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走向生活的写作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为什么阅读
  当我们阅读时,我们在思考什么?
  或者,我们究竟为什么而阅读?
  这一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周国平先生说,阅读是一种宗教。而有人阅读,仅仅是因为打发无聊的时间。而有人的阅读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阅读,读取经典著作,从中汲取养分。
  于我而言,我的阅读是很丰富的,当然也比较杂,阅读占去了我很大一部分时间。因为自己也写作的原因,我的阅读有了更大的意义,除了在心灵世界里达到共鸣,感动自己或者陶冶自己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具有更宽的视野和胸襟,在阅读的世界里更好地写作,写出对事物的感悟与思考,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认识。
  作为中学生而言,阅读更应该有所选择。阅读经典的作品,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对事物的看法。但在微阅读时代,阅读与写作都走向了肤浅化、瞬间化、碎片化的浅阅读,泛阅读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功利阅读超越人文阅读,畅销书呈现出的是大量的文学泡沫。
  浅阅读与泛阅读的盛行,过度的此消彼长就会使知识的创新和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只有在深度與经典的阅读中才能发现伟大的文学传统,才能够重塑深刻的阅读和写作。这样一来,我们的阅读才变得更有价值。
  在2015年的文学调查中,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籍中,四大名著已然在榜。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常常被网络畅销小说吸引,真正的有营养的阅读缺失,导致了学生的文学底蕴越来越浅薄。学生的作文显得很贫瘠,很多人在写作时无病呻吟。这样的现象在中学生中广泛地存在。他们的阅读越来越少,阅读的经典作品也越来越少,他们从哪里吸取文学养分呢?
  也许,他们只能在教材里流连忘返,所得到的见解毫无新意可言。这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思考。我们究竟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上有更大的提升,改变目前这样一种贫乏的状况?
  阅读照亮世界
  现在很多人的阅读都是碎片化的,零散的。
  这样的阅读,实际上是很难有很大的收获的。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碎片化阅读会让阅读越来越表面,让阅读者越来越肤浅和散漫。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有一个阅读体系。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读一些诗歌、散文,以及叙事类的文学作品。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这里面有很多的养分,让学生在这里面找到文学的寄托和热爱。
  当然,也可以读一些很好的现当代诗歌,让学生体会语言和修辞之美,找到很好的语言感悟。读叙事类作品,有利于学生去尝试模仿,将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记录下来。有了语言的灵动,有了思想的光芒,学生的阅读就有了根基和希望。
  但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积累。学生应该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将一首好诗,摘抄下来,反复读,它必然会成为日后写作的一种养分,自然而然地在表达中体现出来,成为对语言的一种美好的语感。学生可以积累一些好的现当代诗歌作品,比如席慕蓉、海子、顾城等优秀诗人的作品,让他们的作品的光芒照亮学生的阅读世界。
  阅读让你的世界更丰富
  随着阅读的深入,慢慢地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议论性文字、论述型文字,让学生产生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看待问题的方法,以及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思考和思辨性,让学生真正具有一种时代的精神。
  阅读,让自己更有思想,让自己的世界更丰富。
  当学生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切入一些文化专题,读一些名人、名家思想作品。比如:叔本华、尼采、周国平,余秋雨、熊培云等一些有着自己独特思想和见解的作家。他们在某一个方面和领域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认知。这些文化专题,会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充分地受到阅读的熏陶和洗礼。
  阅读,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有能量,它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经历者和当下社会和当下的观察者、认知者。这样的学生,有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有着对社会责任和担当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当代中学生。
  这种视野来自阅读,来自有体系的阅读,这就给中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些选择,选择有生命力的作品,让阅读变成真正有意义的阅读。
  写作不是无中生有
  写作不是无中生有的,写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来自阅读,因为当我们的经历还不足够成为我们言说的素材的时候,阅读就显得尤其重要。
  特别是中学生,阅历和见识还不够丰富,这就要求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积累,积累阅读中的优秀的词句和借鉴优秀的人生经历。
  当你积累的作品和文字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这些作品和文字会在无形中成为你心灵世界的重要的东西。它丰富你的心灵世界,也是我们写作的灵感的来源。
  在写作的时候,那些曾经积累的素材会自然而然地跳出来帮你说话。
  当你的语言还不能撑起你的思想的时候,你积累的名家作品它就成为了你写作的一种资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仍然有作笔记和摘抄的习惯。这些都会给我灵感和启发。我希望中学生也可以这样做。
  多积累,多尝试写作。著名作家季羡林先生,写出了那么多的作品,但没有人想到他的读书笔记也是相当多的。他有一个随身携带的本子,这个本子记录了他在瞬间的所思所想。那也是灵感的来源。
  写作是一首来自生活的诗
  写作也来自生活。
  来源于生活的写作是最贴切的,最为真实的。
  文字来源于生活,写作充满想象。写作不是言之无物,它要融入作者的生活感悟。写作者将文字赋予诗意的美感,让文字充满想象与画面感。
  比如:我在写文章《一个人应该像一朵花》时,便是来自对教室外面花坛里的杜鹃花的观察。教室外的杜鹃花一年一年开放,往而复始,我想到了我的教师生活。一届学生毕业了,另一届学生又接着到来。但我看到那往而复始的杜鹃花,我想到:“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花开时明艳,花落时静美。”想到杜鹃花的花开花落,想到自己的教书生活,日复一日,我觉得它仍然是美好的,就如同花的凋谢一样,花开时明艳,花落时静美。这便是我的教师生活,这便是人生。   这些都是源于对生活的仔细观察,然后才有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也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够形神兼备。
  中学生的写作,就是要细心观察生活,让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事件或某种现象等,在笔下缭绕成一首来自生活的诗,或者诗意,或者忧伤,或者苦涩。
  诗意是一种写作的情怀
  中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引用名言诗句,增加文章亮点。这就要求学生多积累,多阅读,从一些好作品里汲取营养。
  席慕蓉在诗歌《为什么》里有这样的句子:“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这样的句子的积累和引用,总要比你说“岁月如梭,时光匆匆”要强很多倍吧!
  所以,初学写作的学生们,千万不要忽视了诗歌的力量,忽视诗歌的语言和美,要让诗歌给我们的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青春是最赋有诗意的年纪,如果青春离开了诗歌,就少了一些颜色。”中学生的写作,我以为从阅读诗歌开始,从积累诗歌开始,也从简单的创作诗歌开始。这样,学生的语言天赋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少年情怀总是诗,诗意是一种写作的情怀。
  赋平凡生活以哲思
  中学生的写作难免是空洞苍白的,因为,写作跟生活和阅历有关。
  但我们可以通过对事物和生活的观察,赋予平凡生活以哲思,多一些对人生和生命的认识与思考。这样,我们的写作将会产生更大的写作效果,写作就更有深度。
  席慕蓉在《一棵开花的树》里写道:“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
  诗人发挥想象,把一棵树想象成一个等待的人,但当她等待的人却无视地走过时,那凋落的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诗人将一件很普通的自然现象赋予了思考和哲理,将它变得是如此的合理。
  那凋落的花瓣哪里是花瓣,是我因为你无视的走过而凋零的心。这便是来自生活的哲理和思考。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自然趣味
  有一次,当我看见校园里两棵并排的榕树,它们一直站在那里,却永远没有交集。于是我写下了《距离》:“或许,我该/试着劝说两棵榕树/拥抱取暖/却发现一棵树/站成另一棵树的天涯”。这便是写作的语言和思考。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自然趣味。
  王蒙先生在《我怎样决定了我的一生》中给中学生谈人生之路时这样说道:“我们应该走进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自己的所由、所出、所归、所依、所乐、所悲。大自然还就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生活在蓝天与大地之间,永远如日月之经天如江河之行地,永远稳得住自己,永远有一个主心骨,永远处于一种阔大、高尚而又脚踏实地的境界。”
  当我们真正地融入到自然中,认真地观察生活,珍惜自然,细心地“阅读”生活,观察自然,我们的文思永远都不会枯竭。
  打开写作之门
  我想对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做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必须要阅读和积累,不积累的阅读,效果是极差的。
  阅读,然后积累,才能给我们提供素材和灵感,提供我们写作的借鉴和参考。
  而当我们写作时,不要忘记我们的阅读所得,要将阅读所思所感付诸笔端。然后再加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理解,才能写成更好的文字。
  写作有时来源于间接的阅读,借鉴的是别人的经验,但这经验必须要符合自己的生活和正确的精神价值。
  更多的时候,写作是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对自然的珍视和对自然趣味的捕捉。
  但总的来说,我们都应该笔耕不辍地去尝试写作。
  去阅读,我们可以发现别人的世界;去尝试写作,我们才可以在不断的积累中得到更多写作的启示,从而真正地打开我们的写作之门。
  另外,文末附上一篇小文章,这是我在校园散步时,发现木芙蓉花凋谢的情形。木芙蓉花早上时的颜色是纯白色的,中午,颜色慢慢被红色浸染,一点一点地变红,直到白色的花全部变成红色,大红大紫,然后凋落。
  这一观察和发现打开了我的写作之门,启发了我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和思考。
  我相信中学生朋友,经过阅读和思考,经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之后,一定可以灵光乍现,写出很多有思想见地,有生命力,有情怀的文字来。
  2017.10.25改于广州。
  附:《每一片花瓣,都是青春美好的证明》
  入秋的南方城市,阳光依然很好。
  南方城市的花儿好像是受了大地的恩赐,一年四季,花香满径。
  那天傍晚,因为整天的繁忙,有些倦怠,我独自一人在植物园里散步。我想看看植物园里的那些花草。
  微风袭来,花草树木都散发着自然的清香。我沿着植物园里的小路探寻,分明看到那一株井栏边草,招摇着,自由得有些骄傲了。那一棵椰榆树,风姿卓越,挡住了花叶万年青的半张脸。潘石榴树,高高在上,像个懂事的大孩子。萱草、薏苡草、紫竹梅在一旁推搡着,使着小性子,那不,紫竹梅的小脸都红一块紫一块的了。
  然而,当我看到那株木芙蓉时,我有些吃惊,早上还是白色的花瓣,这时怎么就染上了红色呢?
  我每天经过植物园,还真没有那么近距离地目睹过一朵花的美好,细瞧过木芙蓉花的容颜。走进了细看,才了解到,原来,洁白无瑕的木芙蓉花,在阳光下,逐渐变成了红色。那白色的花瓣,迎着风招摇,风吹过来,木芙蓉花报以微笑,脉脉颔首。一阵雨滴落下来,木芙蓉花尽情迎接雨露,甚至张开双臂,丝毫没有耷拉脑袋不敢面对的意思。在她还没有释放她的生命全部的惊艳之时,她从未想过低头。一朵木芙蓉经历风雨,她在成长与经历,在阳光的温暖之下,她再也不顾少女的矜持,尽情地绽放她的美,美极一时,花瓣全变成了红色。
  这时我才知道,每一朵木芙蓉花,在花开花谢之间,用生命和热血尽情释放。她将白色的花染上生命的红,一点点,一片片,一抹抹,在白色的花瓣上涂抹,慢慢荡漾开去,晕开的那一抹粉红,像少女羞涩的脸蛋,在一束阳光的照射下,忽然在羞涩与半遮半掩之间,由清纯的白变成火热的红。
  那是一种怎样的红啊?
  如同诗人笔下流淌的诗篇般动情。她婉约秀美,如同宣纸上的一抹红印,典雅大方,却丝毫没有俗气;花瓣在红色的氛围里,透着淡淡的白,姿态极妍,却不妖艳;明媚万分,却不落俗套……
  我惊叹:那便是芙蓉花的青春与生命。
  由盛开到凋谢,木芙蓉的一片花瓣逐渐染上了红,红色慢慢荡漾开去,有的花朵已经全部变红,红得有些发紫。但这却意味着:木芙蓉花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的诠释呢?
  我想起天地之间,有一种虫子,叫蜉蝣,朝生而暮死,但意义非凡,值得尊敬。山间有一种木槿花,朝开夕谢,向阳而生,日落而息。它们的生命,和木芙蓉一样,虽然短暂,却值得赞美。
  木芙蓉正是用她火红的青春,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每一片花瓣都是青春最好的证明。就像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一生尽情地绽放,鼓足了劲也要出类拔萃,不求大红大紫,不求向死而生,也要痛痛快快地释放活着的意义,每一次绽放都是活着的证明,也是人们對抗无限时间的最美好的方式。
  (选自图书《因为经历,所以懂得》)
其他文献
豫章书院是以培训国学的名义,在当地教育部门批准下成立的民办培训类学校,全名为南昌市青山湖区豫章书院德育文化专修学校。而历史上的豫章书院是江西四大书院之一,曾是江西省立最高学府。  安娜是“书院”的一名学生,因为“伪装”得好被老师看中,当上了学生干部。但对于她来说,真实的自己深深地隐藏在外壳下。  熄灯睡觉,女孩们总爱聊聊天,这是一天中真正开心的时候。一个宿舍的九个女孩总喜欢一起趴在窗户前,透过铁丝
期刊
语文命题要讲究“提问的艺术”  前不久,许多高中学生因答不对一道语文统考阅读理解题,纷纷在文章作者毕飞宇微博下留言:“题目说您这篇文章有‘厚重感’,究竟体现在哪里?”毕飞宇后来接受采访时认为:“让孩子们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合适的。所谓的厚重感,可能是老师们的阅读感受,要知道,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感受能力与老师的差距是巨大的,用成人的感受去考孩子,这里头有失公平。”近几年,每逢中小学各类考试,就常常会看到
期刊
@曹 林  人们义愤填膺咬牙切齿地骂着豫章书院,用当年痛骂杨永信的方式狠狠地骂着。据当事人控诉和媒体曝光,这个号称“用国学精髓染化问题少年”的书院,以杨永信那种暴力治网瘾的方式“教育”少年,学生在里面都遭受过被戒尺、“龙鞭”打,被囚禁在黑屋中,吃难以下咽的食物等各种虐待。一个心理留下深重阴影、不堪折磨曾以吞饮半袋洗衣液自杀的少年向媒体讲述了他的可怕经历,父母以“到江西旅游”的方式把他骗到这个学校,
期刊
一、光昏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来这里了。  夕日欲颓,将山间最后一缕金光渐渐收敛起来;云彩飘忽,被光穿透而余晖洒到树林中来。这神秘的黑姬山因背逆太阳而显出鬼魅的黑紫色,可那山峰俊秀的轮廓在我眼中却又是那样清晰。它们仿佛在金光中肆意伸展开来,用纤细的手指摩挲我的脸颊。这若有若无的触感竟让我感到那样的真实,我清楚地记得这酥痒感从脸颊,到颈部,麻麻地,一直到心里去了。远眺晚霞,我似乎想起什么,兀自地浅笑
期刊
观影《釜山行》,一种叫作绝望的灰暗情绪一次次侵袭我的骨髓。  当丧尸病毒以疯狂的速度蔓延开来时,人们毫无防备。平凡而幸福的日常生活在某一个瞬间突然被摧毁。青春貌美的列车员、年轻热情的棒球手、防御疫情的军队突然间都变成了噬人的丧尸,人们逃无可逃,来不及表达对健康人世的留恋就变异成“丧尸”,全车的人、全城的人甚至全国的人都无力抵抗,这其中漫溢出来的无力感怎不叫人感到绝望!  而还有比丧尸病毒更可怕的,
期刊
阅读空气  在中文语境,“阅读空气”语义与网络熟词“会聊天”近似,即老话所谓“眼力劲儿”,也常被列入情商重要指标。空气代表的是“气氛”“氛围”的意思。阅读空气,也就是所谓会察言观色,可以配合别人,可以照顾别人心情不会让别人不愉快。  续说:  “阅读空气”是个新词,但其代表的涵义是一直存在的。在与人聊天时,不只是顾及自己,而是多去与对方交流沟通,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自己的人生才会更愉快、顺利。  
期刊
盛产美玉的和田,飞来了一位玉心玲珑的行者、思者、诗者。她,是石蕴冬。援疆一年,她把和田那些散落的碎玉采撷回来,用真情的丝线密密麻麻地串起来,竟如星火般璀璨生辉,点亮了她的心语,也照亮了我们的眼睛。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援疆的生活是辛苦的,孤寂的,单调的,这是避不开的现实。石老师没有刻意掩盖生活的真實,也没有特意倾诉工作的劳碌,而是把平凡的零碎小事,一一娓娓道来。在她的笔下,苦中有乐,而且其乐无
期刊
“多大的人了,还玩玩具,真是玩物丧志,你知不知道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习还当不当紧……”几声怒吼,数万点的暴击伤害,使我立马回过神来。不用怀疑,一抬头,立马正对上老妈怒火中烧的双眼,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好吧,缴械投降。我极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高达模型,拿出一本《五·三》来看,老妈这才满意地离开。  可是,情趣被打断,哪里有心情学习?我趴在桌上,看着拼了一半的高达模型,不禁感觉很纳闷:我,一名心智正
期刊
这已经是第十七届“新作文杯”全国高中生放胆作文大赛了。  可以想象,坚持一件事情,持续一件事情,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所以,我在评奖时会不由自主地想:“放胆”的意义除了我们常说的,还有什么?可是,几乎不用多想,那一篇篇作品逐渐清晰地告诉着我答案。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忍”“玩具”“我XX故我在”,這三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题目,其实有个共同点:它们都指向我们的内心。我们每个人都是深度的自闭者,躲在
期刊
遇见你们真好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 何文魁)  写作的人,一如古代寺庙里虔诚描绘壁画的僧人,在无人的大殿,面对空白墙壁,心中绽放出无数美丽的图案。从日出画到日落,即使暗夜,手持蜡烛也要继续工作。用尽一生,只为那既定的心愿。  欣赏那些文采出众的文章,我们时常感到心灵最柔软的部分,被文字很舒坦很快意地触碰。通过文字,我们的思想有了交流的载体,我们的心灵也有了相似的感触与倾诉的渴望。于文字的世界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