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发展、资源禀赋认知与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r——基于575份农村居民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来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575份农村居民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的影响及其所关注的农村改革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稳定程度、农村非农化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的影响比较明显;受教育程度、宅基地退出、生态环境代价、非农发展方向等因素对农村居民选择城市发展的影响更突出;村庄资源禀赋认知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的影响不明显;农村居民极为重视农村社保改革、农地改革和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振兴事务,并认为现代农业才是农村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因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尊重农村居民选择,积极做好提升就业水平、人居环境整治、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深化农村社保改革等工作.
其他文献
土地是撤县设区后变化最大的要素之一,在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通过扮演农村土地市场与城市土地市场之间“独木桥”的角色获得了大量土地和资金,这对中国城镇化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2010—2017年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撤县设区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通过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显著增加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但该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考虑地区间的异质性后,撤县设区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对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基于2018—2019年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农户薪柴利用行为入户调查数据,通过分析并建立Logit二元选择模型探索劳动力女性化对自然保护区农户薪柴利用行为的影响。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劳动力女性化现象突出,农户薪柴利用行为对大熊猫生境存在干扰,并且存在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破坏森林群落结构问题。结果表明:劳动力女性化、劳动力素养、财富效应以及薪柴资源禀赋对农户薪柴利用行为有显著影响。基于实证结果,提出鼓励女性劳动力投入到生态产品经营与服务中,既使农户共享自然资源收益,又能够促进农户逐步退出薪柴利用领域;建立多
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结合甘肃省发展特点,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4个维度出发,运用熵权法对甘肃省黄河流域经济带2006—2018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观测年间甘肃省黄河流域经济带经济建设提质转型,文化建设全员参与,社会建设与时俱进,生态建设常抓不懈,但也存在经济增速下行,人才流失严重,社保压力增加,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研究认为,甘肃省应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文化事业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提升生
基于2011—2018年肇庆市制造业各行业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肇庆市在行业层面的制造业区位熵。结果显示,肇庆市传统制造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和金属制品等行业集聚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先进制造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集聚水平呈增长趋势。先以2011—2018年肇庆市制造业行业层面的区位熵计算结果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制造业区位熵越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再分别以肇庆市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共24个行业的区位熵计算结果为自变量,构建计量模型,结果
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试点和资源优势分布区,南方集体林区是林业市场化的典型区域,也是林业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林业市场化的深化对于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构建林业市场化分析框架,利用2000—2018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林业产值、林业投资、林产品贸易等相关数据,从林业要素市场化、生产市场化和产品市场化3个维度对林业市场化进行测度,并通过格兰杰检验及面板回归论证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市场化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采用地理位置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并进行验证。结果表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参与-反馈-响应”行动逻辑下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激发的情境优越性,即:在内源系统中,通过主体动员凝聚行动力量、产业融合重塑动能形态、村社理性深化价值认同,从而促进乡村整体的有机参与,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在乡村内部深入渗透的同时向外扩散,与外源系统进行双向反馈互动,依托政府引导、制度供给、资源链接的条件刺激,提升其作用的空间范围和系统层次,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发展。激活内生动力,应从增权赋能、整合资源要素、利益联结三方面入手,加强权利保障和制度建设,为落实乡村
通过数理推导建立了包含三次产业投资量和主要因素交互项的计量模型,采用差分GMM和门槛分析方法,对我国三次产业投资的产出效率和最优投资规模进行了具体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投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第一、二产业投资与产出呈倒“U”形关系,第三产业投资与产出为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和政府投资等变量对三次产业投资优化呈现出不同的作用;第二、三产业投资规模呈现一定程度的南北失衡,北方大多数省份投资还未达到最优投资规模区间。最后,提出加大第三产业投资规模、培养专业型人才、提升外资利用效率和促进区域投资
基于江西省1553份农民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和PSM模型实证检验“一村一大”对农民自营工商业的影响,并探讨参与“一村一大”的学历层次、学习模式和城乡工作地对自营工商业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参与“一村一大”对农民自营工商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参与“一村一大”学历层次越高,对农民自营工商业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第三,参与“一村一大”学习模式形成的社会网络越丰富,对农民自营工商业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第四,参与“一村一大”对农民选择城乡自营工商业具有正向影响,且对农民在农村自营工商业的影响更
基于2018年湖北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PSM和GPSM法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由PSM估计可得,土地转入比土地未流转更能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0.78个单位,水田转入和旱地转入分别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1.02和0.64个单位;土地转入能分别降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成本2.69和0.57个单位,且水田对不同类型作物生产成本的降低幅度最大;由GPSM估计可得,土地转入面积、水田转入面积和旱地转入面积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存在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即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的幅度要高于土地流转面积增
在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产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园区特色的重要性,对标对表国内先进园区,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通过高起点规划谋个性,擘画特色园区发展蓝图;审时度势辨优势,规划产业发展梯队;高处落子谋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实施高水平招商引资蓄足后劲;引培并举,夯实园区人才库;优化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推动人、产、城融合,提升园区高素质人口承载力等方式,推动园区构建起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塑造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