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相关史学理论 备战2010年历史高考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a_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史学理论的运用成为高考历史考查的新动向。在此,笔者结合2009年高考有关历史试题,对历史学习中的史学理论问题稍加梳理分析,以期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史学常识
  
  史学常识是历史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如史书的体裁(通史与断代)、历法、职官制度、姓名等。以史书体裁为例,我国古代史书分为三种体裁:一是编年体,以时间为本位记载历史。商周时一年只分为春秋两个季节,古人遂将年称作春秋,所以编年史初名“春秋”。其代表作当数司马光编修的《资治通鉴》。二为纪传体,以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为滥觞,以人物为本位,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和书五体。《史记》通古纪传,《汉书》则断代纪传。三是纪传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本位记载历史,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当为该体裁的肇始。
  例1 (2009年高考上海历史卷1)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
  A 以事件为中心
  B 以人物为中心
  C 以年代为中心
  D 以制度为中心
  该题正确答案为B。
  再如姓氏。姓源于母系氏族的一种族号,氏则是族的分支。有以封国或封邑为姓氏,如齐、鲁、吴、楚、秦、赵、韩、蔡、陈等;有以居住地为姓氏,如姬、姜、杜、西门、东郭等;有以官职为姓氏,如司马、上官、司徒等;有以职业为姓氏,如巫、陶、屠、干、甄等;有以祖先的字为姓氏,如孔、高、明等;有以次第为姓氏,如伯、孟、季;其他还有因帝王赐姓、避讳等而得名的。
  例2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 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A 官名
  B 爵名
  C 谥号
  D 行业
  该题正确答案为A。
  例3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以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A 族号
  B 邑名
  C 爵号
  D 官名
  该题正确答案为C。
  我国古代实施过不同的选官制度,如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实行的军功爵制,汉朝主要实行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实行的九品中正制,隋以后实行的科举制,同学们应该予以了解和掌握。
  例4(2009年高考上海历史卷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丸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该题正确答案为D。
  
  二、史学功能
  
  史学的功能属于史学理论中史学的价值与功能范畴,有学者将史学价值归纳为“指导人们社会实践”、“陶冶人类精神品格”和“传承文化财富”。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揭示了史学的目的。
  例5 (2009年高考海南历史卷25)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
  A 鉴往知来
  B 以古讽今
  C 厚今薄古
  D 贯通古今
  结合材料中“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加以推敲,可推断出这段材料的含义是指历史的古今联系。该题正确答案为D。
  
  三、史学本体论
  
  史学理论的本体论问题,即“关于历史现象(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个人、人群、事件和过程)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问题为社会历史观。有四种社会历史观:一是唯心史观,认为主体思想、意志或客体精神决定着历史进程;二是机械唯物史观,认为环境是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三是实践唯物史观,主张生产实践活动决定了历史进程;四是多元折中史观,认为历史进程取决于物质与精神因素的随机组合。要注意的是唯物史观的“物”并非指外在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而是指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两种实践活动。
  例6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23)西方的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
  A 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 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 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 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本段材料是柯林武德著名的历史哲学观点,源于《历史的观念》(The Ideaof History)。迄今为止,学界对柯氏这一命题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赞同,有的质疑,这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柯林武德主张精英人物或大众的精神决定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于强调精神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当然本题也可从另一角度进行思考,即对社会历史的评价总是由主体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会印上主体人的思想、意志的痕迹,这样也可对题目做出正確的选择。该题正确答案为D。
  
  四、史学方法论
  
  史学理论的方法论问题,就是研究历史的方法。运用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包括遗址等实物史料和历史文献史料。实物史料较文献史料数量要少,但相对而言较可靠,能反映历史真实。文献史料汗牛充栋,但由于受客观历史条件和史料记载者的立场等主观条件的限制,会存在一定的不足甚至错误,这就需要在使用史料时加以整理、甄别和考证。
  例7 (2009年高考辽宁文综卷3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是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是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述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 )
  A 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 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 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 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该题正确答案为A。
  史料鉴别工作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去完成。对中学生而言,辨别史料的真伪主要靠对史实的考订(根据所学的史实就可以完成)。
  例8 (2009年高考上海历史卷13)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中国的印刷术13世纪传人西方。14世纪晚期欧洲出现了木字活字印刷,金属活字印刷则出现在15世纪中期;据某个人的著作记载的史料不足以完全 相信,至多属于孤证,可以存疑;《泰晤士报》(The Times)为英国著名的报纸,而英国工业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用机器印刷报纸当然是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结果。该题正确答案为C。
  以图证史的方法也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且常见的方法。仅2009年高考上海历史卷就有第15题关于晚清时期言论的漫画、第23题关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图画,第32题更是明确提出了“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并围绕四幅图片命题。而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以及其他省市区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几乎都出现了这样的题目,同学们在复习时应该对此多加关注。
  
  五、史学认识论
  
  史学认识论指“对历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认识的认识”,简单地说就是有关历史学科本身的理论。其主要理论是“历史真相是可以认识的”,可分为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三个层次。
  例9 (2009年高考海南历史卷16)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本题属于认识论的成因判断,可以从时间和国际背景上加以推论。在中学阶段“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一般指1929年那一次,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则在1918年,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于1922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国内进步团体和刊物纷纷出现,如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新民学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出现了社会改造的热潮。不同观点间也存在分歧,著名的当如“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据此,可推断D为本题的正确成因。该题正确答案为D。
  例10 (2009年高考上海历史卷3)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本题属于认识论的价值判断,即用历史规律、历史发展趋势等来评价历史现象的正误、得失,其语言一定为评价性语言,而不可能是陈述性语言。据此不难得出只有④才是评价性的语句,“说明”是本题的关键性字眼。该题正确答案为D。
  
  六、全球化理论
  
  全球化理论是近二十年兴起的学术热点,包含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席卷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对全球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球史观打破了欧洲中心论的史学观点,有利于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现实生活中,一些西方大国以全球化为幌子,强行推行它们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模式,对整个世界,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反全球化运动此起彼伏,如2001年7月20日,西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10万名示威者云集场外集会示威,警方不得不出动2万名左右的警察来维持秩序。
  例11 (2009年高考海南历史卷2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
  A 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 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 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 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这段话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的第一章引言“世界史的性质”,是作者陈述该书的特点,语境是“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这段话“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全球史观’的内容、理论和方法”。结合题干中斯塔夫里阿诺斯言论的具体语境,可以得出A、C、D三项都是错误的。该题正确答案为B。
  例12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问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
  A 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 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日益缩小
  D 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材料源自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一书的绪论,在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指导下,表达了世界上不同国家或政治力量(尤其是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虽存在对抗与争端,但彼此之间的共同点也日益增多的观点。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的局限及试题所呈现材料的不完整,学生做出正确解答有一定的难度。该题正确答案为A。
  
  七、环境史、社会史、城市史、文化史理論
  
  近些年来史学研究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环境史、社会史、城市史、文化史等成为历史研究中的新分支学科或热点,而高考试题中也表现出了这种变化。
  例13 (2009高考广东历史卷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本题考查内容属于社会史的范畴。A说明的是民国时的新式婚姻,B说明民国初年衣着打扮出现的变化,D则体现了当时发式的变化和废除缠足现象,只有C仍是满清统治时的旧式打扮和受旧式教育毒害的反映。该题正确答案为C。
  这类试题在2009年高考中还有不少,如浙江文综卷第20题让考生根据电影《高考1977》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海南历史卷第15题考查女装的变化、第18题考查校歌出现的时间,江苏历史卷第10题考查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的一首山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第22题考查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等。
  
  八、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亦为近年来历史研究所常用,而高考试题对此也予以了相当的关注。
  例14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20)“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 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 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 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所谓文明史观,简单地说就是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视为一部文明不断演进的历史的观点。文明的形式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种。从纵向上看,人类经历了古代文明、古典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几个时代。从横向上看,有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世界四大文明中心等。这些文明都慢慢向外发散传播,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著名的则是德国雅斯贝斯提出的“轴心时代”的命题。据此,结合题干中“我们全是希腊人”、“根源皆在希腊”,可以归纳出C为正确选项,体现了希腊文明对欧洲的影响。
其他文献
《全国公共图书馆十二五规划》透露出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重心,那就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基层、弱势人群的基本文化权益,其中的几个关键词“保基本、强基层、普遍均
在新课程下,课程标准取代了过去的教学大纲,教材打破了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格局,呈现出“一标多本”的精彩局面。由于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者对课标精神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
《海源阁藏书研究》从海源阁形成及主人生平思想的研究入手,注重藏书版本的鉴定、编目刻书抄书实践,在充分调查基础上运用数据图表、比较等方法,对海源阁藏书的收集、保藏、
结合深圳大学图书馆信息文化建设的实际,讨论了信息时代图书馆信息集散平台新的意义和新的价值内涵,新的价值内涵的主要内容是建设高度先进的信息文化。自信自觉自强是高度信息
文章依据现有司机室外形,对现有地铁车辆司机室的结构进行分类,并分析、总结司机室结构的特点,从而指导新产品设计开发。
文章介绍了CVRS在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应用情况。针对系统存在的不完善问题,提出简化登录步骤和后台操作程序;增加实时咨询过程中的用户提醒服务和对用户重复问题的提醒查看
在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进行革命,决定了它无法忽视中国社会的主体:农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地,按其产量的多寡,分为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民怎样的要求?它有何局限性?  材料二 文明之福祉,国民
一、考试大纲要旨    人们常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命题的最大秘密,就隐藏在当年的文科综合历史考试大纲之中。2010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适合大纲本教材区使用,下文所有分析亦同)业已出台,因此,科学揭示其所隐藏的命题信息,就成为广大高三文科师生十分关注的问题。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010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与2009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而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规定的有关“考试性质”、“
背景材料    1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嫦娥二号卫星将翻开中国探月史上跨时代的一页,中国探月工程将稳步由一期迈入二期。  10月6日11时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32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  2 中国的探月工程分“绕”
文章讨论了图书馆工作中有所作为和不为的关系,认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尊重图书馆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