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任通督针法对脑梗死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来源 :针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7216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调任通督针法对脑梗死各向异性分数(FA)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基础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调任通督针法,主穴:百会、水沟、承浆、关元、气海、中脘、神庭、命门,配穴:患侧肩髃、尺泽、后溪、委中、足三里、太冲,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休息1 d,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E-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DTI观察两组患侧梗死灶、内囊后肢、大脑脚及健侧对应部位FA值,并计算相对各项异性(rFA).结果:治疗后两组UE-FMA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对照组P<0.05,针刺组P<0.01),且针刺组治疗前后UE-FMA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梗死灶FA、rFA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刺组梗死灶和患侧内囊后肢治疗前后FA、rFA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UE-FMA差值与本组各部位的rFA差值均呈正相关(P<0.05),且均以患侧内囊后肢相关性最强(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法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上肢活动功能,内囊后肢rFA结合UE-FMA可用作评价针刺对脑梗死后上肢活动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艾灸烟热效应对皮肤全切伤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新生毛细血管和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烟组、艾热组,每组24只.参考Balaji团队的方法复制全层
在针刺随机对照研究中,对照组的合理设置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正确解读。为了解答针刺效应是否超越安慰剂,即针刺是否具有特异性效应的问题,如何设置科学可行的安慰针刺对照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题。本文结合目前常用的安慰针刺类型,对2020年发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1项关于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安慰针刺方法和成功施盲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在针刺治疗痛证中优化安慰针刺提出思考,以期为针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设计一种新型的小鼠固定器及两种穴位批量艾灸装置。小鼠固定器添加前肢固定片,可使小鼠保持前肢穴位充分暴露姿势;固定器榫卯式插入底座,实现多只小鼠同时固定。运用单孔艾灸架底座和磁铁的可移动性,精准调控穴位与灸距,对小鼠不同经脉腧穴进行艾灸;运用多孔透明艾灸板,可满足多个穴位同时艾灸。此小鼠固定器和两种艾灸装置操作方便,创意新颖,节省人力物力,有助于提高实验效率,推动艾灸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与抑郁的相关因素,探讨中医对情志的干预方法。方法收集UC患者92例,运用SDS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分,评价疾病活动度,检测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分析与抑郁相关性,同时进一步探讨中医对情志的干预方法。结果UC患者抑郁症状与病史、性别、疾病活动度、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中医情志治疗采用调形与调神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药物疗法、情志疗法及传统运动方法进行干预。结论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抑郁的相关因素能进一步指导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抑郁患者。
目的:观察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抑郁症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耳缘-非迷走神经刺激(tnVNS)组、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组。通过连续35 d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结合孤养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造模14 d后,分别于每天应激前1 h在taVNS组和tnVNS组大鼠双侧耳甲腔/耳缘进行电刺激,强度2 mA,频率2 Hz/15 Hz,每次干预30 min,持续21 d。记录造模前以及每周各组大鼠体质量增加量、强迫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乌头碱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及心律失常情况的影响,探讨其增效减毒效应.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乌头碱组及乌头碱+电针组,每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骶裂孔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主观疼痛及步行能力、腰部活动性和屈伸肌肌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LD 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
疼痛作为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早年对疼痛的研究多集中于感觉层面,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痛厌恶情绪的产生有其独特的生理机制,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边缘系统中前扣带回(ACC)是痛厌恶情绪激活的主要脑区,而针刺对痛厌恶情绪的调节涉及ACC脑区各类信号通路,如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通路、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Mζ-谷氨酸受体1通路;包含多种生物分子,如阿片肽受体、神经肽S及其受体等;并在细胞层面通过ACC内小胶质细胞参与针刺的调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行钻孔引流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盐城市中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钻孔引流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8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1次,疗程2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每天1次,持续治疗至术后2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
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是骨科的常规手术,内固定作为该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目的是维持骨折断端的复位。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接骨板和螺钉系统大多数采用金属材料通过传统工艺制备而成,因其缺乏个性化外形且不具备降解性能,常常难以匹配特殊形态的骨折部位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可降解材料结合增材制造技术有望解决以上问题,其可赋予接骨板个性化外形和降解性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目前可降解个性化接骨板的制备和临床试验流程在国内外均缺乏统一认识和标准。因此,本共识专家组经过多轮讨论,以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接骨板为例,从可降解个性化接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