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来源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13751412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髓和灵魂,是指导学校健康发展的方向和指南,是凝聚学校师生的力量源泉。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学校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其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丰富深刻的内涵贯穿于学校建设的各个层面,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校园文化资源的德育因素,为学校的德育教育服务,这对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程、寻找德育工作新的“增长点”、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1)11-92-0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这一句话科学地诠释了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同时也为校园文化技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明了方向。
  在校园中,产生隐性影响最大的就是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她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文化环境、精神氛围,弥散于师生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她以特有的形象向师生公开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更以特有的象征符号感染着学生,有着强大的内在力和明确的指向性。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调节心境、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和塑造性格等功能。特别是在当今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意见》的大德育环境中,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功能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为此,学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隐性影响,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以完美的形象去感染师生的心灵、行为,促进大家奋发向上。
  我们应当认识到,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她主要是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进行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她包括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校园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着学校德育的育人效应。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强烈的、显著的德育效应。我们只有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范围充分宽广的校园文化,才能改善校园“气候”,美化校园生活,优化育人环境,放大德育效应。
  一、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一)价值观的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亚文化,它是学校师生员工价值取向的向导。它以师生员工与学校的价值追求和谐一致为目标,产生对价值观念、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审美价值、人生价值、人际交往、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导向。校园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校园气氛、教师言行等都在无声无息的引导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彰显着学校的办学底蕴,对学生的道德认识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同化和导向力量。
  (二)情感的激励功能
  道德情感来源于人的内部需要,而人的需要不是凭空产生的,从根本上说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方式上,这些本是无生命和情感的,但经过教育者的精心设计,都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产生共鸣。同时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产生向往之情。在这样的文化的影响下,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师生员工积极进取、争创一流,使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融为一体,使他们的行为由自发变为自为,由他律变成自律。
  (三)人格的塑造功能
  校园文化能塑造学生的心灵和形象,它把校园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形象塑造内化在学生的思想、心理、思维、语言行为之中,共同的校园文化、共同的价值体系使学生对外界的事物作出价值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作出务真、向善、求美的抉择,使他们的心灵和形象打上校园精神文化的烙印。同时校园文化又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要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从社会文化和其他文化中吸取营养,并不断地调整原有的价值观系统,确定新的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校园的规章制度,创造新的校园文化内涵。在这种不断发展的动态校园文化中,会塑造出继承历史优秀校园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格。
  二、校园文化的技术指标
  校园文化的技术数据库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精神舆论文化等几个方面的技术指标。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因此,学校应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根据学校实际进行整体设计,营造一种整洁、清新、优美、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课程”思想教育的导向功能、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和道德行为规范功能。
  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校园物理环境,校园物理环境是学校精神风尚的反映,指的是学校的建筑、设施、布局、绿化、美化、文化布置等。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良好的校园环境既是学校物质条件的外显标志,又是良好精神风尚的内在体现。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正向隐性影响教育效果。
  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独创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自己的特色。
  2、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这里的每一垛墙都是学生每天需要面对的。要让校园里每一堵墙说话,就要为学生对话开辟宽阔校园通道,就要赋予学生校园生活的每一细节以丰富的生命力,并使其成为陶冶感染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所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古代哲学讲究“天人合一”,现代文明强调“生态平衡”,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细节处理,都要统筹兼顾,高屋建瓴。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由师生共同参与的立体管理网络。
  (三)加强课外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要注意:   1、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根据学校师生的实际,成立社团和课外活动小组,由老师进行辅导,提高学生多方面素养。组织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教职工篮球队到兄弟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进行友谊赛,既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锻炼了教职工吃苦耐劳、团结拼搏的意志,同时增强了同志间的交往与友谊。在学生中,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爱我家乡,爱我中华”、“勤奋学习,天天向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勤俭节约,爱惜粮食”、“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感恩”等系列教育活动。同时,结合每年“母亲节”、“父亲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教师节”,“十一”国庆节、元旦、春节等,组织开展以歌舞、讲故事、演讲、朗读等学生喜悦乐观的文娱活动,让学生在充满审美情趣的氛围中,愉快接受爱党、爱国、尊师、爱校、爱家等传统美德教育。使师生在充满朝气的精神氛围之中,情操达到陶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培养师生良好的品格。
  2、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遵循多样化原则。既要有思想性的和知识性的,又要有娱乐性的和实践性的,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丰富的课外活动,结合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可以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如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田径、球类、阅读、作文等。各兴趣小组活动的蓬勃开展,即可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态度,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不同的基础。也可使全校师生充分发挥特长,做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四)加强精神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校园心理环境,校园心理环境是指师生员工在校园内的一切心理现象的总和。校园心理环境是校园环境的潜在层次。它的心理气氛和校园风气的形成刻画着学校的形象。心理环境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序的校园生活和集体舆论。这些都构成了积极的隐性德育因素,是一种潜在而强大的教育力,一方面它直接成为思想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对学校的德育教育有简洁、深刻、长期和持久的影响。
  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亲密、合作的人际关系具有正向功能,不仅可以满足师生交往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发展师生的安全感、友谊感,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性格。不良的人际关系则具有负向功能,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会严重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在我们复杂的校园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矛盾,这既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协调人际关系是优化心理环境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离不开正确的舆论氛围。学校通过校园广播台、师生园地、学习园地、宣传橱窗、校务公开等宣传工具,及时报道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国际国内时事新闻,校园新人新事,师生美好的校园生活。既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使师生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同时也展示了师生的才能与智慧,使校园充满生机活力。
  加强精神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年级组会议、班会(团队活动),组织师生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法律法规、道德修养等文章,在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班旗班徽),制作校歌(班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班级)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3、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台、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
  4、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厕所、寝室、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总之,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并优化其隐性德育功能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依托,以精神文化为形式,结合系列化、全方位的教育活动,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一直都是高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居民的总体的收入水平并不高,因此,增加居民的收入的问题成了社会的热
死刑复核程序是基于我国死刑不可废除现状而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设置的特别程序,其对于保证死刑案件质量,防止错判死刑,保障司法公正有重要意义。现在国家对死刑复核程序已
控制技术是城市轨道车辆系统里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对于整个轨道车辆系统性能的保证与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了历代国产轨道车辆的研究历程,提出了轨道车辆电力控制系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规模随之增大,其功能及组成变得越来越复杂,电气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在实际管理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时,由于水力电气设备管理的不规范、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等原因,使得电气设备管理出现了诸多的安全隐患,影响水力发电厂生产效益。本文主要探讨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  【关键词】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管理;维护  1、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
"字依壶传,壶随字贵"一句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作为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紫砂壶将精湛的工艺和古典文化相结合,既是方便实用的品茗佳器,又是一种非常值得收藏的
1989年4月,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开始,商品经济大潮正兴起时,国画大师陆俨少为其弟子陈少亭题词:同流不污。
期刊
2011年11月,第二届“浙江省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对外公示,三花控股、方太厨具、奥康鞋业等5家企业获奖,“浙江省政府质量奖”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次参选企业有十
装表接电工作在电网的安全运行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而且还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切身利益。另外,装表接电工作也是实现供电企业与用电户之间公平交易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从装表接电存
深基坑支护工程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不稳定性高,对设计要求高的特点。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从起初的工程设计,到施工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再到最后的应急措施,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半点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