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出来的数(shǔ)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sa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由来
  群数,对于大班的孩子而言,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又有相当的挑战性。说有“基础”,这是因为“数数”是孩子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最多的数学启蒙,正如《幼儿数学核心概念》一书中提示我们的那样,“许多幼儿在学前期就具有丰富的有关数量的非正式知识,这恰恰就是他们日后学习和理解数概念的良好基础”;说是“挑战”,是因为对数字系统的精确感知和具体应用,对于思维尚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而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幼儿群数过程中,需要“直觉的物的图像”的不断支持。
  在设计这节数学教育活动时,我即结合上述的“基础”和“挑战”,把过去传统、明确的2个(或3个,或5个,数量不等)一数的群数技能的学习,转化为除了“一个一个数”还可以“几个一数”的自主发现和不断尝试:对于孩子的观察发现,提供课件图片让其直观感受;对于孩子的操作探索,提供数卡、雪花片进行不断操作、记录和验证。如此,让孩子体会到进行几个一数的便利、有趣,并由此产生继发的好奇探索。与此相随的,孩子的群数能力不断提升和发展就有了可能。
  写到这里,“一眼看出来的数”的标题设计,也就能够被大家理解——群数中的操作排列、数卡中所做的数字序列标记,其实也为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提供了檢查和讨论过程中“一眼看出来的数”的便利。
  活动目标
  1.交流、分享有关“数数”的经历、体验,并在个性化的群数尝试探索过程中自然迁移,获得群数能力的自然锻炼和提升。
  2.感受群数带来的便利,乐意尝试数量较大的群数方法并进行观察记录,享受数数挑战带来的成就和快乐。
  3.对数数活动萌发兴趣,初步形成对生活中的“数”( shù)及“数数”应用的积极关注的态度。
  活动准备
  自制数字口袋(上标1~60的数字卡片),小夹子若干,雪花片若干,人手1支记号笔、1张数字卡,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口头唱数练习和游戏
  导语设计:你们会数数吗?听清要求一起来试试看。
  (先顺数,从58数到71;再倒数,从51数到38。)
  教师小结:数数时要把要求听在心里;大家一起数数时快的能“等一等”,慢的会“追一追”。
  启发追问:哪一种数法比较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倒数?
  鼓励激发:遇到有“倒数”的地方,可以停下来观察,跟着一起练练倒数的本领。
  在这个环节中,无论是“顺数”还是“倒数”,都是为了让孩子在唱数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数序。而集体唱数的过程,也是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另外,“倒数”的“困难”提出,让孩子了解到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多,也启发孩子在生活中主动观察和尝试——数学的学习不止发生在集体活动之中,更在生活积累之中。
  2.数物尝试,发现数得快的秘密:几个一数,数得快
  导语设计:请小朋友来数东西,你能数出总数是多少吗?
  强调规则:数数需要动脑筋,先数出来的小朋友把总数藏在心里,举手告诉老师。
  (教师操作PPT课件,幼儿观察画面上的物体数量。)
  交流分享:
  (1)孩子们,数出总数了吗?一共有多少块积木?(60块积木)
  (2)有的人数得特别快,有的人数得慢一点,能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数的?(个别表达,集体倾听,教师追问引导幼儿思考辨析:如,你是一个一个数,60块积木就要数60下;你用的是10个一数的方法,还有人和她的方法一样吗?你们是怎么想到要用10个一数的方法的?)
  师幼小结:从小朋友的身上我学习到了,数数也需要“观察”。
  一起试一试10个一数的方法,10、20、30……
  如果在数字表上把10个一数的数字顺序夹出来,该夹哪些数字?
  一个个数和10个一数的区别就是:一个个数需要60下,10个一数只要6下。
  经验迁移:除了可以10个一数之外,还可以几个一数?
  以直观呈现出的数数过程的快慢不同,鼓励孩子讨论发现数数方法的差异,再过渡到“观察”在数数过程中带来的数数方法的调整变化,其中的引导因当下的“数数”学习而来,但又向着孩子长远的学习发展而去。在师—幼、幼—幼互动中,孩子和老师都享受到了集体学习、思考、辨析带来的乐趣,自然酝酿生成了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活动氛围。
  3.情境设疑:乱七八糟怎么数?几个一数,用起来
  导语设计:有时候,有些东西并不是正好10个一排,比如像这样,(教师展示ppt课件画面),那我们该怎么数呢?
  如果想用10个一数的方法该怎么办?
  集体讨论:排成10个一排,然后,再用10个一数的方法数出来。
  10、20、30、40、50、60、68。
  启发追问:如果像乐乐小朋友说的那样用5个一数的方法,应该几个排一排?
  操作要求: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堆堆的雪花片,你想几个一数,就几个排成一排,最后把你数出来的数字顺序,记录在数字卡片上。看看两个一数的数字顺序是什么?4个一数的呢?5个一数的呢?
  操作活动: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操作结束听信号整理材料。
  用夹子在数表上夹出10个一数的数字顺序的过程,也是直观再现群数便利之处以及厘清群数数数方法以便进行记录的过程。而10个一数的方法应用是建立在有序排列被观察发现的基础上,因而继发的群数方法的应用迁移,需要摆脱对有序排列的情境依赖,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数数方法创造出一个有序排列、几个一排的情境来。
  4.经验分享:我的几个一数
  导语设计:说说你是几个一数的?有跟她(他)一样的吗?我们一起在数字表上把2个一数的顺序标出来。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用粉色夹子将2个一数的2、4、6、8……数字用夹子夹起,作好标记。)
  启发追问:除了2个一数,你还有什么数的方法?5个一数的数字顺序是什么呢?
  (同上,教师用蓝色夹子,将5个一数的数字顺序夹出。)
  交流探讨:你们觉得5个一数的数字顺序怎么样?5个一数数起来方便吗?
  应用尝试:我们试试用起来怎么样?(结合PPT课件画面观察,进行5个一数的再次尝试应用。)
  继续追问:除了2个一数、5个一数,还有别的数的方法吗?
  小结提升: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的是什么本领?你觉得这样数数感觉怎么样?
  你想为这样的数数游戏起一个什么名字?
  2个一数和5个一数是生活中常用的群数方法。在探索活动中,不少孩子也自然遇见和探索应用了这些群数的方法。因为常见,所以需要集体分享交流。分享的过程既是对2个一数和5个一数的应用感知,也是对所有不同群数方法的梳理提升,如数序的熟悉,数字顺序的方法记录等。而在“小结提升”中对群数方法的讨论和评价,即是对“一眼看出来的数(shǔ)”的充分思考和归纳总结。
  5.活动延伸:一眼看出来的数,我还想几个一数
  导语设计:我们刚才还有小朋友说到了6个一数、7个一数、19个一数;也有小朋友说“好难的”。不过老师相信,只要你整齐排列好之后再数、再有顺序地对照数字表做记号,你就会发现——6个一数、7个一数,其实也很容易哦!
  操作活动:幼儿自由尝试自己想挑战的几个一数。
  老师在观察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进行6个一数或7个一数的数字顺序验证分享。
  群数的能力是在不同的群数方法的探索和尝试中提升的。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对于群数数序的不断调整记录、对物体有序排列的反复尝试,都会帮助孩子的群数能力向可持续发展方向提升。
其他文献
雨后清晨,清新的空气弥漫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昨夜的一场雨让操场的一角囤积了几汪清澈的水坑,这些小水坑恰恰在我们早操场地旁。不知道小朋友们会和它们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小水坑里“踩高跷”  早操的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果然发现了这里的水坑,围在水坑旁跃跃欲试,准备往水里踩。我连忙过去,惊讶地说:“孩子们,我看到你们准备踏进水里。”彤彤说:“对,我们想踩水。”旁边的馨锐说:“可是这样鞋子会打湿的。”
四年前,“家长助教”概念刚刚走进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希望借助“助教”角色使家长更好地了解班级教育工作情况,使家长近距离感受幼儿在园生活。起初,家长们的参与兴趣比较高,很多家长都自愿报名,但在开展3个月后,家长即因工作时间或对幼儿一日生活已基本了解了等理由不再参与助教活动。这一现象让教师们开始感到困惑:“难道家长助教工作就这样停滞了?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家长助教’的作用,为家园共育工作顺
[摘要]“互联网 ”就像一把神奇的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习作教学的一片新天地。众所周知,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终极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就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表现出课标不具体、教材不好用、教师没把握、学生学不好等尴尬的现状。本文试从“互联网 ”下的习作教学来浅谈作文教学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促使学生的写作得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习作 兴趣 效率  
换与不换的背后探讨的是“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的关系,然而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似乎只有可以把握的原则,却没有实施标准,因为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对于本期话题,我觉得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不换,继续歌唱活动,不过活动前应该回应幼儿的请求,告诉他们不换的原因,或者因为老师没有做好其他活动的准备,或者是学习《歌唱春天》对你们的意义。当然,在活动之后,老师应该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反思为什么幼儿对音乐活动不感
科学的膳食管理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保证。概括而言,幼儿园膳食管理应包括食谱管理、操作管理、进餐管理、评价管理、食育管理五大内容,其中,食谱管理是首要环节,也是其中可变性最高、难度最大的部分。为什么说食谱管理可变性最高、难度最大呢?可以设想一下,此时我们正在进行食谱的设计,那要考虑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仅原料的选择就要考虑其营养特点、食疗作用、儿童的喜爱情况、市场供应情况、价格,甚至色泽、口味、质感以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教师合理、恰当、适宜的回应能发展师幼积极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儿认知进步。  为了进一步探究回应的有效性,笔者观摩了30多次阅读活动,结合教学经验及相关理论,对幼儿的回应进行了研究,希望教师与幼儿构建起对话的平台,促进早期阅读活动的双向交流。  阅读教学中
一、核心素养下,教师课堂用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着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发展。因此,在英语课程改革中,要牢固树立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
四十年前,《小学教学研究》乘改革开放之春风,在中国基础教育教学大步发展的沃土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不忘初心,四十年砥砺前行,四十年春华秋实,小教人秉承对教育的热爱、对作者的敬仰、对读者的负责,在小学教育教学探索的道路上,默默耕耘,辛勤付出,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四十年来,《小学教学研究》始终遵循“贴近教师、贴近教学、贴近课堂”的办刊理念,时刻关注我国教育发展和课程改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深远。2016年底,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 ( 2016—2020 年)》,全面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相关研究表明,0~12岁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人格在6岁左右已初具雏形。而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对孩子的人格的形成影响甚大,可见人格培养的源头在家庭、在童年。  红黄蓝的教育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健康、快乐、有竞争
1  鹂鹂九岁,她四堂姐艳梅又谈了个对象,阖家欢喜。  对象叫陆小时,全家人都觉得四姐跟他处上,是样不小的运气。他俩在腊月认识,主事媒人是黑大伯——他倒也不是谁的大伯,就是平生爱张罗,爱揽事,有种给所有人当大哥的热乎劲儿,是故亲朋都呼其为大伯。黑大伯女婿的表弟在本市重点大学念书,周末跟哥哥嫂子到黑大伯家吃饭。桌上一锅卤三鸡——鸡翅、鸡腿、鸡爪——赢得啧啧惊叹。黑大伯说,这是昨天老黄家四闺女做了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