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防治水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12345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行了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不同用量与常用药剂三唑磷、毒死蜱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效果比三唑磷、毒死蜱效果好,且在稻纵卷叶螟虫龄不整齐情况下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稻纵卷叶螟;防效
  中图分类号S481.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099-02
  
  2008年6~7月,泥江口镇农技站和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及来源
  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40%毒死蜱乳油(LS97678),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场购买;20%三唑磷乳油(LS94688),湖南天宇化工公司金雁化工厂生产,市场购买。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赫山区农科所,试验地面积0.22hm2,稻田土质良好,为红黄泥轻粘壤,肥力均匀,排灌畅通,精耕精作。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9%,pH值6.7。供试水稻品种为株两优08,3月15日播种,4月16日移栽,密度为17.3cm×21.8cm。施碳铵750kg/hm2作基肥,施尿素75kg/hm2、钾肥45kg/hm2作追肥。禾苗长势较好。其他管理与大面积生产基本一致。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900 mL/hm2(A)、1 050mL/hm2(B)、1 200mL/hm2(C);40%毒死蜱乳油600mL/hm2(D);20%三唑磷乳油1 800mL/hm2(E)和空白对照(CK)。重复4次,共24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35m2。施药时用薄膜阻隔,以防药剂相互干扰。
  1.4药效调查
  施药后3d、7d调查杀虫效果,采用5点取样法,每小区调查25蔸,计数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表1)。稻纵卷叶螟危害定局后,进行定案调查(药后15d),每小区调查100蔸,统计卷叶数,计算卷叶率和防治效果。
  
  1.5施药时期、次数和方法
  于6月27日第3代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1次。采用HD-400型手动压缩喷雾器喷雾,喷药液750 kg/hm2,均匀喷布于水稻植株上。施药时,用塑料薄膜遮隔邻近小区,以防药剂相互干扰;施药时田间灌3cm左右浅水层,保持7d不排放,让其自然落干后再按常规进行排灌。
  1.6气象情况
  施药当日为阴天,气温29.8°C。药后7d日平均气温31.3°C,日平均最高气温35.3°C,日平均最低气温27.9°C,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7.9%,药后第2d下小雨,降雨量为3.9mm。
  
  2结果与评价
  
  2.1试验结果
  施药后3d调查,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900mL/hm2、1 050mL/hm2、1 200mL/hm2防治稻纵卷叶螟,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分别为64.9%、76.8%、79.6%;药后7d调查,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分别为77.7%、79.0%、82.3%。药后15d,保苗效果分别为80.0%、82.7%、83.9%;经新复极差检验,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1 050mL/hm2、1 200mL/hm2防治效果与900mL/hm2差异显著。
  2.2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均比本地常用药剂三唑磷、毒死蜱效果好,且在稻纵卷叶螟虫龄不整齐情况下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益阳市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极不整齐,施药时,稻纵卷叶螟1龄占50%,2龄占30%,3龄以上占20%,加上还有33万粒/hm2卵没有孵化,在药后几天内孵化,这对防治效果有一定影响。用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建议施药时期: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量:25%毒死蜱·三唑磷乳油1 050~1 200mL/hm2;施药方法:采用喷雾法,喷药液750kg/hm2,均匀喷布于水稻植株上。施药时田中灌水3~5cm,以不淹没稻苗心叶为准,保持7d不排放,让其自然落干,以后按常规管理。
  
  3参考文献
  [1] 徐齐云,罗建军,胡美英.30%毒死蜱微乳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6(9):73.
  [2] 夏继忠,左仁勇,胡东波,等.丰山丰灯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21,123.
  [3] 徐德进,金旻琦,顾中言,等.毒死蜱在水稻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概述[J].现代农药,2007(2):6-9,21.
  [4] 朱文达,郭嗣斌,涂爱萍,等.48%毒死蜱乳油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1):56-58.
其他文献
摘要Ⅱ优恩22是湖北省恩施州农科院用自育恢复系恩恢22与不育系Ⅱ-32A配组育成的迟熟中籼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稻瘟病等特点。介绍了II优恩22的高产制种技术,以期指导II优恩22高产制种工作。  关键词杂交中籼;II优恩22;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82-01    Ⅱ优恩22是湖北省恩施州农科院用自育恢复系恩恢22
摘要分析了Bt基因棉后期病虫害发生特点,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转Bt基因棉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转Bt基因抗虫棉;后期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162-02    大丰市地处江苏北部沿海中部,是我国主要棉产区,常年种植4万公顷以上,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大暴发,造成棉花连年减产。为了扼制致灾
摘要介绍了浚单20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选种、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去雄与人工授粉等内容,以期为浚单20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浚单20;特征特性;合理密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204-01    浚单20系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母本为
摘要总结了稻麦连作田水稻生理性青枯病的症状表现及在淮安市的发生状况;从土地、栽培措施、品种特性、天气变化和植株根系生长、养分均衡、水分运转、抗逆性等方面分析了青枯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水稻青枯病;发病原因;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22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8-0201-01    水稻青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江苏稻麦
摘要设5个试验点,以遵椒2号地方常规品种作对照,对6个干鲜两用辣椒杂交品种开展了区域田间试验,并对参试品种的性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有5个品种比对照种增产14.96%~31.02%,增幅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有1个品种比对照种减产4.62%,减幅差异水平不显著。  关键词辣椒;杂交品种;性状;产量;贵州省;2008年  中图分类号 S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
摘要 按时令顺序着重介绍了石榴园秋季管理的技术措施,并从实践出发,提出了秋季各个月份的技术管理要点,以期为果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石榴园;秋季;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5.4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46-01    石榴园的秋季管理主要指果实成熟期的管理。9月下旬至12月为果实成熟期及成熟后期,此时的管理重点是防后期裂果、除袋、促进果实着色、
摘要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适时插种与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采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高山地区茭白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对高海拔地区的茭白种植农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茭白;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5.204 .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9-0130-01    茭白是一种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水生蔬菜,其肉质茎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人
摘要阐述了丰县苹果产业的优势、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丰县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产业;优势;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丰县  中图分类号F30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163-02    1丰县苹果产业的优势  一是自然资源优势。徐州市与苏南比较,日照时数多,年总辐射量大,春季光照充足,有利于果树稳健生产,适
摘要通过2007~2008年2年的张杂谷3号杂交谷子品种引进栽培试验,总结了该品种在宽城县栽培的性状表现及其产量表现,并提出了在该地对品种育成地栽培技术进行加大行距、增加密度等适应性改进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谷子;张杂谷3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河北宽城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210-01    张杂谷3号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采
摘要介绍了如皋市2007年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的区域、主要作法和取得的成效,以加速推动如皋市秸秆还田步伐,利于土壤持续利用。  关键词秸秆还田;有机质;实施效果;江苏如皋  中图分类号S1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95-01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燃料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剩余秸秆逐年增多,秸秆焚烧现象日趋严重,不仅浪费了大量有机肥资源,而且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