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初探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c19890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同学合作下的个人“再创造”过程。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课堂 互动
  
  《学记》中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也在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都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最基本理念——互相帮助,协作探究,共同提高。
  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在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反思和对传统评价机制的批判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课堂,素质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否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修订后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也特别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要处理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加强合作,逐步培养“从做中学”的良好习惯。
  1 固定小组学习成员,制定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
  按照学生发展程度,将其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且组与组的发展程度相同,组员之间的关系保证持续性。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既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课堂合作学习,按照“合作设计→目标制定→集体讲授→小组合作→评价测试→反馈补救”的模式进行。明确小组在每次学习中的具体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力求扼要清晰,时短量大,有较强的研究性和较大的探究空间,能为后续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
  如在“数列的应用”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制订了以数列应用为重点,探讨数列应用问题求解思路,提升学生解题的思维品质的大目标,在此基础上又确立了两个具体目标:①探索化归,准确探索问题所涉及的数列的类型或准确定义问题中的数列。②列式建模,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建立递推关系。
  在集中示范讲解后,根据预先设计,小组自主探究总结出三个结论:①如果问题所涉及的数列是特殊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与等差、等比有关的数列等等),应首先建立数列的通项公式。②如果问题所涉及的数列不是某种特殊数列,一般应考虑先建立数列的递推关系式。③要先分清数列中的项与项数,求项还是求和。
  2 根据具体任务的需要,现场合作学习
  这种合作学习,如一些临时性的课堂争议,某些共性问题的探讨,数学模型的试验或现场制作,数学过程的检验等,一般只需持续几分钟即完成。学生可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主要是同桌或前后桌),即时讨论、合作和评价。
  如在“排列与组合”的习题课中,就“如何完成这件事”让学生现场讨论,并举出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学生加深了对原理实质的认识。又如,在圆锥曲线的教学中对直线带入圆锥曲线后形式的化简,学生之间交换出题,检查后把注意事项贡献出来,现场暴露出学生在运算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3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师生合作
  这种合作学习要避免流于形式,成为优生的“独角戏”;对于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交给他难一点的任务,对于反映缓慢、又羞于开口的学生可以交给他容易一点的任务,对于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只顾表达自己的看法的学生则让他把想法“晒”出来,由教师引导评价。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看法的习惯。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如批评对事不对人,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多查找有关资料,要尊重事实,形成共识等等。在合作学习时,遇到困惑或不懂的事情,教师不要碍于面子,要勇于承认,不做“南郭先生”。
  如在“排列”的新授课教学中,对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是采取元素优先还是位置优先,教师不做定论,由学生自主去讨论、总结、归因,最后教师只做点评和升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加强了对运算选择重要性的认识。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面对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教师要把自己视为合作者,把师生关系逐渐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
  我们也应看到,尽管小组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有用的学习经验,但作为一种学习策略,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如:日常教学中合作学习耗时长,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探寻的实践结果与理论观点存在不一致而得不到合理解释,以及教师缺乏合作学习必需的技能、没有深厚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者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等方面缺乏合作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有志于此的同仁共同研究解决。
其他文献
【摘 要】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追求有效课堂需要每一位教师时刻去努力,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问题意识、建立课堂评价体系等教学策略去实现有效的课堂效益。  【关键词】 有效课堂 探索路径    课改新理念引领新教学手段的运用在不断充实我们的课堂,“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我们的课堂上日益深化。回顾课改走过那幸福而艰辛的路程,眼前大量
期刊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新的课程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就应该有新的化学实验,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 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实验主体永远是学生  以往的化学实验,都是教师做,学生观,没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自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解决问题”教学的步骤  1.1 审题。新教材的应用题类型非常多,有图文结合式,有表格式,有对话式,而且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会同时包含几道
期刊
以新教材的使用为重要标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人们利用新教材品味新的理念,使课改实验工作不断走向深入。现在,我们站在新起点,利用新理念重新认识新教材,确有一番感想。新教材那综合的编排体系,富有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引入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的探究与合作,更适合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如何把握和利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是我们面对新形势而必须解决的“老问题”。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  1 重氛围营造,让学生参与数学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
期刊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改革中,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改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通过不断研究学习《历史课标》与教学大纲,结合我校的“四学法”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开拓创新,大胆尝试和探索。  1 利用网络技术,拓宽知识面  在历史教
期刊
课堂提问是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从课程标准出发,紧紧扣住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尝试,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有效途径。笔者以为,提问提得好不好,关键是抓住“四要”。  1 要适时  尝试问题目设计的适时性原则是指尝试问题出现的时间不早不迟,恰到也处。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大都由问题开始,在数学课刚开始,老师就要用尝试问题目扣住学生的心,使他们的大脑积
期刊
英语写作是学生在考试中最发怵的题型,一不小心10分的作文只得6分左右,原因在于英语写作是一项全面考查学生字、词、短语、句子、语法和篇章结构的题型。在中考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置,要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就得巧抓得分点,提高写作积极性。  1 几种常见的写作类型   1.1 记述文:记述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壮物为主要内容,以记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以记人为主的记述文,即以人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这
期刊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呢?  1 加强直观教学  学生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和知觉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就要加强直观教学,例如:在教学生“功”这一章,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我设计了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