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过分强调规范性,漠视了学生话语的敞开性要求;二是过分强调提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新课程理念下的写话教学,应该重视学生话语的敞开性,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使学生能够用语言创造和表达一个新的境界,从而在创造与表达的过程中塑造属于自我的广阔空间。
小学语文写话教学闭塞开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要求写话教学应该重视学生话语的敞开性,使他们逐渐形成创造表述的能力。话语的敞开性根植于语言意义的多元、丰富与不确定,它指向一个未完成的意义世界,而封闭、凝固的话语指向一个枯燥单调的意义世界。
在实际的写话教学中,话语的敞开性并没有得到足够关注。
一、写话教学存在闭塞表象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低年级作文改为写话,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让学生在写话中积累经验,但在实际的写话教学中,老师由于过分强调要写出规范的书面语,以便为进入高年级的写作打下好的基础,漠视了学生话语的敞开性要求,写话训练犹如进入语言的牢笼,囚禁多于塑造,模仿重于想象。以下三个方面是写话教学中漠视学生话语敞开性的典型病症:
1.补语言的“格子”
有老师原本是请二年级学生用笔夸夸家乡,但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却是一道填空题:“我的家乡在()。那里风景迷人,有(),有(),还有()。我的家乡的变化可大了!以前(),现在可不同了,()。”试想,学生喜欢这些括号吗?必须填写的内容都是学生想说的吗?在多数孩子心中,这些括号就是“笼子”,这与童心渴望的高天阔海相差太大,没有几个孩子能够满怀信心愉悦地写出属于自己的话。
2.造语言的“笼子”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运用学到的词语”,二是“乐于运用”,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只注重了“运用词语”的技能指导,而忽视了“乐于运用”的情感培养。老师扭住词句训练不松手,让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到组词、造句等机械练习上,如此机械重复的练习无法满足学生自由表达、快乐表达的需要,长此以往,他们不但不能乐于运用新学的词语,还失去书面表达的兴趣。
3.设语言的“框子”
在写话教学中,很多教师每次练习都提供一大堆词语,要求学生运用到写话作业中。如写春天,必须让学生运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等词语。用这样的方法提供的词语,学生并不一定能够运用和乐于运用,更谈不上个性创造。这种做法跟一味重视组词、造句一样,不仅不利于引导学生乐于运用词语,而且影响写话兴趣。
二、写话教学正陷入樊篱
上面已经提到,《语文新课程标准》将低年级作文改为写话,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感悟体验。但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领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作文教学(包括写话)就是为了使学生完成一篇篇作文,即以成段成篇的“作文成品”为终极目标。而且从开设语文课程的宗旨看,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言语,即在学生己有口语的基础上,学习和发展规范的书面语,并促进口语的进一步向规范化发展。
在这种错误观念下,写话教学就是想办法让学生写出规范的书面语。虽然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却是以漠视学生话语的敞开性为代价的。漠视了话语的敞开性,学生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语言吗?即使写得出,他有着个性的理解吗?写出的语言中结晶着他的体验吗?何况“写话”“写作”也不是一回事,早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就对这一问题有过争论,而且多数学者十分关注“写话”与“写作”的差异。朱自清先生说:“写的白话不等于说话,写的白话更不等于说话。写和说到底是两回事。”
封闭式的写话教学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使写话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学生的个性受到充分压抑。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使写话教学全面走向开放。
三、写话教学要全面走向开放
只有认真考虑学生话语的敞开性要求,写话教学对学生的塑造功能才能完成,学生的写话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语言对学生来说才有可能是塑造而不是囚禁。
在教学观念转换的同时,写话教学中应注意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次课改,把小学低年级的起步作文定位为“写话”,就是为了提醒教师不要按照既定的作文概念来要求学生。同时,也是为了鼓励学生本能地运用自由的心智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学会用笔“说”话。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少提要求,不要限制思路,不要规定顺序,不要提供必须动用的词语,不要强迫学生模仿,不要过分在乎学生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最为重要是发现并唤醒学生自由言说的潜能,培养并鼓舞学生放胆表达的信心,支持并激励学生多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不要过早规范语法,不过早纠正所谓的语法错误,而要大胆鼓励运用非常规句子。要使学生有说话、写话的勇气,养成用笔“说”话的习惯。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发言”,即是“表述”,即是“说出”。美心和美文之间,“说出”起到重要的关联作用。
2.促进转化,乐于运用
在自由写作相对完整的内容时,学生往往会有意识地把自己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一些新词运用进去,并且产生一种喜滋滋的感觉。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赞许,他们会兴奋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体验越深刻,学生获得的写作动力就越大。因此,在赏析学生的写话作业时,对于用得恰当的词语,要高度肯定,对于暂时用得不够妥帖的词语,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并且指导要在充分赏识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鼓励多投稿,如果孩子作品发表了,不光这个孩子得到了鼓励,也为其他孩子树立了榜样,带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尝试定期交流刊登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对增强写话兴趣也能起到较大推动作用。长此以往,学生不但能够保持旺盛的写话热情,而且会刻意留心佳词妙句,逐渐进入“乐于运用”的境界。
在写话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示真正的生活,体验真实的生命,这是一个艰难但美丽的境界,也是写话教学之所以富有魅力的所在。让学生的情感和诗意在教学中流动起来,使真实的自我在写话中凸显出来。让语言自由飞翔,将会发现别样的美丽风景。
小学语文写话教学闭塞开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要求写话教学应该重视学生话语的敞开性,使他们逐渐形成创造表述的能力。话语的敞开性根植于语言意义的多元、丰富与不确定,它指向一个未完成的意义世界,而封闭、凝固的话语指向一个枯燥单调的意义世界。
在实际的写话教学中,话语的敞开性并没有得到足够关注。
一、写话教学存在闭塞表象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低年级作文改为写话,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让学生在写话中积累经验,但在实际的写话教学中,老师由于过分强调要写出规范的书面语,以便为进入高年级的写作打下好的基础,漠视了学生话语的敞开性要求,写话训练犹如进入语言的牢笼,囚禁多于塑造,模仿重于想象。以下三个方面是写话教学中漠视学生话语敞开性的典型病症:
1.补语言的“格子”
有老师原本是请二年级学生用笔夸夸家乡,但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却是一道填空题:“我的家乡在()。那里风景迷人,有(),有(),还有()。我的家乡的变化可大了!以前(),现在可不同了,()。”试想,学生喜欢这些括号吗?必须填写的内容都是学生想说的吗?在多数孩子心中,这些括号就是“笼子”,这与童心渴望的高天阔海相差太大,没有几个孩子能够满怀信心愉悦地写出属于自己的话。
2.造语言的“笼子”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运用学到的词语”,二是“乐于运用”,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只注重了“运用词语”的技能指导,而忽视了“乐于运用”的情感培养。老师扭住词句训练不松手,让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到组词、造句等机械练习上,如此机械重复的练习无法满足学生自由表达、快乐表达的需要,长此以往,他们不但不能乐于运用新学的词语,还失去书面表达的兴趣。
3.设语言的“框子”
在写话教学中,很多教师每次练习都提供一大堆词语,要求学生运用到写话作业中。如写春天,必须让学生运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等词语。用这样的方法提供的词语,学生并不一定能够运用和乐于运用,更谈不上个性创造。这种做法跟一味重视组词、造句一样,不仅不利于引导学生乐于运用词语,而且影响写话兴趣。
二、写话教学正陷入樊篱
上面已经提到,《语文新课程标准》将低年级作文改为写话,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感悟体验。但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领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作文教学(包括写话)就是为了使学生完成一篇篇作文,即以成段成篇的“作文成品”为终极目标。而且从开设语文课程的宗旨看,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言语,即在学生己有口语的基础上,学习和发展规范的书面语,并促进口语的进一步向规范化发展。
在这种错误观念下,写话教学就是想办法让学生写出规范的书面语。虽然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却是以漠视学生话语的敞开性为代价的。漠视了话语的敞开性,学生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语言吗?即使写得出,他有着个性的理解吗?写出的语言中结晶着他的体验吗?何况“写话”“写作”也不是一回事,早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就对这一问题有过争论,而且多数学者十分关注“写话”与“写作”的差异。朱自清先生说:“写的白话不等于说话,写的白话更不等于说话。写和说到底是两回事。”
封闭式的写话教学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使写话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学生的个性受到充分压抑。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使写话教学全面走向开放。
三、写话教学要全面走向开放
只有认真考虑学生话语的敞开性要求,写话教学对学生的塑造功能才能完成,学生的写话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语言对学生来说才有可能是塑造而不是囚禁。
在教学观念转换的同时,写话教学中应注意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次课改,把小学低年级的起步作文定位为“写话”,就是为了提醒教师不要按照既定的作文概念来要求学生。同时,也是为了鼓励学生本能地运用自由的心智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学会用笔“说”话。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少提要求,不要限制思路,不要规定顺序,不要提供必须动用的词语,不要强迫学生模仿,不要过分在乎学生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最为重要是发现并唤醒学生自由言说的潜能,培养并鼓舞学生放胆表达的信心,支持并激励学生多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不要过早规范语法,不过早纠正所谓的语法错误,而要大胆鼓励运用非常规句子。要使学生有说话、写话的勇气,养成用笔“说”话的习惯。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发言”,即是“表述”,即是“说出”。美心和美文之间,“说出”起到重要的关联作用。
2.促进转化,乐于运用
在自由写作相对完整的内容时,学生往往会有意识地把自己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一些新词运用进去,并且产生一种喜滋滋的感觉。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赞许,他们会兴奋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体验越深刻,学生获得的写作动力就越大。因此,在赏析学生的写话作业时,对于用得恰当的词语,要高度肯定,对于暂时用得不够妥帖的词语,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并且指导要在充分赏识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鼓励多投稿,如果孩子作品发表了,不光这个孩子得到了鼓励,也为其他孩子树立了榜样,带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尝试定期交流刊登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对增强写话兴趣也能起到较大推动作用。长此以往,学生不但能够保持旺盛的写话热情,而且会刻意留心佳词妙句,逐渐进入“乐于运用”的境界。
在写话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示真正的生活,体验真实的生命,这是一个艰难但美丽的境界,也是写话教学之所以富有魅力的所在。让学生的情感和诗意在教学中流动起来,使真实的自我在写话中凸显出来。让语言自由飞翔,将会发现别样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