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水兴波扣心弦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ma3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生活有曲折,文章在反映生活时也应该曲折有致,波澜起伏。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相反,平铺直叙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呆板、单调,索然寡味。难怪一位前苏联诗人说:“一支文笔太均匀,通篇都一平如水,尽管是晶华耀眼,毕竟要令人瞌睡。”所以叙事作文,要尽量写出曲折变化,也就是要兴起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兴起波澜呢?
  一、巧设悬念法
  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然后再解决矛盾,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例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五册),就是一个很突出的设置悬念的例子。小说开头反复渲染了“我”家庭生活的拮据,“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的这句话,就成了悬念,使人产生一种急于读下去的强烈的愿望。
  二、情节突转法
  指叙事时,故意顺着某个方向发展下去,直到情节达到高潮时笔锋突转,使人物命运的变化或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例如,期中考试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老师不急不慢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结尾情节突转,引人深思。而读者却在这突转之中,既感到意外,又觉得是情理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铺陈误会法
  误会法,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一方误会另一方或双方互相误会,从而引起矛盾,造成故事情节的发生与发展。运用误会法,当然要追求新颖,出乎意外,但又必须符合事实,在其理中。
  例如,《“开窍”》(2004年第14期《微型小说选刊》):谈局长三个月外出学习回来,一向不开窍的秘书王康就给了他一个内装二千元现金的信封,谈局长误以为王康开了窍,送大礼想升官。这时,自己忠诚的部下刘主任也来提议,提拔王康为副科长,王局长便答应了。谁知那二千元现金,却是谈局长的年终补助,得知实情气愤的谈局长在第二天会议上,一口否决了提拔王康的议案,可他哪里知道,此时的王康即将成为他的成龙快婿。故事一“错”再“错”,一波三折,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读完了全文。
  四、设计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里说的“巧”,就是巧合,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结构故事情节的方法。在写作中,巧合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手法。它可以把本来互不关联的人物、事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集中而强烈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深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故事性、戏剧性,使作品波澜突起,奇事巧合,读者在惊讶之中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寒冬里,寒风凛冽。一个秃头的老乞丐在街头乞讨。人们行色匆匆,老乞丐一个子儿也没有讨到。
  饥寒交迫中,他发现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朝这边走来.乞丐忙迎上前去,伸出脏兮兮的手,颤巍巍地说:“上帝保佑您,尊敬的先生,行行好,赏几个钱吧。”绅士看了看老乞丐,便开始摸自己的衣袋,但一个钱也没找到,他身上没带钱。可怜巴巴的老乞丐非常失望。绅士踌躇了一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乞丐摊开的手上。老乞丐捧着温暖的帽子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绅士在寒风中渐渐远去。因为他发现,绅士也是个秃头。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记叙文要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名家名作无不是寓巧妙的情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如果片面求新而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得不偿失。
其他文献
新课标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预习是语文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学习语文新知识的起点。充分、有效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减少了课堂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我觉得教师的积极干预对落实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益还是颇有实效的。  预习可分为:对整个初中学段语文的预习;对整本语文书的预习;对一个单元语文课的预习;对一篇课文的预习等。  一、预习的
期刊
针对不同的语文课型在教学中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做到因地制宜,才能让你的教学更具个性与魅力,同时也能凸显不同课型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而作为诗歌类文本教学,高考考纲一直以来是我们诗歌教学的主心骨,所以我们的诗歌教学忠诚地服务于考纲——诗歌的形象,语言,艺术技巧,思想情感等等。以至于背离了古人一直遵循的读书真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是最具语言魅力和亲和力的文体,其实要解决高考所谓的考纲不完全是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的特别爱好。”教育者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在读书中得到成长。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班级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多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可以促进学生走向善良和高尚。  杨春艺有一位最特别的朋友  阅读对于我而言,似乎是必须的。因
期刊
作文,占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是大多数学生语文学习“心中永远的痛”,也是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学中无法也不能规避的“太行王屋山”。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这成为语文教师从未停止的思索。经过思考和权衡,我决定用日记本取代作文本,让作文在日记中成长。  以日记为阵地,巧借日记形式,让作文在日记中成长,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寓写作目标于日记,让日记有章可循  语文书每
期刊
教师要改变课堂主角的地位,让位于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但在实践中并不是大多数教师能够真正做到的。经常听到教师这样埋怨:“学生启而不发,课堂如一潭死水……”面对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实验,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注意以下几点,你的课堂教学会充满活力,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  一、问题的设计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具体。大而空、笼统模糊的问题,
期刊
学习目标:  1.掌握报告文学的纪实性、及时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2.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3.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和议论的方法。  课时:1课时。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二)写作背景(略)  (三)体裁简介(略)  二、自主学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蠕动(rǔ) 簿
期刊
怎样阅读,怎样鉴赏诗词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  我在今年中考复习的过程中,就诗词复习这个板块,尝试着用比较的方法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归纳,引发学生由此及彼地去思考和联想,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收到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在内容或形式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的诗词作品编为一组,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去阅读,相互对照,辨析异同,用以识别作品特征,从而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比较,分
期刊
高效率、低成本作为高效课堂的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所以,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传统课堂的教学表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课堂基本上表现为:(1)教师方面,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
期刊
实践表明: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敢于打破旧的教学“框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采用的“习作配画”就是一项新的举措.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一、抓住兴趣,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机会  长期以来,教师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者,是一张白纸可以
期刊
课堂效率如何,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需要每一个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疏浅见解。  一、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谈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往往先谈到的是如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下功夫,教师高效率地上好每一堂课非常重要。因而造成很多老师重课内文本教学而轻课外的素质培养。当学生拿到一篇陌生的课文既没兴趣,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