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身普通的农民人家,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从小,父母在学习上没能帮助到我,但教给了我吃苦耐劳、踏实善良的品质,这些品质让我受益终生。为了走出大山,为了心中的水木清华梦,这十二年来,我用功读书,终于跃出了“农”门。
思考与探索
我认为,独立思考的能力将决定你走得多远多精彩。
所谓独立思考,就是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在面对某件事时,根据自己的思考成果应对之,而不被别人的言论所左右,也就是说偶尔要学会挑战“权威”,给老师“找茬儿”。当然,某些时候借鉴别人的想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好途径。
我喜欢钻研疑难问题,并且对这类题有独有的自信,同学们还给我取了个外号——“理科王”。比如,在计算球体面积时,我可以使用微积分进行计算,最后也算出了结果。这就源于我平时勤学善思,善于攻坚克难,疑难问题我也似乎总能找到解决的捷径。有些题我认为理解思路就行,不一定要中规中矩地做出来。2013年河南高考理综和数学难度大,正中了我的“下怀”。
梦想与态度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数学经常拿满分,也通过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或许是对现状感到自满,或许是对升学的压力感到不满,我觉得每天的上课、作业,都是一种负担。我为了某种莫名的升学压力而让自己劳累。后来,对现实的不满转化成学业上的懒惰与倦怠。每天应付地完成作业,对着书本发呆。那种懒惰并不是什么都不做,相反的,是仿佛每天都在忙碌,但是心里却是倦怠、消极、劳累的,对未来迷茫困惑,不清楚生活的意义。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么这种忙碌也就不过是一种自欺,用来掩饰自己的不知所措和迷惘困顿。
直到有一天在与学长的交谈中,听他讲述大学生活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我才慢慢地思考自己的生活,逐渐明白学习的意义: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一条通往梦想的阶梯。不错,正是梦想让自己所做的一切充满意义,让生活充满动力。倘若失去这个目标,所有的忙碌都毫无指向,最终化作内心的焦虑与负担,让人生活在对现实的抱怨与哀叹中。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知道往哪里走,然后才能考虑怎么走。但很多人在大步地跑着,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梦想是自我学习的动力。只有当自己内心清楚想要什么,将来想做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要坚定地去拼搏,自觉地去学习思考,为自己去学习思考,不要把学习作为生存的负担,在人潮中迷惘地每天忙碌却倍感空虚。
冲刺与收获
时光的齿轮不断啮合,六月如期而至。走进高考考场,我对自己说:“尽吾志矣,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高考两天的气温异常的高,我依然沉稳,没有被灼热的空气撩起半点浮躁,高考也是一场心态上的比拼,我觉得坦然的心态帮了我很多。
高三拼的不仅是智力,还有你的承受力。我渐渐能够做到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坦然面对,只要努力了,就没有遗憾。后来,大家惊奇地发现,那些像我一样抱着死就死了的态度进考场的同学,考得还都不错,有的还超常发挥;而那些一心想考重点大学、心理压力过大的同学却大都失常发挥。这就叫做宠辱不惊吧。
终于,我接到了一个电话,被告知我以684分的成绩获得2013年河南高考理科状元的殊荣!随后,一大批记者涌到我的家乡,一个小县城顿时沸腾起来……
我突然意识到,高三这一年让我收获了弥足珍贵的财富,值得我一生珍藏。
状元高分秘籍
学习方法,向来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都应找寻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我希望分享的是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感悟。
首先,要多听老师的指导。我们只经历了一次高考,老师们却经历了许多次,也见识过许多类型的学生,他们比我们更有可能了解我们自己的特点,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建议。
第二,尝试,而后坚持或者放弃。在高一高二,可以尝试多种学习方法,视效果来决定是否长期实行。在高三,要有自己比较稳定并且长期坚持的学习模式,让自己成绩稳中有升。
第三,敢于调整。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个阶段用得顺心的方法,可能过了段时间,就成了烦扰的根源。正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所表现的主题——改变,在学习方法上我们也要敢于改变,敢于调整,不断取得进步。
第四,用好错题本。错题本要记那些考查分类讨论而忽略情况的题、含义比较隐蔽的题、比较常用且经典解题技巧的题等,还要在旁边简略地标注题目类型、易错点和技巧,便于以后的整理。复习错题要有针对性,不要每次都从第一页看,而且没事时常翻翻,尤其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
最后,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高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反复验算,更不容你一再地变换解题方法。拿到一个题目,凭感觉选定一种方法就动手做,这时除了你的每一步运算务求正确外,还要求把你当时的解法坚持到底,也许你选择的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如果回头重来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坚持到底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一旦发现自己走进死胡同,还是要立刻迷途知返。切记,千万不要把复习中一道题抠半天的习惯带到考场上来。最后祝同学们高考成功,金榜题名!
思考与探索
我认为,独立思考的能力将决定你走得多远多精彩。
所谓独立思考,就是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在面对某件事时,根据自己的思考成果应对之,而不被别人的言论所左右,也就是说偶尔要学会挑战“权威”,给老师“找茬儿”。当然,某些时候借鉴别人的想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好途径。
我喜欢钻研疑难问题,并且对这类题有独有的自信,同学们还给我取了个外号——“理科王”。比如,在计算球体面积时,我可以使用微积分进行计算,最后也算出了结果。这就源于我平时勤学善思,善于攻坚克难,疑难问题我也似乎总能找到解决的捷径。有些题我认为理解思路就行,不一定要中规中矩地做出来。2013年河南高考理综和数学难度大,正中了我的“下怀”。
梦想与态度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数学经常拿满分,也通过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或许是对现状感到自满,或许是对升学的压力感到不满,我觉得每天的上课、作业,都是一种负担。我为了某种莫名的升学压力而让自己劳累。后来,对现实的不满转化成学业上的懒惰与倦怠。每天应付地完成作业,对着书本发呆。那种懒惰并不是什么都不做,相反的,是仿佛每天都在忙碌,但是心里却是倦怠、消极、劳累的,对未来迷茫困惑,不清楚生活的意义。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么这种忙碌也就不过是一种自欺,用来掩饰自己的不知所措和迷惘困顿。
直到有一天在与学长的交谈中,听他讲述大学生活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我才慢慢地思考自己的生活,逐渐明白学习的意义: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一条通往梦想的阶梯。不错,正是梦想让自己所做的一切充满意义,让生活充满动力。倘若失去这个目标,所有的忙碌都毫无指向,最终化作内心的焦虑与负担,让人生活在对现实的抱怨与哀叹中。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知道往哪里走,然后才能考虑怎么走。但很多人在大步地跑着,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梦想是自我学习的动力。只有当自己内心清楚想要什么,将来想做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要坚定地去拼搏,自觉地去学习思考,为自己去学习思考,不要把学习作为生存的负担,在人潮中迷惘地每天忙碌却倍感空虚。
冲刺与收获
时光的齿轮不断啮合,六月如期而至。走进高考考场,我对自己说:“尽吾志矣,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高考两天的气温异常的高,我依然沉稳,没有被灼热的空气撩起半点浮躁,高考也是一场心态上的比拼,我觉得坦然的心态帮了我很多。
高三拼的不仅是智力,还有你的承受力。我渐渐能够做到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坦然面对,只要努力了,就没有遗憾。后来,大家惊奇地发现,那些像我一样抱着死就死了的态度进考场的同学,考得还都不错,有的还超常发挥;而那些一心想考重点大学、心理压力过大的同学却大都失常发挥。这就叫做宠辱不惊吧。
终于,我接到了一个电话,被告知我以684分的成绩获得2013年河南高考理科状元的殊荣!随后,一大批记者涌到我的家乡,一个小县城顿时沸腾起来……
我突然意识到,高三这一年让我收获了弥足珍贵的财富,值得我一生珍藏。
状元高分秘籍
学习方法,向来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都应找寻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我希望分享的是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感悟。
首先,要多听老师的指导。我们只经历了一次高考,老师们却经历了许多次,也见识过许多类型的学生,他们比我们更有可能了解我们自己的特点,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建议。
第二,尝试,而后坚持或者放弃。在高一高二,可以尝试多种学习方法,视效果来决定是否长期实行。在高三,要有自己比较稳定并且长期坚持的学习模式,让自己成绩稳中有升。
第三,敢于调整。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个阶段用得顺心的方法,可能过了段时间,就成了烦扰的根源。正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所表现的主题——改变,在学习方法上我们也要敢于改变,敢于调整,不断取得进步。
第四,用好错题本。错题本要记那些考查分类讨论而忽略情况的题、含义比较隐蔽的题、比较常用且经典解题技巧的题等,还要在旁边简略地标注题目类型、易错点和技巧,便于以后的整理。复习错题要有针对性,不要每次都从第一页看,而且没事时常翻翻,尤其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
最后,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高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反复验算,更不容你一再地变换解题方法。拿到一个题目,凭感觉选定一种方法就动手做,这时除了你的每一步运算务求正确外,还要求把你当时的解法坚持到底,也许你选择的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如果回头重来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坚持到底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一旦发现自己走进死胡同,还是要立刻迷途知返。切记,千万不要把复习中一道题抠半天的习惯带到考场上来。最后祝同学们高考成功,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