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捆绑的粽子的一生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m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
  只要一到吃粽子的时候,由口味引发的咸甜党大战必定打响整个中华大地,粽子的前世今生也被吃货们悉数挖出。但纠结过口味之后,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咸粽还是甜粽,在它们那小身板里,实实在在地包裹着流传千年的历史故事与风俗文化。
  从神坛走下来的“肉包子”
  春秋时期
  最早祖先们用菰叶(茭白叶)将黍米(俗称“黄米”)包裹成牛角的样子,用来祭祀先祖、祈求五谷丰登,被称为“角黍”。也有人将谷物放入竹筒中,所以又称“筒棕”。
  汉代
  西汉时期,粽子还不是端午的主角,但人们开始用草木灰水浸黍米,包成四角形,煮熟后被称作“碱水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粽子和一些名人牵扯在一起,有了故事,增添了许多传奇的色彩。比如爱国诗人屈原、孝女曹娥、贤臣介子推等。
  南北朝
  品种增多,出现了在米中掺杂各种馅料的杂粽。馅料有肉类、板栗、红枣、赤豆等。
  晋代
  此时,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食物,粽子的原料加入了益智仁(一种药材)。
  唐宋时期
  粽子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苏轼有“不独盘中见芦橘,时于粽里见杨梅”,可以看出当时的粽子味道很丰富,还有艾香粽和蜜饯棕等。
  明清时期
  粽子完成从“角黍”到“粽子”的华丽变身,糯米取代了曾经的黍米,粽子的外衣也更加丰富,比如箬叶、芦苇叶,馅料也出现豆沙、枣、松子仁、胡桃等。
  小身躯,大能量
  粽子虽然好吃,却不容易消化。因为在制作时,糯米被紧紧地包裹在粽叶中,狠狠挤压,如此一来,粽子的密度着实不小。看着巴掌大一个粽子,差不多能顶得上两三碗米饭了。再加上这些糯米韧性很强,没有经过充分咀嚼进入消化道,消化液难以渗透,也就很难将它们充分分解了。
  从膳食结构来说,粽子适合当主食吃,毕竟糯米占了绝大多数。吃了粽子,米饭、面包、馒头、面条等就要減少一些。
  肉粽里本身会合有一些蛋白质,并且为了味道出彩,肉馅会更偏爱带有肥肉的部分,也可能会用猪油来增添香味,这么一来,脂肪含量着实不低。为了口感,可能还会大量使用盐、酱油、味精等调味品,一不小心,钠就超标了。而甜粽子,本身糖分很高,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再蘸着白糖吃,一口下去,能量就真爆表了。
  所以,吃咸肉粽时,不妨配上一些清淡爽口的蔬菜,如黄瓜、番茄等,一方面调剂浓油赤酱的口味,一方面也补充膳食纤维和各种维生素。若是选择吃甜粽,则不妨搭配鸡蛋、牛奶等富合蛋白质的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家里有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少吃粽子,浅尝即止。糯米是一种非常容易提升血糖的食物,最好是选用一些五谷杂粮来替代。而患有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的人,尽量选择素粽子,避免摄入较多脂肪和盐分。吃了粽子后也可以搭配喝些豆浆,促进消化。
  百样人吃百样粽,华夏文明广阔的辽域和丰富的民族特色造就了粽子的多彩多样。不过,从饮食健康的角度来说,这种高热量的食物偶尔吃吃可以,可千万不要多吃!
其他文献
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赛起源于欧洲,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始建于1999年,2005年以前从未打进过世界大赛的决赛,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随着2008年的临近,国家体育
Q 我有个习惯,必须将各种东西按大小、形状、颜色整理好,不然就心里不舒服,难道我是个有强迫症的偏执狂?  A:追求整体的“秩序之美”。  喜欢把东西按一定规则放好的习惯并不一定是强迫症或者偏执型人格障碍才具有的行为。事实上,许多人都喜欢收纳,因为整洁的生活环境符合了格式塔知觉原则所说的整体之美。格式塔(Gestalt)在德语中是“整体”的意思,这一关于心理活动的经典学说认为,人们在感知周围事物的时
【正】 中国古代传说天上一共有十个太阳,他们的名字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天一位照临人间,十天一顺称为一旬,十个日名,也叫十干。《夏本纪》中,夏
猫哥总觉得,利用高精尖的科学成果来搞发明创造是科学家们的事儿,跟小学生、中学生还有点距离。这可不是偏见,要知道,学生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知识,而知识要积累到一定的程
人人都喜欢理性和捷径,做题要用最简单的算法,旅游要选最方便快捷的路线……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人们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走弯路,那一定就是迷宫了。从小时候玩的迷宫游戏,到长
Let’s make things better,中文翻译为“让我们做得更好”。这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却道出了一份厚重的文化:这份文化,发轫于电灯问世12年后的郁金香之国,历史足迹已踏过百年;这份
王梓荣发来了报告,他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要传送影像。魔镜星球的生物多样性让人惊喜,丝毫不逊色于地球,所谓奇怪的东西,一定就是新生物了。队员们赶紧凑到了通讯机前,等待
7月,愉快的暑假已经来临,随之而来的还有夏日的高温。在吹空调、游泳、吃冰棍儿等一切花式纳凉消暑大法里,最有效也最有人气的,莫过于和伙伴分享那些自己经历过的,或是听来的五花八门的恐怖经历,每说一件,酷暑的热气就消失一缕,最后甚至还会凉得起一身鸡皮疙瘩,绝对是效果拔群的消暑利器。  可是在那些恐怖经历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黑暗力量在暗中操纵?我们的恐惧心理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此刻的你,有没有回想起,曾
为了及时推广课程改革实践获得的新成果,研讨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开创21世纪语文教学的新局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本刊联合举办“2012年度中国小学语文教学
拉什迪出版的《午夜之子》曾经两次获得布克奖,为拉什迪赢得了不朽的声誉。《午夜之子》故事跌宕起伏,把历史、战争、电影、政治等融入小说的写作当中,内容的广度、深度都是首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