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淮北片半冬性一组试验,平均产量614.4kg/667m2,较对照品种皖麦50增产3.4%,产量差异不显著。9点汇总,5点增产,4点减产,列第7位。2008-2009年度区试平均单产570.6kg/667m2,比对照皖麦50增产10.1%,产量差异极显著。8点汇总,7点增产,1点减产,列第7位。两年汇总平均单产593.8kg/667m2,比对照皖麦50增产6.6%,17点汇总12点增产,5点减产。2009-201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由宿州、阜阳、界首、蒙城、萧县、凤阳、亳州7个试点汇总结果,平均产量477kg/667m2,较对照皖麦50增产7.2%,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阜麦8号(见表1、表2)。
  2 丰产稳产性分析
  2.1 丰产性突出,增产潜力大 2007-2009年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592.5kg/667m2(最高达714.6kg/667m2,为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皖麦50增产6.8%。2009-2010年在安徽省生产试验中平均比对照皖麦50增产7.2%。2010-2011年阜阳市农科院繁殖1.33hm2,平均单产612kg/667m2,利辛县陈集镇0.67hm2示范田,单产552kg/667m2。2011-2012年太和县旧县镇八里店村徐综祥示范种植0.25hm2,实收单产675.6kg/667m2,位居其它繁殖品种之首。2012-2013年阜阳市农科院繁殖4hm2,田间无明显冻害发生,长势良好,单产水平650kg/667m2左右。
  2.2 稳产性好 从表2看出,本品种在相应各点的产量(自变量)—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看出,阜麦8号在两年的安徽省区试中b值接近1,表明该品种具有广泛和特殊的适应性,即在一般条件下能获得高产,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由表2两年区试结果的品种稳定性均值—变异系数CV来看,阜麦8号变异系数值CV相对较小,说明该品种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小,稳定性好,同时品种均值又相对较大,属于高产稳产品种。
  3 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半冬性,成熟偏早,熟期比对照早2~4d;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起身后旗叶由直立转平展,茎秆附少量蜡粉,干叶尖;拔节期后生长偏快,苗脚利落,长势长相好;分蘖力较强,成穗中等,穗层整齐,结实性好;茎秆有弹性,抗倒伏能力较强,后期灌浆较快。平均每667m2穗数为38万左右,穗粒数37粒左右,千粒重47g左右,容重798g/L,属于偏大穗大粒型品种。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商品性好。株高77~80cm,熟相一般。
  4 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
  从多年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看,该品种适合在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4.1 精细整地,打好播种基础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做到精细整地,保证整地质量,以免小麦播种后根系活力差,影响麦苗素质。
  4.2 适期、适量播种 阜麦8号分蘖能力较强,播期弹性比较大。淮北地区适宜播期是10月10~25日,最佳播期在10月13~18日。淮北地区适宜播量以基本苗在270万~375万/hm2范围内最佳,可根据地力和播期掌握,早播、肥水高的可适当稀播,晚播、肥力低的可适当密植。10月10~15日播种基本苗应在270万~300万/hm2,10月20~25日播种基本苗应在330万~375万/hm2。
  4.3 合理施肥 由于年年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土质粘重,坷垃多,不易保苗。结合小麦高产攻关经验:底肥667m2施优质农家肥2 000~3 000kg、化肥氮13~15kg、五氧化二磷5~6kg、氧化钾6~8kg、硫酸锌1kg,或者使用测土配方肥料。春季小麦拔节期酌情追施尿素8~10kg。
  4.4 注意防病治虫 根据当年田间虫情及时防治,感病害即防治,无病害则无须防治。拔节孕穗期如遇高湿天气可酌情喷施三唑酮(粉锈宁)乳油一次防治白粉病;灌浆期可施用40%氧化乐果或10%吡虫啉1~2次,防治穗蚜危害。
  4.5 适期收获 小麦适时收获,对提高产量与品质以及减少田间损失都有实际意义。小麦适时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联合收割机收获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致谢:本文得到了育种人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邓贺明研究员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张婧霖.小麦新品种阜麦8号最佳播期与播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16-17.
  [2]靳曼华,胡亚敏,邓贺明,等.皖麦30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1998,4(3):35-36. (责编:陶学军)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探讨不同药剂对玄参白绢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相关的对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药剂在防治效果、植株性状和产量等方面的比较,表明了目前对玄参白绢病的防治以异菌脲为好,三唑酮和腐霉利可作为轮换药剂,也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不同药剂;玄参白绢病;防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74-02  白绢病又称菌核性根腐病和菌核性
阐述了大奇山森林健康状况、影响森林健康的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改善森林健康状态的经营对策。
为了探讨影响黄土地区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机理,对黄土高原几种典型土壤类型的膨胀率进行了测定,系统分析了颗粒组成、碳酸钙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膨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组成是影响土壤膨胀率的主要因子,土壤膨胀率与粉砂粒及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粘粒对土壤膨胀性具有双重作用;土壤膨胀性与碳酸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脱钙处理后土壤膨胀率增加,增幅在14.47%~36.92%;土壤膨胀性与有机质含
摘 要:齐两优918是合肥齐民济生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自育两用不育系033S与优质抗倒恢复系R918配组育成的两系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和2010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217t/hm2和8.975t/hm2,分别比对照增产7.06%和5.81%,米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3级优质米标准,并具有抗倒性强的特点,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2012年7月通过
摘 要:研究结果表明:菩提叶片正面、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及背面菩提皮粉虱卵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在叶片上以个体群形式呈聚集结构,并且个体群大小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上叶正面菩提皮粉虱若虫数量无显著差异,叶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东面与北面数量有显著差异,叶背面菩提皮粉虱卵的数量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菩提皮粉虱;空间分布;厦门市湖明路  中图分类号 Q968.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霍山县油茶、茶树资源丰富。通过对茶树、油茶混交复合经营的实践表明:茶树、油茶混交可以发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改善立地条件、增加生物产量、发挥林地效益、增加林木抗逆性、提供多种林产品的作用。林农收益增加明显。  关键词:茶叶;油茶;混交林;复合经营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7-87-0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东海县于2006年建立了覆盖全县、代表不同类型土壤和种植制度的6个省级基本农田质量监测点,通过土壤测试、植株分析、田间作业记载等方法,对农区主要类型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和
淮北市是安徽省玉米主产区之一,也是玉米高产区之一。该文对淮北市玉米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技术、服务机制创新、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
摘 要:鹅副粘病毒病(GMP)是由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1)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对养鹅业危害极大。该文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几个方面对鹅副粘病毒病(GMP)作出诊断,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鹅副粘病毒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病变;防治措施;预防为主  中图分类号 S8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
由江苏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40%酚菌酮EW,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白粉病发病初期(病叶率20%时)第一次施药,隔7d第二次施药,用40%酚菌酮E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