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东海:2020年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可能来自于资产价格的泡沫化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in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以后,全球的劳动生产率增速无法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且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都呈趋势下行。美国去年劳动生产率有恢复性上行,但2019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劳动生产率环比已经录得负增长,同比增速也仅有1.3%。
  回顾这些年的经济增长,在劳动生产率增速未能持续上行的背景下,驱动主要来自劳动力的投入,其表征是失业率不断降低。但各国经过一轮恢复性增长后,失业率已處于相对低位,个别经济体表现尤其突出,如美国、日本和英国,其失业率均已在历史低位。
  目前就业率已在相当高的水准。我们知道,经济增长若主要源自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则持续性会较强;反之,若劳动生产率增速开始回落,而依赖生产要素的持续投入,则在到达一定水平后,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瓶颈。
  为什么劳动生产率增速无法恢复到2008年之前的水平?加以回顾,近几十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两大因素驱动。
  一是信息革命。大量新技术的应用,大量新的商业模式的引进,均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二是全球化。全球化使得更多的人口加入到经济增长的行列,受益最大的先是日本、德国,随后是东南亚,再然后是中国。这个过程当中,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升。但现在,这两大因素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信息革命推动的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升出现了严重分化。危机之后,劳动生产率排名前5%的企业,不管是在制造行业还是服务行业,其单位工人劳动增加值都获得了大幅提升。若希望从技术端推动劳动生产率提升,需有新的技术得以采用。
  现在我们都对人工智能、5G等一系列新技术寄予厚望,但和互联网革命、2000年之前这段革命一样,我们能够看到未来技术进步的方向,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如何在更宽场景中应用,现在还是不清晰的,还没有形成一个能够提升整体劳动生产率的场景出现。
  再来关注另外一大驱动因素:全球化。
  换句话说,全球化过程中,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的转移,在危机前后即已停止。进一步的,发达经济体的FDI存量虽然仍在持续流出,但速率已相对温和;而美国因为减税,叠加贸易摩擦等因素,其FDI已经呈净流入状态。
  也就是说,全球化不仅没有推动投资持续流入新兴经济体,部分还回流了美国。而中国FDI存量也开始出现下降,一方面,这与国内产业升级,部分企业因劳动力成本提升转移到其他经济体有关。

美国家庭净资产中位数(2016年价,千美元)


  另一方面,这也与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关税提高,部分企业转移到境外有关。从以上观察来看,驱动全球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的全球化因素在2007、2008年后已不复存在。
  每一个国家的企业都会对本国政府进行游说:我们应该全球化、我们应该去做这样一些事情、我们应该保持相对友好的国际关系。
  而当全球化停滞后,受益于该进程的群体在减少,同时有一些国家的工人在全球化过程中是没有直接受益的,这时地缘政治中的贸易摩擦等各类事件会非常容易出现。
  再回到推动劳动生产率的两大因素,2020年会否发生改变?
  首先,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过程。而在全球化方面,新一轮转移或更多发生在中国和相对不发达的经济体之间。
  但回顾上一轮产业转移,到了2005年前后才加速,也就是说经过多年的缓慢变化,才会有加速的发展进程。中国向其他经济体的转移,现在也只是处于非常温和的状态,因为还涉及供应链的问题,供应链不是想转就能转出去的。
  中国的奇迹也不是一个必然,其中也有幸运和其他多方面的促成,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具备条件去承接如此庞大的制造业产能。
  所以,这两个方面我们看不到短期内能迅速扭转的迹象。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的变化是非常慢的,经济在短期内恢复高速增长不是那么快、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
  但是否就有危机发生?短期也看不到。
  低迷的经济增速会带来很多压力,这些压力会否导致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个可能性是始终存在的。
  2020年我们可能会看到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依旧存在,民粹主义、本土主义在各个地方仍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地缘政治上的动荡,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对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在供给这端找不到非常强劲的驱动因素,再来看需求端是怎样的状况。虽然没有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但需求增加也可以让经济增长维持在一个更好的水准。
  先看人口。主要经济体的劳动人口除了美国,都已不再增长,日本最早进入这个阶段,欧元区是2016年,中国是2018年开始不再增长。
  人口增长率在持续下滑,而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在持续上升,老龄人的抚养压力在持续增加。我们面临的是一个老龄化的世界,老龄化的世界,需求会降低,这是正常状态。
  再看收入。若收入能增长,需求也可以持续增长,但这里我们遇到了和劳动生产率类似的问题,即收入增长也没有恢复到危机前水准。为什么?近些年,大量的新增就业来自于低工资行业,所以大多数国家的实际工资增速都没有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影响需求的还有居民部门的财富。危机后,各国都实行了极端宽松的货币政策,资产价格持续上升,但这并未让居民部门普遍受益,因为并不是所有居民都持有大量资产。
  以美国为例,目前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在朝政治频谱的极端方向发展,各国之间、国内各群体之间的争执也在加大。
  对应政治上的表现,民粹主义、本土主义开始盛行,国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加剧。事情的出现往往是这样,刚开始大家认为事情会很快过去,但回顾近些年的国际事件却不尽然。
  很多事件一旦发生,也都比所想象的持续时间要长。金融市场的变化很快,真实世界的变化却非常慢。很多人想象的最坏情况虽然不是很快就会出现,但一旦发生,持续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长。
  有2008年危机的前车之鉴,各国的政府都明白需要避免危机再次发生,首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提前行动,而不能等危机出现后再行动。
  当局会在情况还没变坏时就采取措施,最容易、最简便的就是货币政策。各国都在持续的进行货币宽松,但凯恩斯主义刺激政策的一个假定前提是危机是短暂的,这个危机只要把它撑过去,刺激就可以慢慢退出。
  但这次不一样,它的不一样就在于危机过去这么多年,央行始终无法退出。欧洲央行曾试图被动退出(持有债权到期),但随后又重新开始扩张。日本则永远在扩张的路途上,日本的GDP是5万亿美元,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也是5万亿美元。
  美国曾退出过一段时间,但恢复宽松的速度比退出的速度快得多。为什么?因为非常意外的出现了隔夜拆借率的异常波动。这么宽松的情况下本不应该缺钱,但9、10月份隔夜拆借利率仍大幅走高,虽然这经常在季末发生,但依然说明资金的紧张。美国商业银行在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规模那么高,怎么会缺钱?尝试从资产端寻找线索。
  2019年有观点认为我们正进入负利率时代,于是投资者开始追逐长端债券。
  因为利很薄,持有者需要不断滚动,就需要借钱。当大家都做了这个动作,虽然名义上有如此多现金,但都抵押了,并未可供实际使用。美联储开始每个月购买600亿短期国债后,市场才得以平息,付出的代价是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这说明想退出并不容易。
  不经意间,并非实体经济,而是金融市场的杠杆在悄无声息地增加。在负利率债券规模如此大的背景下,大家希望捕捉长端收益。
  最长端的是股票,所以欧洲股市出现了补涨,且都是大公司涨,因为有股息。投资负利率债券并非基于现金流,而是有人会接手,这就是一个泡沫化的状况。负利率债券在让资产价格形成泡沫化之余,对实体经济边际上的有利影响会越来越小。
  财政政策应该比单纯的货币政策更有帮助,但同样的,财政政策也是短期的,如果没有内生增长接棒,其影响力会边际减弱。这从2008年之后的宽松财政政策就能看出,一开始效果非常好,之后收益会边际递减,因为这无法抬升劳动生产率,外延性的投入终有一天会失去效果。
  以美国为例。2016年特朗普上台后,采取了大力度的财政刺激:减税,企业税率从35%降至21%。减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企业利润立即上行,但若要發挥减税的理论效用,所增加的利润应用于再投资或分配。
  但企业增加利润之后,既没有再投资,也没有提高雇员薪酬。下图是美国各部门资金的盈利平衡表,零水平以上表明该部门在存钱,以下表明在花钱。2008年之前的状况是政府、个人、企业都在花钱,外国人存钱,这体现为贸易逆差。
  现在的状况是居民在存钱,企业也基本上没花钱,意味着没有投资,而只有政府在花钱,海外部门则继续存钱。为什么不进行再投资?因为全球的不确定性,包括关税等政策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将利润用于股票回购,带来的影响是每股收益提高,股价受到正面刺激,持有股票的人和不持有股票的人财富分化愈发严重,大量财富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
  政府对居民福利的转移实际上并不大,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却进一步上升。标普成分股的股价和销售收入之比已高于2000年的泡沫水准,但市盈率仅有20倍,若非减税,市盈率应已在26、27倍。
  减税最终和货币政策一样,除了让资产价格抬升,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正面影响。
  企业怎么样才愿意投资?需要有盈利。怎么样才有盈利?劳动生产率要提升。
  所以若真心希望改善,全球都需要实行一些更有导向性的长期政策,而非使用短期政策替代,这需要时间。
  总的来说,全球经济增速在缓慢下行,但全球资产价格还在持续上涨,因为有宽松的货币政策,此外大家还预期2020年可能恢复增长。
  如美国降了3次息,会否是1998、1999年的重演?1999年纳斯达克翻了一倍,标普涨了20%,然后2000年泡沫破灭。
  会不会是那个年代,有很多的猜想。可以简单地看2020年会否有经济的恢复性增长,若有,在宽松货币政策下泡沫化的可能性存在,但程度会较低,原因在于那个时候有激励人心的事物。
  那时互联网企业的未来看得很清楚,不知道哪家会胜出,但这个行业一定会胜出,现在的人工智能则存在不确定性,找不到泡沫化的载体。但会不会出现一些问题,就像长端债券一样?
  虽然2020年经济出现大幅衰退的难度较大,但金融市场会否出现问题?如果大家都在说这次不一样、不会重蹈覆辙的时候,那可能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2000年那次的衰退不是经济本身带来的,那时候的经济增速、劳动生产率增速都非常好。这次在没有那么好的状况下,2020年最大的风险,或来自于资产价格的泡沫化,即资产价格变动本身成为金融市场的最大威胁。

主要经济体劳动生产率增速(%)

美国各部门资金盈余平衡表

部分长债价格近期走势

其他文献
相信银行存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事情,在过去,很多人都会习惯在发完工资之后去银行把钱存起来,以备自己的不时之需。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余额宝等互联网“宝宝”类基金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去银行,而是选择直接把钱存到货币基金里去。最近微信上线了银行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的互联网救星出现了吗?微信上线银行存款业务  据报道,微信支付的“钱包”入口悄悄上线了一款新服务——“银行储蓄
期刊
许多人做投资,都是冲着回报率去的。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得到任何东西,都需要支付某种“代价”。  对于收益率来说,硬币的另一面是风险。单看收益率没有太大意义,要看调整风险以后的收益率。关于这一点,我们此前也多次提过。  收益率的另一个“代价”,是时间。时间是投资中重要的函数。时间维度越长,对应的收益率会越高。反过来,希望获得高收益,必须给予足够的时间。只有Think Long,才能Think
期刊
快到年底了,大家都在判断2019年增长多少,2020年会增长多少,都有一个形势的预估。我自己判断2019年尽管世界经济比较低迷,美国经济也下行了,欧洲的经济也下行了,中国的外部经济走势趋低,自然也会影响我们中国自身的经济。  1到9月份是6.2,我自己估计2019年全年会在6%以上,这是一个判断。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判断,就是我们国家宏观调控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个调控能力是双向的,一个是在需求侧。我们国
期刊
前两天,闺蜜父亲住院搭心脏支架,术前谈话,医生提到可以买一份保险。无独有偶,另一个朋友母亲手术,医生也推荐了类似的保险。  问了一下在医院的朋友,说现在术前谈话,医生基本上都会推荐家属买保险。  给马上要手术的病人买保险?这操作有点……  保险公司最忌讳的就是“带病投保”。如今,保险却直接卖给就要进手术室的病人,这又是什么情况?  其实,这类保险还真是专门给病人设计的,叫做医疗意外险。中国银保监会
期刊
一、实战经济学  代表性观点:  2010年:参与研究“增速换挡”;  2014年:新5%比旧8%好,5000点不是梦,改革牛;  2015年:经济L型,一線房价翻一倍;  2017年:新周期,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2018年:金融周期退潮;  2019年: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该降息了,用改革的办法稳增长。  追求客观、专业、实战、接地气,观点鲜明,敢于面对现实、成功和失败
期刊
1982年的秋天,村上春树开始了他的跑步训练,那一年,他33岁。  多年后,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他写下一句看似矛盾的话——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不想跑步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只要不想跑,总能找到借口。  但从长远看,跑步有利健康。对村上春树来讲,跑步帮他戒烟,助他减肥,还给他写作灵感。  所以,村上春树才说“所以要去跑”。  所以,他最终爱上跑步,一跑就是30多年。  所以,他才
期刊
回顾2019年  我的股市分析框架基于3个因子:企业盈利,流动性,风险偏好。  这一框架的骨架由DDM模型导出,业内总体也一致认可。  2019年,国内长债利率和大宗工业商品都是震荡走平的,货币增速全年低位,异常平稳,企业盈利全年也基本在0上下波动,总体持平。  也就是说,驱动股市的3个因子,利率、企业盈利和风险偏好中,总体是没有明显波动的。  但是股市总体的确出现了一定的涨幅,上证指数上涨约20
期刊
一、长期思考:警惕供给侧景气度下滑引发供需失衡  2018年以来,因限房价、土拍配建等要求抬高实际土地成本,变相降低了土地质量,龙头房企更多选择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而降低合作比例,使得全口径拿地集中度下降,而权益拿地金额集中度未明显下滑。  2018-2019年宅地成交率下降到2014年以来历史低点,房企的拿地积极性在2018-2019年有较大下滑,而当前重点城市的长期库存、中期库存和短期库存均处于
期刊
兼职创业赚钱,靠谱吗?  如果你现在去网上搜“兼职创业赚钱”,就能看到比如2小时兼职创业好项目在家也能赚钱,兼职创业月入过万……但毕竟创业有风险,成功是少数人的概率事件。  比如有的人做小生意赚了点钱,有的人捡了创业的芝麻,丢了主业的西瓜,明显得不偿失;有的人为了追求创业的蝇头小利,被人狠狠收割。这些人,你仔细观察,其实都有。  今天,按照小编的理解,整理出什么情况下适合兼职创业,什么情况下不适合
期刊
2019年12月18日,由熵一资本和启承转合联合举办的第29期三生读书会在熵一北京公司大厅成功举办。本期读书会,有40多位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书友,在焦丰老师的带领下,分享了被全球时尚界奉为必读教材的《穿出来的思想家》。  琳达·格兰特(Linda Grant)是英国知名时尚博主,2010年被评为最具时尚影响力博主TOP10,其著作《穿出来的思想家》被时尚界奉为必读教材。  《穿出来的思想家》激发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