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在抢救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急救护理干预,通过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来评定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干预在抢救严重创伤患者有确切疗效。
【关键词】急救护理干预;严重创伤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5-0117-01
Abstract:
Keywords: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快速发展,机械化程度高,遭受严重创伤的患者增多。通常严重创伤的患者病情复杂,身体机能严重下降,多种器官生理功能逐渐缺失,若不有效地抢救,很可能会危及患者性命[1]。所以,当出现严重创伤时,必须正确判断伤情,正确处理危重症,防止器官衰竭,确保救治效果。本文将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在抢救严重创伤患者中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66例严重创伤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创伤原因如下:交通事故受伤29例,重物砸伤17例;挤压伤12伤,刀伤8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17~56岁,平均(351±35)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18~56岁,平均(358±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立刻检测生命体征,快速开放静脉通道,有效止血、抗休克,对呼吸停止者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对颅内压异常升高者实行脱水降颅压,对骨折患者进行骨科固定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急救护理干预,其具体的方法如下:①病情的评估:患者被送到急救诊室,立刻实行格拉斯哥昏迷等级(GCS)评分(言语反应、动作反应和睁眼反应),评分分为轻度(13~15分)、中度(9~12分)、重度(8分);据评分来评估病情,确定要处理的重点,明确护理诊断;开通快速通道,在抢救的“黄金时间”内,实行“先救后治”原则。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开放气道方法,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异物;必要时可实行气管插管,熟悉吸痰器、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技术,具备扎实的供氧意识,为患者提供足够氧吸入,保障患者的生命;③建立静脉通道:失血性休克患者,需应用安全性较高的扩容液体,若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低于参考标准,既要止血,又要建立多管静脉通道,以确保输血和输液,补充患者的血容量,监测患者每小时尿量。④纠正患者的酸中毒:5%碳酸氢钠纠正患者的酸中毒症状,并通过给予患者激素、地塞米松、氢化可地松等,提升抗休克的能力。⑤重点监测生命特征:重点监测严重创伤病人的生命特征,观察其意识、尿量和瞳孔,若有异常,需立刻处理,避免随意搬动患者,留意可疑的部分,如有必要可进行B超、X光、CT、血常规等检查。⑥护理记录要书写准确:确保在6h内准确、及时书写抢救记录,避免发生伪造涂改,以防出现医疗纠纷,在抢救过程中,确保工作快、准、稳,避免工作出错。⑦心理护理:患者易焦虑、恐惧,护理员要适时安抚患者,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安慰患者,讲解抢救护理的方式和注意事项,有效地降低不安情绪。此外,可以通过从容的态度、娴熟的技术等,以给予患者信心,获取患者信任,顺利开展救治工作。
13观察指标患者分别接受护理后,记录患者抢救时间、死亡情况、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其中护理满意度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其中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患者抢救后的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在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例(%)]组别例数抢救时间
(min)抢救
成功率死亡率护理
满意度对照组33721±20224(727)9(273)25(758)观察组33 398±163* 31(939)*2(61)* 30(909)*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结论
近年来,急诊科的严重创伤患者呈现增加的趋势,创伤原因通常是交通事故伤、挤压伤、刀刺伤、重物砸伤等,可伤及患者的头部、胸部、腹部等[2]。该类患者伤情较重,伴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救治,会导致患者的致残、致死率较高。常规护理法的临床疗效一般,近年来发现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急救护理干预据患者的创伤情况,实行针对性的急救;开通快速绿色通道,在“黄金时间”内抢救患者;加强护理能力,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保障患者的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通气,吸氧、早期心肺复苏,迅速的建立静脉通道、积极地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反复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急救护理干预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及家属的不安情绪,避免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让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有信心,因此能够顺利开展治疗,有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3-4]。本研究也证实,通过一系列的全身护理能够缩短救治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孙欣. 152例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376-377.
[2]刘述来. 68例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1,5(6):48-50.
[3]冯晓薇,吴仙蓉,吴鲜花.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其护理措施分析[J].中外医疗,2012,24:145-146.
[4]杨素琴,姚建敏.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32):111.
(收稿日期:20140109)
【关键词】急救护理干预;严重创伤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5-0117-01
Abstract:
Keywords: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快速发展,机械化程度高,遭受严重创伤的患者增多。通常严重创伤的患者病情复杂,身体机能严重下降,多种器官生理功能逐渐缺失,若不有效地抢救,很可能会危及患者性命[1]。所以,当出现严重创伤时,必须正确判断伤情,正确处理危重症,防止器官衰竭,确保救治效果。本文将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在抢救严重创伤患者中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66例严重创伤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创伤原因如下:交通事故受伤29例,重物砸伤17例;挤压伤12伤,刀伤8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17~56岁,平均(351±35)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18~56岁,平均(358±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立刻检测生命体征,快速开放静脉通道,有效止血、抗休克,对呼吸停止者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对颅内压异常升高者实行脱水降颅压,对骨折患者进行骨科固定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急救护理干预,其具体的方法如下:①病情的评估:患者被送到急救诊室,立刻实行格拉斯哥昏迷等级(GCS)评分(言语反应、动作反应和睁眼反应),评分分为轻度(13~15分)、中度(9~12分)、重度(8分);据评分来评估病情,确定要处理的重点,明确护理诊断;开通快速通道,在抢救的“黄金时间”内,实行“先救后治”原则。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开放气道方法,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异物;必要时可实行气管插管,熟悉吸痰器、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技术,具备扎实的供氧意识,为患者提供足够氧吸入,保障患者的生命;③建立静脉通道:失血性休克患者,需应用安全性较高的扩容液体,若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低于参考标准,既要止血,又要建立多管静脉通道,以确保输血和输液,补充患者的血容量,监测患者每小时尿量。④纠正患者的酸中毒:5%碳酸氢钠纠正患者的酸中毒症状,并通过给予患者激素、地塞米松、氢化可地松等,提升抗休克的能力。⑤重点监测生命特征:重点监测严重创伤病人的生命特征,观察其意识、尿量和瞳孔,若有异常,需立刻处理,避免随意搬动患者,留意可疑的部分,如有必要可进行B超、X光、CT、血常规等检查。⑥护理记录要书写准确:确保在6h内准确、及时书写抢救记录,避免发生伪造涂改,以防出现医疗纠纷,在抢救过程中,确保工作快、准、稳,避免工作出错。⑦心理护理:患者易焦虑、恐惧,护理员要适时安抚患者,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安慰患者,讲解抢救护理的方式和注意事项,有效地降低不安情绪。此外,可以通过从容的态度、娴熟的技术等,以给予患者信心,获取患者信任,顺利开展救治工作。
13观察指标患者分别接受护理后,记录患者抢救时间、死亡情况、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其中护理满意度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其中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患者抢救后的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在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例(%)]组别例数抢救时间
(min)抢救
成功率死亡率护理
满意度对照组33721±20224(727)9(273)25(758)观察组33 398±163* 31(939)*2(61)* 30(909)*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结论
近年来,急诊科的严重创伤患者呈现增加的趋势,创伤原因通常是交通事故伤、挤压伤、刀刺伤、重物砸伤等,可伤及患者的头部、胸部、腹部等[2]。该类患者伤情较重,伴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救治,会导致患者的致残、致死率较高。常规护理法的临床疗效一般,近年来发现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急救护理干预据患者的创伤情况,实行针对性的急救;开通快速绿色通道,在“黄金时间”内抢救患者;加强护理能力,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保障患者的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通气,吸氧、早期心肺复苏,迅速的建立静脉通道、积极地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反复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急救护理干预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及家属的不安情绪,避免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让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有信心,因此能够顺利开展治疗,有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3-4]。本研究也证实,通过一系列的全身护理能够缩短救治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孙欣. 152例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376-377.
[2]刘述来. 68例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1,5(6):48-50.
[3]冯晓薇,吴仙蓉,吴鲜花.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其护理措施分析[J].中外医疗,2012,24:145-146.
[4]杨素琴,姚建敏.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32):111.
(收稿日期:201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