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我把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的基本程序归结为“总领—教读—自读—总结”四个步骤,简称“四步教学法”。
一、总领
总领是单元教学的首要阶段,它起着总起的作用。其任务有三条:1.明确教学目标;2.粗读全单元内容;3.扫清文字障碍。确立教学目标是发挥单元教学高效率的首要原则,它在单元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控制信息输出和接受的范围,决定了教和学的具体内容。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施单元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去恰当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应当在单元教学起步时就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攻方向,为强化学生的印象,许多教师常把它板书出来。预习全单元,让学生粗知单元内容,对单元的整体脉络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是总领阶段另一重要任务。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由学生通读,有时也可由教师概述。有必要布置通读要求,可适当提出思考问题。扫清文字障碍,往往与通读全单元同步进行。
二、教读
教读是单元教学的第二阶段,属典型引路阶段。基本任务是通过教师解剖一两篇课文,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到阅读同类体裁文章的方法。教读必然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一般是把讲读课文拿来作例文进行教学的,也有人根据实际需要将个别自读课文改为讲读课文。在这个阶段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可以由教师精讲课文为学生阅读分析文章作示范,也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进行阅读分析。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研讨,实现揭示规律的目的。应当特别注意的是,教读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必须受教学目标的控制。任何一篇课文,无论其内容或形式,可供学习的地方都较多,若都拿来分析讲解,势必游离教学目标,占用教学时间,加重学生负担。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大胆进行取舍。另外还要注意,在教读阶段,必须让学生经历“读”的尝试和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切实领会阅读 同类文章的决窍,才可能形成依靠自己力量排难解疑的心理素质,才可能为自读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自读
单元教学的第三阶段是自读。这里主要指学生在有教师陪伴和指导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课内自读。让学生运用在教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仿照教读课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自学阅读,独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是这个阶段的目的。自读的内容是单元中的课内自读课文。如果说在教读阶段学生主要是接受知识,那么在自读阶段则主要是在运用知识;如果说教读是“举一”,自读则是“反三”;如果说教读是“解剖典型”,自读则是“融会贯通”。由教读到自读,形成了两个层次体现了由教向不需要教迈进的过程。自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有意强化学生独立认知活动的作用,并努力扩大这种活动的范围。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扶”着学生走,切忌越俎代庖。学生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自读提示”,仿照教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去阅读课文,解答思考练习题。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作为自读提纲,以引导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过程中,应帮助他们解决疑难。这时的教学形式不宜统统采用全班授课制,当以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为主。每个学生的自读方式也不必整齐划一,可因人而异。为保证自读效果,教师可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检查,如巡回辅导、抽查阅读笔记和课堂练习等。
四、总结
单元教学的第四阶段是总结。在此阶段,主要任务有三:1.系统整理。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课文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异同点,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2.综合训练。通过训练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促成语文能力的形成是这个环节的目的。重点是进行作文训练和听说 训练。3.达标检测。检测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基本形式是书面测试。检测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去确定,一般只检测本单元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两大块,至于听说和写作能力情况的反馈,则在自习和作文训练中进行。如果通过检测发现问题,则要及时采取措施矫正补救。无论系统整理、综合训练或达标检测,活动的主体都在学生,活动的实质则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演练,强化和巩固单元学习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就时间分配来看,总领阶段用1—2课时,教读阶段用2—4课时,自读阶段用2—3课时,总结阶段用 2—3课时,每个单元大体用10—12课时即可学完。“总领—教读—自读—总结”是我们进行语文单元教学的基本程式。这个基本程式反映了单元教学的科学程序:确定目标—整体感知—典型示范—触类旁通—知识归类—以读带写—检测反馈—课外延伸。它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知识的系统性、训练的连续性,也反映了教学进程的动态性,做到了教读与自读、阅读与写作、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教法与学法、学习与检测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事物的规律,符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概括出来的基本原理—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反馈原理,也得到了体现。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教科院)
一、总领
总领是单元教学的首要阶段,它起着总起的作用。其任务有三条:1.明确教学目标;2.粗读全单元内容;3.扫清文字障碍。确立教学目标是发挥单元教学高效率的首要原则,它在单元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控制信息输出和接受的范围,决定了教和学的具体内容。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施单元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去恰当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应当在单元教学起步时就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攻方向,为强化学生的印象,许多教师常把它板书出来。预习全单元,让学生粗知单元内容,对单元的整体脉络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是总领阶段另一重要任务。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由学生通读,有时也可由教师概述。有必要布置通读要求,可适当提出思考问题。扫清文字障碍,往往与通读全单元同步进行。
二、教读
教读是单元教学的第二阶段,属典型引路阶段。基本任务是通过教师解剖一两篇课文,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到阅读同类体裁文章的方法。教读必然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一般是把讲读课文拿来作例文进行教学的,也有人根据实际需要将个别自读课文改为讲读课文。在这个阶段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可以由教师精讲课文为学生阅读分析文章作示范,也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进行阅读分析。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研讨,实现揭示规律的目的。应当特别注意的是,教读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必须受教学目标的控制。任何一篇课文,无论其内容或形式,可供学习的地方都较多,若都拿来分析讲解,势必游离教学目标,占用教学时间,加重学生负担。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大胆进行取舍。另外还要注意,在教读阶段,必须让学生经历“读”的尝试和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切实领会阅读 同类文章的决窍,才可能形成依靠自己力量排难解疑的心理素质,才可能为自读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自读
单元教学的第三阶段是自读。这里主要指学生在有教师陪伴和指导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课内自读。让学生运用在教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仿照教读课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自学阅读,独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是这个阶段的目的。自读的内容是单元中的课内自读课文。如果说在教读阶段学生主要是接受知识,那么在自读阶段则主要是在运用知识;如果说教读是“举一”,自读则是“反三”;如果说教读是“解剖典型”,自读则是“融会贯通”。由教读到自读,形成了两个层次体现了由教向不需要教迈进的过程。自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有意强化学生独立认知活动的作用,并努力扩大这种活动的范围。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扶”着学生走,切忌越俎代庖。学生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自读提示”,仿照教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去阅读课文,解答思考练习题。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作为自读提纲,以引导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过程中,应帮助他们解决疑难。这时的教学形式不宜统统采用全班授课制,当以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为主。每个学生的自读方式也不必整齐划一,可因人而异。为保证自读效果,教师可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检查,如巡回辅导、抽查阅读笔记和课堂练习等。
四、总结
单元教学的第四阶段是总结。在此阶段,主要任务有三:1.系统整理。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课文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异同点,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2.综合训练。通过训练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促成语文能力的形成是这个环节的目的。重点是进行作文训练和听说 训练。3.达标检测。检测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基本形式是书面测试。检测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去确定,一般只检测本单元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两大块,至于听说和写作能力情况的反馈,则在自习和作文训练中进行。如果通过检测发现问题,则要及时采取措施矫正补救。无论系统整理、综合训练或达标检测,活动的主体都在学生,活动的实质则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演练,强化和巩固单元学习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就时间分配来看,总领阶段用1—2课时,教读阶段用2—4课时,自读阶段用2—3课时,总结阶段用 2—3课时,每个单元大体用10—12课时即可学完。“总领—教读—自读—总结”是我们进行语文单元教学的基本程式。这个基本程式反映了单元教学的科学程序:确定目标—整体感知—典型示范—触类旁通—知识归类—以读带写—检测反馈—课外延伸。它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知识的系统性、训练的连续性,也反映了教学进程的动态性,做到了教读与自读、阅读与写作、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教法与学法、学习与检测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事物的规律,符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概括出来的基本原理—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反馈原理,也得到了体现。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教科院)