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a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生活,是学生思维的外化,不只是考试的工具。近年来中学生的作文或千篇一律或矫揉造作,较少关注社会、真实内心,不可不说是受作文工具的影响。寻求改变就要求语文作文教学必须要走出低效课堂,重视学生的内心,张扬其个性。这也是语文作文教学在无法立时改变现实教育制度下向自我寻求解决办法的途径之一。
  关键字: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对策
  中国分类号:G633.34
  学生怕作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引导不当,教学方法失效,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等。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差异,导致课堂作文效果不佳。另外,受教育制度的影响,课堂作文力求跟考试接轨,注重应试,忽视学生写作意愿,压制学生大胆创新的个性。学生的想象力、真实思想得不到发挥,导致作文个性缺失。改善作文教学现状,要求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育者积极探求有效方法,为与创新社会接轨,努力引导学生个性作文。
  一、中学语文作文个性缺失原因分析
  作文教学是语文界公认的教学难题,虽有成效显著的探索,如山东省著名特级教师赵春凤的“主体作文教学体系”、浙江宁波东海实验学校的“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序列研究”等,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作文教学低效现状,也并没有得到广泛实施,探索之路还要继续走下去。想要提高作文写作效率,必须得让学学生乐写、会写,写出个性。而在此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学生畏写,热情减退
  作文练习的时间不合理。老师一般在假期布置大量作文,但因作文花费时间较长,而贪玩、浮躁的心理及复杂的环境并不能使学生沉下心来写作。而课堂作文有写作的环境,但因时间的限制,基础较差的学生不得不搜肠刮肚,胡乱拼凑。另外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陈旧,写不出新意;或题目过大或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李清照诗歌研究”等,无法写。再次,作文与实际生活脱轨,学生写作时缺乏材料,写别人的生活,出现瞎编乱造的现象,命题中的“无我”现象,致使学生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畅所欲言。以上情况使学生畏写。
  (二)教师怕教,无为而治
  课堂教学的低效,致使老师怕教作文。他们或变作文课为阅读课或在作文课上放任学生写作,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作文课堂的低效。另外多媒体的普及使教师可以为提高学生的素养或者为增加素材积累,给学生放一些名著或者其他有益的节目,但之后不加以引導疏通,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而教师也缺乏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理解,不知学生应得到什么样的指导,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尤其在作文评价中,用统一的价值观来要求学生,学生不敢吐露心声。批改中教师总结性的评语无针对性,学生不能受到启发,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
  (三)客观因素,创新无门
  作文教学低效、缺乏个性,除这些主观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当然这些客观因素通过主观努力是可以避免、克服的。当前教育制度下,受升学率的影响,学生平常练笔教师讲授围绕应试,套用模式,发散、创造的思维品质被压抑。另外,作文的意义被社会环境淡化、扭曲。作文不再是表达交流生活的手段,只是考试的一项。
  二、中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之路
  写作是一种生命运动,是作者的有感而发。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为了自己的表达交流实用之需,通过别致新颖、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自主自觉地表达真实情感,并且追求更高的品味、格调。通过个体独特的思维,以“我手写我心”展示学生真实独特的内心,没有违心表达、曲意迎合。这样的作文才是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有意义的作文。但如何在现时教育背景下培养个性、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是各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放任发展,着意创新
  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必须要同时解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北师大的刘锡庆教授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冲破个性的压抑,走出为他人作文的怪圈。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放任其作文,但这并不等于说是放纵。
  1、着意放任
  (1)淡化作文形式。尽量淡化作文客观要求,如作文形式,包括体裁、题材、结构、章法、字数等,使其自由发挥。把周记与作文区别开来。(2)放手学生思想。教师尽量不要为学生规定主题、情感走向,尤其在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类似的开放式作文,它们的主题、立意是多方面的,学生的情感也是独特的。减少对其思想的束缚,避免“只见文本、不见人本”的训练。(3)合理限制时间。写作时间不要限于课堂,但必须规定的一段时间内一气呵成。一篇小作文写作的停顿易造成思想、语言上的断续,而且没有任何压力的写作效率是极低的。
  2、着意创新
  (1)独特的选材。纵观高考考场作文,屈原无数次投江、范仲淹数遍忧天下等,这些雷同不仅说明学生作文平庸,更说明学生素材积累薄弱。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要到生活中寻找,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关注生活,细微体察,发挥想象,深刻见解,独特品味。(2)创新的立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逆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解读材料,尤其是话题作文。(3)个性化的表达。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语言不仅准确生动,还要有自己的个性,比如理性、幽默、细腻等。
  (二)挖掘生活,返璞归真
  作文不是华丽的语言堆积,是生命的本质。挖掘生活,敏锐观察,深入思考。写作不要仅罗列事件,应深入到本质,“表露灵魂的深处”,做到真实、理性、感人。写作还原生活原貌,类似于美术中的“写生”。在作文练笔时要求学生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表达生活,为创造性的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宽容对待,因材施教
  教师必须包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犯的错,要尊重学生。教师包容的胸怀来自于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素质,用其呼唤学生的真心实意,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感受体验。要能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并能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方法,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伴随着阅读讲解;对写不出完整句子的学生要从句子练习开始,然后片段,最后作文。
  个性化作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为学生作文的继续发展甚至终生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它的实施和发展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各一线老师的积极主动的配合。
  参考文献:
  [1]周颖.中学生个性化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3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幼儿文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提出了幼儿文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模型建立及有效应用数字资源的教学流程,旨在为当前的幼儿文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效果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幼儿文学;数字资源;开发;利用;效益  中国分类号:I058  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程所配备的资源,进行灵活的组织实施,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充分
期刊
摘要:元认知是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习能力有重大指导意义。故本文以其为核心,从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以及加强元认知操作和指导三方面展开研究,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从一定程度上,学生凸显个性化学习,拓宽自主学习时空,增强多元化的理解以及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元认知;探究能力;教育教学  中国分类号:G4  随着“
期刊
摘要:把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当中,分析其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弊端与指导意义,以便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理论最初是研究儿童母语习得的心理过程。由于母语的习得和外语学习都属于自然语言的掌握,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试图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行为主义学习理
期刊
【摘要】本文以作者的亲身体验为基础,旨在以现象学框架来揭示迪庆藏族自治州寺庙旅游热潮对当地藏医藏药的推广现象及其深层次意义。通过阅读《迪庆藏族自治州志》及近几年内诸位学者的论文,作者总结得出三个研究思路:第一、噶丹﹒德钦林寺旅游文化内涵;第二、迪庆藏族自治州寺院旅游与藏族医药推广的双赢;第三、针对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与弘扬民族医药学所进行的反思。基于以上三个方向,作者将对迪庆藏区寺庙旅游文化对藏族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在了解并尊重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有效教学。本文笔者以“20内进位加法”为例,从①学生对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掌握程度;②会用哪些方法来计算;③学生有哪些习得方法的途径?等方面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与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基于学情,在过程中寻求教学着力点的策略。  【关键词】 尊重学情 教学着力点  中国分类号:G623.5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主要教授专业知识与相关操作技能,为国家培育出许多的优秀技能人才,并拥有非常高的就业率。德育主要培养教育对象的道德情操,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德育内容较为空洞,学生理解苦难,并无教学成效。中职教学利用情景教学可实现理论性的德育内容现实化、具体化,真正做到教育“走心”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情景教学;“走心”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素质教育是当前国内
期刊
摘要:通识教育自1945年由哈佛大学倡导提出后,我国在1998年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国大学在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具体实践中仍普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针对凸显出来的问题,本文结合在我校开设的比较成功的通识课程《化学与社会》的教学经验,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作些探讨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革的基本策略,以期对我国的通识教育课程逐步
期刊
【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德育课程规划、建设、实施是个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学校德育课程及针对性较弱、实效性不强。因此,规划、建设、实施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提高德育实效性尤为必要。校本德育课程应以学生为本,德育目标应当以国家的育人目标为核心,结合学校德育具体实际,注重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道德素养的融合。实施校本德育,要着眼于规划、建设整体学校大德育课程并加以实施,应当提高德育工作者的
期刊
【摘要】 初中思品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旨在改变思品课教学的空洞的说教,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堂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参与社会,关注生活,调查研究,自行设计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做到德育的生活化。  【关键词】 思想品德 课堂生活化 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0  一、创设情景,引起共鸣  巧妙的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肖像中的权利》一课的教
期刊
摘要: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基本实现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发展重心也逐渐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基于这种转变,立足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的“协同创新”理念,我们认为协同创新构成了新时期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校;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2年度高教研究课题资助项目“高校协同创新问题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