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在这里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597986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你一定看过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吧!当你见到那么多拥有传奇故事的文物,是不是也想成为一名国宝守护人,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机会来了,现在这里就有三件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国宝,它们有着动听感人、荡气回肠的前世故事。现在,请允许我作为我们的001号讲解员,邀请你来一起守护我们的“国家宝藏”!
  老将也有雄心在——乌杨石阙
  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先映入你眼帘的一定是这对乌杨石阙,因为它们就矗立在博物馆大厅中间,使整个大厅充满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请不要怀疑你的眼睛,它们可是如假包换的‘老古董”,而且是现今全国范围内最高大、保存最完整的汉阙。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的评选中,乌杨石阙以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
  在古代,巍峨高大的阙通常建在都城、宫殿、陵墓、寺庙等建筑的前方,而且左右成对,”象征着建筑的不凡“身份'有的阙还可以供人登高望远。北宋大文豪苏轼在千古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就曾问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对石阙出土于重庆市忠县乌杨镇,所以被称作“乌杨石阙”。相传它们的主人就是东汉末年的巴郡太守——严颜。
  如果你读过《三国演义》那么一定知道张飞义释严颜的故事。严颜在中计被张~飞俘虏后,宁死不屈,这位有着巴人风骨的老将义正辞严地说:“我们这里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张飞佩服严颜的英雄气概,亲自为他解开绳索,两人就这样成了好朋友,起追随刘备征战沙场。
  一脚踢出来的国宝——偏将军印章
  在你的印象里,国宝都是从哪里来的?有从地里挖出来的,有皇宫里留下来的,还有从祖辈那里传下来的。可是这被一脚踢出来的国宝,你见过吗?
  这件文物高2厘米,长2.4厘米,含金量96%,绝对是货真价实、金光灿灿的宝贝。1982年,一位市民在嘉陵江边散步时,偶然捡到了这枚印章,后来就把它捐给了博物馆。这枚印章上方的乌龟雕刻得惟妙惟肖、憨厚可爱,底部篆刻有“偏将军印章”五个字。偏将军是将军的辅佐,不过你可别小看了这位偏将军。据专家推测,这枚印章的主人很可能就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蜀汉大将——赵云。
  内藏玄机的灯具——唐邛窑绿釉省油灯
   “这个家伙可不是省油的灯!”这句话你是不是听着耳熟?今天,人们一般用“不是省油的灯”来形容一个人花招儿很多,不好對付。可是你知道吗,我们中国还真有“省油灯”这种神奇的灯具呢!
  省油灯是邛(qióng)窑最有代表性的器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乍看之下,省油灯中规中矩的造型似乎与普通油灯没什么两样,实际上却内藏玄机。原来,省油灯采用夹层工艺制成,分上下两层,灯壁上有一个小孔,使用前往孔里注入冷水。这样,灯在燃烧时,冷水就能起到降低温度、延缓油量蒸发的作用。南宋大文豪陆游曾经在书里写道:“看书用灯,千万不要用铜灯,瓷灯才最省油。西南地区有一种带夹层的灯,把水灌到夹层里,点起来能省近一半的油。”可见省油灯曾经陪伴无数家境贫寒的学子用功苦读,夜夜奋战。
其他文献
“很多”是多少呢?  据说明代的第一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一天要看四五百道奏章,比小学生六年要学的语文课的篇目还要多,这也太累了吧!  后来的皇帝就好多了,他们办公有了固定的程序,并且会在不同的场所召集不同的官员,在官员的协助下处理政务。明代的皇帝是怎样工作的?  明代皇帝的主要工作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朝会的形式处理日常政务;二是通过召见的方式,与大臣商讨国家大事。  万历五年(1577)到七年,徐
期刊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大家多少都听说过一些吧?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想要在与各国的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派郑和组织起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  郑和的船队声势浩大,船只按用途分为宝船、马船、粮船、座船和战船五类。其中最大的船叫宝船,负责运输珍贵货物。一艘宝船有100多米长,非常庞大,能适应海上多变的环境,进行安全的长途航行。据记载,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比国外领先了一两百年呢。船队中的宝船通常有好几十艘
期刊
鹰形陶鼎  同学们,谢谢你来看我!让我猜猜你有多大了。6岁还是9岁?不对?那我还是别猜了。我可把握不好你们人类的年龄。  你问我多大了?那我可太自豪了,我至少有6000岁啦!你问我为什么来到人世间,为什么走进博物馆?听我慢慢告诉你。  我们苍鹰在数百万年前就是天空之王,高高地飞翔在万米的高空。我们可不仅仅是在兜风,也是在捕捉猎物。别看我们飞得这么高,地面上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期刊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学数学?  在古代中国,数学最重要的作用是演算历法,制作历书。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历书能够指导人们的耕种节奏,对国家、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来中国的历法是用中国的算术方法演算出来的,主要依据的是“天圆地方”的思想,结果就有错误。康熙时期有两位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他们用西方数学方法算出来的历法结合了“地圆说”,所以推算出来的历法更准确。康熙皇帝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决定采用他们
期刊
我们都知道,现代人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要经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认真学习才行。那么,古代住在紫禁城里的人也需要学习吗?他们是怎样学习的?让我们以明代皇室为例来了解一下吧。皇帝长大了,还需要学习吗?  没错,皇帝即使成年了,也得“活到老、学到老”,和我们现在是一样的!明代的成年皇帝主要通过“经筵”和“日讲”两种方式来接受“继续教育”。  经筵,是汉代以后帝王用来讨论儒家经典和治国得失的“继续
期刊
出入紫禁城需要通行证吗?  当你去故宫游玩的时候,一定会发现那里有许多道门。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这些门当年都由专门的侍卫把守,每天晚上各处的侍卫都要把门锁好。  紫禁城分为外廷与内廷。外廷也叫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仪式的重要场所。在紫禁城里,以乾清门为界,往南代表“国”,往北代表“家”。  外廷有一个官职名叫“司钥长”,他的工作就是统一管理所有外廷大门的钥匙。每天晚上各处
期刊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元日》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过年。过年可以与亲人团聚,有美食吃、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同学们都喜爱这个节日。那你知道住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和他的家人是怎样过年的吗?  古代的“
期刊
建造紫禁城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第一件事当然是设计和规划啦。  紫禁城由蒯(kuǎi)祥主持建造,设计理念遵循了以下16字原则: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文东武西。意思是说——  中轴对称: 紫禁城中的重要建筑都放在最中间,位于重要建筑左右两侧的建筑是对称的。  左祖右社: 紫禁城的东侧是太庙——祭祀皇室祖先的地方,西侧是社稷坛——祭祀江山社稷的地方。  前朝后寝、文东武西: 在紫禁城里面,
期刊
拥有很多“第一”的城市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定居的生活。随着文明的发展,城市逐步出现了,从早先用来防御敌人、举办祭祀仪式的地方,到工商业催生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类花费了数千年的时光。工业革命后,城市出现的速度大大加快,短短数百年,城市——这一现代文明的象征,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世界各地。  在中国,有这么一座城市,它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长江入海口的北岸。它很年轻,在近代才悄无声息
期刊
利玛窦为何来中国?  158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以传教士的身份抵达澳门,开始了他在中国近30年的传教生涯。为了向中国人证明欧洲也是文明之地,而非盛产商人和海盗的蛮夷之邦,利玛窦一方面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通过馈赠礼物等方式,积极向中国“上层人士”介绍欧洲先进的物质文明。机械钟表就是当时很受中国达官贵人喜爱的礼物之一。万历皇帝喜欢什么礼物?  为尽快融入中国“上层社会”,利玛窦以儒生的身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