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在高考当中属于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内容,既有客观选择题,又有主观表述题,而以主观题为主。主观题型主要表现在修辞同阅读鉴赏以及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在现代文阅读中,学生在作答时,总会有很简单的题却拿不到分的苦恼,其实主要原因在于答题时缺少思路及规范。笔者就谈一谈这种题型的答法。
一、现代文阅读中与修辞有关的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1、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该段文字。
2、这段文字好在哪里?
3、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特色。
4、这段文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二、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概念
1、基本特性:准确、鲜明、 生动、形象……
2、语言风格:平实、华丽、含蓄、辛辣、幽默……
3、修辞:基本八种,还有几种常见的,如双关、层递、引用等。
4、人物个性化语言。
三、常见修辞的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层递:突出特点。
四、答题思路
1、指出所用的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在把握这种手法的前提下分析其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及效果。
如:例一2007年安徽题《乡村的风》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友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6分)
答案:
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要举出原句如“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并指出所用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再进行赏析,指出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的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
2、贴近原文,分析修辞的作用,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刻画了什么内容(人、物、景);
(2)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的或所描写物的;
(3)在形式上的作用。
如: 例二2007年福建题《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案:
(1)用了比喻(指出修辞)。
(2)把母亲耗尽生活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显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联系比喻的修辞作用,突出喻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深深感激(表达的情感)。
解析:依据句中“像”一词,根据比喻修辞的特点可找到本、喻体,判断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分析表达效果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分析突出“母亲”这一形象的意义,二是抓住“却”一词,分析出我对母亲的情感,母亲为子女的一生幸福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如:例三2006年江西《秋光里的黄金树》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他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模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到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等待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第一段加以赏析。(6分)
答案:
(1)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指出修辞,1分)。
(2)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写的内容,2分)。
(3)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表达的感情,2分)。
(4)为文意的转折做铺垫。(从形式上看作用,1分)
3、指出局部所具有的比喻义、双关义、引申义、象征义、叠词等有表现力的词语,指出所描写景物、事物的角度,如形、声、色等。
如:例四2007年浙江《泰山之思》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憧憧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道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的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5分)
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答案:
(1)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指出修辞),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写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表达的感情)。
(2)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用词特点)。
解析:几个“只有”组成一组排比句,雾中楼台和泰山雾形成对比,“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属于夸张,叠字的使用就更明显了。解答此题必须逐一分析每个句子,结合句子的表述特点和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思想感情作出全面的概括。
如:例五2007年江苏《麦天》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答案:
(1)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1分);
(2)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描写角度2分);
(3)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修辞手法及效果,1分)。
说明:意思对即可。第一点,如果直接用代表性的事物,如收割机、麦茬等,亦可;第二点,直接用色彩、声音等来表现视觉、听觉亦可;第三点,强调用比拟(拟人、拟物都可以),“吼个不停”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作者通联: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
一、现代文阅读中与修辞有关的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1、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该段文字。
2、这段文字好在哪里?
3、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特色。
4、这段文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二、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概念
1、基本特性:准确、鲜明、 生动、形象……
2、语言风格:平实、华丽、含蓄、辛辣、幽默……
3、修辞:基本八种,还有几种常见的,如双关、层递、引用等。
4、人物个性化语言。
三、常见修辞的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层递:突出特点。
四、答题思路
1、指出所用的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在把握这种手法的前提下分析其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及效果。
如:例一2007年安徽题《乡村的风》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友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6分)
答案:
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要举出原句如“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并指出所用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再进行赏析,指出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的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
2、贴近原文,分析修辞的作用,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刻画了什么内容(人、物、景);
(2)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的或所描写物的;
(3)在形式上的作用。
如: 例二2007年福建题《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案:
(1)用了比喻(指出修辞)。
(2)把母亲耗尽生活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显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联系比喻的修辞作用,突出喻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深深感激(表达的情感)。
解析:依据句中“像”一词,根据比喻修辞的特点可找到本、喻体,判断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分析表达效果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分析突出“母亲”这一形象的意义,二是抓住“却”一词,分析出我对母亲的情感,母亲为子女的一生幸福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如:例三2006年江西《秋光里的黄金树》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他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模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到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等待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第一段加以赏析。(6分)
答案:
(1)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指出修辞,1分)。
(2)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写的内容,2分)。
(3)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表达的感情,2分)。
(4)为文意的转折做铺垫。(从形式上看作用,1分)
3、指出局部所具有的比喻义、双关义、引申义、象征义、叠词等有表现力的词语,指出所描写景物、事物的角度,如形、声、色等。
如:例四2007年浙江《泰山之思》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憧憧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道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的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5分)
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答案:
(1)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指出修辞),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写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表达的感情)。
(2)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用词特点)。
解析:几个“只有”组成一组排比句,雾中楼台和泰山雾形成对比,“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属于夸张,叠字的使用就更明显了。解答此题必须逐一分析每个句子,结合句子的表述特点和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思想感情作出全面的概括。
如:例五2007年江苏《麦天》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答案:
(1)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1分);
(2)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描写角度2分);
(3)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修辞手法及效果,1分)。
说明:意思对即可。第一点,如果直接用代表性的事物,如收割机、麦茬等,亦可;第二点,直接用色彩、声音等来表现视觉、听觉亦可;第三点,强调用比拟(拟人、拟物都可以),“吼个不停”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作者通联: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