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的前世今生

来源 :家装家居·北京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tephenmengste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的绵延 从“蜈蚣巷”到“锣鼓巷”
  80多岁的黄大爷祖辈就住在南锣鼓巷里,在他印象里,“那时候,整条巷子里,就一家副食品店。”“听老辈的人讲,这里有700年的历史了。当初是为宫里做锣鼓的居多。南半拉儿是头,北半拉儿是尾。你看巷子两边16个胡同,像蜈蚣的爪儿吧?所以刚开始,南锣鼓巷叫蜈蚣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具特色的胡同四合院民居区,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倚地安门外大街,北接鼓楼东大街,南连平安大街。这里比邻皇城,紧靠北京城的中轴线,西望钟鼓楼、什刹海,一条玉河从西南区域穿流而过,实在是一块占据中心城区好风水的宝地。
  而追溯它的历史则要从元代算起,从南到北不足800米的直线距离,贯穿了700年的历史。以南锣鼓巷为主干,向东西伸出对称的胡同各8条。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16条胡同整齐排列着, 呈“鱼骨状”, 又如同一条“蜈蚣”,俗称“蜈蚣巷”。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正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
  到了明朝,随着南城的扩展和北城的南退,该地区成为北京的北区。南锣鼓巷成为昭回坊和靖恭坊的分界线,巷名为“罗锅巷”。因为南锣鼓巷的地形很像一只倒扣的龟背,中间高四周逐渐下漫坡,以地形命名是北京地名的特点。清朝锣鼓巷地区属镶黄旗,乾隆十五年绘制的《乾隆京城全图》已经将罗锅巷更名为南锣鼓巷。据说此地多为锣鼓商,又地处北锣鼓巷之南而得名;一说是胡同命名逐渐文雅化,所以将“罗锅儿”谐音“锣鼓”。在文革时期南锣鼓巷一度称为“辉煌街”,后恢复原名。
  南锣鼓巷紧邻皇城,是历朝皇族、名流的聚居处,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都曾居住此地。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北京规划最大、保存最完好、品级最高的四合院建筑群。千年的风雨,也不过如胡同里的大槐树,枯荣交替,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北京奥运会之后,这条掩藏在老北京的胡同,悄然走红。小巷里,石砖地面,绿树成荫,灰色的四合院,古朴怡然,与小巷南北两端平安大街、鼓楼东大街车水马龙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日益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交通条件使这里商业价值突出,不少现代文化场所,如中央戏剧学院、逸夫剧场等都坐落于此,还有新兴的酒吧、特色店,更为这片区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史积淀与现代时尚在这里交融,显现出一种别样的魅力。
  胡同春秋
  “这里每一个胡同都有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故事和传奇。”南锣鼓巷的老居民王大姨感慨道。一提到胡同,会想到老和旧,但南锣鼓巷是永远年轻的。因为她有历史的积淀,有自己的绿意盎然,更有包容时尚的胸襟。今天的南锣依然是静静的。她无需张扬,也远离喧嚣。她带给人们的是自在与追寻,是怀想和感慨。徜徉于这片具有浓郁北京“原生态”气息的古老街巷中,你能切身感受到百年历史的波澜壮阔;穿越条条胡同,你仿佛触摸到了元朝以来的悠悠历史。
  菊儿胡同在乾隆时叫桔儿胡同。胡同内3号、5号、7号院是清直隶总督大学士荣禄府邸,7号院曾作过阿富汗驻华大使馆。41号原为寺庙,据传寺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17-41号是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设计、改建而成的新型四合院式楼房小区,曾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等多项大奖。
  鼎鼎大名的帽儿胡同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资源,虽然经历了岁月蚕食,但帽儿胡同依然保存着原来的风貌,是当今北京城十大胡同之一,排行第四,这条胡同的每一个院子都有一部悠久的历史。靠近胡同东口的5号院,朱门黛瓦,是一所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往前走的7号、9号的可园曾经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私家花园;11号是文煜的府第,门前的两个保存完好的上马石,能想像出当年院子的主人出行时八面威风的样子;13号院从外面看不出院子里到底有多气派,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总统冯国璋被迫下野后在这所院子里病故;33号、35号是婉容娘家的院子,35号是个四进院落,门脸虽然不大,但掩饰不住昔日的尊贵。末代皇后婉容出嫁前在这院子里生活,应该说她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45号院曾经是清朝的提督衙门,解放后,改为中央实验话剧院。在解放战争你死我活的艰苦斗争中,帽儿胡同2号曾潜伏中共地下党城工部的一部电台,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大量的情报工作。
  东棉花胡同曾是棉花市场,故此得名。胡同内15号院是砖雕拱门,从金刚墙以上均为砖雕。拱门外两侧雕有多宝阁,阁内雕刻暗八仙图。整个拱门的砖雕布局严谨,凹凸得当,其做工之细刀法之精实为罕见。这座宅子原为清末吉林将军能拿你风山宅,此人与慈禧太后交谊甚厚,也很有钱,宅子很大,占胡同的东半部。中央戏剧学院也在此胡同内。
  蓑衣胡同因胡同内有一裟衣寺而得名。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现代画家爱新觉罗?溥任先生在此胡同中的一处四合院内居住。
  沙井胡同里有个早年间古老的油盐副食店,关于它的故事还上过电视。看见它,就想起小时候帮家里打5分钱酱油2分钱醋的日子。
  黑芝麻胡同里有一何姓糊纸马者,开有一“七巧斋”作坊,后人以其谐音化称何纸马为黑芝麻。
  前鼓楼苑胡同在明代称孤老胡同,因为这里曾有一个收留孤寡人员的养济院。
  走在这一条条胡同里,看着规格不同的院门、巧夺天工的砖雕、精美绝伦的门墩,还有参天的古树,随风拂动的垂柳,路边自由开放的野花,能品味到生活的变迁。胡同里仍能看到硕大的上马石和石制的拴马桩,可旁边却停着一辆色彩鲜艳的跑车。历史和生活交融,文化经岁月的考验而历久弥新。
  风云人物
  历史的车轮在这条悠长的小巷中留下了很多名人的轨迹,几百年来,这里成为了一座历史的舞台,各方人士粉墨登场,他们或是煊赫一时,或是慷慨一世,或是成为历史硝烟里的匆匆过客……不过无论如何,他们都已经成为过往,现在留下来供后人凭吊的,只有这些古老而沉默的宅邸了。
  当人们走过菊儿胡同7号院的时候,赫然耸立的小洋楼经常引起大家对宅院主人的猜测,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曾经是清末大吏荣禄宅邸的重要组成部分。荣禄,清末顽固派官僚。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高涨,他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反对维新变法,因此深得慈禧太后垂青,并委以重任。清朝末年,西洋的建筑风格已经开始深入到京城的各个角落,官邸出现一座西洋建筑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从慈禧到荣禄,他们对于外洋的新奇物件从来都是笑纳的,他们所极度抵制的,只是威胁着切身利益的维新变法。我们今天的人们,也许已经不能理解,荣禄当时手扶着这座西洋建筑的栏杆,心中盘所朝廷中权势此消彼长的那份处心积虑;我们也许也不会,吧这座今天看来如此普通的宅院和当年那场腥风血雨相联系。保留下这座大宅,不过是保留了我们对历史的一份略带伤感的真实记忆。
  “青莲错植宫闱中,惊鸿一瞥顾游龙。荒冢不解春风意,梦里曾经紫禁宫”1905年,帽儿胡同的一户贵族宅邸内,郭布罗?荣源喜得千金,这个女孩就是清代后宫的最后一任主人——婉容。婉容故居老百姓俗称“娘娘府”,直到1922年与溥仪结婚,婉容在这里居住了16个年头。她大婚时,就是从该宅迎出经地安门进皇宫,当时京城许多人都出来看热闹,后门桥一带的酒楼都被人占满了。旧日大婚时的热烈,今天早已淹没在了普通人家的生活琐屑之中。到南锣探访的人们,还是希翼着可以从建筑的碎片中捡拾那些对于往日的记忆,想从那巨大的宫镜上寻找“末代皇后”留下的窈窕身影。当我们这些后人对于婉容的曲折身世扼腕叹息的时候,这座旧宅也许和我们 一样,正惦念着它那位已埋身荒冢的女主人。
  历史的悠长赋予了南锣鼓巷地区很多宅邸传奇的身世,他们静默地立在时间里, 就像一个不会讲话的记录者,记录着王朝的起伏,记录着家族的兴衰,也记录了那些历史人物的特殊时刻。后圆恩寺胡同7号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历史在这里轻轻地擦身而过,留下了一声长久的叹息。这所中西合璧式住宅,原是清代庆亲王奕劻第二子载旉的府第。这座宅邸,传说是他为了取悦当时的名妓“小红宝”而建的。再往后,这座宅子有了更为煊赫的历史名声,那就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作为蒋介石在北京的行辕。“辽沈战役”时,蒋介石在这里曾召集傅作义、卫立煌等人开会部署战局。短短百年间,圆恩寺胡同7号经历了时代的重大变迁:纨绔子弟的风月场所、洋人驻京的办事机构、国民党领袖的临时宅邸、南斯拉夫的驻华使馆……今天,当“满洲王公”、“国民党政权”、“南斯拉夫”这些词语,都巳经成为只能在历史书上找到的字眼儿时,只有这座老房子,还停留在我们的视线之内, 供我们这些回望往事的现代人来寻寻觅觅。
  婉容、老蒋等名角的故事早是街头巷尾无人不知的谈资,倒是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的僧王府,为南锣鼓巷平添了少许幽密。僧王府是清代亲王僧格林沁的私家宅邸。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生前正值清王朝摇摇欲坠、国土满目疮痍的时期,大沽海战时他率部将英法联军打得溃不成军,后来却在山东与捻军交战中全军覆灭,本人也阵亡于山东曹州,注定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可叹国运衰落,再视死如归的英雄也挽救不了大势已去的江山,无奈骁勇盖世却生不逢时,战死沙场却回天无力。民国后,僧王府被王爷的孙辈后代典出去拍卖,逐年被分割成了零星院落,至今旧貌不在,却依旧幽雅闲适,沉默无语。
  近代以来,太多的名人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前圆恩寺胡同里有个小院是茅盾先生的故居;音乐大师王洛宾先生幼年曾在这条胡同的八旗学堂读书;雨儿胡同有齐白石先生的故居;罗荣桓元帅和粟裕将军的故居也在这条胡同;因为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而毅然辞去上将军衔的王树常将军的故居在蓑衣胡同;启功先生曾在黑芝麻胡同14号居住;帽儿胡同还有冯国璋故居……
  风云人物让南锣鼓巷变得厚重和沧桑,而这些宅院现在早成了普通百姓的人家,嬉戏着跳皮筋的胖丫头和顶着足球的傻小子。所有故事的情节梗概,伴着老去的时光,纷纷纠结散绕在南锣鼓巷繁复庞杂的背景中。
  被遗忘的时光
  春日的午后的南锣,老白嘴里叼着一个小茶壶,惬意地饮着茶,一幅老旗人做派。老白自己说祖上是旗人。自满人入关,祖上从上世纪20年代搬到这里,像许多老北京一样老白也很健谈。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锣鼓巷跟普通的街巷没什么区别。胡同两边有简单的副食店、裁缝铺、小卖铺,烤羊肉串的,还有修自行车的师傅,轻轻敲打什么的修鞋匠。后来逐渐有住户私自“加盖了小厨房”,再后来,政府进行整治,拆除违章建筑,就慢慢发展了起来,“也就是这三五年的事。”
  其实南锣鼓巷在元代就已经是繁华的集市,据《析津志》记载,元代钟鼓楼地区是繁华的商业街,有帽市、皮毛市、缎子市、沙剌市、珠子市、鹅鸭市、铁器市、米市、面市等,买卖交易兴隆。南锣鼓巷位于鼓楼的东南角,同时郭守义主持开凿的运河也由此经过,南锣鼓巷自是一片繁荣景象。明清以来,特别是在民国时期,南锣鼓巷地区汇集了不少商号铺面,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这些店面包含了人们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行,也许,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此走过,关汉卿、珠帘秀在此走过……
  当年京城颇为有名的万庆当铺的外墙上,今天依然能看到“文革”时期豪情万丈的标语口号。民国时期位于南锣鼓巷的“万庆当铺”,据说店主人是旗人,在内务府当差,当时掌管皇家金库,由于家中有钱,附近居民称其“金王家”。据“金王家”后人讲,“万庆当铺”的主人姓娄,其妻姓刘。刘氏为清末五大当铺之一“当铺刘”家的女儿。当时,南锣鼓巷东西两侧的达官显贵,是万庆当铺的主要客户。
  糕点糖果,在京城生活饮食中确实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京城人们生活中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老北京各色的糕点铺(饽饽铺)数不胜数。在南锣鼓巷北头路西的“德丰斋”王家,创立于清末,所制作的蜜供质料优良,用和了油的半发面,夹上少许红色馅,洒上桂花汁后擀平,切成一寸来长铅笔粗细的小面条,油炸后蘸蜜糖即成。香甜酥脆, 吃时咬得动不粘牙,曾在旧京时享有“蜜供王家”的盛名。旧时有人说南锣鼓巷是风水宝地,形状像一条蜈蚣,蜈蚣吃蜜,住这条街的人,便得升官发财,人财两旺。
  岁月静好,那会儿的南锣永远是静的,清晨,人们骑着自行车从这里穿过,不时传来清脆的车铃声。午后,胡同开始休息。此时从这里经过,偶尔能从某个窗户里传出京剧唱腔或是单田芳先生沙哑的嗓音。傍晚,胡同两边坐满了乘凉的男女老少。小板凳上摆着茶壶茶碗,人们享受着清爽的小风,聊着国家大事和家长里短,老北京人嗓门倍儿亮。
  南锣鼓巷好像一夜之间就变了。变得全球闻名,变得时尚靓丽,曾经的生活气息不经意间就成了记忆。北京就是这样,灰墙灰瓦里透着不易为人察觉的富贵之气,有着一种自然而然的大度。七百多年的历史,无数的名人,深厚的历史,浓郁的艺术和文化气息给南锣鼓巷增添了许多人文景观和小资情调,自然也就吸引了很多人到这里来开出各色的店铺。南锣鼓巷就在不声不响中发生了变化,临街的房子渐渐变成商铺,而年轻人开设的创意小店,成为南锣鼓巷的一大特色。这里的店铺大多比较安静、和谐、自然、亲切、随意,完全没有三里屯、什刹海的浮躁和嘈杂,让身居闹市的人们找到内心中的一片宁静。除了几十家咖啡馆和酒吧之外,还有很多特色的小店铺,私房菜馆以及青年旅舍,商业形态更为丰富。南锣鼓巷店铺的从业人员多受过高等教育,对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所以这里的餐吧、酒吧、咖啡馆小店是“静吧”。暮色中,除了小店内透出的柔和灯光外,听不到任何高音喇叭的噪声,也见不到服务员大声地揽客。没有重金属的疯狂,没有霓虹灯的炫目,一杯酒,两三个朋友,轻轻地互述心事。而游走在这里的多是国外游客、“明日之星”中戏学生和成熟的泡吧爱好者,也有浓重老北京情结的现代人。客人在这里体验老北京四合院的气息,远离喧闹,享受身心的放松,或看书,或带着电脑来加班。或者朋友小聚,甚至洽谈公务,满足了中外游客们衣食住行以及休闲和娱乐的需求。
其他文献
四月的向往  吴 丹  回想逝去的生活,有时,在某个平常的时刻做出了某个不经意的决定,可能要等许多年以后,当回溯过往,再忆来时路,就会发现,一个偶然的决定,是那样恢宏地指出了今后的一马平川或是坎坷流离。  但是我向往。  向往什么?我时常这样自问,有时问得自己也张口结舌。“人间的欢乐和病痛在大地蒸腾,在心的天空凝聚成云,或飘洒甘霖,或倾泻雪暴。在这个萌春心动的四月,我们的心灵之根在努力的吮吸,生出
期刊
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儿在梁间呢喃,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这里是人间的四月天,在这个美丽的四月天,两对执着的夫妇终于在报名后长达8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等待,迎来了交换空间栏目组,帮助他们一起打造心爱的房子。忙碌的48小时后,四个白领精英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也享受到了帮助对方布置温馨居所的乐趣,用他们的话说,虽然很辛苦,但是非常非常快乐,也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感受他们的快乐。    蓝队    主题
期刊
从母体孕育开始,生命的感知就开始敏感而脆弱起来,身体的成长也随着周边的环境变得嘈杂与无奈:多想与心灵来次真切的对话,就好像很多年前的那份赤裸裸的真诚,把身体交给一个最原始的状态,静静聆听那声灵魂深处的叹息,就像本案例的设计师说的:“一切都是由生命开始的,最自然的是最美的,不要刻意,那是不经意间的流露,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追求的永恒,不要放弃思考,在痛并快乐的思想中成长。”    工程档案:  项
期刊
耶稣原来是个爱酒如命的热心肠。关于葡萄酒,大家都知道的那句“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从此满世界都流淌着上帝的血。生长在法国波尔多吉隆德河左岸的葡萄可以酿出味道美妙的葡萄酒,如果对它们一言蔽之的话,那就是:无法抗拒。  与上帝干杯  法国的波尔多是个神奇的地方,据说那里的空气让人容易买醉。喝过最好的波尔多葡萄酒的人会永远记得它的味道。赤霞珠原产自法国波尔多,是目前全世界最著名的黑色酿酒葡萄,
期刊
光明,在人类的历史上占据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从远古时代的火把到今日的电灯;光明之于人类标志着一个文明新纪元的开始。现在居家中对于灯饰自鱼重视依然毋庸置疑,精致的灯具和搭配合理的光线,是装修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摇曳的不规则    不规则的灯饰,是给家中增添的一份个性。中规中矩的生活总要有一些不安分来表达自我的个性。那么小小的灯饰也成了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不拘泥,不做作,是率真的自我展现。
期刊
四月春日正浓,阳光透过窗灵,无形的她,因为有了柔软温馨的帘幔而有了优美的姿态。让家换上美丽的窗帘,来一次温馨的阳光旅程。除了阻隔生许强烈刺眼的光,迎进来的都是春天的味道。      暖调。暖光    春天,暖色调的家居备受宠爱。不喜寒冬的你,在这春光正浓的季节,更应该好好把握,此刻正是享受温暖的好时机将家中的窗帘换成偏黄色系,让阳光透过窗帘,温暖的金黄色就会把你的家渲染的格外明朗。不管是雅致的细小
期刊
2010年1月29日,中国第一家ESPRIT home家居店成功登陆北京,在北四环居然之家1号馆二层,营业面积达两百多平米的店面举办了盛大的开业庆典仪式。伴随着ESPRIT home品牌不断发展和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床品、地毯、毛巾、卫浴、五金龙头、灯具及壁纸家饰等产品逐一登场,带给消费者更完整、更丰富的家居文化和理念——在乎心态,而非年龄。    整体家居文化与理念的延伸    ESPRIT的历
期刊
仿佛“Romanfic”总是与春天有着很深的渊源,生活在喧嚣都市已久的你,也许更愿意到乡间感受春天的浪漫气息,听闻鸟语花香,去采掘田园诱人的水果芬芳,也许你还愿意去到更远的异域之地,比如浪漫的维罗纳,去感受爱情的魔力,总之这个春天又与浪漫脱不了干系了……      淑女风的情调    淑女的另外诠释是:柔美、优雅、浪漫……充满淑女气质的床品设计可说是占据了所有床品设计的重大部分,粉嫩的色调,典雅的
期刊
户型:3室2厅2卫1厨  面积:建筑面积155平,套内面积130平  芦主:巨人哈比  所在地:杭州    房主巨人哈比有话说:关于被说是样板房的问题,就当大家是在夸赞吧。我想说我们家是请了设计师朋友帮忙设计。但大多构想还是我们自己的,我们的家是真实的家,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奢华,只是非常温馨而已,目前也已经入住新家,杭州本地的朋友有机会也可以来我们家参观。85%以上的东东都是来自淘宝所有卫浴五金,
期刊
色彩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色彩是组成世界的最重要的元素。我们的世界之所以绚烂多姿,是借缤纷色彩魔力所致。我们凭借色彩向周围的人们传达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在这个炫色的时代。生命从此,娇艳欲滴,灿烂如花,我们都在感受身边如此多彩多姿的幸福!  走入我们最真实的生活中,厨房的设计也正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日渐趋向唯美化、艺术化,并籍由色彩,材质、结构、格局等标志性流行符号,直接演绎着流行趋势。色彩迷人的厨房总是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