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K技术和多平台分发成为2014北京国际电影电视展览会(以下简称BIRTV2014)的亮点。索尼、松下等各大厂商展示了各自4K技术的代表性产品和解决方案,从影视拍摄到放映,围绕4K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各种利用IP和云传递信号的软件应用也在展会上“露脸”,IP化或将消解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电信业、广电业之间的边界,形成无所不包的全业务特性。
技术的高歌猛进不断冲击着原有媒体格局和产业格局。2014年是广播电视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速融合、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在BIRTV“2014科技发展论坛”主题报告会上,广电传媒的新媒体建设成为讨论重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工程师王联在致辞中提到广电业的四点发展方向: 4K是趋势;NGB(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深入推进,全IP化;加大基础宽带网络建设;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技术融合。
媒介变局
最近,中国广告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广告经营额首次突破5000亿元。尽管广电业广告的增长高于GDP增长,但由于整个广告市场增大,占比略有缩小,电视由占比26.4%变为24.94%,广播由占比3.6%变为2.8%,互联网广告占比迅速扩大。
广告投放的变化是媒体格局变迁的直接体现。用户数突破临界点使得新媒体广告得以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将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PC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成为主要途径。新媒体的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的社会热点和一些社会新闻,通过互联网发酵扩散。传统媒体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面临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但融合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国际电台副总编辑任谦认为,目前传统媒体改造升级面临的困境有三方面:第一,宏观方面,前瞻性的理论准备不够,行业缺乏顶层设计。以前行业基本各自为政,如果行业没有前瞻性、理论性规划,是会滞后的;第二,微观上,真正有主动改革精神的媒体有,但不够,大多数媒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危机意识不强;第三,体制、机制、人才问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广电媒体仍旧有其优势——公信力和影响力。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认为,新媒体大发展对于电视媒体不仅仅是挑战,更是一个极其难得的黄金机遇期。“中央重视、部委支持的大环境已经形成,电视台目前的实力和影响力可以让我们有一定的腾挪空间和时间窗口。”
广电升级
罗明表示,中央电视台新媒体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即坚持以产品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建设以视频内容为核心,媒体形态丰富、手段先进、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和完备产业链的新型主流媒体。
“这场存量改革,是一系列涉及体制机制、利益调整等深层次问题的深刻变革”。罗明介绍,央视加强新媒体建设,推动台网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具体包括六方面内容:第一,建设跨媒体的一体化采编播运营体系。节目生产过程已经实现新媒体人员派驻,新媒体首发,全媒体采编,多媒体传播互动等各项创新举措。第二,打造影响力巨大的多媒体产品集群。快速转变传统电视传播思维,建立用户产品思维。第三,构建先进统一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跨媒体统一的数字化管理流程及技术平台是实现台网融合发展的根本支撑。第四,建立跨媒体的多屏传播平台。第五,建立市场化的产品经营模式。第六,建立稳定多元的投融资渠道。
任谦分享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对媒体融合提出的六点思考:观念融合(平等、开放、共赢),品牌融合(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联合经营),平台融合(建设立体、开放、互联的云平台),用户融合(建立统一用户数据库),机构融合,资本融合。
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形成六大业务集群:传统广播;国际台手机电视;平面媒体集群(37种语言的杂志报纸);网络集群(2012年收购China.com,预计打造65种语言的国家级外宣门户网站);译制集群(与对象国关系密切,合作广泛);产业集群(通过国际台全资公司控股上市企业,用此企业作为融资平台和渠道,统一开发推广新媒体)。任谦表示,国际台所有新媒体的融合,都紧贴国家外宣、外贸,跟进服务,未来国际台将努力打造一个开放型平台,建设“中华云”。
任谦还谈到国际台的几点努力方向:第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国际台建立了媒体融合领导小组,把国际台的业务进行细化,看哪些可以综合开发;第二,打通上下横向渠道,形成规模,跟同行合作,跟跨行业新媒体公司合作;第三,要以用户为导向,以内容研发作为核心,提供个性化服务;把节目变为产品,把受众变为用户,内容研发的时候要考虑是否有产业价值,拉长产业链;第四,呼吁行业主管部门多给路标,少设路障,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管好导向,对技术手段应扶持。
新媒体破局同样也发生在地方广电。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总工程师郭昌雄的发言令在场的广电人士振奋。苏州广电布局移动互联网,依托“无线苏州”APP,建立了利用城市移动互联网APP—CICI城市信息云平台,提供包括资讯、游戏、公交、自行车、路况、天气等多项贴近市民生活的服务。
截至目前,“苏州无线”APP已有150万苏州本地用户,日活跃度达到34.2%,20岁到40岁用户占到整体用户比例的88.22%。郭昌雄表示,在允许做广告的前提下,无线苏州今年将完成600万元营收。郭昌雄这样描述“无线苏州”的发展思路:一是平台共享,以接近无偿或极低的价钱提供包括软件、后台、信息等技术服务;二是模式共享,发展当地城市的APP; 三是愿景共享,上市后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股东。
技术的高歌猛进不断冲击着原有媒体格局和产业格局。2014年是广播电视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速融合、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在BIRTV“2014科技发展论坛”主题报告会上,广电传媒的新媒体建设成为讨论重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工程师王联在致辞中提到广电业的四点发展方向: 4K是趋势;NGB(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深入推进,全IP化;加大基础宽带网络建设;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技术融合。
媒介变局
最近,中国广告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广告经营额首次突破5000亿元。尽管广电业广告的增长高于GDP增长,但由于整个广告市场增大,占比略有缩小,电视由占比26.4%变为24.94%,广播由占比3.6%变为2.8%,互联网广告占比迅速扩大。
广告投放的变化是媒体格局变迁的直接体现。用户数突破临界点使得新媒体广告得以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将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PC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成为主要途径。新媒体的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的社会热点和一些社会新闻,通过互联网发酵扩散。传统媒体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面临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但融合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国际电台副总编辑任谦认为,目前传统媒体改造升级面临的困境有三方面:第一,宏观方面,前瞻性的理论准备不够,行业缺乏顶层设计。以前行业基本各自为政,如果行业没有前瞻性、理论性规划,是会滞后的;第二,微观上,真正有主动改革精神的媒体有,但不够,大多数媒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危机意识不强;第三,体制、机制、人才问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广电媒体仍旧有其优势——公信力和影响力。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认为,新媒体大发展对于电视媒体不仅仅是挑战,更是一个极其难得的黄金机遇期。“中央重视、部委支持的大环境已经形成,电视台目前的实力和影响力可以让我们有一定的腾挪空间和时间窗口。”
广电升级
罗明表示,中央电视台新媒体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即坚持以产品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建设以视频内容为核心,媒体形态丰富、手段先进、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和完备产业链的新型主流媒体。
“这场存量改革,是一系列涉及体制机制、利益调整等深层次问题的深刻变革”。罗明介绍,央视加强新媒体建设,推动台网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具体包括六方面内容:第一,建设跨媒体的一体化采编播运营体系。节目生产过程已经实现新媒体人员派驻,新媒体首发,全媒体采编,多媒体传播互动等各项创新举措。第二,打造影响力巨大的多媒体产品集群。快速转变传统电视传播思维,建立用户产品思维。第三,构建先进统一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跨媒体统一的数字化管理流程及技术平台是实现台网融合发展的根本支撑。第四,建立跨媒体的多屏传播平台。第五,建立市场化的产品经营模式。第六,建立稳定多元的投融资渠道。
任谦分享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对媒体融合提出的六点思考:观念融合(平等、开放、共赢),品牌融合(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联合经营),平台融合(建设立体、开放、互联的云平台),用户融合(建立统一用户数据库),机构融合,资本融合。
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形成六大业务集群:传统广播;国际台手机电视;平面媒体集群(37种语言的杂志报纸);网络集群(2012年收购China.com,预计打造65种语言的国家级外宣门户网站);译制集群(与对象国关系密切,合作广泛);产业集群(通过国际台全资公司控股上市企业,用此企业作为融资平台和渠道,统一开发推广新媒体)。任谦表示,国际台所有新媒体的融合,都紧贴国家外宣、外贸,跟进服务,未来国际台将努力打造一个开放型平台,建设“中华云”。
任谦还谈到国际台的几点努力方向:第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国际台建立了媒体融合领导小组,把国际台的业务进行细化,看哪些可以综合开发;第二,打通上下横向渠道,形成规模,跟同行合作,跟跨行业新媒体公司合作;第三,要以用户为导向,以内容研发作为核心,提供个性化服务;把节目变为产品,把受众变为用户,内容研发的时候要考虑是否有产业价值,拉长产业链;第四,呼吁行业主管部门多给路标,少设路障,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管好导向,对技术手段应扶持。
新媒体破局同样也发生在地方广电。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总工程师郭昌雄的发言令在场的广电人士振奋。苏州广电布局移动互联网,依托“无线苏州”APP,建立了利用城市移动互联网APP—CICI城市信息云平台,提供包括资讯、游戏、公交、自行车、路况、天气等多项贴近市民生活的服务。
截至目前,“苏州无线”APP已有150万苏州本地用户,日活跃度达到34.2%,20岁到40岁用户占到整体用户比例的88.22%。郭昌雄表示,在允许做广告的前提下,无线苏州今年将完成600万元营收。郭昌雄这样描述“无线苏州”的发展思路:一是平台共享,以接近无偿或极低的价钱提供包括软件、后台、信息等技术服务;二是模式共享,发展当地城市的APP; 三是愿景共享,上市后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