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可视化”教学研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可视化技術是作为计算机领域的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它独特的可视化模式将比较复杂或者抽象的知识图像化、影像化。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用终年埋头于一堆枯燥的文字之中,而是将知识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学习轻松,对于历史这门课程而言,历史的“真实”再现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高中历史“可视化”教学研究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让高中历史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让历史知识主动进入学生的大脑,而不是被动吸收,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高中历史;可视化;教学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片热潮,在这股改革热潮中,可视化教学可谓是所有模式的佼佼者,不仅将原始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华收入其中,还发挥了其绝对不可替代的创新性作用。
  一、 可视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可视化真正的起源是国外,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把复杂抽象的事物和过程用简单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达到更方便和流畅的交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可视化技术分为多个分支,为可视化教学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知识的传递和不断创新,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具有运用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因此有效地进行知识的传递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面临的现实难题。可视化技术为这一历史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其主动学习的作用,让老师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引导和疏导。将可视化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更是新课改背景下,新教学模式的最佳代表,如果说互动式、开放型教学只是单纯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可视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谓颠覆传统,让课堂教学摆脱了最原始的口口相传,进入后现代模式。
  二、 可视化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必要性
  在文字诞生以前,历史的传播方式为口口相传,到了以科技为龙头的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历史课堂似乎依然遵循着这样的传播方式,尽管我们已经有了教科书,有了各种辅助学习的历史资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或聚精会神或心不在焉,授课结果可想而知,有人觉得这是课堂教育的必然结果,无可厚非,却忽略了时代在进步的今天,我们明明可以选择更好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培养他们知识创新的能力。
  牢固掌握历史知识是运用历史这面镜子的最佳途径,而三尺讲台已经不再是老师教学生的唯一选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历史知识变得尤为重要,高中历史可视化教学必须提上日程。
  1. 历史学习,最大的障碍就在于历史不能被复制。有句话说:“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会出现相似的一幕。”即使是相似的,也不尽完全相同。学生没有机会将历史重现,更不可能直观的接触历史,在历史课堂上单纯地听老师的口述就要理解历史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更不用提还要以史为鉴,有所感悟,总有种强人所难的意味。然而,可视化将这个困难顺利拿下,并漂亮地将历史画卷在学生眼前轻轻打开,画面生动,惟妙惟肖,让枯燥的历史知识演变成形象的历史故事,十分立体的刻画进学生的脑海之中,过目难忘。这就非常容易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投身历史学习,感受历史的重量,文化的厚度带来的荣耀感或者敬畏之心。
  2. 新课改中历史的新课标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历史教学的目标,这一要求就需要历史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可视化技术就是运用新模式的最佳选择,既能达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效果,还能增加更多的好处,将复杂的历史知识进行科学的梳理和整合,让历史鲜活起来,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技术的支撑下,历史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系统化,不仅方便记忆,更有利于理解和运用。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之中,培养历史的真实感,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并稳定三观,助力人格的完善重建。
  3.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中国的很多学校,计算机教学已经相当普遍,可视化技术走入课堂已经有了很好的充分条件,学校将这项技术运用到更多的课堂是新课改下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可视化教学势在必行,那么高中历史的可视化教学更是诸多的教学中最为必要的一环。
  总而言之,可视化技术对高中历史教学而言至关重要。一方面,可视化技术可以使原本非常抽象、庞杂的历史概念具体化,使得历史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变得轻松,当然还能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历史系统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再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深沉魅力,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不同刺激,加强记忆的能力,提高对复杂历史的感悟能力,实现历史新课改下的多重任务,还能发挥教育的其他价值和功能,让学生的能力不断提升。那么,如何利用“可视化”技术,让之与高中历史教学完美融合依然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寻找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莉.知识可视化在大学教学模式中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5).
  [2]党会先.历史图片与高中历史教学关系解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2).
  作者简介:
  魏移山,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永登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伴随的却是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劣.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断掠夺破坏,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灾害都随之而来,这让人类的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高度普及,并逐渐渗透在各个时期的教育教学中。现如今,初中教育教学中逐渐将信息技术课程引进到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操作技能。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综合素养,为今后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建设奠定素质基础。在初中阶段的信息课程的设计上,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教学模块。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实际授课过程中要侧重于实践任务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任
“数的运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用到的最多的知识,学生对算理算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对其他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
针对卫星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易被截获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载波混沌相位扰码(HC-Logistic)传输方案.首先将信号源在基带上进行QPSK映射,映射所得信号经过加权类分数阶傅里叶变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项较为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新课改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发展下去的必然趋势。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的体现出素
针对目前向量式有限元的类型和应用范围,根据向量式有限元的基本理论推导了八节点六面体实体单元的基本理论计算式,阐述了逆向运动和单元内力的求解过程,将向量式有限元的应
《孟子》有“见而知之”与“闻而知之”说,但语焉不详。早于《孟子》的帛书《五行》对“知”、“之”以及见知与闻知的结果---智、圣进行了全面的界说。“闻而知之”的“之”
本文对自然语言的歧义性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一种针对自然语言句子分析的自顶向下回溯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