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绘画基础课程作为高校艺术设计大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与后续课程的逻辑往往被忽略,在很多院校中被设计成造型训练,即倾向于绘画本体上关于全因素的讨论,或局限于结构研究——从课程设置中的结构素描、设计素描的名称可以看出来。文章以交谈为起点对自由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交谈;自由绘画;方案绘画;图像转译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社区艺术服务的供求及消费调研前提下艺术教学服务于社区的应用研究”(2016jyxm0560)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自由绘画的概念
自由绘画课程作为笔者执教的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类高职新生基础平台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方案贯穿工作过程,以系列绘画作品为结果,不强调写实,而是以现实的图像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方案的执行力。在艺术方法上不倾向于具体专业方向,而是将绘画作为创作和表达的工具与手段,学习了德国自由艺术(Free Art)的部分方式。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自由绘画与构成基础应用这两门课程在第一学期期末将以作品套装的形式展示:自由绘画(具象)>黑白构成(抽象)>色彩构成(抽象)。它们与第二学期开设的“校外写生与考察”课程共同构成基础课平台的类型结构:自由绘画-艺术型课程、构成与应用-技术型课程、校外写生与考察-社会型课程。
二、自由绘画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
自由绘画课程的教学实践至今一直处在探索和不断应变的状态,教师在课程执行上极力模糊自身的专业倾向,在相关话题的讨论、主题的预设上消解技术性,以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方案为出发点,也可以说是私人化的绘画。在执行方案绘画的过程中提高多方面的技能:绘画本身的造型能力、方案写作能力、口头叙述能力、自我评估的能力。
(一)“自由绘画”课程设计概要
第一,分设小组,以集体劳动形式重置课堂,为回避单向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二,以师生交流为切入点,以学生在该阶段艺术创作上的诉求为出发点,这样学生个人动机为切入点的私人化课程在绘画教学乃至艺术创作上必然产生个体之间巨大的差异,从而打破以前教学常态中的单一的评价标准,那么,动态评估设置就会成为必要的考量环节。
第三,根据交流结果制作绘画方案。学生提交方案并与教师交流,直至形成可行性的、原创性的绘画方案文本。方案内容包括绘画的材质、体量、数量。
第四,執行方案,完成系列绘画作品。结合方案、绘画过程和最终的成果做作品陈述和自我评估。
第五,完成作品后续检验,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媒体展览、实体展厅展演、社区文化艺术推广展览、电商平台销售、培训机构的教学服务等。结合自我评估、教师评估和校外检验实现动态评估。
总之,本课程设计分别在六至八周的时间内完成绘画方案陈述与书写,图像与绘画转译,图像与黑白,绘画对象的质感、材料与肌理(绘画本体的谈论),图像与色彩,方案执行与自我评估等几个课题体验式教学,另外附加“作品推广”构成完整的教学与评价方式。
(二)教学内容设计
1.分组讨论与交流,方案陈述与书写
充分了解学生动因,激发学生就自身或现行现象进行思考,教师转换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因素。
首先,交谈作为艺术教育的起点,是基于信息时代,师生双方对新知识的获取方式是大致平等的,因此灌输性的讲授教学显然不再适应当下的现状,通过师生双方建立的此项平等关系,以交谈引发师生双方对某些现象和问题的思考,建立相对有价值的课题,让学生获得启发、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疏通学生表达的管道。
通过以当下发生现象或个体经历为契机的交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将沟通过程中有价值的点做发散或线性深入,建立自己的艺术线索——长期和短期的工作计划。在此过程中,除了完整的方案写作外,鼓励学生口述自己的文本方案,并听取教师与同学的提议,以一个完整的方案贯穿本课程始终,甚至作为后续课程的起点。
2.方案执行与自我评估
绘画创作过程中是否偏离工作计划是该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管理将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能够实现学生自我评估和教师评估相结合的动态评估。
同时,方案的执行过程就是画面的实现过程,是学生思维和创意凝固成物质形态的过程,其中的绘画技术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绘画方法上或延续传统或寻求突破。这个过程中教师专业经验可能是指导学生的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进行试验,以及对学生实验结果的鼓励与肯定。
3.自由绘画课程的绘画本体讨论
关于自由绘画课程的素材——图像,如今,获取图像的方式更加简便,来自网络、自媒体或通过移动端拍摄的图像早已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与现实生活共同构筑世界的整体。对图像的参照可以建立差异化绘画样式,使学生能有节奏地从“再现”转向表现与表达。更重要的是,观察者对待图像和实物的观察方式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这有助于学生建立中长期的关注,形成每个学生自己的“个人主题”。
图像与绘画转译:图像给人类更多视角去观察、认识、理解、表达客观世界,从图像到绘画的转译过程表面是利用图像完成具象绘画作品,实则通过一个平面媒介即图像视觉艺术形式来表达个人的关注点,建立自己的艺术线索。其实,图像是手段,绘画才是结果,个人关注点和艺术线索贯穿始终,应该认识图像与绘画之间的差异与通融,不能简单将图像与绘画的转译理解为图像写实绘画或画照片。
图像的来源非常广泛,以人物形象素材为例,可以从生物属性上选择不同人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物,可以从社会属性上选择政客、军人、商人、文人、白领、蓝领,可以从历史角度选择古人、今人。这种的选择多样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关注层面,同时具备了进行深度探索的可能性,即便这种探索的最终表现是一种缺乏深度的平面,那么这个平面恰恰是多维世界的一瞬间,无论这个瞬间的事实是否真实,它都以图像的形式存在过。而传统的写生训练,学生的选择范围只能对不同角度的侧面进行描绘,以及人物身体的整体或是局部,其关注点相对而言仅是作为表现对象的个体,不可能具有典型性。 被选择图像的分析与处理:一个平面图像中的各个构成要素都能被观察、被处理,在计算机处理之后可以将图像处理成黑白、单色、强对比等各种画面效果,其形式可以是写实的、装饰的、表现的、抽象的,这个过程是从一个平面到另一个平面的过程,这样绘画作品实现了另一种多样化。而写生练习将三维空间的形象定格在二维平面上,所以从技术上看从图像到绘画的教学可操作性更强。
图像与黑白:在自由绘画课程教学中不能简单将自由绘画中的图像黑白等同于素描,甚至不完全等同于素描关系,它是对图像的强化或弱化,以此来塑造个人艺术线索上作品面貌的流变和与其他人作品的差异。同时,图像适用于表现含有大量细节的对象。
图像与色彩:一如图像与黑白的关系,一样不存在“素描写生与色彩写生”二者之间单向的因果与条件。色彩与黑白都是实现方案的工具和手段。色彩的表达还是延续个人主题的线索,通过表现语言和形式等方面强化个人主題。
材质与实验:关于绘画的造型、语言、质感、材料与肌理等绘画本体的讨论也可以放在方案里执行,此部分更多地是关注绘画艺术本身,但也应该尝试并鼓励学生建立一个阶段性的探索目标,如在庞杂的美术史系统中找一个绘画艺术的侧重点做深入探索。
自由绘画课程提倡学生使用新材料,首先使新生考前班的学习经验、绘画习惯的全部或部分失效,在带来困惑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体验。在这些体验中,学生有可能找到与主题相适应的语言、形式等。
实验部分需要学生观察、触摸、感受材质在不同的手段下的多样化呈现,并使他们学会主观地把握和经营材料在绘画上的应用。但同时,对于材质的选择与实验并非是对过往的直接或间接经验的挪用,而是通过对材质(物)、实验(行为)认知、体验以及与教师、同学(人)交流互动,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知识、能力、心力的准备和铺垫。
三、教学结果的后续检验
这一部分主要是在结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对教学结果及作品进行推广。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对自由绘画教学成果的后续工作主要集中在作品展览(包括网络媒体展览、商业体和社区空间的展览)、作品售卖活动、艺术培训机构的单元课程等。
四、结语
自由绘画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重构教学主体,即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改变,从教师的讲解为主、课堂教学为主、书本知识传播为主开始转移到学生自学、师生合作、共同探索性学习为主的新方式,凸显个人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因此就得了解学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思考问题,激发他们内心的自由和创作力,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有质疑精神的人。这样的人才能自信,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观看”方式。关于个人的艺术探索,教师应该以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前提,引导学生对自己关注的话题进行深入探索,更多地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对象、研究对象、体现对象,同时教师应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对新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追求和敏感,教师也应该在本阶段就自己所思考的话题以及共同关注的话题,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交流、表达和倾听,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和辩证的思维方式。由此形成的教学成果积极应用到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实施中,在展览中、在机构教学中形成强烈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曾春辉.造型基础与创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斯莫克.包豪斯理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3]杜威.艺术即经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叶敏.材质视觉:另一种实验的方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交谈;自由绘画;方案绘画;图像转译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社区艺术服务的供求及消费调研前提下艺术教学服务于社区的应用研究”(2016jyxm0560)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自由绘画的概念
自由绘画课程作为笔者执教的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类高职新生基础平台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方案贯穿工作过程,以系列绘画作品为结果,不强调写实,而是以现实的图像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方案的执行力。在艺术方法上不倾向于具体专业方向,而是将绘画作为创作和表达的工具与手段,学习了德国自由艺术(Free Art)的部分方式。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自由绘画与构成基础应用这两门课程在第一学期期末将以作品套装的形式展示:自由绘画(具象)>黑白构成(抽象)>色彩构成(抽象)。它们与第二学期开设的“校外写生与考察”课程共同构成基础课平台的类型结构:自由绘画-艺术型课程、构成与应用-技术型课程、校外写生与考察-社会型课程。
二、自由绘画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
自由绘画课程的教学实践至今一直处在探索和不断应变的状态,教师在课程执行上极力模糊自身的专业倾向,在相关话题的讨论、主题的预设上消解技术性,以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方案为出发点,也可以说是私人化的绘画。在执行方案绘画的过程中提高多方面的技能:绘画本身的造型能力、方案写作能力、口头叙述能力、自我评估的能力。
(一)“自由绘画”课程设计概要
第一,分设小组,以集体劳动形式重置课堂,为回避单向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二,以师生交流为切入点,以学生在该阶段艺术创作上的诉求为出发点,这样学生个人动机为切入点的私人化课程在绘画教学乃至艺术创作上必然产生个体之间巨大的差异,从而打破以前教学常态中的单一的评价标准,那么,动态评估设置就会成为必要的考量环节。
第三,根据交流结果制作绘画方案。学生提交方案并与教师交流,直至形成可行性的、原创性的绘画方案文本。方案内容包括绘画的材质、体量、数量。
第四,執行方案,完成系列绘画作品。结合方案、绘画过程和最终的成果做作品陈述和自我评估。
第五,完成作品后续检验,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媒体展览、实体展厅展演、社区文化艺术推广展览、电商平台销售、培训机构的教学服务等。结合自我评估、教师评估和校外检验实现动态评估。
总之,本课程设计分别在六至八周的时间内完成绘画方案陈述与书写,图像与绘画转译,图像与黑白,绘画对象的质感、材料与肌理(绘画本体的谈论),图像与色彩,方案执行与自我评估等几个课题体验式教学,另外附加“作品推广”构成完整的教学与评价方式。
(二)教学内容设计
1.分组讨论与交流,方案陈述与书写
充分了解学生动因,激发学生就自身或现行现象进行思考,教师转换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因素。
首先,交谈作为艺术教育的起点,是基于信息时代,师生双方对新知识的获取方式是大致平等的,因此灌输性的讲授教学显然不再适应当下的现状,通过师生双方建立的此项平等关系,以交谈引发师生双方对某些现象和问题的思考,建立相对有价值的课题,让学生获得启发、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疏通学生表达的管道。
通过以当下发生现象或个体经历为契机的交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将沟通过程中有价值的点做发散或线性深入,建立自己的艺术线索——长期和短期的工作计划。在此过程中,除了完整的方案写作外,鼓励学生口述自己的文本方案,并听取教师与同学的提议,以一个完整的方案贯穿本课程始终,甚至作为后续课程的起点。
2.方案执行与自我评估
绘画创作过程中是否偏离工作计划是该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管理将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能够实现学生自我评估和教师评估相结合的动态评估。
同时,方案的执行过程就是画面的实现过程,是学生思维和创意凝固成物质形态的过程,其中的绘画技术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绘画方法上或延续传统或寻求突破。这个过程中教师专业经验可能是指导学生的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进行试验,以及对学生实验结果的鼓励与肯定。
3.自由绘画课程的绘画本体讨论
关于自由绘画课程的素材——图像,如今,获取图像的方式更加简便,来自网络、自媒体或通过移动端拍摄的图像早已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与现实生活共同构筑世界的整体。对图像的参照可以建立差异化绘画样式,使学生能有节奏地从“再现”转向表现与表达。更重要的是,观察者对待图像和实物的观察方式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这有助于学生建立中长期的关注,形成每个学生自己的“个人主题”。
图像与绘画转译:图像给人类更多视角去观察、认识、理解、表达客观世界,从图像到绘画的转译过程表面是利用图像完成具象绘画作品,实则通过一个平面媒介即图像视觉艺术形式来表达个人的关注点,建立自己的艺术线索。其实,图像是手段,绘画才是结果,个人关注点和艺术线索贯穿始终,应该认识图像与绘画之间的差异与通融,不能简单将图像与绘画的转译理解为图像写实绘画或画照片。
图像的来源非常广泛,以人物形象素材为例,可以从生物属性上选择不同人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物,可以从社会属性上选择政客、军人、商人、文人、白领、蓝领,可以从历史角度选择古人、今人。这种的选择多样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关注层面,同时具备了进行深度探索的可能性,即便这种探索的最终表现是一种缺乏深度的平面,那么这个平面恰恰是多维世界的一瞬间,无论这个瞬间的事实是否真实,它都以图像的形式存在过。而传统的写生训练,学生的选择范围只能对不同角度的侧面进行描绘,以及人物身体的整体或是局部,其关注点相对而言仅是作为表现对象的个体,不可能具有典型性。 被选择图像的分析与处理:一个平面图像中的各个构成要素都能被观察、被处理,在计算机处理之后可以将图像处理成黑白、单色、强对比等各种画面效果,其形式可以是写实的、装饰的、表现的、抽象的,这个过程是从一个平面到另一个平面的过程,这样绘画作品实现了另一种多样化。而写生练习将三维空间的形象定格在二维平面上,所以从技术上看从图像到绘画的教学可操作性更强。
图像与黑白:在自由绘画课程教学中不能简单将自由绘画中的图像黑白等同于素描,甚至不完全等同于素描关系,它是对图像的强化或弱化,以此来塑造个人艺术线索上作品面貌的流变和与其他人作品的差异。同时,图像适用于表现含有大量细节的对象。
图像与色彩:一如图像与黑白的关系,一样不存在“素描写生与色彩写生”二者之间单向的因果与条件。色彩与黑白都是实现方案的工具和手段。色彩的表达还是延续个人主题的线索,通过表现语言和形式等方面强化个人主題。
材质与实验:关于绘画的造型、语言、质感、材料与肌理等绘画本体的讨论也可以放在方案里执行,此部分更多地是关注绘画艺术本身,但也应该尝试并鼓励学生建立一个阶段性的探索目标,如在庞杂的美术史系统中找一个绘画艺术的侧重点做深入探索。
自由绘画课程提倡学生使用新材料,首先使新生考前班的学习经验、绘画习惯的全部或部分失效,在带来困惑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体验。在这些体验中,学生有可能找到与主题相适应的语言、形式等。
实验部分需要学生观察、触摸、感受材质在不同的手段下的多样化呈现,并使他们学会主观地把握和经营材料在绘画上的应用。但同时,对于材质的选择与实验并非是对过往的直接或间接经验的挪用,而是通过对材质(物)、实验(行为)认知、体验以及与教师、同学(人)交流互动,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知识、能力、心力的准备和铺垫。
三、教学结果的后续检验
这一部分主要是在结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对教学结果及作品进行推广。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对自由绘画教学成果的后续工作主要集中在作品展览(包括网络媒体展览、商业体和社区空间的展览)、作品售卖活动、艺术培训机构的单元课程等。
四、结语
自由绘画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重构教学主体,即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改变,从教师的讲解为主、课堂教学为主、书本知识传播为主开始转移到学生自学、师生合作、共同探索性学习为主的新方式,凸显个人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因此就得了解学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思考问题,激发他们内心的自由和创作力,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有质疑精神的人。这样的人才能自信,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观看”方式。关于个人的艺术探索,教师应该以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前提,引导学生对自己关注的话题进行深入探索,更多地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对象、研究对象、体现对象,同时教师应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对新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追求和敏感,教师也应该在本阶段就自己所思考的话题以及共同关注的话题,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交流、表达和倾听,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和辩证的思维方式。由此形成的教学成果积极应用到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实施中,在展览中、在机构教学中形成强烈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曾春辉.造型基础与创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斯莫克.包豪斯理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3]杜威.艺术即经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叶敏.材质视觉:另一种实验的方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