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环境卫生情况分析和建议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b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和静县第五小学
  【摘要】学生的环境卫生习惯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卫生习惯状况是制定健康卫生教育对策的主要依据。文章依据对新疆和静县某小学学生环境卫生习惯的了解和分析,为农村学校进行环境卫生知识教育、习惯培养等提供参考,以期找出农村孩子环境衛生教育的最佳对策,为农村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安全、良性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农村学校;环境卫生教育;原因;建议
  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检测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改善学习环境、卫生环境和教学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及管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将德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环境卫生工作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环境卫生依附于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农村学校的条件较差,学生的基本素质不高,加强对学生环境卫生习惯的培养,更是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一、农村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现状
  我校当前师生共1200余人,地处乡镇商业街道,临街道、农贸市场和步行街,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现在农村学校以教育均衡化、标准化配备为主,以教学质量为主,以维护稳定为重点,以致忽视了学校的环境卫生管理,虽然有比较完备的环境卫生制度,从学校到专职负责、班级等,但普遍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职责权限不明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使得相关工作经常不如人意,环境卫生工作保持性差,因而学校不得不突击检查环境卫生,限时大扫除等。
  二、困扰我校环境卫生教育的原因
  (一)农村大环境、家庭小环境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负面影响
  我镇共三个社区、七个村组,学校南校门在商业街中段,学生放学所走的东校门面临步行街(也是农贸市场),所处街道无环境卫生设施(截稿前,我校商业街安放了垃圾箱),早晨有人打扫,不洒水,只是对街面垃圾进行清扫,人行道被占道或车辆乱停乱放,致使街道难以改变脏乱差的形象;街道下水道没有使用,住户、商贩排放的污水随意泼到路面(冬季路面结冰,存在安全隐患),垃圾随意堆放于道边路侧。我镇七个村组中的五个村组都存在沿路堆放农家肥、柴草、砂石、砖木等情况,道路无人维护清扫。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早习以为常,因而他们的环境卫生习惯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农村家长多从事粗重的农业活动,春种秋收,早出晚归,劳动强度较大,无暇顾及个人卫生,对子女的管理教育也不多,更不用说培养他们的环境卫生习惯了。父母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造成孩子对个人卫生的不重视,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二)学校环境卫生工作人员、设备设施不足
  1.学校医疗保健人员不足
  学校缺乏医疗环境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不能及时检测,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地方病等不能及时处置。每年秋冬季,学生水痘的发病率非常高,各班级都会出现,因而请假学生也相应增多。比如我带的班级中,2016年秋冬季发现水痘后,很快就有5名学生出现水痘,为避免传染,学生请假短则三日,多则一周。医疗保健人员的不足使得环境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校环境卫生配套设施不足,导致环境卫生工作难度增大
  当前,我校有公用厕所一间,按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要求,学校卫生间严重不足,设计不合理,冲厕用水接入村水塔,每日只有三次供水,所以冲厕用水无法得到保证,造成厕所卫生差,气味大。厕所没有下水道等排污管道,所用蓄粪池容量小,只能雇用粪车拉运。
  我校配有三个标准垃圾箱,由镇相关部门负责清运,分设在厕所两边各一个,教学楼边一处,校内无垃圾桶,楼道内无垃圾桶,运动场所及绿地、道边、庭阁等也无垃圾桶,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垃圾无处可丢,使得学校环境卫生保持工作难度加大,学生随意丢弃垃圾等现象屡禁不止。
  (三)邻近商铺、摊点等对学校环境卫生教育的困扰
  学校周边都是商铺,精明的经营户迎合农村孩子的特点,多卖些麻辣条、小包装食品、低价的饮料、形形色色的小玩具,以及现煮现卖的香肠、蟹棒等麻辣烫,自制的糖葫芦等。
  由于缺少职能部门的管理和监督(镇上没有食药监局等职能部门,县上职能部门下来检查时,这些商户早已关门走人),这些“三无”食品以及各种包装袋、纸给学校环境卫生造成很大的困扰。我们经常能看到校园周边有垃圾袋、包装纸袋、塑料瓶、食物残渣、碎屑等随意散落,有学生将之带入学校,造成了校园班级卫生环境很差。
  (四)学生环境卫生习惯教育和培养的缺位
  散落在校园内、楼道、绿地、操场上的塑料袋、纸张、瓜子皮、饮料包装盒,墙壁上、石凳上、地面上黏着的口香糖,白墙上的手印、鞋印、足球篮球印和便池中的污物、尿渍等,这些现象反映了一些学生环境卫生习惯教育和培养缺位,特别是集体观念、公共环境卫生意识教育的缺位。他们没有考虑周围其他人的感受,认为只要自己方便就可以。这些情况说到底就是没有社会责任心、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因而,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环境卫生的教育均存在不足或缺失。
  以上种种,造成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状况、学生卫生健康习惯堪忧,成为学校难以有效管理的难题。
  三、建议
  首先,乡镇、村组相关部门应履行职责,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到实处。
  其次,学校应配备相关环境卫生保健人员及环境卫生保健设备,职责到人,权责分明。
  再次,相关部门应组织人员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最后,学校应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环境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其中,培养学生的环境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因为班主任作为班级组织者和管理者,其工作的核心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情怀。
  习惯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精神系统中所存放的德育资本。习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地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
  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在实践中培养,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小学阶段正是这个教育的关键期。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农村小学班主任,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其他文献
【摘要】湖南吉利职院作为一所较为年轻的学校,自建校以来,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实施与“三好”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一直将劳动教育作为践行湖南吉利职院“三好”教育理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新时代下,为更好地贯彻“三好”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分别体现在日常生活管理与教学管理中,也体现在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的创新中。  【关键词】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脱离劳动,没有劳
【摘要】随着深化课改的深入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真正落到实处。文章以“初识枚举算法”的教学活动为例,从找准核心素养、搭建学习支架和设计学习活动三方面阐述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发展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验学习;信息技术  随着深化课改的深入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了幼儿“数学认知”的三大目标,提高了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为幼儿数学教育提供了可参考的标准和方法。然而,部分幼儿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和经验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数学教学手法较为传统,不敢让幼儿充分参与到互动游戏之中,使得幼儿的数学思维受到局限,降低了幼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有必要充分认识当前幼儿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此进
【摘要】如何巧妙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对案例教学法运用于中职旅游管理教学的意义展开了简单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诸多应对措施,以切实促进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旅游管理教学;学习兴趣;意义;应对措施  毫无疑问,旅游管理属于一个综合性特别强的专业,其牵涉的范围特别广,比方说旅游学、心理
【摘 要】校园景观环境与学校的形象、品牌、荣誉和质量密切相关,建设一个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充满活力和文化气息的现代高校校园,必须了解校园景观的特征。校园景观是校园人文精神的物质载体,能够体现大学自身的精神风貌与特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园景观的管理分析和建议,以期对现代高校校园景现的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 人文景观
【摘要】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文章以管理沟通课程为例,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并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探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设计。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设计;管理沟通课程一、引言  大学课堂目前仍然是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效果很大
【摘要】区域整理是幼儿对操作材料及所使用过的区域环境进行摆放、打扫的活动。幼儿通过区域整理可以进一步萌发自主整理意识、提高劳动技能,体验喜悦,增加自尊感、胜任感,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然而,在幼儿区域游戏结束后我们经常会看到材料凌乱、区域卫生不到位、幼儿忘记收拾整理等情况,对于以上情况,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组织呢?本文就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后整理材料的组织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区域整理;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文章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为例,探索和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实力和质量,促进高等院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实践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国家的高等院校之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各
贵州大学  【摘要】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目前仍存在审计教材不适用,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教师综合素质不足等诸多制约教学方法实施效果的问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提出改革和创新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措施,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缩小学生审计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
【摘要】高校寝室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寝室“家文化”在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仅仅就育人环境氛围的塑造而言,大学生寝室文化体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体系建设,要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背景下,积极营造独具特色的西南科技大学理工院校学生需求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家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育人体系;高校寝室  据本课题组抽样调查数据:72%的大学生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