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 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 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
  
  1.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 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朗读可 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 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2.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 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 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 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3.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 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
  
   二、朗读训练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
  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语,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声母、韵母要读得准确,调值 读得要“到位”),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韵)。尤其是课文中的生字、多音 字和轻声、儿化及“一”“不”“啊”等字的变调、音变,朗读时要能读得正确。
  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并能根据课文 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朗读时经常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朗读时不是以词或短语为单位停顿,而是把双音节或 多音节词语都割裂开来,一字一顿地读;而且,由于心理紧张,往往用手指指着课文中的字读,这也是造成学 生顿读的一个原因。
  学生为了把课文读得连贯流畅,还没有把每个字辨识清楚就急于朗读出来。这样,就会出 现读错字、丢字、加字等现象。当他们意识到读错了想要加以改正时,又造成了朗读的中断。有关研究表明,要做到流利地读,主要是扩大“视音距”。所谓“视音距”,是指在朗读过程中要先用眼睛看,然后再读,阅 读心理学中把这种看先于读称为“视音距”。
  刚上小学的学生视音距几乎为零。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知识 的丰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视读能力也会不断提高。由于视音距加大,视知觉也渐趋扩大。这时,学生开 始进入以词句为单位进行朗读的阶段,朗读不流利的现象也就减少了。
  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读出词语、句子的重音,能正确处理语法停顿、逻 辑停顿,语速合适,节奏自然,能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语调。以语调为例,句子的语调主要有四种:升调, 一般表示疑问、设问、反问等;降调,一般表示陈述、肯定、赞许、感叹等;平调,一般表示庄严、悲痛、冷 淡等;曲调,一般表示幽默、含蓄、惊奇、夸张、双关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感情地读既是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又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要求。实际教学中, 切不可只重视对少数学生的训练,而忽视或降低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要求。
  
  三、朗读训练的原则
  
  1.整体性。朗读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训练是 听说读写的整体性训练,需要综合运用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要充分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就必须处理 好朗读训练与其他语文训练、教学方法、阅读形式的关系。
  朗读与理解的关系。理解课文内容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有可能通过朗读准 确传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朗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也将更加 深入。
   2.层次性。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目的、要求不同。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 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 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能传达出每部 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全篇课文之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 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3.实效性。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朗读训练的安排要合理,目的要明确。什么时候进行感知性的朗读,什么时候 进行理解性的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现性的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作细 致而科学的安排。此外,还要把握住朗读训练的恰当时机。一般在学习课文重点句或重点段落时进行朗读训练。
   (河北省大名县张集乡甘露小学)
其他文献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它是评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课标还规定了每个中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 150万字,要想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光靠课堂阅读教学是不行的,所以,
期刊
“写作文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非常头疼.要教他们如何会写作文,写好作文,关键是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
期刊
实施课改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使用人教版教材,我们深深感到人教版教材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实而活,整合性很强,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儿童情趣,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同时得到自我素养的提高。我们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课程改革。    一、明确思路,点面结合,有效实施    为了更好地理解、把握、使用好人教版教材,天山区组织实验教师不断学习
期刊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涉及领域广,生活中无不包含。 而对于学生来说,通常把数学理解成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一提起数学老师,常常给人以不苟言笑、严肃认真的面目。其实,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严密、简洁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因此,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以一种理论推导的形式给予教学,因而缺乏一些生动,让学生对数学感到很吃力。    一、高中数学教育概况    1.初中教学的影响。由于学生都
期刊
在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课,都有一个如何导入的问题。教学过程开始的导入环节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好的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是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切入口。   如何设计好导入这一环节,利用课前这短短的几分钟就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呢?《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景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
期刊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习科目,它紧扣时代脉搏,弘扬社会主旋律,服务生活实际,有效提高未来公民政治素养,可是往往政治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施教者只注重了学生的分数,而没给与应有的人文关怀;只注重了知识传授,没有进行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升华与探究,造成了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的沉闷课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调高中学生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望广大教育同仁给予斧正,不胜感激
期刊
孩子们毕业了。看着那一张张纯真的小脸,写着那一份份毕业赠言。心中涌动着太多的不舍。几年的相伴,孩子们早已经走入我的生命,走入我的心底。相伴的过程中,那么多的酸甜苦辣,那么多的美好回忆。从24岁到30岁。我的青春岁月与他们一同流逝,是他们给予了我青春时光中的最深的铭记。往事历历在目,他们的调皮捣蛋现在想想是那么的可爱,他们的认真刻苦现在想想是那么的欣慰。无论生气也好,高兴也罢。他们是我生命中最美的印
期刊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来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讲课伊始,就像磁铁一样,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将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出来,必能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笔者在教学中实践,主要归纳为以下八种方法:    一、设置悬念法    教师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追根问底的习惯。当然设置的悬念要和授课的内容相互照应,结构浑然一体。例如我在讲述《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一课时,可这样导入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