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划片就近入学的背景下,学校之间的发展差异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在家长眼中也因此出现了“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的差别。划片就读于“薄弱”学校的家长意见大,认为教育不公平,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优质”学校去。而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笔者认为,将“薄弱”学校转变为“优质”学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均衡”和教育质量“优质”的关键方式。“薄弱”与“优质”学校是学校发展的相对状态,两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薄弱”学校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使之转变为“优质”学校的方式方法也是多样的,其中以“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捆绑帮扶是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当然,帮扶改进的策略必须基于“薄弱”学校的问题而定。如何把“薄弱”学校帮扶改进成“优质”学校并可持续发展?以下,笔者将以重庆市朝阳中学捆绑帮扶北碚田家炳中学为例,谈谈帮扶的具体做法,以及在将“薄弱”变“优质”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深入调研,把握实现转变根源
2007年,学校与北碚田中签订了捆绑帮扶协议,学校在为期一年的调研过程中,走访了学校周边百姓(对学校的评价,对学生行为的评价),走访了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家长的希望),走访了部分退休教师,并深入学校内部(对教师、学生言行,学生管理)观察调研。综合各方面情况,学校发现了田中演变成“薄弱”成因及“薄弱”的关键节点:
第一,“三线”兵工子弟校下放地方,并与地方学校合并的过程中,管理者和教师的流失(分流)。第二,合并后管理者之间、教师之间的文化冲突,没有形成其统一的价值观,加剧在职评、空岗竞聘、评优评先等方面,两个群体都认为不公平,矛盾加剧,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第三,生源结构和生源基础的变化。第四,没有找准符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教育价值取向。在单一的考分评价中迷失了教育的本质追求,忘却了教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学校缺乏自主的发展评价,进而缺乏教育好学生,发展成优质学校的信心。第五,学校的整体风气较差,在行为上表现出松散,教育教学缺乏针对性,教研能力薄弱。第六,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不符实际,合理性不强,执行起来较困难。第七,学校的环境条件较差。
在此调研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剖析、反复思考、多方讨论,最终决定在帮扶改进的过程中“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并行,最终实现“薄弱”向“优质”学校转化,使学校可持续的优质发展。
重塑理念,明确共同价值目标
理念是思想,是方向,是信念,是目标。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是随心所欲想出来的,也不是照抄照搬别人的,而是自己亲身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自己的人生感悟。
北碚田中在合并后,并没有形成教职员工共同认可的理念文化和明确的价值目标。因此,学校借2009年田家炳献大爱之机,改善了北碚田中的硬件环境,重塑学校的理念文化和环境文化,为学校发展确立了共同愿景、价值观和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并组织教职工讨论:面对学校现有的生源情况,教育的使命是什么?什么是教育质量?什么是优质教育?评价标准是什么?
有人说,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本质是生命,教育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人的生命质量,教育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来提高生命品质,从而体现出人的生命价值,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教育应该最能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而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获得更快乐、幸福的生活。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幸福的欲求和权利,而教育就是培养孩子懂得如何去追寻生活的快乐和幸福,面对高山流水、皓月繁星,能尽情领略其中的自然情趣;观赏琴棋书画、轻歌曼舞,能从中品味出其中的美好神韵;聆听圣哲的教诲,品味精神的佳酿,能深刻感受到人类精神的博大深邃。
而笔者认为,学校的教育使命不仅仅于此。学校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办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因此,朝阳中学协助北碚田中提炼出:“立品为先,笃行求真”的办学理念;“勤俭诚信”的校训;“积善成德、和谐共济”的校风;“厚德博学,爱心启智”的教风;“向善勤学知行合一”的学风,旨在从源头上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问题和价值取向问题。同时,确定了北碚田中的发展目标,即“北碚优质初中窗口学校”。
教育是求真、向善、崇美的事业,“立品育人”就是要使教师和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去体验幸福、感受快乐。学校办学就是要创造这样一种环境,创造适合于每个人发展的条件,促进他们实现自我超越,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立品为先,笃行求真”的办学理念,促使学校形成一种“永不停止”的姿态,让师生都能感受到“求真笃行,不断提升,共同超越”的氛围。让师生重品德,管理有品位,办学创品牌,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成为教育者的自觉追求。
“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并行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出自《老子》,原文是这样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意思是说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而在教学方面,“授人以渔”确实是一个众多教育学者公认的有效教学方法。但在学校的捆绑帮扶过程中,“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同样重要。
在几年帮扶过程中,学校认识到要改变北碚田中的发展状态,关键在于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既要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与精神追求,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更要改变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教育思想观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中,只“授人以渔”是行不通的,必须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而且需要引领者的引领,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领悟,去获得行为的转变和符合自身特质的教育方式方法。没有抓过鱼,怎么体验抓鱼的方法?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是空话,两者并行才能达到目标。在北碚区教委的支持下,重建组织结构,管理者和教师进行交流。
第一,确立共同法人代表、两个独立的法人单位的管理机制,朝阳中学的校长兼任田家炳中学的校长。 第二,从朝阳中学抽调三名中干到田中任副校长和副书记,对田中的干部进行竞聘上岗,重新组建管理队伍,增强了班子的活力与改进实践的执行力,在管理队伍中树立了改进管理的引领者,调整了管理者的结构。
第三,每个年级交换各学科教师、班主任8~10名,在年级教师中起到“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引领者作用。交流至少3年,走完初一到初三。通过交流重建与培训,管理队伍与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到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学生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及学校发展充满信心,真正理解“立品为先,笃行求真”的内涵与价值追求。
创建适合的课程与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而主方向是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喜欢民主、平等型的课堂,期待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就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营造民主、平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吸取知识,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才会涌动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基础(如知识与技能、人格发展程度、社会发展水平等)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现实水平及现实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和兴趣,改进课程的设置,降低课程执行的难度,以及课程的种类。部分学科知识课程应降低要求,增设部分生活劳动技能课程和人文素养、艺体课程,让学生选择需要的课程。改变把人作为“知识考分”的工具,实事求是的促进人的发展。
学校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主阵地,改进过去课堂教学以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获得为单一目标,改进只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的方法。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不只是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而是对真理的追问,对现实社会和人生意义的理解与追问,进而完善人格,提升人生智慧,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与品行。要实现这样的观念转变到行为改变,对现实课堂教学的批判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动力,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评价,需要改变价值追求,才能改变行为,更需要课堂教学实践的引领者。两校的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教研,从备课中充分讨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情感需要、品行基础、兴趣、意志、能力基础等多方面的综合立体的基础,进而探索教育教学的内容的难度、宽度及过程与方法以及教师的行为、教学态度、价值引导等,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回归课堂教学的文化价值追求,回归教学的生活世界。对学生学习、行为品行、人际关系的综合评价,看其获得的成长的进步。
学校抓住北碚区2010年成立的“深化课堂教学试点学校”的机遇,开展了每年一次的“一师一品”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坚持“全员参与、以生为本、聚焦课堂、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让开放教学、开门听课、开诚布公、开心合作成为一种常规化的教研文化,让研究并关注常态课成为一种日常的教学文化,让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进、反思、历练成为一种普遍行为。通过此活动的深入开展,多数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理性与德性,充满人性与情感的升华。
民主管理,完善制度,激励发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然拥有一位好校长。这样的好校长,并不是看他有多少荣誉,而是看他留给学校多少文化遗产。笔者认为,一位好校长必须引领教职员工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人干事、干好事、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制度,并内化为教职员工认同的自觉的行为方式,上升为一种共同价值取向,才能保障学校可持续的优质发展。否则,好校长离开之后,学校就不能可持续发展。为此,校长应引领教职工,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共同的价值观,采用民主制定相关制度,规范集中制原则指导行为,使理念转化为行为得以保障,进而形成学校特质文化,表现为学校的教育特色。
基于上述认识,学校近几年来,通过全体教师讨论,教代会及行政会集中意见,制定制度的过程时间要长、要广泛、要深入,特别是反复讨论与征求意见,大家深度思考。要求大家讨论的价值取向是公平、公正,激励、有利于学校发展,体现办学理念的内涵。这样的广泛深入的讨论过程,是教职工理解内化的过程,外部的行为就自觉符合规范,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及自觉性。学校的发展内涵也就深入到教职工的思想意识之中,外在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评职、评优、绩效分配、岗位竞聘、空岗竞聘等过程中按相关的制度、方案执行,没有意见和矛盾,呈现出和谐、向上奋斗的良好局面。
有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加上一定要把学校办好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再加上遵从教育规律的科学管理方法,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就没有办不好的学校。
“朝阳树人”,就是用朝阳精神去构建朝阳人的精神世界,让每个朝阳人“追求真理、崇尚道德、向上向善,领悟美丽人生”;让每个朝阳人开放自我,展现自我,个性发展;管理自我,自立自主,自尊自重,进取创造;包容他人,心有家园,奉献社会。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北碚田中的校园面貌、办学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捆绑帮扶,已真正开创了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重庆市朝阳中学)
“薄弱”学校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使之转变为“优质”学校的方式方法也是多样的,其中以“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捆绑帮扶是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当然,帮扶改进的策略必须基于“薄弱”学校的问题而定。如何把“薄弱”学校帮扶改进成“优质”学校并可持续发展?以下,笔者将以重庆市朝阳中学捆绑帮扶北碚田家炳中学为例,谈谈帮扶的具体做法,以及在将“薄弱”变“优质”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深入调研,把握实现转变根源
2007年,学校与北碚田中签订了捆绑帮扶协议,学校在为期一年的调研过程中,走访了学校周边百姓(对学校的评价,对学生行为的评价),走访了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家长的希望),走访了部分退休教师,并深入学校内部(对教师、学生言行,学生管理)观察调研。综合各方面情况,学校发现了田中演变成“薄弱”成因及“薄弱”的关键节点:
第一,“三线”兵工子弟校下放地方,并与地方学校合并的过程中,管理者和教师的流失(分流)。第二,合并后管理者之间、教师之间的文化冲突,没有形成其统一的价值观,加剧在职评、空岗竞聘、评优评先等方面,两个群体都认为不公平,矛盾加剧,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第三,生源结构和生源基础的变化。第四,没有找准符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教育价值取向。在单一的考分评价中迷失了教育的本质追求,忘却了教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学校缺乏自主的发展评价,进而缺乏教育好学生,发展成优质学校的信心。第五,学校的整体风气较差,在行为上表现出松散,教育教学缺乏针对性,教研能力薄弱。第六,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不符实际,合理性不强,执行起来较困难。第七,学校的环境条件较差。
在此调研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剖析、反复思考、多方讨论,最终决定在帮扶改进的过程中“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并行,最终实现“薄弱”向“优质”学校转化,使学校可持续的优质发展。
重塑理念,明确共同价值目标
理念是思想,是方向,是信念,是目标。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是随心所欲想出来的,也不是照抄照搬别人的,而是自己亲身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自己的人生感悟。
北碚田中在合并后,并没有形成教职员工共同认可的理念文化和明确的价值目标。因此,学校借2009年田家炳献大爱之机,改善了北碚田中的硬件环境,重塑学校的理念文化和环境文化,为学校发展确立了共同愿景、价值观和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并组织教职工讨论:面对学校现有的生源情况,教育的使命是什么?什么是教育质量?什么是优质教育?评价标准是什么?
有人说,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本质是生命,教育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人的生命质量,教育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来提高生命品质,从而体现出人的生命价值,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教育应该最能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而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获得更快乐、幸福的生活。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幸福的欲求和权利,而教育就是培养孩子懂得如何去追寻生活的快乐和幸福,面对高山流水、皓月繁星,能尽情领略其中的自然情趣;观赏琴棋书画、轻歌曼舞,能从中品味出其中的美好神韵;聆听圣哲的教诲,品味精神的佳酿,能深刻感受到人类精神的博大深邃。
而笔者认为,学校的教育使命不仅仅于此。学校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办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因此,朝阳中学协助北碚田中提炼出:“立品为先,笃行求真”的办学理念;“勤俭诚信”的校训;“积善成德、和谐共济”的校风;“厚德博学,爱心启智”的教风;“向善勤学知行合一”的学风,旨在从源头上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问题和价值取向问题。同时,确定了北碚田中的发展目标,即“北碚优质初中窗口学校”。
教育是求真、向善、崇美的事业,“立品育人”就是要使教师和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去体验幸福、感受快乐。学校办学就是要创造这样一种环境,创造适合于每个人发展的条件,促进他们实现自我超越,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立品为先,笃行求真”的办学理念,促使学校形成一种“永不停止”的姿态,让师生都能感受到“求真笃行,不断提升,共同超越”的氛围。让师生重品德,管理有品位,办学创品牌,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成为教育者的自觉追求。
“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并行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出自《老子》,原文是这样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意思是说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而在教学方面,“授人以渔”确实是一个众多教育学者公认的有效教学方法。但在学校的捆绑帮扶过程中,“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同样重要。
在几年帮扶过程中,学校认识到要改变北碚田中的发展状态,关键在于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既要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与精神追求,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更要改变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教育思想观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中,只“授人以渔”是行不通的,必须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而且需要引领者的引领,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领悟,去获得行为的转变和符合自身特质的教育方式方法。没有抓过鱼,怎么体验抓鱼的方法?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是空话,两者并行才能达到目标。在北碚区教委的支持下,重建组织结构,管理者和教师进行交流。
第一,确立共同法人代表、两个独立的法人单位的管理机制,朝阳中学的校长兼任田家炳中学的校长。 第二,从朝阳中学抽调三名中干到田中任副校长和副书记,对田中的干部进行竞聘上岗,重新组建管理队伍,增强了班子的活力与改进实践的执行力,在管理队伍中树立了改进管理的引领者,调整了管理者的结构。
第三,每个年级交换各学科教师、班主任8~10名,在年级教师中起到“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引领者作用。交流至少3年,走完初一到初三。通过交流重建与培训,管理队伍与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到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学生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及学校发展充满信心,真正理解“立品为先,笃行求真”的内涵与价值追求。
创建适合的课程与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而主方向是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喜欢民主、平等型的课堂,期待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就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营造民主、平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吸取知识,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才会涌动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基础(如知识与技能、人格发展程度、社会发展水平等)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现实水平及现实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和兴趣,改进课程的设置,降低课程执行的难度,以及课程的种类。部分学科知识课程应降低要求,增设部分生活劳动技能课程和人文素养、艺体课程,让学生选择需要的课程。改变把人作为“知识考分”的工具,实事求是的促进人的发展。
学校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主阵地,改进过去课堂教学以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获得为单一目标,改进只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的方法。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不只是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而是对真理的追问,对现实社会和人生意义的理解与追问,进而完善人格,提升人生智慧,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与品行。要实现这样的观念转变到行为改变,对现实课堂教学的批判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动力,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评价,需要改变价值追求,才能改变行为,更需要课堂教学实践的引领者。两校的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教研,从备课中充分讨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情感需要、品行基础、兴趣、意志、能力基础等多方面的综合立体的基础,进而探索教育教学的内容的难度、宽度及过程与方法以及教师的行为、教学态度、价值引导等,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回归课堂教学的文化价值追求,回归教学的生活世界。对学生学习、行为品行、人际关系的综合评价,看其获得的成长的进步。
学校抓住北碚区2010年成立的“深化课堂教学试点学校”的机遇,开展了每年一次的“一师一品”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坚持“全员参与、以生为本、聚焦课堂、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让开放教学、开门听课、开诚布公、开心合作成为一种常规化的教研文化,让研究并关注常态课成为一种日常的教学文化,让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进、反思、历练成为一种普遍行为。通过此活动的深入开展,多数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理性与德性,充满人性与情感的升华。
民主管理,完善制度,激励发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然拥有一位好校长。这样的好校长,并不是看他有多少荣誉,而是看他留给学校多少文化遗产。笔者认为,一位好校长必须引领教职员工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人干事、干好事、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制度,并内化为教职员工认同的自觉的行为方式,上升为一种共同价值取向,才能保障学校可持续的优质发展。否则,好校长离开之后,学校就不能可持续发展。为此,校长应引领教职工,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共同的价值观,采用民主制定相关制度,规范集中制原则指导行为,使理念转化为行为得以保障,进而形成学校特质文化,表现为学校的教育特色。
基于上述认识,学校近几年来,通过全体教师讨论,教代会及行政会集中意见,制定制度的过程时间要长、要广泛、要深入,特别是反复讨论与征求意见,大家深度思考。要求大家讨论的价值取向是公平、公正,激励、有利于学校发展,体现办学理念的内涵。这样的广泛深入的讨论过程,是教职工理解内化的过程,外部的行为就自觉符合规范,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及自觉性。学校的发展内涵也就深入到教职工的思想意识之中,外在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评职、评优、绩效分配、岗位竞聘、空岗竞聘等过程中按相关的制度、方案执行,没有意见和矛盾,呈现出和谐、向上奋斗的良好局面。
有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加上一定要把学校办好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再加上遵从教育规律的科学管理方法,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就没有办不好的学校。
“朝阳树人”,就是用朝阳精神去构建朝阳人的精神世界,让每个朝阳人“追求真理、崇尚道德、向上向善,领悟美丽人生”;让每个朝阳人开放自我,展现自我,个性发展;管理自我,自立自主,自尊自重,进取创造;包容他人,心有家园,奉献社会。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北碚田中的校园面貌、办学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捆绑帮扶,已真正开创了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重庆市朝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