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语文新课改的春天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ss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正行走在生机勃勃的春天里,语文课堂处处洋溢着“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喜人景象。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呢?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文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一、课改似惊雷,打破传统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以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就更无从谈起。针对这些问题,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
  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课改似剪刀,剪掉陈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于是乎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传说:某地老师在上课时画了一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师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
  其实,语文教材许多地方都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只要教师多给他们提供想象的机会,允许学生自由地想象,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想象,他们的创新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如《小熊住山洞》一课,在读过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小熊砍了树,盖了新房子会是什么结果?学生一定会说:“森林就没有这么美了!”“春天没有绿叶,夏天没有鲜花,秋天没有果子,小鸟都没有家啦!”……接着还可以引导学生再想:小动物们会怎样做?学生一定会说:“小动物们就不会理小熊了,更不会感激他!” “小动物都恨死小熊啦!”“可能小熊盖的房子很漂亮,但是再漂亮也没有客人去做客”……这样续编故事,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的设想不管对或错,都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另外,学生在讨论时各抒己见,在想象中思维互相碰撞、启发,在文中没有出现的空白处创新,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有些课文言虽尽意却未止,文中留有想象的余地,让人回味无穷。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丰富而奇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泉水》一文的最后用了省略号,我启发学生道:“泉水太美好了,它一路上还会看到很多很多的景物,它还会帮助谁呢?”学生展开想象续述,由此及彼,加深对课文理解,锻炼想象力。此外,想象不应只局限于课文结尾处,也可以让学生补写开头与经过,还可换位想象。如读了《坐井观天》,可设计拓展性题目《青蛙跳出井口之后》,这种训练,以课文中原有的想象为基础,进而拓展延伸,不但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借鉴别人的想象,点燃自己创造思维的火花,引发想象,使原有事物更完善或赋予崭新的生命与价值,丰富课文的人文内涵。
  
  三、课改似春风,吹遍校园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并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综合性学习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很显然,这些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已给学生留出了畅想的余地。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有选择地进行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的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论,这样,在各个环节中,学生的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于是,展示活动成果时,相声、小品、辩论会等等,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彻底打消了以前老师们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由于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了。综合性学习又给学生的畅想开辟了一方乐土。
  
  四、课改似细雨,滋润心灵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来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在情境中想象,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小学生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脑中映现出来,再让学生演一演,效果事半功倍。
  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角色,演一演维吾尔族老乡请游客吃葡萄的情景。通过想象,学生添加了自己的语言、动作,把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演一演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前的痛苦经历,时刻提示学生注意丑小鸭的神态、动作,并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用心体会,发挥想象,进一步感受到了丑小鸭的坚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崭新的教学理念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教坛生根发芽,并显示出它独特的鲜活的生命力。学生已经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被动的奴隶。老师的肯定与鼓励激发了他们的自信与勇气,老师的引导使他们更加乐于探索。那么,就让我们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给学生搭建起飞的平台,扶助他们朝着人生远大的理想越飞越远!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提出了培养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总体目标,要真正隶这个目标落在实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最大程度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在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
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具体体现。“百千万”工程指省级重点抓100户企
摘要: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是农村高中语文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探讨农村高中选修课的开设应具有地域特色;阐述农村高中选修课的三个开设模式以及该模式下具体的开设项目;分析目前农村高中选修课开设面临的困难以及教师参与其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高中;选修课;地域特色;专题模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公布之后,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始了,然而其中的选修课问题并没有引起相关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彻底改革。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自应有其全新的内容。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笔者感觉到了语文教学存在的严峻问题,也意识到作为一个母语教师责任的重大。那么在新课程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呢?    一、教学方法要稳中求变    因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而太多变化的教学又让学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
2010年起,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有着“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美誉的德江县一直朝着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屯城市的目标前行,践行着德江人的“中国梦
"抬头离天三尺三,出门走路腰半弯;下山买盐八九里,爬坡上坎腿打颤;光棍帽子一大摞,半夜愁醒母心寒。"三年前,这首流行在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一带的顺口溜,是周坪人祖祖辈辈艰苦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出自人美版美术16册第6课。    教案部分    一、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用多种手法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提高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张扬时代个性。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去理解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用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2)教学难点:淡化透视和三大面、五大调子,以具体的实例说明明暗产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体育事业发展,体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之路;必须在工作思路上改革创新,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和谋划体育工作;必
英语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原则、类型及作业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展开论述,旨在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让学生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不知从何写起;教师头痛,公开教学唯恐避之不及。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很多教师的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了习作教学中的趣味性和人文性。教师在习作课上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兴味索然,久而久之,对习作产生了厌烦心理。  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张扬个性,活跃思维,产生对习作向往的快乐心态,才能使他们满怀激情地多观察、多积累,自觉地投入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