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贾芸谋差》所思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l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芸谋差》这篇文章选自于《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这一章节,安排在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主题是“话里有话”,因此在安排教学目的的时候,我们无疑应该把重点落到品味人物语言,赏析人物形象上。
  纵观学生的现状,对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是学生的最爱,而对于《红楼梦》,大部分同学没有读过,认为读不懂、没兴趣。因此我想把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稍作一下调整,在完成原有教学目标的同时,我想让学生产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从而感受我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学完这一篇课文后,我觉得我在完成这一课的教学时,有几点可取之处。
  第一,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红楼梦》的语言魅力。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贾芸、王熙凤、卜世仁、倪二,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很有特点。我让学生先默读,了解小说的情节,然后通过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品味文中的重点语段,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在读到贾芸到舅舅卜世仁家赊冰片、麝香的语段时,对于贾芸说的那段话,学生就产生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贾芸所说的话,是对舅舅的尊重、认同,从心底里感谢舅舅在父亲去世后对自己的帮助,而有的学生认为,贾芸的话是气话,是怪舅舅在父亲去世时只帮着出了出主意,并没有帮什么其他的忙。于是,我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品读,从而让学生懂得了话里有话、绵里藏针的语言艺术。
  第二,问题的巧妙设计。教授这一课的一个重点,是赏析人物形象。卜世仁这个人物,在《红楼梦》中微不足道,但曹雪芹在刻画他时,并不马虎,把他的冷漠刻薄、为富不仁的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赏析这个人物的时候,我也花费了一番心思。尤其是在问题的设计上,斟酌再三。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卜世仁答应了贾芸的要求吗?他是怎么拒绝他的?这个问题好解决,学生们纷纷发言,并在文中找到了相应的语句。我又赶紧抛出第二个问题:他不打算赊,原本三言两语就可以打发贾芸走,他为什么说了那么多的话?动机是什么?技巧在哪儿?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在解决这个难点的时候,就迎刃而解了。学生通过品味语言,马上知道了卜世仁的笑里藏刀,他对外甥的冷漠无情。文中的另一个人物贾芸,在备课时,我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贾芸是本文的主人公,也是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我究竟放在哪个环节赏析最好。最后,我把他放在最后一个赏析,让学生对话里有话有了了解后,再来赏析贾芸,就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并且我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去查找资料,对贾芸在贾家所处的地位做了一下了解。学生知道了贾芸只不过是贾家的远房子弟,是后廊上五嫂子的儿子,他早先没有了父亲,也无产业,所以很早就面临生计问题,也很早就知了人情冷暖。所以在学习时,对于贾芸一见贾宝玉的面就认其做干爹;想法设法,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去谋取差事,就很好理解了。在赏析他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贾芸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在1006班上完课后,我发现,这个问题能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但面太散,课堂不好驾驭,于是在1003班上课的时候,我把这个问题稍作了修改:在前面的品读中,我们知道了贾芸是一个伶俐乖巧的人,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他除了这一品性,还有哪些性格特点?问题改了后,针对性更强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了方向,所以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并且有话可说,有的从文本中品到了他的阿谀奉承,有的品到了他的孝顺等等。
  第三,巧舌如簧,培养兴趣。这篇文章,正常情况下,三课时完成绰绰有余,但对这样一篇好文章,我不怕花时间,我花了四节课时。第一课时,我没有走进课文,而是带学生们了解了《红楼梦》的写作背景、曹雪芹的简介,并向学生详细地介绍了金陵十二钗。学生的兴趣盎然,还没等我教第二课时,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去品读文本了。一直以来,学生对《红楼梦》都有畏难的情绪,觉得语言有些晦涩,很难读懂。所以,我带学生赏析人物的时候,也放慢了速度。让学生反复地读,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去品文嚼字,带着学生一点点地感受红学的魅力。在赏析到贾芸这个人物形象时,我联系《红楼梦》里其他描写他的章节,让学生了解到贾芸是《红楼梦》里少数几个比较正派的男人之一,他没有什么令人恶心的恶习,有一定的办事能力,喜欢上了丫头小红,捡到她的手帕后经过一番接触,两人渐渐陷入爱河,上演了一出和宝黛之恋同样纯美的爱情故事。而他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贾府败落后帮助过身陷困境的宝玉和凤姐等,让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随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和文本对话,从而达到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那么我们的教学也会做到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新课程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如下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注重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如此看来,文言文教学要有“文”有“言”。没有“言”,哪来的“文”?没有“言”的积累,弄不通文意,何来对“文”的理解与鉴赏?反之,没有对“文”的赏鉴,言也只不过是“故纸”一堆 。文言文教学
期刊
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题十分灵活,有时指定文中若干词,让考生作翻译;有时给出一个词的多种意义,让选择合适的一项,有时列出若干句子,让比较各句中共有的某一词,区分不同的意义;有时还考查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掌握情况等等。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类实词:①一词多义,②古今异义,③通假字,④偏义复词,⑤词类活用。  一、一词多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其本
期刊
不知是无情的命运铸就了田园诗,还是有情的田园诗需要诗人的不幸命运,众多的田园诗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令他们的人生坎坷而不平,而这些遭遇与磨难又让田园诗人们演绎了近乎相同的人生三部曲:一腔济时用世之志,却换来满腔怨恨与疲惫;在志向与现实、出仕与入仕中艰难地辗转,痛苦地选择;最终不愿委屈自己的崇高的品格而回归田园,与自然为伴。  提起田园诗我们不能不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这三位诗人在田园诗历史
期刊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健康高尚的审美心理,由此可见,美育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语文教材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
期刊
万事开头难,写作也不例外。一个漂亮的开头能紧紧地吸引住读者,同时更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从而使你的文章占尽先机。为了让同学们写好开头,我特总结了如下规律:  一、悬念式开头  设置悬念对于吸引读者非常奏效。比如有个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开头“这节晚自习我的心又咚咚地跳了起来。”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你只有仔细地看下文才能解开这个迷团,这样的开头就起到了吊人胃口的作用;又如一篇习作的开头这样写到“他独自走在
期刊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古代社会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两个时代。《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所生活的汉末建安年间应该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因此,最终刘兰芝只能被这个社会无情地吞噬,用柔弱的身躯控诉了社会的黑暗。  美丽温柔、勤劳善良、正直大方,集多种优点、美德于一身的刘兰芝为什么会被赶出家门?原因不外乎:①焦母有“恋子情节”,希望自己独占家中唯一的男丁——儿
期刊
新世纪的创新作文教学,要正本清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探索出一套崭新的作文理论,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为顺应作文教学对新观念的呼唤,我想从以下四方面谈谈作文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写作是人的生存方式  现在学生的写作是为考试而作,为高考而作,很难真正提起学生的兴趣,不管老师出什么题目,他们总是用一套现成的东西去应付,说的并不是他们想说的,表达的感受也不是他们内心真实感受。  写作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期刊
叠字亦即重言词,它是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叠字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诗词中有特殊的妙用,叠字的作用在于它有强烈的音乐美和形象美。音乐美指的是诗歌音调和谐,平仄协调,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形象美指它能摹声绘色,写景状物,抒情写意,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叠字能把人物的情感和景物的情态毫不遗漏地描绘出来,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一、情感缠绵悱恻,刻画婉转细腻。  因为叠字是叠音词,在语言的表达上,具
期刊
一、词语生动。  1.让学生从下面一段描写中找出用得好的字词并说说为什么。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那人(康大叔)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 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囔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
期刊
高三是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各科都在紧张的复习着,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同学们更喜欢把大块的时间用在其它科目的攻破上,我作为2012届文科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收获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刚进高三时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我所教的是两个文科平行班,当中有比较优秀的学生,对语文有较浓厚的兴趣,但这些是相对于兴趣而言的,对应试而言则有很大的能力欠缺,况且,文科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较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