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明确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思路,全面推动课程内容的改革。本文主要对水土保持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内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水土保持课程;教学改革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生产第一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院水土保持专业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努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不断探索建设与管理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使其具有高职特点、专业特色和时代特征,明确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思路,全面推动课程内容的改革。
理论教学课程内容改革
在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本专业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人才质量为标准,积极探索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相对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初步构建了以公共基础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技术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四大教学模块为框架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理论教学方面,以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广泛性”,加快课程内容的改革。在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两大模块中,以“宽基础,重素质”为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点,增设了《大学语文》、《管理基础》、《CAD制图》和《数字化测量技术》等课程,删去了《工程力学》和《建筑结构》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并将二者合并为一门课。
专业技术课模块的建设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为准则,用动态的、发展的理念进行改革。课程改革依据整合、压缩、形成主干专业课的方法,增加专业课中现代科技知识的含量,注重教学内容与本专业现代科学技术的接轨,从总体上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如《水土保持原理》增加了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城市(镇)水土流失和生态工程体系建设等内容,删去了水土流失规律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等教学内容;《生态学》课程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增加了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水土流失规律、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效应及如何建设生态城市等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所学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水土保持工程》以坡面工程、沟壑工程和岸滩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学。总之,在理论教学时数相对减少的情况下,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加大选修课的开设空间。选修课模块所设课程的主要趋势是横向拓宽、纵向综合,设有《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书法、摄影、美术》、《水利工程管理》、《工程监理》、《节水保水灌溉技术》、《水利工程施工》、《地下水利用》和《生态农业》等课程。加设选修课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工作或与该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并可增强学生分析、解决生产一线所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学院聘请了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讲授实践性强的《水利工程施工》和《节水保水灌溉技术》二门课程。同时,密切结合校内施工技术实训场、农业节水灌溉实训场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将需要实地了解和实际操作训练的教学内容转入实训场现场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所需技能的对接,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全面提升了高职教育的水平。同时,在兼顾学生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改革
为实现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的教育模式,本专业加大了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革力度。学院建立了12个运行良好、相对稳定的校内实训场(室)和3个校外实训基地,确保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通过加大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基本构建了以“实训、实习、课内实践和顶岗实习”四大主体相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成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平台。
水土保持专业校内重点实训场(室)的建设
农业节水灌溉实训场学院于2006~2007年创建了多功能综合性教学实训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实训场,即山西省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总面积2.7hm2。该实训场具有实训实习、生产示范和科学研究的综合功能。该实训场不仅为学生了解现代农业节水灌溉的方法和技术、掌握灌溉设施的安装技能和节水灌溉新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科技兴农、科技兴水技术的“无缝”对接,也使学生认识到了水土资源保护、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为科教兴农、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保水保土技术以及生态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了其教学、生产、科研等方面的综合效能。
施工技术实训场施工技术实训场主要服务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城市水利、建筑工程、工程监理等专业,可进行钢筋工、模板工、电焊工、混凝土工、架子工和管道工等七个工种的实际操作训练。水保专业的学生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进行现场教学和集中一周混凝土工、砖瓦工的施工技能训练。在实训场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施工技能训练中得到了升华。该施工技术实训场2007年已被山西省建设厅确定为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鉴定站,可面向社会开展上述七个工种的培训和考核。
水保实训室水保实训室主要仪器设备有36XL光学显微镜50台、高倍显微镜1台,北方主要树种树木标本、城市园林绿化树木标本及沙生树木标本1600余份,可满足《森林植物》、《城市生态环境学》、《生态学》、《水保原理》和《水保概论》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训需要。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构造和结合树木标本辨识不同树种的典型特征,可加深学生对不同树种生态学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不同树种合理配置的能力,为山丘区、风沙区、城市(镇)、工矿区和开发建设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防护体系的建设,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及生态城市的建设奠定必要的生物技术基础。
土壤学实训室在学院建设农业节水灌溉实训场的同时,重建了土壤学实训室。目前,该实训室主要仪器设备有取土钻、土壤筛、水分快速测定仪、烘干箱、酸度计、磁力搅拌器和中国土壤实物标本等。在该实训室能够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处理,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墒情的鉴别和土壤水分的测定等实训项目,可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课程和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山西省水保所王家沟流域科教基地王家沟流域自20世纪50年代起已作为山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的科研基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建成了具有良好科研基础设施、高素质专业技术研究人员以及研究项目齐全的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基地。水土保持专业的顶岗实习与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科学试验的内容、方法和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参与部分科研项目的内容,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典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调查与生态建设规划综合实训基地文典沟流域位于闻喜县礼元镇境内的峨嵋岭前沿,总面积4.68平方公里。该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达4530吨/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有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通过在该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综合调查,可使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内容,并能运用水土流失现状调查资料分析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
浍河水库综合实训基地浍河水库位于临汾市曲沃县城东10公里处。浍河水库上有翼城小河口水库,下有侯马浍河二库、三库串联,控制流域面积共计1825.4平方公里。该水库1957年兴建,总库容7510立方米。2005年正式确立为我院教学实训基地。通过在浍河水库的综合实训,可重点使学生了解水库正常运行的基本知识和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本知识;掌握防止水库上游泥沙入库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技术;了解和掌握库岸、防止浪涛侵蚀库岸、阻止岸坡泥沙入库、美化岸坡景观以及合理利用水库沿岸水土资源的知识与技术;了解和掌握水库防护林体系的设计、配置和施工等技术。
课内实践水土保持专业课内综合练习和课程设计有水力学综合练习、水利工程制图综合练习、CAD绘图练习、工程水文课程设计、水保工程课程设计、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和水土保持生物措施课程设计等内容。通过上述技能训练,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顶岗实习2008届水保专业毕业顶岗实习计划已全部落实。从一切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一部分学生在将来有可能就业的水利水保部门进行顶岗实习;一部分学生在校方联系的水利水保工程施工基地进行实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水土保持科研所(站)等单位进行水土保持科研项目的观测与实施建设的顶岗实习。
通过对水土保持专业课程的改革,学生在校三年学习期间,实践教学学时占到教学总学时的44%,达到了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对课程的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作者简介:
王青兰(1960─),女,山西万荣人,硕士,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土保持专业带头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教学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研究。
关键词:高职;水土保持课程;教学改革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生产第一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院水土保持专业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努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不断探索建设与管理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使其具有高职特点、专业特色和时代特征,明确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思路,全面推动课程内容的改革。
理论教学课程内容改革
在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本专业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人才质量为标准,积极探索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相对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初步构建了以公共基础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技术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四大教学模块为框架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理论教学方面,以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广泛性”,加快课程内容的改革。在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两大模块中,以“宽基础,重素质”为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点,增设了《大学语文》、《管理基础》、《CAD制图》和《数字化测量技术》等课程,删去了《工程力学》和《建筑结构》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并将二者合并为一门课。
专业技术课模块的建设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为准则,用动态的、发展的理念进行改革。课程改革依据整合、压缩、形成主干专业课的方法,增加专业课中现代科技知识的含量,注重教学内容与本专业现代科学技术的接轨,从总体上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如《水土保持原理》增加了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城市(镇)水土流失和生态工程体系建设等内容,删去了水土流失规律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等教学内容;《生态学》课程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增加了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水土流失规律、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效应及如何建设生态城市等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所学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水土保持工程》以坡面工程、沟壑工程和岸滩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学。总之,在理论教学时数相对减少的情况下,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加大选修课的开设空间。选修课模块所设课程的主要趋势是横向拓宽、纵向综合,设有《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书法、摄影、美术》、《水利工程管理》、《工程监理》、《节水保水灌溉技术》、《水利工程施工》、《地下水利用》和《生态农业》等课程。加设选修课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工作或与该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并可增强学生分析、解决生产一线所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学院聘请了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讲授实践性强的《水利工程施工》和《节水保水灌溉技术》二门课程。同时,密切结合校内施工技术实训场、农业节水灌溉实训场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将需要实地了解和实际操作训练的教学内容转入实训场现场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所需技能的对接,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全面提升了高职教育的水平。同时,在兼顾学生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改革
为实现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的教育模式,本专业加大了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革力度。学院建立了12个运行良好、相对稳定的校内实训场(室)和3个校外实训基地,确保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通过加大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基本构建了以“实训、实习、课内实践和顶岗实习”四大主体相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成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平台。
水土保持专业校内重点实训场(室)的建设
农业节水灌溉实训场学院于2006~2007年创建了多功能综合性教学实训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实训场,即山西省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总面积2.7hm2。该实训场具有实训实习、生产示范和科学研究的综合功能。该实训场不仅为学生了解现代农业节水灌溉的方法和技术、掌握灌溉设施的安装技能和节水灌溉新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科技兴农、科技兴水技术的“无缝”对接,也使学生认识到了水土资源保护、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为科教兴农、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保水保土技术以及生态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了其教学、生产、科研等方面的综合效能。
施工技术实训场施工技术实训场主要服务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城市水利、建筑工程、工程监理等专业,可进行钢筋工、模板工、电焊工、混凝土工、架子工和管道工等七个工种的实际操作训练。水保专业的学生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进行现场教学和集中一周混凝土工、砖瓦工的施工技能训练。在实训场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施工技能训练中得到了升华。该施工技术实训场2007年已被山西省建设厅确定为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鉴定站,可面向社会开展上述七个工种的培训和考核。
水保实训室水保实训室主要仪器设备有36XL光学显微镜50台、高倍显微镜1台,北方主要树种树木标本、城市园林绿化树木标本及沙生树木标本1600余份,可满足《森林植物》、《城市生态环境学》、《生态学》、《水保原理》和《水保概论》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训需要。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构造和结合树木标本辨识不同树种的典型特征,可加深学生对不同树种生态学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不同树种合理配置的能力,为山丘区、风沙区、城市(镇)、工矿区和开发建设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防护体系的建设,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及生态城市的建设奠定必要的生物技术基础。
土壤学实训室在学院建设农业节水灌溉实训场的同时,重建了土壤学实训室。目前,该实训室主要仪器设备有取土钻、土壤筛、水分快速测定仪、烘干箱、酸度计、磁力搅拌器和中国土壤实物标本等。在该实训室能够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处理,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墒情的鉴别和土壤水分的测定等实训项目,可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课程和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山西省水保所王家沟流域科教基地王家沟流域自20世纪50年代起已作为山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的科研基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建成了具有良好科研基础设施、高素质专业技术研究人员以及研究项目齐全的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基地。水土保持专业的顶岗实习与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科学试验的内容、方法和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参与部分科研项目的内容,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典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调查与生态建设规划综合实训基地文典沟流域位于闻喜县礼元镇境内的峨嵋岭前沿,总面积4.68平方公里。该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达4530吨/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有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通过在该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综合调查,可使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内容,并能运用水土流失现状调查资料分析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
浍河水库综合实训基地浍河水库位于临汾市曲沃县城东10公里处。浍河水库上有翼城小河口水库,下有侯马浍河二库、三库串联,控制流域面积共计1825.4平方公里。该水库1957年兴建,总库容7510立方米。2005年正式确立为我院教学实训基地。通过在浍河水库的综合实训,可重点使学生了解水库正常运行的基本知识和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本知识;掌握防止水库上游泥沙入库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技术;了解和掌握库岸、防止浪涛侵蚀库岸、阻止岸坡泥沙入库、美化岸坡景观以及合理利用水库沿岸水土资源的知识与技术;了解和掌握水库防护林体系的设计、配置和施工等技术。
课内实践水土保持专业课内综合练习和课程设计有水力学综合练习、水利工程制图综合练习、CAD绘图练习、工程水文课程设计、水保工程课程设计、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和水土保持生物措施课程设计等内容。通过上述技能训练,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顶岗实习2008届水保专业毕业顶岗实习计划已全部落实。从一切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一部分学生在将来有可能就业的水利水保部门进行顶岗实习;一部分学生在校方联系的水利水保工程施工基地进行实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水土保持科研所(站)等单位进行水土保持科研项目的观测与实施建设的顶岗实习。
通过对水土保持专业课程的改革,学生在校三年学习期间,实践教学学时占到教学总学时的44%,达到了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对课程的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作者简介:
王青兰(1960─),女,山西万荣人,硕士,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土保持专业带头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教学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