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课堂评价的新尝试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129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课堂评价;同伴评价;心理活动课
  现代教学实践中,课堂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年来评价不再只强调关注学习的结果,而是加强了对过程性评价的关注,更加重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尽管如此,我们仍会发现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教师是课堂教学中过程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基本形式是教师一对多的评价,过程评价主体的局限性决定了课堂评价只能是局部的、片面的,评价的激励功能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
  由此,笔者在小学生心理活动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心理活动课是一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素养的辅导课程,内容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形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体验和主体探究,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基于心理活动课的主体性、活动性、参与体验性和感受唤起性等特点,笔者构建了“参与—倾听—分享”的心理活动课评价模型,注重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功能。这一尝试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一、评价要素的构建
  评价的要素是由课堂质量影响因素决定的。在心理活动课中,活动是主要载体,承载着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使命,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质量是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先决条件。“倾听”是课堂实施的保证,心理活动课中,活动体验过后往往是经验互动环节,如果学生不能倾听他人,就不能达成有效的互动。“分享”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师生之间的分享、生生之间的分享,决定着主题内容维度和问题解决深度。基于此,在评价模型构成上,笔者选择了三个过程性要素:参与、倾听、分享。
  (一)参与
  心理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依据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确定主题。因此,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一般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成长需求,力争做到面向全体。那么,课堂实施过程中就需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师要准确把握活动的目的并有效组织活动的进程,着眼点必须放在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上,感受与体验越深,教育效果就越明显。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学生并不能紧跟课堂的节奏,而恰恰又是这一部分学生更需要心理活动课堂上心理教师的个性化辅导。所以,调动这一部分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达成良好课堂效果的关键。
  活泼好动、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心理活动课上,我们要经常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将心理辅导理论和操作技能灵活运用于课堂,将音乐、绘画等请进课堂,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课堂的辅助,让学生始终以愉悦的心境参与整个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对“参与”的评价的实质是互动。互动本身是一种实质性的参与,心理课堂上互动的设计是必要的,互动的评价应该由互动的对象来负责。评价本身具有监督、激励功能。由同桌作为评价主体是全面覆盖式的评价,学生参与也是一个彼此影响的过程,所以“参与”是第一先决要素。
  (二) 倾听
  在心理活动课教学中,笔者发现倾听是保证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课上活动往往都会进行得热热闹闹,学生参与的热情都很高,有时兴奋得不能自已。接下来的环节,交流感受就变成重点,哪里有交流,哪里就需要倾听。不能形成倾听的氛围就不能达成高质量的教学,因为活动之后的感受分享阶段才是学生进行自我经验整理、重新认知和思想升华的关键阶段。
  在课堂的评价中,笔者引入了“倾听”这一要素,将其分为两个层面,即小组内部讨论时的倾听和全班交流时的倾听。
  (三)分享
  研究表明,学生在和谐、民主、有安全感的课堂上更易流露真情、表现真我、倾诉自己的真情实感,此时的学生也更易得到启发、感悟,获得心灵的营养。
  我们尤其关注自卑内向的学生,启发、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踊跃发言。这是给予个性化引导的前提条件。鼓励分享,给予分享的机会,促进个性化互动,也可以促成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二、过程评价的主体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评价主体由教师一个人、小组长承担或监督角色来承担,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经过尝试与实践,笔者将同桌作为评价主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证明其是最切合辅导的实际过程的评价主体。由此,笔者在心理活动课上建立了同桌督学机制。
  三、评价的实施
  我们的心理活动课设计了评价表,见表1。
  课堂活动中不论是采用8人小组还是4人小组,评价都是以2人为单位,同桌互评。每节课每个组都有这样一个评价表,随时评价,最后教师给予综合等级作为本节课的课堂学习评价结果。
  同桌的评价发挥了很好的课堂提醒功能。当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的时候,同桌会悄悄地提醒他。教师的评价发挥了评价的综合功能,教师会根据课堂中学生的个体发展、互动表现、分享贡献给予学生综合鼓励性的评价,针对不同情况的个体在课下给予补充性评价。
  同桌评价实施一个学期以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组织课堂纪律的时间和精力明显被“节省”出来,增加了对活动过程组织优化和经验互动的关注,有助于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评价自动化以后学生们似乎也忘掉了评价本身,而更加注重课堂活动中互动关系的维系。这种评价适合任何以活动为主的实践课,同桌的新评价关系也突破了以往的学习模式,使同桌成为班级中的一个学习单元组织。笔者的这项尝试和研究还将继续深入。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学校,沈阳,110031)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考察工作记忆广度与心算能力的关系,本研究选取了大连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63名,实验要求被试首先完成工作记忆广度任务,然后完成心算任务。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广度与心算成绩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对心算成绩起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工作记忆广度;心算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7-0011-04    一、
中小学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青少年一生前途命运走向的重要时期。正是在这期间,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性发育逐渐成熟,性意识发生萌动。而谈到性,中国人总有些难以启齿,在传统教育中,我们总是让孩子们“从游泳中学习游泳”。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孩子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由鼠标和键盘操纵的时代,各种信息唾手可得,面对这样的世界,对于刚跨入青春期大门的孩子们,如果得不到及时、正
〔摘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两驾马车并驾齐驱,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让学生成长的路更为顺畅。作为一名教师,在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中总是能遇到家庭教育给学校教育拖后腿的情况,让5天的学校教育加上2天的家庭教育,总是小于7,甚至有些家长让5加2等于了0。本文由一则辅导案例提出了此问题,引发思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厌学  〔中图分类号
2006年3月22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的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学校心理咨询室是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的固定场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文件对咨询室建设原则、功能定位、建设要求(包括名称的选择、地点的选择、设备的配置和环境的布置)、人员组成和使用要求都作了全面、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规
〔关键词〕利他行为;影响因素;儿童  一、引言  培养儿童青少年乐于助人的品质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在心理学中,乐于助人的行为称为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利他行为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创始人孔德提出,后被斯宾塞等人沿用。利他行为是出于自愿的,不期望他人任何回报或奖赏的一种自觉无私、有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主要包括帮助、安慰、救援、保护别人或与人分享等。从小对孩子进行利他
〔关键词〕高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实践证明,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的载体,它是一种发展性和预防性的辅导。“高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指以教学班为辅导单位、针对高中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的发展需求而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它创设学生学习、生活的模拟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完善。  二、课题研究总体部署  本课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這是新时代的中国发起的“对贫困的最后一战”!  我们中华儿女见证并亲历了中国筚路蓝缕砥砺奋进,一步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终于抵达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的新时代。我们一直在向贫困宣战,和贫困作战,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胜利。而现在,离2
〔关键词〕心灵;青少年;沙盘游戏  就像人的一生是在规划未来一样,人的潜意识也总是在酝酿将要发生的事情。心象为“超越功能”透过象征事物在潜意识与意识分裂的精神“深渊”架上一座桥梁。  ——(瑞士)卡尔·荣格  茗(化名)是一个看上去非常内向安静的男孩子,15岁的他因为常常慢到无法完成作业、无法完成考试而令母亲万分焦虑:“这个孩子,这么慢,可怎么办啊?”加上茗不善于语言沟通,在与人交流方面显得非常吃
〔关键词〕国际跳棋;小学生;心理成长  一直以来,关于棋类运动与心理学之间的联系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从2006年开始我校大力普及棋类运动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在日积月累中我们发现一些爱好下棋的学生们有坐得住、输得起、赢得起、耐挫力强、有韧性的好品质。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是因为恰好这些学生都是天生具备这些特质,还是棋类训练与学生心理成长有关联呢?  我们尝试将棋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进行摸索和研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对于父母来说,掌握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好家庭教育的规律,科学育儿,直接影响着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当前家庭教育面临很多误区,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解,在育儿方面盲目随大流,或参照身边邻居友人家的“优秀孩子”,或借鉴媒体报道中的“成功案例”,而忽略自家孩子本身的个性特征及发展轨迹。父母之所以不懂科学育儿,一个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