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事,错过就不再有机会了;而有些事,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在那里等着你。
很多人去了国外,都是想尽办法拿到绿卡留下,而康璨却选择从当代艺术的聚集地美国回到家乡重庆。
这位已身为人父的重庆80后青年艺术家,当年的毕业创作,可说是个人风格的萌芽。导师张奇开的认可和希望他一直画下去的鼓励,坚定了他要走艺术创作这条路的决心。无出国经验,海外无亲无故,英语也不太好的康璨,2008年靠着一本电子快译通就孤身踏上美国,开始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信徒的美国艺术朝圣之旅。
在美国,他和当地一些知名画廊有过合作,也被《纽约时报》报道过;在美国,待了几个月,准备拿绿卡时,他做了一次全新思考:绿卡这东西,它不是现在不办以后就没了,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那里等着你。然而“在美国”,他却时常想到“在重庆”,一个三千多万人的城市,培养了这么多艺术人才,连个真正的美术馆都没有……
看着这几年重庆的发展,尤其重庆政府越发重视文化产业,康璨看到了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的希望。他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回重庆。随后,他继续游历瑞士、日本等国,不断积攒“艺术人品”,以便有助于自己归国后最终确定艺术发展的方向。
在重庆,康璨的画展和作品,越来越多地主动出现在公众面前,他开始被人戏称为“在人间”的艺术家;在重庆,也就是近日在解放碑汇美尚举办的《以“独”的名义》个人艺术展上,香港策展人邓良军甚至把康璨和日本著名艺术家村上隆做起了比较。
离村上隆的距离暂时还是无法丈量,康璨当下唯一能量化的,是自己是否真正成为一个本土美术的传播者、记录者。他不排斥任何展览形式,不介意在任何场地展出。“并不是说,公众看不懂,或者买不起,就不给他们看。”他一直认为,公众看不懂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问题,“是我们没能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
既本土,又很洋范,康璨的艺术创作大多代表的是中国80后独生子女的思想,但他从未放弃对话过去和未来的努力。既文化,又商业,他试图打通文化和商业的壁垒,譬如在“青年艺术家”身份之外,他还思考过“商业地产艺术家”这一名头。一切在这座城市的坚守和尝试,只为了某一天真正的“破壁”。
正如康璨所说,“(之前出去)就好比是我嫁入美国的豪门,而自己的娘家却依旧寒酸。现在,我想为家乡做点事,哪怕我没做好。大不了,我再走就是了。”
很多人去了国外,都是想尽办法拿到绿卡留下,而康璨却选择从当代艺术的聚集地美国回到家乡重庆。
这位已身为人父的重庆80后青年艺术家,当年的毕业创作,可说是个人风格的萌芽。导师张奇开的认可和希望他一直画下去的鼓励,坚定了他要走艺术创作这条路的决心。无出国经验,海外无亲无故,英语也不太好的康璨,2008年靠着一本电子快译通就孤身踏上美国,开始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信徒的美国艺术朝圣之旅。
在美国,他和当地一些知名画廊有过合作,也被《纽约时报》报道过;在美国,待了几个月,准备拿绿卡时,他做了一次全新思考:绿卡这东西,它不是现在不办以后就没了,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那里等着你。然而“在美国”,他却时常想到“在重庆”,一个三千多万人的城市,培养了这么多艺术人才,连个真正的美术馆都没有……
看着这几年重庆的发展,尤其重庆政府越发重视文化产业,康璨看到了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的希望。他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回重庆。随后,他继续游历瑞士、日本等国,不断积攒“艺术人品”,以便有助于自己归国后最终确定艺术发展的方向。
在重庆,康璨的画展和作品,越来越多地主动出现在公众面前,他开始被人戏称为“在人间”的艺术家;在重庆,也就是近日在解放碑汇美尚举办的《以“独”的名义》个人艺术展上,香港策展人邓良军甚至把康璨和日本著名艺术家村上隆做起了比较。
离村上隆的距离暂时还是无法丈量,康璨当下唯一能量化的,是自己是否真正成为一个本土美术的传播者、记录者。他不排斥任何展览形式,不介意在任何场地展出。“并不是说,公众看不懂,或者买不起,就不给他们看。”他一直认为,公众看不懂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问题,“是我们没能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
既本土,又很洋范,康璨的艺术创作大多代表的是中国80后独生子女的思想,但他从未放弃对话过去和未来的努力。既文化,又商业,他试图打通文化和商业的壁垒,譬如在“青年艺术家”身份之外,他还思考过“商业地产艺术家”这一名头。一切在这座城市的坚守和尝试,只为了某一天真正的“破壁”。
正如康璨所说,“(之前出去)就好比是我嫁入美国的豪门,而自己的娘家却依旧寒酸。现在,我想为家乡做点事,哪怕我没做好。大不了,我再走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