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使教学在系统预设的基础上体现灵活开放与动态生成的特点。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挥教学机智,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使整个课堂更加精彩,富有活力。
【关键词】教学机智 关注课堂 意外 “美”课堂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的生成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时刻关注课堂变化,我们应该及时捕捉,加以利用,让信息课堂 “美”起来。
一、精心设计导语,生成动态“美”课堂
案例1:《电子商务》这一课,教材安排了“网上购物”的“亲身体验”,让学生网上查询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放入购物车,基本了解网上交易的流程,体验电子商务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注册一个自己的账号。学生们正在注册,还没来得及完成,突然“啪”地一声,教室里所有电脑一下子黑屏了。看来是停电了,此时教室里热闹得跟菜市场一样。这没有电的上机课该怎么进行下去呢?问题在我脑海打转,突然一个点子在我脑海中闪过。我示意同学们先安静下来,然后问道:“假如等会来电了,刚才填写的注册内容还在不在?”大家被我的这个问题吸引住了。片刻之后答案出来了。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不在,少数同学说可以继续,还有部分同学摇头表示不清楚。于是我请一位说“不在”的同学说明他的理由。他说是因为 “我没有单击完成注册按钮”。我表示同意,继续问道:“那么能否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说说为什么没有提交的内容停电以后就消失得一干二净呢?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上来。我提示说:“其实大家已经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了,只是没有真正的领会而已”。大家一脸疑惑。这时我从电脑桌里取出一根内存条说:“其实答案就在这里面。”接着,从内存说起,我们复习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就这样,这次意外的停电,通过“假如等会来电了,刚才注册的内容还在不在?”
这个问题,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停电本身引入到我即将展开的教学,又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课堂起死回生。
信息技术课相对其他学科,存在更多不稳定因素,如学生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干扰、机房环境、座位编排、电脑型号与速度、多媒体控制软件差异、教师机与学生机设置、网络传输速度等等。一旦出现意外,会大大影响教学的进程和质量。所以,信息技术课教师不仅要设计好的教案,还要细致考虑教学环境可能引发的突发性问题。万一出现不稳定因素,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机智调节好学生情绪,减小和排除课堂中的干扰点,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二、创设问题情境,生成弹性“美”课堂
案例2:《网络学习》这一课的教学,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先以邮件、QQ跟论坛作网络交流的横向对比引入课题,自己一个人在上面唱独角戏,学生面无表情,提不起兴趣。大多数学生课后跟我反应,“老师我觉得论坛没什么用,还不如QQ方便。为什么要用论坛呢?”本来“论坛”只是作为一个比较的对象作个导入,没想到却引起了学生的关注。面对学生的质疑,我开始反思这堂课引入论坛的价值。正在这时,另一个班学生来上课了,我听到两位学生的对话,时不时夹杂着网络用语。灵光一闪,我决定放弃原先的对比导入。上课后我在投影仪上投出满屏的网络词汇“I服了U、打酱油、潜水、RPWT”等,让学生来谈谈是否了解这些词的含义。这回学生反应很积极,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潜水就是隐身” “PLMM就是漂亮妹妹”…… 顺势利导,我又介绍“这些词统称网络词汇,他们来源于哪里呢?”以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他们最早大都来自论坛。我又总结道:“现在很多论坛中的网络用语都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像‘给力’等词汇已经成为了官方用语,我们经常能在电视、报纸上听到、看到。”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打开了,大多数学生都有话可说,进而又激发出学生对网络交流的兴趣,收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本堂课的展开起到了精彩的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则往往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入求知、探索的攻坚渴望,令他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应该讲些什么知识,而且要更多地考虑怎样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怀有热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好爱、生活实际。在课堂中更要及时改变教学策略,点击学生的兴奋点,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巧用错误资源,生成机智“美”课堂
案例3:在上《公式与函数》这一课时,我选了学生的一次测验的成绩作为例子来进行教学,学生也挺感兴趣。随着课堂的推进,在演示完两种函数的用法后,我便安排学生进行练习。来回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时,看到有一位学生高高举着手,便快步走过去。只见他说道:“老师,我算出来的平均分比单科最高分还高呢!你帮我看看。”听完我就想到他的问题所在,而且也不止他一个碰到这种引用错误的问题。我顺着他的错误,向全班求助,并把他的屏幕播给其他同学,问道:“同学们可有这个问题出现,请举下手。”果然,还真不少,都在说着算出来的分数偏大。我继续说道:“没举手的同学都完成了吗?那么谁来帮帮这些可怜的孩子?”片刻之后,课代表似乎发现了什么,他说:“老师,是不是C3:G3这边出错了,您刚才说‘:’表示‘到’的意思,在这个函数=average(C3:G3)里,求平均值的数据包括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还有总分这5个,如果去掉总分,也就是把G3改成F3就可以了。”看着其他同学若有所思,我便停止了转播,说道:“刚才大家都听出感觉来了,他说的非常好,接下来请同学们亲自检验一下。”很快,大家都通过课代表的方法求出了正确的平均分。本例中,我及时利用学生的“错误”改变教学,给学生设计了思维陷阱,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从而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比直接的知识传授更好的效果。 其实,许多课堂上的情况,如小动作,小主意,一个手势,一句错话,一个玩笑,一次意外都有可能促成新的课堂结构形式的产生,利用好这些支点,撬起动态课堂的构建,是非常具有意义和挑战性的。
错误资源能够引导学生攻克重难点,突破知识技巧。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有意识地灵活处理、巧妙设计,将“错误”转化为有助于教学的素材。让他们带着“错误”去思考,变“废”为“宝”,让错误更加美丽。
四、捕捉学生灵感,生成精彩“美”课堂
案例4:在《共享网络资源》教学时,我先预设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启动资源管理器。”同学们凭借自己所学的,各抒己见,有的用鼠标右击我的电脑,然后选择右键菜单中的“资源管理器”,有的则单击附件里的“资源管理器”。“看来大家都已经知道如何启动资源管理器了,那么我们接着来看……”我正准备往下讲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感到惊讶,还没有人会用第三种方式打开。只见他没动鼠标,很熟练地通过键盘win(视窗键)键+字母键“E”启动了资源管理器,完全用键盘代替了鼠标操作。我让他介绍一下发现这一功能的经验:“老师,我也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的。有一次,不小心卡住了win键,我又打了字母“F”,结果跳出来查找窗口。你看就像这样。所以我又试了其他几个字母键,发现了不少功能呢,还发现Alt+f4组合键代表关机等等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我当即表扬了这位同学,“同学们,计算机的奥秘还有很多。学习信息技术就是应该像这位同学一样,有一种探索精神,不断去探究、去发现,我们才会不断进步。”在这次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新发现”,我没有任之一闪而过。而是及时抓住了这位学生的做法作为真实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给学生上课,既使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又使他们意识到探究的重要性。
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欲望是经常诱发课堂意外的小插曲,不管是影响课堂的顺利进行,还是促进课堂顺利完成的纽带,对待这些意外,教师都不能回避、听之任之或放纵忽略。否则,会无形中扼杀学生的创新发现,埋没学生的闪光点。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抓住学生的“灵光一现”,把意外当成教学资源,激励创新、生成精彩。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动态的生成过程。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发挥教学机智,关注信息教学的动态,关注信息课堂的变化,使学生“活”起来,让课堂“美”起来,使信息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关键词】教学机智 关注课堂 意外 “美”课堂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的生成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时刻关注课堂变化,我们应该及时捕捉,加以利用,让信息课堂 “美”起来。
一、精心设计导语,生成动态“美”课堂
案例1:《电子商务》这一课,教材安排了“网上购物”的“亲身体验”,让学生网上查询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放入购物车,基本了解网上交易的流程,体验电子商务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注册一个自己的账号。学生们正在注册,还没来得及完成,突然“啪”地一声,教室里所有电脑一下子黑屏了。看来是停电了,此时教室里热闹得跟菜市场一样。这没有电的上机课该怎么进行下去呢?问题在我脑海打转,突然一个点子在我脑海中闪过。我示意同学们先安静下来,然后问道:“假如等会来电了,刚才填写的注册内容还在不在?”大家被我的这个问题吸引住了。片刻之后答案出来了。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不在,少数同学说可以继续,还有部分同学摇头表示不清楚。于是我请一位说“不在”的同学说明他的理由。他说是因为 “我没有单击完成注册按钮”。我表示同意,继续问道:“那么能否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说说为什么没有提交的内容停电以后就消失得一干二净呢?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上来。我提示说:“其实大家已经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了,只是没有真正的领会而已”。大家一脸疑惑。这时我从电脑桌里取出一根内存条说:“其实答案就在这里面。”接着,从内存说起,我们复习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就这样,这次意外的停电,通过“假如等会来电了,刚才注册的内容还在不在?”
这个问题,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停电本身引入到我即将展开的教学,又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课堂起死回生。
信息技术课相对其他学科,存在更多不稳定因素,如学生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干扰、机房环境、座位编排、电脑型号与速度、多媒体控制软件差异、教师机与学生机设置、网络传输速度等等。一旦出现意外,会大大影响教学的进程和质量。所以,信息技术课教师不仅要设计好的教案,还要细致考虑教学环境可能引发的突发性问题。万一出现不稳定因素,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机智调节好学生情绪,减小和排除课堂中的干扰点,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二、创设问题情境,生成弹性“美”课堂
案例2:《网络学习》这一课的教学,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先以邮件、QQ跟论坛作网络交流的横向对比引入课题,自己一个人在上面唱独角戏,学生面无表情,提不起兴趣。大多数学生课后跟我反应,“老师我觉得论坛没什么用,还不如QQ方便。为什么要用论坛呢?”本来“论坛”只是作为一个比较的对象作个导入,没想到却引起了学生的关注。面对学生的质疑,我开始反思这堂课引入论坛的价值。正在这时,另一个班学生来上课了,我听到两位学生的对话,时不时夹杂着网络用语。灵光一闪,我决定放弃原先的对比导入。上课后我在投影仪上投出满屏的网络词汇“I服了U、打酱油、潜水、RPWT”等,让学生来谈谈是否了解这些词的含义。这回学生反应很积极,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潜水就是隐身” “PLMM就是漂亮妹妹”…… 顺势利导,我又介绍“这些词统称网络词汇,他们来源于哪里呢?”以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他们最早大都来自论坛。我又总结道:“现在很多论坛中的网络用语都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像‘给力’等词汇已经成为了官方用语,我们经常能在电视、报纸上听到、看到。”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打开了,大多数学生都有话可说,进而又激发出学生对网络交流的兴趣,收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本堂课的展开起到了精彩的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则往往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入求知、探索的攻坚渴望,令他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应该讲些什么知识,而且要更多地考虑怎样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怀有热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好爱、生活实际。在课堂中更要及时改变教学策略,点击学生的兴奋点,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巧用错误资源,生成机智“美”课堂
案例3:在上《公式与函数》这一课时,我选了学生的一次测验的成绩作为例子来进行教学,学生也挺感兴趣。随着课堂的推进,在演示完两种函数的用法后,我便安排学生进行练习。来回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时,看到有一位学生高高举着手,便快步走过去。只见他说道:“老师,我算出来的平均分比单科最高分还高呢!你帮我看看。”听完我就想到他的问题所在,而且也不止他一个碰到这种引用错误的问题。我顺着他的错误,向全班求助,并把他的屏幕播给其他同学,问道:“同学们可有这个问题出现,请举下手。”果然,还真不少,都在说着算出来的分数偏大。我继续说道:“没举手的同学都完成了吗?那么谁来帮帮这些可怜的孩子?”片刻之后,课代表似乎发现了什么,他说:“老师,是不是C3:G3这边出错了,您刚才说‘:’表示‘到’的意思,在这个函数=average(C3:G3)里,求平均值的数据包括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还有总分这5个,如果去掉总分,也就是把G3改成F3就可以了。”看着其他同学若有所思,我便停止了转播,说道:“刚才大家都听出感觉来了,他说的非常好,接下来请同学们亲自检验一下。”很快,大家都通过课代表的方法求出了正确的平均分。本例中,我及时利用学生的“错误”改变教学,给学生设计了思维陷阱,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从而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比直接的知识传授更好的效果。 其实,许多课堂上的情况,如小动作,小主意,一个手势,一句错话,一个玩笑,一次意外都有可能促成新的课堂结构形式的产生,利用好这些支点,撬起动态课堂的构建,是非常具有意义和挑战性的。
错误资源能够引导学生攻克重难点,突破知识技巧。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有意识地灵活处理、巧妙设计,将“错误”转化为有助于教学的素材。让他们带着“错误”去思考,变“废”为“宝”,让错误更加美丽。
四、捕捉学生灵感,生成精彩“美”课堂
案例4:在《共享网络资源》教学时,我先预设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启动资源管理器。”同学们凭借自己所学的,各抒己见,有的用鼠标右击我的电脑,然后选择右键菜单中的“资源管理器”,有的则单击附件里的“资源管理器”。“看来大家都已经知道如何启动资源管理器了,那么我们接着来看……”我正准备往下讲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感到惊讶,还没有人会用第三种方式打开。只见他没动鼠标,很熟练地通过键盘win(视窗键)键+字母键“E”启动了资源管理器,完全用键盘代替了鼠标操作。我让他介绍一下发现这一功能的经验:“老师,我也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的。有一次,不小心卡住了win键,我又打了字母“F”,结果跳出来查找窗口。你看就像这样。所以我又试了其他几个字母键,发现了不少功能呢,还发现Alt+f4组合键代表关机等等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我当即表扬了这位同学,“同学们,计算机的奥秘还有很多。学习信息技术就是应该像这位同学一样,有一种探索精神,不断去探究、去发现,我们才会不断进步。”在这次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新发现”,我没有任之一闪而过。而是及时抓住了这位学生的做法作为真实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给学生上课,既使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又使他们意识到探究的重要性。
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欲望是经常诱发课堂意外的小插曲,不管是影响课堂的顺利进行,还是促进课堂顺利完成的纽带,对待这些意外,教师都不能回避、听之任之或放纵忽略。否则,会无形中扼杀学生的创新发现,埋没学生的闪光点。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抓住学生的“灵光一现”,把意外当成教学资源,激励创新、生成精彩。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动态的生成过程。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发挥教学机智,关注信息教学的动态,关注信息课堂的变化,使学生“活”起来,让课堂“美”起来,使信息课堂教学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