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对话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传统的阅读教学的过程观,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层式。
  【关键词】 对话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这一教学建议中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确立新的阅读教学观,那么怎样理解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呢?
  在课改之前的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而这种教学程式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大行其道,部分老师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这是什么原因呢?综观传统的阅读教学,对“教学”的理解却仍然局限于传递、授业、解惑上,这种观念在某些教师的头脑中已是根深蒂固,特别是当前受“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生存线、生死线”,“以质量论英雄,以发展论成败,末位淘汰制”的观念影响和干扰,阅读教学已陷入了“急功近利”的泥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的不是人的发展,不是张扬学生的个性而是关注的能够让学生变成、变化为分数的各种方式方法,比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 句子的含义,课后练习的答案等等以至于教师为了分数讲,学生为了分数练。再加上此方法容易操作,教师仅需依靠文本和学生用书等资料设计一些问题确定好答案在课堂上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教学就行了,学生课后自觉背诵就行了,在上级有关部门举行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就万事大吉了。从这一点上看,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阅读教学走上了歧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标准》越来越得到了贯彻、执行实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再也不能如以往那样进行阅读教学了,要树立新的阅读教学过程观,重视“学生与文本的主体之间的阅读对话过程”,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而对话教学则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进行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从而达到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
  那么高效的对话教学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呢?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深深地感受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在学习中确立新的阅读教学过程观。广大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对照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好做法、好经验,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思考、实践,在学习、再思考、再实践,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二是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近几年来我也曾到市、县各级各类学校观摩了不少课堂教学,收获颇丰,但也找到了一些现象如一部分语文教师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再讨论再交流而没能够让学生进行个体阅读,即使读了也是“开火车式”读,分节读一遍就行了,以至于在对话教学时出现了不应该有的错误甚至于学习完了,课文还有部分同学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不和谐现象,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都必须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围绕文本中心话题展开并形成各自的想法和认识。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就是钻研好文本,只有把文本钻研好,才能够和学生进行有效对话。教师读文本时读出文本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同时要想想学生阅读文本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对话教学的效率,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文本读好,告诉学生读文本时不仅仅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还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认真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与老师同学之间进行对话,从而提高有效的教学。
  三是在对话过程中抓生成性教学。所谓生成性是指在对话的话题即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对话过程中生成。而以往的阅读教学则是问题及结论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到教案中的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让学生“预测标准答案”。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告诉我,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每一位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够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时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对话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
期刊
教学中“情景”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文字描述的形式,也可以是多媒体动画形式,当然最具体、最生动、最有吸引力的还应该是物理小实验。因为小实验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主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符合调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
期刊
【摘要】求根溯源,探索地理学的发展的过程,把握地理教育观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地理教育和地理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探索;地理学;地理教育观;发展    近年来许多学校地理课不受重视,大专院校地理系纷纷更名,或同时挂出地理系、××系两块牌子,很多学校地理系报考人数还不如招生人数多,第一志愿者更是廖廖无几。高校地理系学生入校后厌学、或要求转学者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反映出地
期刊
【摘要】学习地理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优化地理课效益,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兴趣中享受学习,从而加强地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是极其重要的,笔者谨就地理教学中学习地理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的一些探索与同仁商榷。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兴趣是
期刊
【摘要】观察在生命科学研究上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是由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的。荷兰德尔夫特市的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发现了微生物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的实验管理员胡克受列文虎克的影响,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在生物教材的所有实验中,单纯的观察实验就占一半以上,其它的实验也无不与观察密切相关。因此,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
期刊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智慧,使历史课堂焕发生命力。一旦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就会主动学习、研究、探索、创造,历史课自然而然就生动活泼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内化为学习动力呢?我长期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做了不懈的探索,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归结起来与广大同仁共享,也希望各位行家不吝赐教。  一、以物激趣  就是教师在上课时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型、幻灯、
期刊
【摘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统一。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虽然能学到知识与技巧,但由于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就不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所学知识也会因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的强化和加温而被很快遗忘。因此,职高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情感教学;情感因
期刊
【摘要】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要求提高有效性。面对实践中“满堂问”的误区,从课堂提问的设计入手,分提问前、提问时、提问后三个阶段,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教学满堂问;提问设计;提问时机;提问评价    新课程理念上的有效政治课堂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好学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这一主体真正参与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并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
期刊
【摘要】一般而言,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头性语言、文字性语言、视频性语言、情态性语言、形体性语言等五种功能语言形式,综合性地表述、分析或再现历史和历史认识的。本文主要从文字性语言,重点以有关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文字性语言角度,谈一谈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语言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然而,在长期的课堂
期刊
中学的思政课是实施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要渠道。长期以来,教师在上政治课时,过分强调学生对书本观点的接受,对考纲知识要点的记忆,忽略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探究,以致学生思维固定,死记硬背,走向自我封闭。因此,普遍存在着思政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逐步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了思政课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