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志愿者 创造新生活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73710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2月5日,第23个国际志愿者日,共青团中央开展了“争做志愿者,创造新生活”主题活动。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卢雍政解释说,开展“争做志愿者,创造新生活”主题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倡议广大青年和更多的社会公众,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中,秉承2008年中国志愿者展现出的让世人赞叹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勇开风气之先,开展志愿服务,去创造一种内心快乐、他人温暖、社会和谐的新生活,争做新的生活时尚的引领者,生活方式的践行者,生存状态的创造者。
  
  “2008年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成人之年。”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卢雍政评价说。从1993年萌起,到2008年“成人”,中国志愿者服务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志愿精神也已经深入人心,并逐渐沉淀为一种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
  走过“成人”之年,中国志愿者服务将在未来如何发展?卢雍政认为,未来的志愿者应该是“用志愿服务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时尚,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状态。”
  
  志愿服务要引领生活时尚
  
  虽然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新生事物,但由于社会需求巨大和广大青年的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共青团中央志工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累计有超过506万名志愿者以各种形式参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170多万志愿者直接服务北京奥运会举办,近300万名志愿者参与奥运会主题活动……在过去的2008年,志愿者的人数和热情都前所未有的高涨起来。
  但实际上,在我国市民阶层甚至包括志愿者自己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同度并不高。在许多地方,志愿服务的开展都带有一种临时性,在一些人眼中,志愿服务不过是一些青年人在“五四”前后的一场集体表演。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丁元竹教授说:“相对来说,我国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人数比较巨大,但参与的比例并不高。”据丁教授介绍,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其志愿者在居民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可达到30%—50%,很多人在日常生活里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某些志愿组织中。
  “中国志愿者的参与比例不超过10%,而且参与的普遍性也较低,参与习惯和自主性不强,更多的是在紧急情况下(如抗震救灾)和重大活动(如举办奥运会)时的动员。”
  丁元竹认为抗震和奥运会给中国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契机。“从抗震和奥运会来看,我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还是很高的,如果能把今后的志愿活动更为长期化和规范化,逐渐变为日常参与,甚至将其变成一种生活时尚,那才是长久之计。”
  实际上,志愿服务和生活时尚在2008年已经有了初步的衔接。“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成为2008年青年人参与北京奥运的时尚追求;“好人丛飞”、“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等“志愿明星”也受到尊敬和追捧;“志愿QQ群”、志愿者博客和论坛、各类民间志愿者组织层出不穷,志愿服务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青年人的生活时尚和精神追求。
  “广大青年在志愿服务中不断了解国情、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得到锻炼,并且通过自己的真诚奉献和热心服务,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尊重。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个爱心传递、精神升华和时尚引领的时代潮流。”卢雍政说。
  
  志愿服务将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2009年3月5日,66岁的孙茂芳成为全北京乃至整个中国关注的焦点人物之一。实际上,在过去的40年,孙茂芳一直在重复着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像儿子对父母一样照顾五位孤寡老人和8位生活困难的老人。
  “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孙茂芳的话表达了他对志愿服务的一种态度。
  “毛主席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丁元竹说,“我们鼓励志愿者服务,更需要宣扬可持续的志愿服务和可持续的志愿精神。”
  丁元竹表示,在地震等需要长期恢复的事件面前,志愿者的可持续精神就需要有所表现。“国家已经就灾区规划了一个三年期的恢复重建日程,有心理学家说,灾区人民的心理恢复也需要不少于三年的时间。在未来的日子里,志愿者在灾区重建中具有广阔的活动空间,进一步说,灾区重建不是一朝一夕,志愿者的服务更需要长久开展。”
  实际上,在一些学校,志愿者活动已经得到了持续开展。“我们现在已经把志愿活动当作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北师大二附中学生处李煜晖主任介绍说,为了让学生们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愿望得以实现,学校长期组织学生志愿活动,如每天早晨上课前各班对校园的分区打扫,组织高一新生在学校附近清扫过街天桥、清除小广告、做公交引导等。“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这样一种机会,同时还希望通过志愿活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个人品质,如对劳动的热爱、奉献精神和公益观念等。”
  “实际上我们国家也有一些将志愿者当作生活方式的人。”丁元竹分析认为,“比如社区治安员、公交疏导员、交通协管员等。”但他认为这种志愿者的性质是比较模糊的,他们多是由老年人、下岗职工组成,或由居委会组织,其中确有些人热情参与,但并没有明确的个人选择意愿,实际上有分派的因素在其中。“这也是志愿者,是有中国特色的志愿者。”
  “志愿服务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而是选择了与生活态度相适应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力量,是内在与外在兼收并蓄的和谐统一。所以,我们要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发掘内心的善良,增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卢雍政说。
  
  志愿服务将成为新的生活状态
  
  “志愿活动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奉献精神,只有发自内心的付出,才是真正的志愿者行动。志愿活动就是用一颗颗奉献的心搭铸成的。”在李煜晖看来,志愿者的工作就是一个由组织到实施的过程,不求回报,不问为什么,甚至都留不下太多的深刻记忆。
  在1960年代,学习雷锋活动是一项由亿万群众广泛参与的持久的社会主义道德实践。“雷锋精神好不好?好。但后来的宣传太泛政治化了,而且对人的道德要求实在太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共青团团中央志工部徐红川说。但不能否认,从1960年代初开始掀起的学雷锋活动,影响深远,雷锋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那个年代,‘学雷锋’是每个人基本的生活状态。”丁元竹认为,雷锋精神就是一种志愿精神。“学雷锋活动的本质是发扬奉献精神,做好事,做份外的好事,志愿者行动的本质也是如此,两者都具有公益性。”
  两者的本质相同,在时间上也承上启下。1999年以前,人们把每年的3月5日称作“学雷锋活动日”。1999年,共青团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决定从2000年开始,把每年的3月5日命名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志愿者活动是对全民学雷锋活动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志愿者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正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差距在于,‘学雷锋’曾经是全民性行为,而志愿者现今还是小部分人在参与。”丁元竹说。
  但从近年来志愿者的发展态势上,丁元竹认为他看到了希望。“参加志愿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民间的各种志愿者组织在不断地壮大和发展,势头很猛;民众志愿服务的精神和意志越来越浓郁,参与的积极性值得肯定。”
  “志愿精神不仅应该成为和谐美好新生活的实现途径,更应当成为这种和谐美好新生活的目的,它不是自然而然的产物,也不能够单纯凭借物质追求刺激而来,而是要经过社会建设长期的积累和每一个人艰苦而真诚的自我教育。因此,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状态,既是开展志愿服务的不懈追求,又是享受充实人生的崇高境界。”卢雍政说。
  
  16年的时光,我国的青年志愿组织、社区志愿组织和各种自发的草根性的志愿组织,在社会春雨的滋润下蓬勃发展,志愿服务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志愿精神正成为被许多人认同的一种价值取向。我们也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未来的志愿服务能够真的成为一种生活时尚、生活方式、生活状态……
其他文献
提起“活佛”,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个神秘而遥远的形象。见到珠康·土登克珠活佛时,却没有想象中的威严与疏离感。他的笑容温暖慈祥,更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者。现年54岁的珠康活佛1958年被认定为西藏那曲镇孝登寺第七世珠康活佛。他不仅对于佛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大力弘扬佛法,而且积极投身社会为百姓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为当地政府排忧解难。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整个藏北草原,行程上万公里,讲经说法上百次。在西藏,他在信教群
期刊
近年来,似有一股“国学热潮”在不知不觉间涌动起来,大家越来越关注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除了解读经书的讲座和图书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和追捧,古典诗词全新解读类的书籍也屡屡登上图书热销的排行榜。不仅如此,传统诗词领域自身也从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创作兴旺、队伍庞大、评论活跃、出版火爆、活动频繁……例如:某次诗词大赛,在三个半月的时间内,收到两岸三地以及10个国家的11万余首诗词作品(数量超出《
期刊
徐晓,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在2008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他感受并见证了志愿者的精神和热情,并为之振奋为之自豪。现在,他正在探索志愿者成人之年以后的再度起航,积极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化和发展。     “2008年以前,中国志愿者服务正如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在嗷嗷待哺、汲取营养、发育成长。15年来,中国的志愿者服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争议到认同、从不规
期刊
1960年代,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英雄数也数不清,英雄的事迹说也说不完。”的确,仅在1964年中国的日历上,就有三件大事载入史册,其中就有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那一年,《人民日报》以《最鲜艳的花朵》为题,报道了她们的感人事迹,“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称号也从内蒙古草原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天上闪烁的星星多呀星星多,不如我们草原的羊儿多。天边飘浮的云彩白呀云彩白,不如我们草原的羊绒白……亲爱的毛主
期刊
2009年的初春,阳光明媚却依然寒冷。刚刚毕业的600多万大学生拥挤在大大小小的人才市场里,找工作成为了他们最魂牵梦绕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曾在课堂里谈论的金融危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代表着失业、彷徨与惊恐。同样彷徨的还有刚刚从农村返回城市的青年农民工,他们在春节之后纷纷返回城市,却发现城市里属于他们的空间已然越来越少。    2008年底,中央政府决定从2009年起,用三年时间组织100万未
期刊
60位巨人看未来  作者:(美)华莱士,(美)阿德勒编著;丁康吉,董云峰,林尧译  出 版 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定价:35.00  作者简介:  作为世界上最为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曾采访过无数的名人,包括全球  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而此次,他对在各个领域里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巨人进行采访,让他们回答一个共同的问题:“未来50年,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
期刊
马光远:经济学博士,资深律师。学术旨趣主要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收购和公共政策,特别关注中国的转型和法治变迁。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特约评论员,《南方周末》、《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东方早报》、《华夏时报》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作者。作为中国律师,主要在上市公司收购、反垄断、公司治理和证券诉讼等领域,设计交易结构和中国法的解释。http://blog.sina.com.cn/lawm
期刊
中国历史文化经典系列之——    北宋词坛因为苏轼的出现,再度掀起风起云涌的改变。自苏轼以来,词的诸多创作规矩纷纷被打破,演变为大张旗鼓的革新。苏轼的作为,给词坛带来全新的风貌,深深地影响了周围的一批词人,词坛风气也随之缓慢转移。  苏轼是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大家,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苏轼的诗,涤荡了宋初纷华绮靡的恶习,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奠定了宋诗的独特面貌。著有《东坡全集》1
期刊
冯友兰先生在《新事论·赞中华》篇里第一次指出现在一般人对于青年的估价超过老年之上。这扼要的说明了我们的时代。这是青年时代,而这时代该从五四运动开始。从那时起,青年人才抬起了头,发现了自己,不再仅仅的做祖父母的孙子,父母的儿子,社会的小孩子。他们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群,发现了自己和自己的群的力量。他们跟传统斗争,跟社会斗争,不断的在争取自己领导权甚至社会领导权,要名副其实的做新中国的主人。但是,
期刊
曹思源,北京学者,涉猎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有“曹破产”、“曹私有”、“曹宪政”之称。1980年首先倡导破产淘汰理论,1985年出任国务院破产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主持起草中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和失业救济法规,并推进其立法,1988年“下海”创办思源兼并与破产咨询事务所。曾被《亚洲周刊》评为“影响中国新世纪的50位名人”之一,被《远东经济评论》评为亚洲风云人物。    “今年,我要向有关方面提出完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