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农田里的大数据

来源 :宁波通讯·图话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
  在北仑,智慧农业的面纱已经掀开,清泰果园、九天兰业、双石蘑菇、芳野瓜果等企业纷纷尝试将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花卉、水果、菌类种植,不仅实现大棚自动化、远程控制,也推动了精细化管理,让传统农业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
  九 天 兰 业 手机搞定整个大棚
  打开手机,实时查看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情况,还可以远程控制喷灌、排风机、卷帘等设施,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正在田头掀起一场绿色变革。
  7月20日,在位于春晓三山村的九天兰业,我们近距离感受了智慧农业给传统兰花种植带来的变化。
  大棚里,上万盆兰花有序摆放在架子上,在电风扇的吹拂下,叶片摇曳生姿。上午10点半,室外骄阳似火,大棚里的温度只有32度,丝毫不觉得闷热。“兰花喜欢比较干燥的环境,开电风扇是为了降低空气中的湿度。”企业负责人李宏伟介绍道,午后最热的时候,大棚里的水帘就会开启,给兰花降温,这些操作都由电脑、手机控制,不需要人工。
  “大棚里所有的设施,都是自动化的,包括喷灌设备、风机、风扇、卷帘等。”李宏伟说,开窗、收遮阳网这些工作都可以自动完成。智能系统的投用,大大减少了人工,当前,李宏伟的兰花基地只有两名工人。
  安装在大棚一侧的控制柜上,电子面板显示着不同传感器采集到的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比如1号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显示:光照为0.27kLux,空气湿度81.84%,空气温度32.52摄氏度,土壤水分21.71%。有了这些数据,就能直观判断兰花是不是缺水,大棚里的温度、湿度是否适合。
  “一个手机就能控制整个大棚,以前想也不敢想。”李宏伟说,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节省了人工,也有利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即使人在外地,通过手机也能准确了解大棚里的情况并及时作出处置。比如看到天气预报有雨,可以远程控制关好窗户、盖上大棚膜;如果土壤较干燥,可以控制喷灌设备自动浇水。
  有时抽不出时间管理大棚,也可以全权委托给“智能管家”。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搭建兰花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模型,根据传感器发出的数据,一旦某项指标触动阈值,系统就能自动或远程控制执行灌溉、卷帘等操作,实时调节兰花的环境温度、湿度和光照。
  在传统印象中,兰花比较娇贵,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难种植。2009年,九天兰业的大棚一投用,就安装了喷灌设备、排风扇和水帘,给兰花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高科技的东西,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愿意尝试。”李宏伟直言,围绕兰花种植,公司报了很多科技项目,凡是能用的技术都用上了。近几年,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李宏伟敏锐地察觉到这一信号,投入几十万元在兰花大棚里安装了智能控制系统。在这个“高科技”大棚里,春兰、蕙兰、莲瓣兰等几千个品种实现产业化种植,一改“高身价”,走进寻常百姓家。
  清 泰 果 园 看着数据施肥
  清泰果园是北仑区第一家使用智能控制系统的企业,主要用于葡萄的种植。
  在果园的控制室里,电子显示屏上显示出葡萄大棚里的实时画面,屏幕旁边的电脑上,可以看到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土壤PH值等数据。当前,清泰果园有11亩葡萄大棚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以前这些数据都是凭经验获得,没有这么精确。”果园负责人朱孟定说,精确的数据便于精细化管理,也为葡萄种植研究积累了大量信息。
  七八月份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大棚里,一串串绿色、紫色的葡萄挂满枝头。葡萄藤下,安装着摄像头,将大棚里的画面传到控制室。大棚的一侧,安装着控制柜和警报系统。“大棚里的温度如果超过33摄氏度,会增加病害的风险,有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便于控制大棚里的温度。”一位工人说,在大棚里劳动也不会太热。
  “以前种葡萄都是凭经验判断水肥,现在有了科学的数据,缺什么补什么,可以对症下药。”朱孟定说,比如葡萄喜欢偏碱性的土壤环境,如果土壤PH值低了,就要用生石灰中和一下。一般来说,PH值在6.5-8之间比较适合葡萄生长。
  葡萄大棚的地面上,铺设了很多黑色的软管,这是去年安装的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打开该设施,肥料随水一起浇灌在葡萄树的根部,不仅能节约75%的用水量,还能节约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肥料对土壤的污染。
  给葡萄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肥料,产量和品质自然会提升。智能控制系统投用后,50亩葡萄共节约人工、水、肥、电等支出约4.2万元,年增利润约8.9万元,葡萄精品率大大提高。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北仑区农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更重要的是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程监控和数据化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网络化、数字化。依托各种传感节点和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双 石 蘑 菇 种植无淡季
  “以前种蘑菇有淡旺季之分,现在基本没有区别了,全年都可以种植。”白峰双石蘑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军科说,食用菌智能化控制设备的使用,将菇棚里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蘑菇最喜欢的范围内,不受季节影响,实现全年生产。
  据何军科介绍,合作社2014年申报智慧农机项目后,先后投入19万元,采购安装了食用菌智能化控制设备、温湿度控制器、多功能看板等,实现了食用菌栽培室温、湿度智能化控制,达到蘑菇周年化高效化生产这一目标。
  “以前我们种蘑菇,最担心的就是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指标过高或过低,现在没有这种顾虑了。”何军科说,菇棚里温度过高时,制冷设备会自动开启;湿度不够,加湿器可以派上用场;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系统会自动换气。
  蘑菇大棚外的控制器上显示着棚内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如果超过预先设定的数字,就会自动报警。“种蘑菇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特别是要形成一个温差,有了这套设备,就好控制了。”何军科说,虽然他有多年种植的经验,但是也有失误的时候,有一次大棚里的温度没控制好,一个棚的菇都死掉了,损失七八万元。
  不同品种的蘑菇对环境要求不一样,比如猴头菇的菌丝培育时,适宜温度为25摄氏度,但出菇时则需要一个8—10摄氏度之间的温差,持续时间为8—10个小时。
  目前,双石蘑菇合作社有30多个大棚,何军科打算逐步在大棚里普及智能控制系统,届时蘑菇产量将提高三倍以上。
其他文献
王康荣是宁波港铁路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自1980年正式从事铁路信号工作起,36年来,在见证宁波港铁路信号从纯手工操作到全数字化操控的华丽转身的同时,王康荣和以他名字命名的“王康荣工作室”留下了一个个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传奇”故事。  思想决定出路,视野造就未来。2011年,铁司机关安装电子自动响铃,能按设定时间工作的响铃器引起了王康荣的兴趣。回家一查,原来奥妙在于一块小小的单片机。王康荣马上报名
期刊
1998年,竺士杰从宁波港职业技工学校港口机械专业毕业,进入宁波港成为一名操作司机,之后分别在龙门吊、桥吊司机岗位锻炼,成为拥有桥吊、龙门吊操作证书的双料人才。  自进入宁波港工作以来,他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桥吊集装箱操作方法并进行大胆改进,形成了定性定量相结合操作方法,凭借着这手“绝活”,2007年,宁波港将此命名为“桥吊竺士杰操作法”,并成为宁波港培训桥吊司机的教材。  经实践,“桥吊
期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2016年起,宁波市文联推出“文艺与时代同行”系列活动。在这批文艺活动中,既有围绕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等重大节庆的演出,也有全民参与联动的书法交流展、征文比赛,更有全民舞蹈普及课、送戏送教进基层等,以不同风格的艺术样式,给人民群众带来全方位的视听享
期刊
今年5月8日,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2511件作品的激烈角逐中,方太“水槽洗碗机”顺利摘得首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金智奖。这个产品是怎么设计研发、制造生产出来的?靠的是工匠精神的传承弘扬和技能人才的培育成长。  我们运用多样载体宣贯“工匠文化”,熏陶广大员工传承弘扬“工匠精神”。2014年开始,推出“方太工匠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三届,目前已形成工匠流行语、工匠吉尼斯、《工匠之歌》、工匠演讲比赛、名
期刊
“我的知识水平并不高,2000年从浙江工业技校毕业。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车工,但我热爱这份工作,对它怀有浓厚的兴趣。”2001年,叶挺作为一名普通车工技术工人进入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因为对工作的热爱,他非常刻苦,每天早上7点就上班了,比其他人提早1个小时。下午下班后,他还舍不得离开岗位,总在车间里琢磨这琢磨那。  进公司不久,他就经选拔参加了宁波市轻工系统的技术比武,最终获得车工比赛的第二名。
期刊
编者按:  “工匠精神”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工匠代表,如做木工的鲁班、解牛的庖丁、织布的黄道婆等等;到了近代,同仁堂倡导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更是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大国总理再提“工匠精神”,可谓意
期刊
8月15日至16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唐一军在江东、海曙、江北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找准方位,谋定方略,明确方向,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着力打造都市经济新高地,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生态美丽、生活美好的现代化新城区。  唐一军在江东考察了韵升集团、百丈街道划船社区;在海曙考察了众创空间、凯利税鸽公司和月湖金汇小镇;在江北考察了中远海运物流总部、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期刊
8月23日下午,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廖国勋出席会议,宣布中央和省委决定并讲话。唐一军同志任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提名杨戌标同志为宁波市政协主席候选人。  唐一军主持会议并作表态发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勇、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于跃敏、市委副书记余红艺等出席会议。  廖国勋指出,这次唐一军、杨戌标同志职务调整,是中央根据工作需要,从浙江省和宁波市领导班子建设全局出发,经
期刊
记 本刊记者 苏 苏利冕  “工匠”的主体是广大职工,作为全市300多万职工的“娘家”,宁波市总工会在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工匠”的培育方面必然年拥有独特优势。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苏利冕,请他谈谈关于“工匠”的一些热点话题。  记 今年“两会”上,首次把“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您如何理解“工匠精神”?  苏 我认
期刊
灵桥正式通车 实行单双号通行  7月28日,历经3年大修的灵桥正式通车,仍实行单双号通行,公交车限高取消。灵桥历史悠久,几乎与宁波城同龄,距今已有近一千两百年的历史,属于浙江省重点保护文物,也是国内仅存的三铰拱钢结构桥梁。1936年,灵桥由浮桥改建为钢结构大桥,成为宁波地标性建筑。改建至今,曾因战争受到多次炮火轰炸,并发生了多起船撞事故。2011年,灵桥再次经历严重船撞事故,被诊断为危桥,并于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