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践教学是现代职业技能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地基基础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学实践性不足的问题,从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性探索入手,深入分析对策。
[关 键 词] 实践教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1-0130-02
地基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很重要的专业基础类课程,课程教学和未来职业技能应用都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但是现阶段地基基础课程实践应用性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地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探究了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地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地基基础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之后,在实际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实际课堂教学实践内容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教学思想较为陈旧
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从宏观分析,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但是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基础性知识理解不到位,这就导致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支持而影响实践应用。因此,过于偏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也会出现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忽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教学中,教师多为高学历毕业生,缺乏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实际的地基基础教学过程中片面倾向于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性内容在课程中的结合不充分。[1]
(二)课时有限,同时学时分配不均
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时有限,同时学时分配不合理,这也是存在于地基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地基基础课程本身就属于涉及面较为广泛的学科,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安排中,课程学时往往非常有限,对于完整系统的课程内容教学难度较大。但是为了实现学生良好深厚的学科基础的建立,教师通常会选择增加力学原理内容学习,对于工程实践内容安排偏少。由此就会形成理论性强但是实践性较弱的问题。[2]
(三)教材内容落后于行业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类相关的新时代建筑设计结构类型不断涌现,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新型技术和工艺方法以及建筑材料应用日益广泛,建筑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尤其是地基基础课程教材内容却没有及时地得到更新和进步。这种课程教材内容落后于行业发展的现象极为广泛,具体表现如:教材列举案例陈旧,实践地基基础工程中已经广泛应用的施工方法没有在教材中得到强调,部分教材内容虽然不断改版,但是引用的工程规范和施工标准没有及时更新,会给未来理论应用带来困扰。
(四)实践环节课模式固定
实践环节课是课程实践过程中为了弥补部分地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缺失,而特意有针对性进行的课程设置。对于地基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各个高校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采取开设地基基础课程的设计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课程内容应用能力。对于课程实践的内容设计、题目拟定、计算部分要求和基础资料内容都按照教学大纲思路完成,然后交由学生来完成课程题目设计,由于各个高校的课程题目安排差异较小,很多的课程参考设计已经出现了相关参考资料,辅助材料的逐渐丰富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减弱,学生对于参考书中具有明显指导意义的设计思想和整体思路不求甚解,仅仅追求快速地完成课程作业内容,套用固定计算模式,无法达到理论的完整理解和实践的应用效。[3]
(五)学生动手积极性不足
地基基础课程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目前,大部分的地基基础课程实验时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实验环节,通过合作达到对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最终协调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这一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于每个学生在整个的学习实验过程中,眼光和关注点会仅仅局限于实验的具体操作环节,对于宏观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思考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无法很好地达到实验目的。[4]
二、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分配学时
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集中在建筑和高级施工工程人才。结合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对教材中的具体工程设计施工内容进行合理分析,区别对待:对部分基础设计和施工工程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理论知识予以合理保留,对于部分实际工程中已经利用较少或者已经淘汰的理论知识进行压缩和删减,对于应用较为广泛的理论基础设计和理论应用类内容适当增加学习课时。通过此类方法可以有效地丰富地基基础课程的应用实践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课程实践目的。
(二)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实际的地基基础教学中提高课程内容讲解的生动性和灵活性,易于理解,增加课本教材没有的实践性内容。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施工一线进行工程实践体验,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程理论的实践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让教师收集到大量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工程图片和工程设计视频。教师在地基基础课程讲解过程中也可以灵活地增加很多工程现象、工程施工设计图片、施工具体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强化学生对于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三)改进实验组织方法
对实验组织方法进行合理改进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传统的实验小组分工学习的方法进行调整,实验单人环节操作改为每人主导完成一组数据测量,让学生把在实验中形成的个人测量数据和小组平均数据进行整体比对,从而总结出自己的实验结果存在的偏差和操作问题。通过独立的实验环节的完成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目的和具体原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教学目的有更准确的把握。
(四)完善实践环节课的设置模式
完善实践环节课的设置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课程设计大纲中内容应该与实践紧密结合,所有的信息和理论数据来源应该贴近工程应用实际。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级的学生应该安排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的任务设计大纲。在具体的实践作业设计中,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设计,对于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目的核心思想应该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最终应该达到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与施工生产实习相结合
在高校地基基础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增加学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课程体验和学习参观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此类实践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地基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够保证地基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提高学生的施工实习效率。
总之,地基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很重要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地基基础课程,无论是理论学习内容,还是工程案例分析内容,都离不开工程的实践应用,所以,应该强化地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从总体上提高地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理论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关于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34-36.
[2]刘少东,薛凯喜,郑鑫,等.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3):78-82.
[3]高笑娟,李跃辉.《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123.
[4]高笑娟,马保卿.提高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6):54-57.
[关 键 词] 实践教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1-0130-02
地基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很重要的专业基础类课程,课程教学和未来职业技能应用都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但是现阶段地基基础课程实践应用性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地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探究了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地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地基基础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之后,在实际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实际课堂教学实践内容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教学思想较为陈旧
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从宏观分析,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但是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基础性知识理解不到位,这就导致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支持而影响实践应用。因此,过于偏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也会出现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忽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教学中,教师多为高学历毕业生,缺乏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实际的地基基础教学过程中片面倾向于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性内容在课程中的结合不充分。[1]
(二)课时有限,同时学时分配不均
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时有限,同时学时分配不合理,这也是存在于地基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地基基础课程本身就属于涉及面较为广泛的学科,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安排中,课程学时往往非常有限,对于完整系统的课程内容教学难度较大。但是为了实现学生良好深厚的学科基础的建立,教师通常会选择增加力学原理内容学习,对于工程实践内容安排偏少。由此就会形成理论性强但是实践性较弱的问题。[2]
(三)教材内容落后于行业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类相关的新时代建筑设计结构类型不断涌现,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新型技术和工艺方法以及建筑材料应用日益广泛,建筑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尤其是地基基础课程教材内容却没有及时地得到更新和进步。这种课程教材内容落后于行业发展的现象极为广泛,具体表现如:教材列举案例陈旧,实践地基基础工程中已经广泛应用的施工方法没有在教材中得到强调,部分教材内容虽然不断改版,但是引用的工程规范和施工标准没有及时更新,会给未来理论应用带来困扰。
(四)实践环节课模式固定
实践环节课是课程实践过程中为了弥补部分地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缺失,而特意有针对性进行的课程设置。对于地基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各个高校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采取开设地基基础课程的设计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课程内容应用能力。对于课程实践的内容设计、题目拟定、计算部分要求和基础资料内容都按照教学大纲思路完成,然后交由学生来完成课程题目设计,由于各个高校的课程题目安排差异较小,很多的课程参考设计已经出现了相关参考资料,辅助材料的逐渐丰富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减弱,学生对于参考书中具有明显指导意义的设计思想和整体思路不求甚解,仅仅追求快速地完成课程作业内容,套用固定计算模式,无法达到理论的完整理解和实践的应用效。[3]
(五)学生动手积极性不足
地基基础课程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目前,大部分的地基基础课程实验时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实验环节,通过合作达到对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最终协调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这一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于每个学生在整个的学习实验过程中,眼光和关注点会仅仅局限于实验的具体操作环节,对于宏观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思考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无法很好地达到实验目的。[4]
二、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分配学时
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集中在建筑和高级施工工程人才。结合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对教材中的具体工程设计施工内容进行合理分析,区别对待:对部分基础设计和施工工程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理论知识予以合理保留,对于部分实际工程中已经利用较少或者已经淘汰的理论知识进行压缩和删减,对于应用较为广泛的理论基础设计和理论应用类内容适当增加学习课时。通过此类方法可以有效地丰富地基基础课程的应用实践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课程实践目的。
(二)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实际的地基基础教学中提高课程内容讲解的生动性和灵活性,易于理解,增加课本教材没有的实践性内容。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施工一线进行工程实践体验,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程理论的实践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让教师收集到大量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工程图片和工程设计视频。教师在地基基础课程讲解过程中也可以灵活地增加很多工程现象、工程施工设计图片、施工具体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强化学生对于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三)改进实验组织方法
对实验组织方法进行合理改进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传统的实验小组分工学习的方法进行调整,实验单人环节操作改为每人主导完成一组数据测量,让学生把在实验中形成的个人测量数据和小组平均数据进行整体比对,从而总结出自己的实验结果存在的偏差和操作问题。通过独立的实验环节的完成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目的和具体原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教学目的有更准确的把握。
(四)完善实践环节课的设置模式
完善实践环节课的设置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课程设计大纲中内容应该与实践紧密结合,所有的信息和理论数据来源应该贴近工程应用实际。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级的学生应该安排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的任务设计大纲。在具体的实践作业设计中,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设计,对于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目的核心思想应该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最终应该达到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与施工生产实习相结合
在高校地基基础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增加学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课程体验和学习参观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此类实践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地基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够保证地基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提高学生的施工实习效率。
总之,地基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很重要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地基基础课程,无论是理论学习内容,还是工程案例分析内容,都离不开工程的实践应用,所以,应该强化地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从总体上提高地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理论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关于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34-36.
[2]刘少东,薛凯喜,郑鑫,等.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3):78-82.
[3]高笑娟,李跃辉.《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123.
[4]高笑娟,马保卿.提高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6):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