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肝病的现状、挑战与思考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p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细胞用于肝病治疗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干细胞可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并延长生存期。但是,目前的研究异质性高、机制研究数据少,尚不能回答干细胞治疗肝病的诸多关键问题。现回顾干细胞治疗肝病的研究现状,以期明确存在问题及挑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对策,以期推动干细胞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There are increasing number of clinical studies on the use of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 Mos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tem cell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liver function and prolong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nd liver failure. However, the current study has high heterogeneity and few mechanistic research data, which cannot answer many key questions about stem cell therapy for liver diseas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tem cell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flec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with hope to promo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中职升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体验.方法 对7名在校的中职升本科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整理出中职升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体验5个方面的主题.课堂学习体验:理论基础不扎实,课上要认真听讲才能理解知识点;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体验:不适应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课外活动体验:为了加学分参加课外活动过于功利;学习环境的体验:无论学习环境好坏都会积极适应;考试的体验:考前紧张焦虑但会全力以赴.结论 中职升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由于
目的 探讨危险预知训练法在低年资护士综合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①确定培训内容,制订综合急救技能危险预知训练模板,制作培训视频,设计演练案例和考核案例.②按工号的单双数将216名低年资护士进行分组,双数为试验组(n=108),单数为对照组(n=108).两组均采用小组演练的方式,护士自由组合,6名/组,边看视频边演练,演练按照美国心脏协会高级生命支持培训课程中高效团队复苏模式,每次、每人将组长、按压员、监护员、气道管理员、静脉管理员和记录员6个角色均演练1遍.每周演练1次,共演练5次.试验组
目的 系统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在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服务系统中关于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1年5月.经过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篇文献,总样本量为863例.Meta结果显示,认知行为干预可降低癌症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水平
目的 构建护理实验室智慧管理平台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护理实验室智慧管理平台,主要包含预约、训练、教学、评价4个模块,并对我校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开放使用.比较使用智慧管理平台的2018级332名学生(试验组)与使用传统护理实验室管理方式的2017级363名学生(对照组)人均训练时长、人均训练次数、操作考核成绩、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结果 试验组人均训练时长(116.99±15.41)h、人均训练次数(233.98±27.74)、操作考核成绩(87.29±4.14)、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234.87
目的 比较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尖端位于不同位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便利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月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辽宁省共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生成的随机数字将其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1的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试验组2导管尖端位于胸壁段腋静脉,对照组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远端.比较3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渗血、渗液)发生率、因并发症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拔管后血管内膜异常率.结果
阐述了铜冶炼渣区别于铜原矿的特殊性质及当前铜渣浮选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固体物理学中的能带理论体系为解决铜渣浮选问题提供的新思路.介绍了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及检测手段;并由铜渣中常见4种硫化铜矿物黄铜矿、辉铜矿、铜蓝、斑铜矿的能带结构分析其电化学性质,由他们的电子态密度预测其浮选行为,发现辉铜矿中的铜原子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通过捕收剂和各种矿物的静电位与费米能级推断它们相互作用后的产物,利用NPA电荷等分析证明了产物黄原酸盐反应活性优于双黄药,符合红外光谱等试验的结果.能带理论体系下的电子态密度、禁带宽度、费米能
为避免过多传感器的配置在行人导航状态分类时引入冗余信息,提出了一种传感器配置优化方法.根据采集的惯性传感器三轴加速度和角速度信息,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自组织映射算法(SOM)和混合高斯聚类算法(EM-GMM)对行人运动状态进行识别;选取轮廓系数、戴维森堡丁指数、卡林斯基-哈拉巴斯指数3个内部评价指标及执行时间对聚类效果进行综合对比,得出在行人状态识别中K-means聚类方法较优;基于K-means聚类最优模型,对二维、三维、六维不同传感器配置下的轮廓系数进行综合对比,得出二维和三维行人惯
针对国外部分金属矿山由于脱硫工艺及运输成本高等原因倾向于直接使用采选后的高硫尾矿(含硫量>30%)用作充填材料的现象,采用全面法试验设计,研究灰砂比和料浆浓度对高硫尾矿充填体的长期强度影响规律,并通过XRD和SEM等方法对高硫尾矿充填体中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进行微观机理分析,判断高硫尾矿是否适合直接用作充填材料.结果表明:灰砂比和料浆浓度对充填体强度影响非常明显,提高灰砂比或料浆浓度能够明显增大充填体强度.当料浆浓度为72%和74%时,充填体长期强度损失率随着灰砂比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当料浆浓度为76%时,
针对某铁矿采用膨胀剂进行全尾砂胶结充填接顶,为探究不同浓度、灰砂比及膨胀剂掺量下的尾矿膏体流变特性及管输阻力的计算模型,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开展全尾砂胶结膏体流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料浆浓度是影响膨胀充填料浆屈服应力与塑性粘度的主要因素,灰砂比次之,膨胀剂掺量对屈服应力的影响较小,对塑性粘度几乎无影响;结合极差、方差分析及正交试验数据,建立了流变参数的计算模型,该流变参数模型满足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并基于传统阻力计算公式,提出了考虑质量浓度、灰砂比、膨胀剂掺量的管输阻力新模型.并以罗河铁矿为工程背景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灾害护理学选修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南昌大学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选修灾害护理学通识课程的本科生作为试验组(n=41),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第一学期选修灾害护理学通识课程的本科生作为对照组(n=40),实施传统线下教学.比较两组课后学习成绩、灾害救护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调查试验组对课程的评价.结果 试验组综合成绩(85.27±4.04)高于对照组(83.10±4.14)(t=2.385,P=0.019).课程结束后,试验组灾害救护能力自评得分和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