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体,让科学与童话“美丽邂逅”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o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普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体,作者将原本相对深奥的科学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记叙形式,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感受故事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吸收科学知识,形成科学品质。那当科学与童话“美丽邂逅”,我们的阅读教学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捕捉汲取,奠定信息获得的认知基础
  科普童话类课文,作者借助童话,将相关的科学知识蕴含在故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引领学生获取文本信息,掌握文本知识,为后续的深入理解奠基。
  1.学会概括,检索信息
  在倡导语用教学理念的当下,很多教师关注文本语言、文体形式、作者的表达策略,但如果学生没有对文本内容形成基本的理解和认知,这种语用训练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对于科普童话这一文体来说,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文本中含有关键信息的重要语句,并通过揣摩这些信息与作者表达意图的联系,区分文本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学会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与提炼。
  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一课,作者通过骆驼妈妈带着小骆驼穿越沙漠,让小骆驼了解了自己的身体部位对供给营养、维持生命的作用。但文中作者并没有将这些作用直接点明,而是借助骆驼妈妈、小骆驼和小红马之间的故事展开。如在教学课文第3自然段时,教师在学生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这样组织教学:找出并圈画描写骆驼脚掌、驼峰和睫毛在穿越沙漠时的具体作用的语句。之后,引导学生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脚掌——陷进沙子容易拔出来;驼峰——储存养料;睫毛——阻挡风沙。
  在一篇生动的故事中探寻、甄别与科学相关的知识信息,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吸取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探寻、辨析中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2.学会聚合,图表呈现
  学生尚处于直观形象性的思维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图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同时,再对应这些图表深入到文本中进行阅读与理解,从而形成图文交融的有机整体,促进学生对科普童话的深入感知。
  如《航天飞机》一课就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航天飞机与一般飞机的不同点。教师设计了以下的表格,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具体描述的语言填表:
  这种以图表形式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的方式,将原本散落在文本中的信息和特点快速地集中在表格中,有助于学生在提炼与概括中进行对比,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一目了然,促进了学生对文本感知能力的发展。
  二、由散到整,强化组织串联的有机训练
  科普童话,说到底就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讲述故事契合了科普童话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前提下,就可以引导学生多方位接触文本语言。
  1.理解性朗读
  朗读是学生对文本进行全方位接触的重要方式。只有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才能了解故事内容、感知人物心理、掌握语言知识。对于科普童话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洞察科普童话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跌宕起伏的内心变化。如《水上飞机》一课中,小海鸥初见水上飞机的疑惑和惊奇,了解水上飞机后的敬佩等,就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加以展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朗读故事发展过程中人物角色的对话,感受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小红马“喷着响鼻”那副冷嘲热讽的神态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加以展现,从而将文字转化为鲜活的画面。
  朗读是学生进行故事讲述的基础。对文本中不同类型的语言,教师要给予区分对待,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中形成认知共鸣,为复述故事奠定基础。
  2.创造性复述
  如果说朗读的过程,还是学生从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视角,以声音的方式诠释、表达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含义,那复述就是在尊重作者和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具有独特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将零碎的认知进行有机串联,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与创造。
  如在教学《云雀的心愿》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以云雀飞行所到达的几个地点为线索,紧扣课文中的核心语句进行复述。而在复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对文本进行更加翔实的拓展,如“原本是一片森林,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色?”“现在黄沙飞舞,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具体描述。在学生讲述了课文中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转换视角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复述:将自己当作是云雀,将自己的经历回家分享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并注意讲述的条理性。
  创造性复述不仅需要学生对文本拥有通透的把握与感知,同时也需要学生想象意识的参与。
  三、由读到写,落实表达本位的基本立场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要紧扣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内在关系展开。首先,以读促写,即通过类群对比的方式把握科普童话的文体特点,凸显“这一篇”的独具魅力之处。其次,以写促读,就是借助扎实的练笔实践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感知。
  1.异质聚合,对比阅读
  在教学科普童话时,教师不能将教学的关注点局限在这一篇文本中,而要以教材文本为着力点,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洞察科普童话与科普说明文之间在内容选择、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上的不同,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普童话的了解,丰富学生的认知。
  如在教学《我應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骆驼部位的作用之外,还让学生从信息呈现方式和语言特点上进行感知。随后,教师则为学生拓展了与课文内容较为接近的科普说明文《沙漠之舟》,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思考:“这篇课文同样将骆驼作为描写对象,文中也同样涉及到了骆驼脚掌、驼峰和睫毛的作用,但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与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教师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中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认知意识:在呈现形式上,科普童话借助童话故事来展现,形象生动,易于被接受,而科普说明文直接表达,形式简洁;在语言风格上,科普童话力求生动自然、浅显易懂,而科普说明文重视精确、严谨;在内容信息上,科普童话以契合读者认知水平的话题为中心,内容相对简单,而科普说明文所涉及到的内容则具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在这样的对比阅读中,学生才能更加敏锐地捕捉科普童话的文体特点和表达上的独特规律,在切实的阅读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认知体验。
  2.搭建平台,实践练笔
  由读到写,已经成为当下阅读教学的趋势,更成为了在阅读教学中践行语用理念的重要途径。而对于科普童话来说,由读到写的联结点就在于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科普童话在写作层面上的特点进行罗列与汇总,为学生的迁移仿写指明方向:
  有了这样的归类与分析,练笔资源的提炼可以就此开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教材文本为典范,在揣摩与辨析中进行练笔。
  科普童话既有科学知识的严谨准确,又有童话的生动趣味,教师应从这一特点入手展开教学,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万年牢》(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讲述了一位父亲在自己做糖葫芦时,总是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工艺,产品质量“万年牢”,后来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为对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非常不满而辞职的感人故事。从文本表达的具体内容可知,引导学生品读描写父亲语言、行动的有关语句,感悟父亲认真、实在、正直的高尚品格应是教学重点,而理解文中三个“万年牢”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教学难点。怎样突出重点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写话教学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鲜明的时代精神、灵活开放的学习形式,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统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是学生阅读课文的辅助工具,还是引导他们学习随文写话的有效媒介。教学中,教师要巧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进行随文写话。  一、巧用教材插图,调动写话热情  英国教育学家洛
语文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课标的理念明确要求现在的语文教师应切实转变观念,注重学生真学习,恰当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整合有利的教学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服务。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精彩探究,让语文课堂因探究而精彩!下面我结合《云雀的心愿》一课,谈谈我是如何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快乐探究的。  一、创境激情, 深化文本解读  
《回声》是一篇科普童话,讲述的是小青蛙发现了自己的回声,并且在妈妈帮助下了解了回声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形象灵活生动,寓知识性于轻松活泼的故事形式之中。教学中,我从课题和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回声飘荡,从而理解感悟回声,实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欣賞绘本,感知回声  绘本《月亮 生日快乐》讲的是一天晚上,小熊看着天空圆
摘要:文言文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它能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传达作者的思想。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形成开放性思维,学会词汇的用法,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分析了五种文言文教学方法,指出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方法  在当前这个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弊端,提出的一种创新性课堂组织形式。该种形式目前是指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辑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在信息技术工具的支持下完成教师预留的任务。在课前,学生独立完成教学视频的观看与内容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从教学资源
主题阅读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文本阅读时,基于同一主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大量阅读的活动,从而使他们的知识储备得到增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了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的重要性。主题阅读能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具有更加清晰的思维,激活他们的阅读情感,从而让课堂“流光溢彩”。  一、围绕阅读主题,整合阅读文本  主题就好比藤,课文就好比瓜,主题和课文的关系就像藤和瓜的关系一样
课后习题是教材中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编者依据学段目标与文本特点精心设计的,涵盖了积累、理解与运用。遗憾的是不少教师未能真正与编者对话,导致课后习题成了单纯的训练题目。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与编者主动对话,将其课后习题巧妙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为课堂精彩生成奠定基础。  一、发挥课后习题的导学作用,让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很好的跟名家学写作的范本。如何跟名家学写作呢?我做了以下构想:  一、跟叶圣陶学写作——品学兼修是正道,文章历来须用功  透过肖复兴的笔触,大作家叶圣陶是如何写作的,亦可见一斑。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由文入情,体会叶圣陶的写作态度与方法。  1.欲学写作先做人,人品作品皆楷模  从“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入手
习作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是课标对小学习作教学的要求。真情实感从哪里来?笔者以为,源于对文本秘妙的潜心揣摩,源于对生活细节的用心捕捉,源于对活动情境的精心创设。以下,笔者就如何引领学生提升习作的能力、感受习作的快乐谈一些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潜心揣摩文本秘妙,习表达之法  教材是个例子,也是我们开展习作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例。这个范例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关键,是衡量学生习作水平的一把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